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六卷》~ 卷十二·文十二 (3)
卷十二·文十二 (3)
1. 論假石膏
吾蘇又有所謂假石膏者,夫石膏而何以云假也?藥有寒熱溫涼,溫與熱異。初非當用溫者,可概用熱藥也。涼與寒殊,亦非當用寒者,可但用涼藥也。所以甘寒之品,不可以代辛寒,更不可以代苦寒。辛則能散能潤,苦則能泄能降,甘則緩而且滿中,惟石膏具辛甘寒之性。用石膏者,用其辛,亦用其寒,且用其淡。
石膏之甘,謂其淡也。豈與凡為甘者之甜同其用哉?今乃以宜用石膏之病,輒以不足發表之豆豉與滋膩陰寒之生地,二味同搗,名曰黑膏。即於二味外,再加石斛一味,其意蓋因豆豉之與生地本有膏名,而石斛又有一石字在上,遂美其名曰假石膏。是亦明知此時之當用石膏矣,奈病家畏真而喜假,於是乎假石膏行,而真石膏遂廢。
不知石斛但有甘而無辛,專補虛勞羸瘦,與溫熱病全無干涉。石之名同,石之用異也。此時再禁芩、連,則又失其苦寒泄降之道。寒雖同,而甘與苦相反。豈有相反者而可謂之相同哉?況此時惟有苦寒足以去病,而甘寒適以留病,一去一留,病亦於是乎相反。夫病之去留,即人之所由以生死。
豈有生與死之相反而亦可謂之相同者?此所以必用真石膏,不得用假石膏。真則生而假則死。試問石膏之用,宜真乎?宜假乎?合之所禁芩、連,凡可以苦寒生者,亦莫不以甘寒死。惟病家未識異同之故,有如是之不可通融者,故似不妨以假為真耳。然則生地、石斛,將始終不可用乎?則又非也。
當夫芩、連、石膏兩三劑後,熱退身涼,神清脈靜,得此八字佳境,已出死關。而津虧液傷,元陰尚難遽復。稀粥爛飯,胃納始得微開。即以生地養陰,石斛養胃,徐徐而作善後之圖,亦為要藥。只是遲早先後間,則有確乎其不可易者。且夫病家之喜甘寒而惡苦寒,何哉?改習聞苦寒伐胃,甘寒益腎故也。
然而《內經》所言:久而增氣,乃指久服黃連反兼火化者言,非指一二劑治病之黃連也。此時熱邪在胃,正賴苦寒之能伐胃者。安其胃,即以堅其腎。所以經又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又曰:水位之下,其補以苦。苦亦補也,苦豈獨主瀉乎!乃今之補,惟有甘寒,一若甘寒外皆瀉藥。
則經又曰:少陰之主,其瀉以甘。少陰之客,以甘瀉之。彼以甘補少陰,乃正用少陰之瀉藥,使其少陰而真有待於補者,則反因其誤以為補,而日從事於瀉矣。明者但曰愈補愈虛,而不明言其故。然不若將此義昌言之,庶幾愈補愈虛之理,俾病家鹹得曉然也。
既而假石膏外,又有假黑膏矣。以豆豉與生地同搗為真黑膏,以豆豉與石斛同搗為假黑膏。石斛之用,提早一日,而所防之變,亦早一日。其所以要早一日者,買藥回家時,可將二味一較量之,看其異在何處,即得之矣。
白話文:
我們蘇州有一種被稱為「假石膏」的藥物,那麼,為什麼石膏會有真假之分呢?藥物有寒、熱、溫、涼四種性質,其中溫和熱、涼和寒都有區別。並不是說,應該使用溫性藥物時,就可以隨便使用熱性藥物;同樣的,應該使用寒性藥物時,也不能只使用涼性藥物。因此,甘寒的藥物不能替代辛寒或苦寒的藥物。辛能散能潤,苦能泄能降,甘則緩和且易滿中,唯有石膏具有辛、甘、寒的特性。使用石膏,是利用其辛、寒以及淡的特性。
