汪昂

《醫方集解》~ 利濕之劑第十二 (11)

回本書目錄

利濕之劑第十二 (11)

1. 中滿分消湯

(東垣)

治中滿寒脹寒疝,二便不通,四肢厥逆,食入反出,腹中寒,心下痞,下虛陰躁,奔騰不收(原文曰: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或臟寒生滿病,此湯主之。)

川烏,乾薑,畢澄茄,生薑,黃連,人參,當歸,澤瀉,青皮,麻黃,柴胡(二錢),吳茱萸,草蔻仁,厚朴,黃耆,黃柏(五分),益智仁,木香,半夏,茯苓,升麻(三分。熱服。)

此足陽明、太陰藥也。川烏、二薑、吳茱、澄茄、益智、草蔻除濕開鬱,暖胃溫腎以祛其寒;青皮、厚朴以散其滿;升麻、柴胡以升其清;茯苓、澤瀉以瀉其濁;人參、黃耆以補其中;陳皮以調其氣;當歸以和其血;麻黃以泄其汗;半夏以燥其痰;黃柏、黃連以去濕中之熱,又熱因寒用也(李東垣曰:中滿治法,當開鬼門、潔淨府。開鬼門者,發汗也;潔淨府者,利小便也。

中滿者,瀉之於內,謂脾胃有病,令上下分消其濕,下焦如瀆,氣血自然分化。如或大實大滿,大小便不利者,從權以寒熱藥下之)。

白話文:

中滿分消湯

此方治療因寒邪導致的中腹部脹滿、寒疝、大小便不通、四肢厥冷、吃進的食物又吐出來、腹部寒冷、心下痞塊、下焦虛寒陰冷、氣血奔騰不止等症狀。(原文說明:此方適用於經常食用寒涼食物或脾胃虛弱的人,胃寒則會脹滿,或臟腑寒冷導致脹滿,此湯主治。)

藥方組成:川烏、乾薑、畢澄茄、生薑、黃連、人參、當歸、澤瀉、青皮、麻黃、柴胡(二錢)、吳茱萸、草蔻仁、厚朴、黃耆、黃柏(五分)、益智仁、木香、半夏、茯苓、升麻(三分)。熱服。

此方藥物屬於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的藥物。川烏、乾薑、吳茱萸、畢澄茄、益智仁、草蔻仁等藥物可以祛除濕邪、疏肝解鬱,溫暖胃腎,去除寒邪;青皮、厚朴可以消散脹滿;升麻、柴胡可以提升陽氣;茯苓、澤瀉可以瀉去濕濁;人參、黃耆可以補益元氣;當歸可以調和氣血;麻黃可以發汗;半夏可以燥濕化痰;黃柏、黃連可以清除濕熱,此處用熱藥也是因為寒邪所致。(李東垣說:治療中滿的原則,應當開通氣機(發汗),清潔腸胃(利尿)。開通氣機就是發汗;清潔腸胃就是利尿。中滿的治療,應該從內部瀉去病邪,也就是說脾胃有病,讓上下都消散濕邪,下焦暢通,氣血自然就能調和。如果病情嚴重,大小便不利,則應根據情況,使用寒熱藥物攻下。)

2. 大橘皮湯

治濕熱內攻,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瀉;及水腫等證(小水併入大腸,故小便不利而大便滑泄)。

滑石(六錢),甘草(一錢),赤茯苓(一錢),豬苓,澤瀉,白朮(土炒),桂(五分),陳皮(錢半),木香,檳榔(三分。)加姜煎。每服五錢。

此足太陽藥也。赤茯、豬苓、澤瀉瀉火行水,白朮補脾,肉桂化氣,此五苓散也;滑石清熱利濕,甘草瀉火調中,此六一散也;濕熱內甚,故加檳榔峻下之藥,陳皮、木香行氣之品,使氣行則水行,以通小便而實大便也。

白話文:

大橘皮湯

本方用於治療濕熱內侵導致的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稀溏,以及水腫等症狀(因小便排洩受阻而導致大便稀溏)。

組成:滑石六錢,甘草一錢,赤茯苓一錢,豬苓、澤瀉、白朮(土炒)各適量,桂枝五分,陳皮一錢半,木香、檳榔各三分。加薑煎服,每次五錢。

本方屬於足太陽經藥方。其中赤茯苓、豬苓、澤瀉清熱利水;白朮健脾;肉桂溫經化氣,此五味藥組成五苓散的基礎;滑石清熱利濕,甘草瀉火和胃,此兩味藥組成六一散的基礎;由於濕熱內盛,故加檳榔以峻下,陳皮、木香理氣,使氣機通暢則水液得以運化,從而通利小便,並使大便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