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十三·文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文十三 (1)

1. 卷十三·文十三

2. 重訂《傅徵君女科》序

經生家言,每以闢去常解獨標新義,為傑出冠時之作。至於醫之為道,因病施治,隨證立方,宜若無所為常亦無所為新矣。然而一病也,有陰陽,有寒熱,有表裡,有虛實,且有真假,其病若相同,其所以為病則大異。世醫狃於習俗,樂於淺嘗,人云亦云,但就病名為治,不進求病本之何在者,比比然也。

先生此書每論一病,必先列常解於前,而後自解之。非故求新,不囿於常,則自成為新耳。書凡《女科》二卷,《產後編》二卷。《女科》已列有「產後」一門,而《產後編》中各病又與《女科》卷末似一似二,或重見而疊出,或此有而彼無。先生本屬兩書,讀者反覺贅見。

因揣先生於產後治法,若專為錢氏化生湯發明,因即易其名曰《生化編》,以避兩書重複,而仍不失原書本旨。當猶是先生之志也。嘗謂先生力求其新,適得其常,固非炫異矜奇者比。修之服膺是書有年矣,始從吳江靜安宗老處得見鈔本,繼又得海山仙館本,校讀數過。惜其語句叢雜,體例舛錯,且《產後編》中所列「類傷寒證」以陽明腑之胃家實屬之三陰,此其貽害非小,疑非出自先生之手。祝崖祁氏不云乎,此書晉省鈔本甚夥,然多秘而不宣,彼此參考多不相符。

則雅樂之為鄭聲所亂多矣。而於陽明混作三陰,似乎病至於陰經始有下法,則大背南洋之旨,猶有不可不更正者。因為移易篇次,改定體例,以《女科》八門釐為八卷,另附《生化》一編。繁者汰之,冗者節之,雜者一之。經營咸豐年,斷手同治初。悉心讎校,乃成完書。誠欲求得廬山真面目,庶讀者開卷瞭然,而非敢有塗改點竄之意也。

凡先生之亮節高行,散見於馬文甬《義士傳》、李子玉《儒林傳》及《觚剩鶴徵錄》《亭林文集》《小長蘆詩集》中者,當再蒐羅成帙,以光益是書,俾承學之士如見先生焉。豈但為醫家言哉。錄成,敘其顛末如上。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古代醫學著作常常試圖打破常規,提出新的理論,以成為時代中的傑出作品。然而,在醫學領域,治療疾病是根據病情來制定療法,看起來並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所謂的新舊之分。然而,即使是同一種疾病,也會有陰陽、寒熱、表裡、虛實,甚至真假的不同情況。雖然疾病表面看起來相似,但導致疾病的根源可能有很大的差異。許多醫生受到習慣和傳統的束縛,滿足於淺薄的知識,只是按照疾病的名稱來治療,並未深入探討病因,這種情況普遍存在。

傅先生的這本書,對於每種疾病,他都會首先列出常規的理解,然後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並不是刻意追求新穎,而是不受限於常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新的見解。全書共包含《女科》二卷,《產後編》二卷。《女科》已經列出了「產後」這個主題,而《產後編》中的各種產後疾病,似乎與《女科》最後一卷有些相似,有些內容重複出現,有些在這邊有而在那邊沒有。傅先生原本將它們視為兩本書,但讀者可能會覺得重複。

因此,我猜測傅先生對於產後的治療方法,可能是為了進一步發展錢氏的化生湯,因此我將其改名為《生化編》,以避免兩本書的重複,同時也保持了原書的主旨。這應該也是傅先生的意圖。有人認為傅先生努力尋求創新,但最終卻得到了常規,這當然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獨特見解。我對這本書有著深厚的感情,最初從吳江靜安宗老那裡看到了抄本,後來又找到了海山仙館版本,反覆閱讀了多次。然而,我發現書中的語言和結構有些混亂,有些地方甚至出現錯誤,例如在《產後編》中,將「類傷寒證」歸屬於三陰,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我懷疑這部分並非傅先生親自撰寫。

祝崖祁曾經指出,這本書的抄本在晉省很多,但大多數都被藏匿起來,未公開流通,而且彼此之間的內容往往不一致。這就像美妙的音樂被嘈雜的聲音所幹擾一樣。將陽明混同於三陰,似乎暗示只有在疾病進入陰經時才能使用下法,這完全違背了南洋的理論,必須進行修正。

