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六卷》~ 卷三·文三 (1)
卷三·文三 (1)
1. 太陽寒水病方說
太陽主表,為心肺之陽,統一身之營衛,實寒水之所司。衛氣疏泄而行於外,風能中之。營氣固密而行於中,寒能傷之。風寒之中傷皆發表熱,其中風者有惡風,惡寒,頭痛,項強等證。其傷寒者更有嘔逆,腰痛,骨節煩疼等證。而表邪之在衛在營,則以脈之浮緩、浮緊分之,即於身之有汗、無汗定之。
衛病營未病,則脈緩而有汗;營病衛亦病,則脈緊而無汗。汗出而不喘滿者用桂枝;喘滿而不汗出者用麻黃;不汗而喘,喘而煩躁者用石膏。此桂、麻、青龍所以為汗法之三級也。有汗不用麻黃,無汗不用桂枝,不煩躁不用大青龍湯,其辨如此。太陽以膀胱為腑,邪入里為犯本。
白話文:
太陽經主管皮膚和呼吸系統的功能,是人體營養和防禦的重要部分,實際上是由腎臟所控制的。如果身體受到風或冷的侵襲,就會出現發燒的情況。如果是被風吹到,會感到怕風,同時也會有感冒、頭痛、頸部僵硬等症狀。如果是受了寒冷的影響,還可能會出現噁心想吐、腰部疼痛、關節痠痛等症狀。要分辨這些病症是在皮膚還是血液裡,可以看脈搏是否浮動或者收縮,也可以觀察是否有出汗的情況。
如果只是皮膚受到了感染,但血液沒有問題,那麼脈搏應該是平穩且有汗水排出;但如果血液也有問題,那脈搏就應該是急促且不出汗。如果有汗水但是不會胸悶,可以用桂枝來治療;如果有胸悶但是不出汗,可以用麻黃來治療;如果不流汗而且還有咳嗽和焦慮不安的情況,可以用石膏來治療。這就是使用桂枝、麻黃和石膏作為解毒方法的三個步驟。如果有汗水就不需要用麻黃,沒有汗水就不能用桂枝,沒有焦慮不安也不能用大青龍湯,這是區別的方法。太陽經與膀胱相連接,當病毒進入內部時,它們就會對膀胱造成威脅。
汗為心液,水之氣也。故太陽病以發汗為出路,又以利水為去路。凡利水之法以小便不利為辨,其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而為水逆者,五苓散用桂枝,是通里仍兼解表也,非水畜。而畜血則又以小便自利為辨,其人善忘,如狂,小便自利者,桃仁承氣湯亦用桂枝,是攻裡仍兼解表也。古稱寒熱病為汗病,謂皆當從汗解,故汗不可過而亦不可失。
過汗則液涸而亡其陽,邪入少陰,則有薑、附之治,而理中、四逆同之。失汗則熱熾而爍其陰,邪入陽明,則有芩、連之治,而白虎、三承氣繼之。
白話文:
汗水是由心臟所產生的液體,也是水分的一種形式。因此,在治療太陽經脈疾病時,通常會使用出汗的方法來排出體內的毒素,同時也會利用排尿的方式去除身體中的濕氣。如果想要通過排尿來消除身體中的濕氣,就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了排尿不順暢的情況。如果患者感到口渴並且排尿不順暢,這可能是因為水中毒的原因,可以使用五苓散這種藥方進行治療,其中包含桂皮,這是為了疏通內部並解除外部症狀,而不是讓水分在體內堆積。然而,如果是血液堆積導致的問題,也需要根據患者的排尿情況進行判斷。如果患者經常健忘且情緒激動,並且排尿正常,那麼就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這種藥方進行治療,其中同樣包含了桂皮,這是為了攻擊內部並解除外部症狀。古人認為感冒和發燒等病症都是由汗水引起的,都應該透過出汗的方式進行治療,所以出汗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如果出汗過多,就會使體內的液體流失,損傷陽氣,邪氣進入到少陰經脈後,需要用乾薑或附子等草藥進行治療,與此同時,也可以配合服用理中丸或者四逆散。相反地,如果出汗不足,就會使體溫升高,灼傷陰氣,邪氣進入到陽明經脈後,需要用黃芩或黃連等草藥進行治療,與此同時,也可以配合服用白虎湯或者大承氣湯。
