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利濕之劑第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利濕之劑第十二 (5)

1. 越婢湯

(《金匱》)

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經曰:肝腎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水在皮膚,故脈浮;里無熱,故不渴;病本於風,故汗出惡風;無大熱者,熱未盡退也)。

白話文:

用於治療風水型惡風症。這種疾病患者全身浮腫,脈象浮起但卻不口渴,且持續出汗,但不發高燒。(《素問·奇病論》說:肝、腎同時下沉是石水,肝、腎同時浮起是風水。風水型惡風症的水在皮膚上,所以脈浮;體內不熱,所以不口渴;病的根源在於風,所以出汗且惡風;不發高燒是因體內熱氣尚未完全退去)。

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惡風者,加附子

白話文:

  • 麻黃(300克)

  • 石膏(400克)

  • 生薑(150克)

  • 甘草(100克)

  • 大棗(12枚)

如果患有嚴重的惡風寒症狀,可以添加附子。

此足太陽藥也。風水在肌膚之間,用麻黃之辛熱以瀉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肺主通調水道,胃主分別水穀),甘草佐之,使風水從毛孔中出。又以薑棗為使,調和營衛,不使其太發散耗津液也(胃為十二經之主,脾治水穀為卑臟,若婢;經曰:脾主為胃行其津液。是方名越婢者,以發越脾氣,通行津夜。《外臺》一名越脾湯,即此義也)。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足太陽經疾病的方劑。風水病位於肌膚之間,用辛熱的麻黃來瀉肺,甘寒的石膏來清胃(肺主通調水道,胃主分別水穀),甘草佐之,使風水從毛孔中排出。又以薑棗為使,調和營衛,不使其太發散耗津液也(胃為十二經之主,脾治水穀為卑臟,若婢;經曰:脾主為胃行其津液。這個方劑之所以命名為越婢,是因為它可以發越脾氣,通行津夜。《外臺》中把它叫做越脾湯,也是這個意思)。

2. 防己黃耆湯

(《金匱》)

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解見前;及諸風諸濕,麻木身痛(按東垣曰:麻木為風,三尺童子皆知之,細核則有區別:如久坐亦麻木,繩縛之人亦麻木,非有風邪,乃氣不行也,當補肺氣,麻木自去矣。愚謂因其氣虛,故風邪入而踞之,所以風為虛象,氣虛其本也)。

白話文:

治療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解答見前;以及諸風諸濕,麻木身痛(按照東垣的說法:麻木是因為風,三歲小孩都知道,仔細核對後有區別:比如長時間坐著也會麻木,被繩子捆綁的人也會麻木,這不是因為有風邪,而是因為氣不行所致,應當補充肺氣,麻木自然會消失。愚見認為由於氣虛,因此邪風入侵並佔據,所以風是虛象,氣虛是根本原因)。

防己黃耆(一兩),白朮(七錢半),甘草(五錢,炙。)每服五錢。加薑、棗煎。腹痛加芍藥,喘加麻黃,有寒加細辛,氣上衝加桂枝,熱腫加黃芩,寒多掣痛加薑、桂,濕盛加茯苓蒼朮,氣滿堅痛加陳皮枳殼、蘇葉。

白話文:

防己,黃耆(一兩),白朮(七錢半),甘草(五錢,炙。)每服五錢。加入薑和棗煎服。腹痛加芍藥,喘加麻黃,有寒加細辛,氣上衝加桂枝,熱腫加黃芩,寒多掣痛加薑、桂,濕盛加茯苓、蒼朮,氣滿堅痛加陳皮、枳殼、蘇葉。

此足太陽、太陰藥也。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經,開竅瀉濕,為治風腫水腫之主藥;黃耆生用達表,治風注膚痛,溫分肉,實腠理;白朮健脾燥濕,與黃耆並能止汗,為臣;防己性險而捷,故用甘草甘平以緩之,又能補土製水,為佐;薑、棗辛甘發散,調和榮衛為使也。

白話文:

這是足太陽經、太陰經的藥物。防己很苦、辛、寒,能通行十二經絡,疏通竅穴,排泄濕氣,是治療風腫、水腫的主要藥物;黃耆生用可以治療外感風邪、皮膚疼痛,溫暖肌肉,充實腠理;白朮健脾乾燥濕氣,和黃耆一樣能止汗,是臣藥;防己藥性險惡而快捷,所以用甘草的甘平來緩和它,又能補土製水,是佐藥;薑、棗辛甘發散,調和榮衛是使藥。

本方去白朮、薑、棗,加茯苓為君、桂枝,名防己茯苓湯(《金匱》);治水在皮膚,四肢聶聶而動,名皮水(防己行經絡,茯苓善滲泄,黃耆達皮膚,桂枝走肢節。按:五水脈浮惡風,骨節疼痛,名風水;脈浮胕腫,按之沒指,其腹如鼓,不惡風,不渴,名皮水,當發其汗。又云:惡寒不渴,名風水;不惡寒而渴,名皮水;假令皮水不渴,亦當發汗。

白話文:

這個藥方去掉了白朮、薑、棗,加入茯苓作為君藥,桂枝,命名為防己茯苓湯(《金匱》);治療水在皮膚,四肢時而僵硬時而鬆軟,叫做皮水(防己在經絡中運行,茯苓善於滲泄,黃耆可以達到皮膚,桂枝走於四肢關節,解釋五水脈浮,懼怕寒風,骨節疼痛,叫做風水;脈浮腫脹,按之凹陷不會回復,腹脹如鼓,不懼怕寒風,不口渴,叫做皮水,應該發汗治療。又說:懼怕寒風,不口渴,叫做風水;不懼怕寒風,口渴叫做皮水。即使皮水不口渴,也應該發汗。

脈沉遲,自喘,名正水;脈沉,腹滿不喘,水積胞中,堅滿如石,名石水;脈沉遲,發熱,胸滿,身腫,汗如柏汁,名黃汁)。本方加人參(一兩)、生薑(二兩),防己、白朮各增三倍,名防己湯(《活人》):治風溫,脈浮,多汗身重(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溺,風來乘熱,變為風溫,忌發汗;誤汗者,以此湯救之)。

白話文:

脈搏微弱遲緩,同時感到呼吸困難,這是正水;脈搏微弱,腹部脹滿但不感到呼吸困難,水積在腹腔中,堅硬得像石頭一樣,這叫石水;脈搏微弱遲緩,發燒,胸部脹滿,身體浮腫,汗液像柏樹汁一樣,這叫黃汗。本方加入人參(一兩)、生薑(二兩),防己、白朮各增加三倍,叫做防己湯(《活人》):治療風溫,脈搏浮起,多汗身重(中風的脈象,陽氣浮起而滑利,陰氣浸淫而沉溺,風乘著熱而來,變成了風溫,忌諱發汗;誤發汗的,用此湯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