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祛寒之劑第十 (9)

回本書目錄

祛寒之劑第十 (9)

1. 回陽救急湯

(節庵自注云:即四逆湯)

治三陰中寒,初病身不熱,頭不痛,惡寒戰慄,四肢厥冷,引衣自蓋,蜷臥沉重,腹痛吐瀉,口中不渴,或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或無脈,或脈沉遲無力(初病無身熱頭痛,是無表證,邪不在陽也;惡寒厥逆,是寒中於里,陽氣不宣於四肢也,引衣自蓋,蜷臥沉重,是寒中少陰也;腹痛吐瀉,不渴,是寒中太陰也;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是寒中厥陰也。至於沉遲無脈,陰寒為已甚矣。

戰慄,有屬陰者,陽微陰勝,邪氣內爭,而正不勝,故心寒足蜷,鼓頷厥冷,而一身戰搖也;有屬陽者,真陽來復,正氣鼓動,外爭而勝,故身為振搖,遂大汗以解也)。

附子(炮),乾薑,肉桂,人參(五分),白朮,茯苓(一錢),半夏,陳皮(七分),甘草(二分),五味子(九粒。)加姜煎,入麝三釐,調服。無脈,加豬膽汁(苦入心而通脈);泄瀉,加升麻、黃耆;嘔吐,加薑汁;吐涎沫,加鹽炒吳茱萸。

此足三陰藥也。寒中三陰,陰盛則陽微,故以附子、薑、桂辛熱之藥祛其陰寒,而以六君溫補之藥助其陽氣,五味合人參可以生脈,加麝香者,通其竅也。

白話文:

回陽救急湯

此方治療三陰經受寒,初期症狀為身體不發熱、不頭痛,僅有惡寒戰慄、四肢冰冷、蓋被蜷縮、身體沉重、腹痛、腹瀉、口不渴等現象,或伴隨指甲、嘴唇發青、吐出唾沫,甚至脈搏微弱或消失。這些症狀分別代表寒邪侵犯了少陰、太陰、厥陰三經。脈搏沉遲或無脈象,則表明陰寒已非常嚴重。

寒邪導致的戰慄,有陰盛陽虛型,表現為陽氣微弱、陰寒佔據優勢,寒邪內侵,正氣不敵,因此出現心寒、蜷縮、四肢厥冷、全身顫抖;也有陽氣回升型,表現為真陽之氣復甦,正氣鼓動,與寒邪抗爭並取得勝利,因此身體顫抖,並伴隨大汗以排出寒邪。

藥方組成:附子(炮製)、乾薑、肉桂、人參(五分)、白朮、茯苓(一錢)、半夏、陳皮(七分)、甘草(二分)、五味子(九粒)。用生薑煎煮,並加入麝香三釐,調勻服用。若無脈搏,則加豬膽汁;若腹瀉,則加升麻、黃耆;若嘔吐,則加薑汁;若吐出唾沫,則加鹽炒吳茱萸。

此方藥物針對足三陰經,寒邪侵犯三陰經導致陰盛陽衰,因此使用附子、乾薑、肉桂等辛熱藥物驅散陰寒,並用人參、白朮、茯苓等溫補藥物扶助陽氣,五味子與人參合用可以生髮脈象,加入麝香則能通達經絡。

2. 四神丸

治腎瀉脾瀉(腎瀉者,五更時瀉也。經曰:腎者,胃之關也。前陰利水,後陰利谷,腎屬水,水旺於子,腎之陽虛,不能鍵閉,故將交陽分則瀉也。脾瀉者,脾之清陽下陷,不能運化闌門,故元氣不足,不能分別水穀,不痛而瀉也。兩證皆由腎命火衰,不能上生脾土故也。楊仁齋曰:腎命之氣交通,水穀自然克化矣)。

破故紙(四兩酒浸一宿,炒),五味子(三兩。炒),肉豆蔻(三兩。麵裹煨),吳茱萸(一兩。鹽湯炮。)用大棗百枚,生薑八兩,切片同煮,棗爛去姜,取棗肉搗丸。每服二錢。臨臥鹽湯下(若平旦服之,至夜藥力已盡,不能敵一夜之陰寒故也)。

此足少陰藥也。破故紙辛苦大溫,能補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為君;肉蔻辛溫,能行氣消食,暖胃固腸;五味鹹能補腎,酸能澀精;吳茱辛熱,除濕燥脾,能入少陰、厥陰氣分而補火;生薑暖胃,大棗補土,所以防水。蓋久瀉皆由腎命火衰,不能專責脾胃,故大補下焦元陽,使火旺土強,則能制水而不復妄行矣。