因此,我重新編排了篇章順序,修改了書的結構,將《女科》的八個主題分成八卷,另外附上了《生化編》。對於冗長的部分進行刪減,對於重複的部分進行整合,對於混亂的部分進行統一。我在鹹豐年間開始籌劃,直到同治初年才完成,我盡心盡力地進行校對,終於完成了這本書。我希望讀者能夠像看到廬山真面目一樣,一眼就能看明白書中的內容,而不是為了篡改或刪除某些內容。

此外,關於傅先生高尚的品德和行為,可以在馬文甬的《義士傳》、李子玉的《儒林傳》以及《觚剩鶴徵錄》、《亭林文集》、《小長蘆詩集》等書中找到相關記載。我計劃將這些資料蒐集整理,以豐富這本書的內容,讓學習醫學的人能夠更加了解傅先生。這不僅僅是一本醫學著作,更是對傅先生人格魅力的展現。

完成這項工作後,我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作為本書的序言。

3. 重定綺石《理虛元鑑》序

綺石《理虛元鑑》一書,傳於其門下士趙宗田,而刻自慈溪柯君德修者也。惜趙不言綺石姓氏,惟於原序中約略知為勝國時人。其少子躬罹世變,家國滄桑,未經授梓。可見德修以前世無傳本。而德修實得利於是書,故不忍聽其沉埋剝蝕,而以梨棗壽之。其用心之厚,誠有如晉亭陳氏所言者。

而德修所刊本亦未盛行於世,故世不多見。此本余自友人處借鈔得之。服其治虛之法,於陰虛主清金,於陽虛主建中,歸本肺脾。超出乎專事腎家者徒以桂、附益火,知、柏滋陰之上,可與吾蘇葛可久養道丹房十藥並傳。惜余所見鈔本體例混淆,先後凌躥。所載方或舉藥名,或為歌訣,均未盡善。

原本不可得見,無從仇校。乃為第其先後,一其體例,分為五卷。以「理虛總論」為第一,「羅列病證」為第二,「治病餘論」為第三,「用藥宜忌」為第四,「脈法列方」為第五,而於「非弱諸證」復引申一二條以盡之。刪繁補漏,久之亦不記是誰語。總以令人不成虛勞,斯為治虛良法。

若已為人引入怯門,則吾見其入而不見其出也。嗚呼!理虛之道微矣。

白話文:

綺石所著《理虛元鑑》這本書,由他的學生趙宗田繼承,後來由慈溪的柯德修先生負責出版。可惜的是,趙宗田並未提及綺石的全名,我們只能從原版的序文中大致推測他是前朝時代的人物。綺石的小兒子親身經歷了世變,家國變遷,因此書籍一直未能正式出版。由此可見,在柯德修之前,這本書並未有流傳的版本。然而,柯德修從這本書中獲益匪淺,所以他不忍心看到這本書被遺忘和損毀,便決定將它出版,讓更多的人能接觸到這本書。他的用心之深,確實如晉亭陳氏所說的那樣。

然而,柯德修出版的版本在世上並未廣泛流傳,所以世人很少見到。我手上的這本是從朋友那裡借來抄錄的。我非常贊同書中治療虛症的方法,對於陰虛,主要強調清肺;對於陽虛,主要強調健脾,都歸結於肺脾的調整。這種方法超越了只專注於腎臟,使用肉桂、附子等藥材增強火力,或是使用知母、黃柏等藥材滋養陰虛的傳統療法,可以和蘇州葛可久的養道丹房十藥相提並論。可惜我看到的抄本格式混亂,先後順序紊亂。書中的方子有的只列出藥名,有的則是歌訣形式,都未能達到完美的狀態。

原本的書籍無法找到,也就無法進行核對。所以我重新整理了書中的內容,統一了格式,並將其分為五卷。第一卷是「理虛總論」,第二卷是「羅列病證」,第三卷是「治病餘論」,第四卷是「用藥宜忌」,第五卷是「脈法列方」。對於「非虛弱的病症」,我也增加了一些內容以補充說明。刪繁就簡,補充漏洞,時間久了,我都忘了這些修改是誰提出的。總的來說,讓大家不會成為虛勞,纔是治療虛弱的好方法。

如果一個人已經被引導進入膽怯的門檻,那麼我只會看到他進去,卻看不到他出來。唉!理解虛弱的道理,真是一件微妙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