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十二·文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文十二 (6)

1. 陰虛說

吾不解吾蘇之人,何陰虛者如此其多。藥之宜於滋陰者,如此之繁也。凡人以病延醫,未有不先道其陰虛者。而醫亦不得不說陰虛。於是滋陰之弊,遂固結不可解。及問其何者為陰?何者為陰虛?則病者不知也,醫亦不知也。夫病之果是陰虛者,自當從陰虛治。此外則有陰虛,即有陽虛;有陰虛,即有陰盛;有陰虛,且有陽實。

陰陽虛實四字,明明當有四病,豈可舉其一而置三者於不問乎?其以陽虛作陰虛,以陰盛作陰虛,猶或遲之久而方即於危。若傷寒溫熱而為陽實之病,則陰與陽反,實與虛反,其四字之盡相反者,且不浹旬而死矣。蓋人所病者,寒也,溫也,熱也。在表宜汗,在經宜清,入腑宜下。

當清者再汗則傷,應下者徒清無益。仲景法不外乎此。如法治之,只去其寒與溫與熱,其人而陰本不虛者無恙也。即其人而本屬陰虛者,亦無恙也。乃不防陽盛傷陰,而獨防陰虛邪戀,於是防其劫津,防其發疹,防其風動,防其熱入心包,至未而防其脫。夫既曰劫,曰發,曰動,曰入,則自有劫之,發之,動之,入之之物在。

不去其劫之、發之、動之、入之之物,而藥反留邪以劫津,引邪以發疹,助邪以動風,領邪以入心包,而同歸於脫,防云何哉?乃於老人則曰氣血兩虧,於小兒則曰小船重載,於婦女則曰素體嬌弱,一若無人不虛,無病不虛。而於陽之方盛,徒曰存陰。陰既不能以些微之藥而存,而三五日間,陽邪之足以傷陰者,方且勢如奔馬,涸液枯津,是其陰之傷於藥後者,不更甚乎。夫人有病邪,則無論強人、弱人、壯人、羸人,皆謂之實。

經曰:邪氣盛則實。邪者,陽也。盛即實也。正謂邪之盛者,不死於虛,死於實也。且死於虛者少,而死於實者多也。嗟乎!病為陽實,藥則陰虛,藥與病反,其禍立見。為此說者,豈不以病家不明虛實,故可總名之曰虛。病家更不知陰陽,故可總名之曰陰虛。況陰虛之說,已為病家所習聞,即為病家所樂道哉。

此外,則如瘧之作陰虛治而成痞,痢之作陰虛治而成臌,咳嗽之作陰虛治而成痿,痰飲之作陰虛治而成腫,吐血泄精之作陰虛治而成勞,濕阻食滯之作陰虛治而成格。凡雜證中,或陽虛,或陰盛,一歸諸陰虛之途,而終無不虛者,病家之所由深信也。若以藥論,則經言:寒熱溫涼,隨其攸利,亦明明有四種。

如小寒之氣,調之以溫;小熱之氣,調之以涼。即經言微者調之也。大寒之氣,平之以熱;大熱之氣,平之以寒。即經言其次平之也。病不獨是陰虛,藥豈獨尚滋陰?總之,使病速去,陰始不傷。去病不速,陰即難保。用藥滋陰,適以助陽。陽得藥助,傷陰更甚。欲保其陰,必速去病。

白話文:

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們這裡,陰虛的人會這麼多。適合滋補陰氣的藥物,種類也如此繁多。凡是病人請醫生看病,沒有不先說自己是因為陰虛的。而醫生也不得不說是陰虛。於是滋補陰氣的弊端,就根深蒂固無法解決。如果問他們什麼是陰?什麼是陰虛?病人不知道,醫生也不知道。如果病真的因為陰虛,當然應該按照陰虛來治療。但是除此之外,有陰虛,就有陽虛;有陰虛,就有陰盛;有陰虛,還有陽實。