本方單用破故紙、肉豆蔻,名二神丸:治同(火乃土之母,破故紙補腎,為癸水;肉豆蔻厚腸胃,為戊土;戊癸化火,同為補土母之藥。許學士曰:有全不進食者,服補脾藥皆不效,予授二神丸,頓能進食,此病不可全作脾治,蓋腎氣怯弱,真元衰削,是以不能化食,如鼎釜之下無火,物終不熟也)。

本方單用五味子、吳茱萸,名五味子散:治同。本方除五味子、吳茱萸,加茴香(一兩),木香(五錢),姜煮棗丸,亦名四神丸(《澹寮》):治同(茴香亦暖腎之藥,木香行氣而實大腸,用以舒肝利脾,不使木盛剋土也。

《薛氏醫案》云:脾胃虛寒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肉蔻、補骨脂;脾氣虛寒不禁者,六君子湯加炮薑、肉桂;命門火衰,脾土虛寒者,宜八味丸;脾腎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送四神丸;大便滑利,小便秘塞,或肢體盡腫,喘嗽吐痰,為脾腎虧損,宜《金匱》加減腎氣丸)。

白話文:

四神丸

此方治療腎臟與脾臟虛弱引起的腹瀉。腎虛引起的腹瀉,多在凌晨五點左右發作。經書記載:「腎臟是胃的關隘。」前陰主導排尿,後陰主導排便,腎屬水,水的氣盛於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腎陽虛弱,不能緊閉氣門,因此在清晨交接陽氣的時候就會腹瀉。脾虛引起的腹瀉,則是脾臟的清陽之氣下陷,不能運化食物於腸胃,導致元氣不足,無法區分水穀,因此會不痛而瀉。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腎臟精氣之火衰弱,不能上行滋養脾土所致。楊仁齋說:腎臟精氣與脾胃之氣相通,水穀自然就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藥方組成:破故紙(四兩,用酒浸泡一夜後炒)、五味子(三兩,炒)、肉豆蔻(三兩,麵裹煨)、吳茱萸(一兩,鹽湯炮製)。再取大棗一百枚、生薑八兩,切片同煮,待大棗煮爛後去除薑片,取棗肉搗成丸藥。每次服用二錢,睡前用鹽湯送服(如果清晨服用,到晚上藥力已盡,無法抵禦一夜的陰寒)。

此方為治療足少陰經的藥方。破故紙味苦辛性大溫,能補益命門之火,使君火通暢,火旺則能生土,故為君藥;肉豆蔻辛溫,能行氣消食,溫暖胃腸,固澀腸道;五味子味鹹能補腎,味酸能澀精;吳茱萸辛熱,能除濕燥脾,並能進入少陰、厥陰經氣分,補益腎火;生薑溫胃,大棗補脾土,以防止水瀉。總之,久瀉都是因為腎臟精氣之火衰弱,不能很好地調理脾胃,因此要大補下焦的元陽,使火旺土強,就能制約水液,不致於再次妄行。

本方單用破故紙、肉豆蔻,名為二神丸,治療功效相同。(火為土之母,破故紙補腎,屬癸水;肉豆蔻溫暖腸胃,屬戊土;戊癸化火,同為補益土之母的藥物。許學士說:有些病人完全不進食,服用補脾藥物也無效,我給他們服用二神丸,就能立即進食,這種病不能完全歸咎於脾虛,是因為腎氣虛弱,真元衰竭,所以無法消化食物,如同鼎釜之下沒有火,食物終究無法煮熟。)

本方單用五味子、吳茱萸,名為五味子散,治療功效相同。本方去除五味子、吳茱萸,加入茴香(一兩)、木香(五錢),再用薑煮棗做成丸藥,也稱為四神丸(出自《澹寮》),治療功效相同。(茴香也溫暖腎臟,木香行氣並能固實大腸,用以舒肝利脾,防止肝氣過盛而克伐脾土。)

《薛氏醫案》記載:脾胃虛寒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肉豆蔻、補骨脂;脾氣虛寒而不能承載者,可用六君子湯加炮薑、肉桂;命門火衰,脾土虛寒者,宜用八味丸;脾腎氣血都虛弱者,可用十全大補湯送服四神丸;大便溏瀉,小便不通,或肢體水腫,喘咳吐痰,是脾腎虧損,宜用《金匱要略》加減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