石膏中的甘,指的是它的淡,這並不是和一般甘甜的味道相同。現在有人對於應使用石膏的病症,卻選擇了豆豉和生地兩種藥材混合搗碎,命名為「黑膏」。他們在這兩種藥材之外,再加入石斛,大概是因為豆豉和生地本身就有「膏」的名稱,而石斛中又有一個「石」字,所以將這種混合藥物美其名曰「假石膏」。這樣做的人其實也知道,這個時候應該使用真的石膏,但是病人往往害怕真實的石膏而喜歡假的,因此,假石膏開始流行,而真正的石膏就被遺忘了。
然而,石斛只有甘沒有辛,主要作用是補虛勞瘦弱,對於溫熱病毫無幫助。雖然名字中都含有「石」字,但是作用完全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禁止使用黃芩、黃連,就會失去苦寒泄降的作用。即使都是寒性的藥物,甘和苦的特性卻截然相反,怎麼能說它們是相同的呢?況且,只有苦寒的藥物才能真正去除疾病,而甘寒的藥物卻會讓病情持續,一個去除一個留下,病情也因此產生了變化。病情的去留,直接影響人的生死。
怎麼可能有生死相反的情況,卻還能說它們是相同的呢?這就是為什麼必須使用真正的石膏,而不能使用假石膏的原因。使用真的石膏,病人才有可能活下來;使用假的石膏,病人就可能死亡。試問,使用石膏的時候,應該選擇真的還是假的呢?那些被禁止使用的黃芩、黃連,凡是能夠通過苦寒的藥物來治療的,也一定不能使用甘寒的藥物,否則就會導致死亡。但是,病人往往不明白其中的差異,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無法調和的情況,因此,把假的當成真的似乎也無妨。然而,生地和石斛,是不是永遠都不能使用呢?當然不是。
在使用了黃芩、黃連、石膏等藥物幾劑後,如果熱度已經消退,身體恢復冷靜,精神清醒,脈搏平穩,已經達到了這八個字的境界,已經度過了死亡的關卡。然而,體內的津液損耗,元陰還沒有完全恢復。稀粥爛飯,胃部的消化功能才剛開始恢復。此時,可以使用生地來滋養陰液,石斛來滋養胃部,慢慢進行後續的治療,這也是很重要的藥物。只是在時間和順序上,有些事情是不能改變的。病人為什麼會喜歡甘寒的藥物而討厭苦寒的藥物呢?這是因為他們聽說苦寒的藥物會傷害胃部,而甘寒的藥物可以滋養腎臟。
然而,《黃帝內經》所說的「久而增氣」,是指長期服用黃連會增加體內的火氣,並不是指一兩劑治病的黃連。當熱邪在胃部時,正是依賴苦寒的藥物能夠抑制胃火。保護好胃部,就能堅固腎臟。所以《黃帝內經》又說:「腎臟需要堅固,應立即食用苦味的食物來堅固它。」又說:「在水位之下,應該用苦味的食物來補充。」苦味也可以補充身體,難道苦味只能起到瀉下的作用嗎?現在的補藥,只有甘寒的,好像除了甘寒以外的都是瀉藥。
然而,《黃帝內經》又說:「少陰的主要功能,其瀉下作用是通過甘味實現的。少陰的客人,通過甘味來瀉下。」他們用甘味補充少陰,實際上是正確地使用了少陰的瀉下藥物,如果少陰真的需要補充,那麼反而因為誤解而認為是在補充,每天都在進行瀉下。聰明的人只會說越補越虛,卻不明確說明原因。然而,不如公開講述這個道理,也許這樣可以使病人明白越補越虛的道理。
最後,在假石膏之外,還有一種「假黑膏」。以豆豉和生地混合搗碎為真黑膏,以豆豉和石斛混合搗碎為假黑膏。石斛的使用,提前了一天,所以預防的變化也提前了一天。之所以要提前一天,當你買藥回家時,可以比較一下這兩種藥材的差異,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