陰陽虛實這四個字,明明應該代表四種不同的病狀,怎麼可以只看到其中一種,而對其他三種視而不見呢?如果把陽虛當作陰虛,把陰盛當作陰虛,或許還能拖上一陣子才會轉危。但如果感冒發燒的病是屬於陽實,那麼陰和陽是相反的,實和虛也是相反的,這四個字的意思完全相反,可能不到十天就會死亡。人之所以生病,可能是因為寒,可能是因為溫,也可能是因為熱。如果病在皮膚表面,應該發汗;如果病在經絡,應該清熱;如果病在臟腑,應該瀉下。

該清熱的卻發汗,會傷身;該瀉下的卻清熱,也沒有好處。張仲景的治病原則不外乎這些。按照這些原則來治療,只是去除寒、溫、熱,如果是陰氣原本就不虛的人,不會有問題;即使原本就陰虛的人,也不會有問題。然而,不防範陽氣過剩傷害陰氣,卻單獨防範陰虛讓邪氣纏身,於是防範津液被奪走,防範疹子出現,防範風邪,防範熱進入心包,最後防範脫水。既然說到奪走,說到出現,說到動搖,說到進入,那麼肯定有東西在奪走,出現,動搖,進入。

如果不除去那些奪走,出現,動搖,進入的東西,反而用藥留下邪氣奪走津液,引導邪氣出現疹子,幫助邪氣動搖風邪,領導邪氣進入心包,結果一起導致脫水,那防範又有什麼意義呢?對於老年人,他們會說氣血兩虧;對於兒童,他們會說像小船重載;對於婦女,他們會說身體一向嬌弱,好像沒有人不虛弱,沒有一種病不是虛弱。而對於陽氣旺盛的情況,他們只會說要保存陰氣。陰氣不能靠一些藥物就能保存,而在短短幾天內,陽邪足夠傷害陰氣的力量,就像奔騰的馬一樣,會使體液乾涸,這是陰氣被藥物傷害之後,不是更嚴重嗎?人有病邪,不管是強壯的人、虛弱的人、壯年的人、瘦弱的人,都稱之為實。

古籍記載:邪氣旺盛就是實。邪氣是陽性,旺盛就是實。正確地說,邪氣旺盛的人,不是死於虛弱,而是死於實。而且死於虛弱的人少,死於實的人多。唉!病是因為陽實,藥卻是為了陰虛,藥和病相違背,災禍立刻顯現。說這種理論的人,難道不是因為病人不明白虛實,所以可以把所有病都叫做虛。病人更不知道陰陽,所以可以把所有病都叫做陰虛。況且陰虛的說法,已經被病人聽慣了,甚至成為病人喜愛的說辭。

除此之外,比如瘧疾作為陰虛來治療,最終會變成痞病;痢疾作為陰虛來治療,最終會變成鼓脹病;咳嗽作為陰虛來治療,最終會變成痿病;痰飲作為陰虛來治療,最終會變成腫脹病;吐血泄精作為陰虛來治療,最終會變成勞病;濕阻食滯作為陰虛來治療,最終會變成格拒病。在各種複雜的病症中,或者陽虛,或者陰盛,一旦歸咎於陰虛,最終都會變成虛弱,這就是病人深信的原因。如果從藥物的角度來看,古籍記載:寒、熱、溫、涼,根據病情需要來使用,也明確有四種。

比如稍微寒冷的氣候,用溫暖的藥物調理;稍微炎熱的氣候,用涼爽的藥物調理。這就是古籍說的微小的病變,可以調節。極度寒冷的氣候,用熱的藥物平衡;極度炎熱的氣候,用寒的藥物平衡。這就是古籍說的較大的病變,需要平衡。病不一定只是陰虛,藥物也不一定要滋補陰氣。總之,讓病快速消除,陰氣纔不會受傷。如果不快速消除病,陰氣就很難保護。用藥滋補陰氣,恰好有助於陽氣。陽氣得到藥物的幫助,傷害陰氣更厲害。想要保護陰氣,必須快速消除病。

消除病的藥物,只有十多種,也很普通,並非危險峻烈。這些經驗都是經過多次驗證的,不是空談。

孫蘊苓中翰承鑑說:所有的木器得到油漆,會變得堅固。樹不像木頭,但如果把樹的枝葉全部塗上油漆,可以看到綠色的枝葉,但沒有不因為油漆而枯萎的。還以為樹就是木頭,木頭因為油漆而堅固,樹也會因為油漆而堅固,這不是很荒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