2. 陽明燥金病方說
陽明主裡,為燥金氣化。外候肌肉,內以候胃。有病經、病腑之不同。如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始雖惡寒二日自止,目疼,鼻乾,不得眠或多眠睡,脈大而長者,經病也。胃實不大便,潮熱,日晡所熱,譫語,睛不和,昏不識人,甚則循衣摸床,撮空理線,脈滑而實者,腑病也。其陽明之經病先有不同,如脈浮,汗出,惡風者,仍用桂枝湯。
脈浮,無汗而喘者,仍用麻黃湯。脈浮,無汗,惡寒,而或兼自利者,則用葛根桂麻湯。是皆太陽病初入陽明之表也。若裡熱達外之表,則病已離太陽,或本不始太陽,斷無更用桂、麻之理。而如葛根芩連一法,即大青龍之變局,實陽明病之主方。蓋葛根之發,大異桂、麻。
白話文:
陽明經掌管內部,代表乾燥金屬氣化的狀態。從外表看錶現爲肌肉的狀態,在體內則反映胃的情況。疾病可以分爲經絡病變和臟器病變兩種類型。例如身體發熱,出汗自然流出,並且不喜歡寒冷反而喜歡熱感,開始時雖然害怕冷兩天後就會停止,眼睛疼痛,鼻子乾澀無法入睡或者睡眠過多,脈搏長大的情況屬於經絡病變;如果出現便祕,潮熱在下午的時候最嚴重,胡言亂語,眼神不穩定不能識別他人,甚至沿著衣服摸索牀上的東西,抓取空中不存在的線等行爲,脈搏滑動並且堅實,則爲臟器病變。陽明經絡疾病的症狀有所不同:比如脈搏跳動明顯,出汗多並感到風邪侵襲的人仍然使用【桂枝湯】治療;脈搏跳動明顯但沒有汗水而且呼吸困難的人依然採用【麻黃湯】進行治療;脈搏跳動明顯無汗水感覺寒冷,有時伴有腹瀉的症狀,則需使用【葛根桂麻湯】來處理。這些都是太陽病初期進入陽明表面的表現。如果是內裏熱量達到外部表現出來的病症,則病情已經脫離了太陽病,或者是原本就沒有始於太陽病的情況下,絕對不能再使用桂皮和麻黃來進行治療。至於像葛根芩連這樣的治療方法,實際上是大青龍變體的一種方法,也是陽明病的主要處方之一。因爲葛根的作用與桂皮和麻黃有很大的區別。
而芩、連之清,亦微異於石膏也。其淺者虛煩懊憹,則以梔豉湯探吐之。其重者渴飲,多汗,壯熱,滿悶,則以白虎湯直清之,虛則白虎加人參湯補而達之。此皆陽明在經之證,無不以汗為先務,吐為正務,清火為要務。失此不治,而至胃家實。腹有燥屎則為入腑,燥屎不去病變不可勝言。
此時撤熱救陰,舍承氣無他法。是又為腑證中急務也,而陽明之腑證又有三焉:其邪自太陽來為脾約,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用麻仁丸,謂之太陽陽明;邪自少陽來,為大便難,木氣不能疏通其土,用大柴胡湯,謂之少陽陽明;二方與正陽陽明胃家實之必用三承氣者,微有不同。凡攻下之法,必待惡寒罷,表盡解之後。
白話文:
黃芩和黃連的清熱作用稍微跟石膏有所不同。如果病情輕微,出現心煩意亂的情況,可以用梔子豆蔻湯進行催吐治療。如果病情嚴重,口渴喜飲水,出汗較多,身體發燒且脅肋部疼痛,可以使用白虎湯直接清除熱毒,如果是虛弱的人,可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滋補並通暢全身。這些都是屬於陽明經脈的病症,都必須以發汗作為首要任務,催吐作為主要任務,清熱降火作為重要任務。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腹部堆積硬塊就成為了腸道疾病,硬塊不去除,疾病的變化就不堪設想。
這時應該退熱保養陰分,除了承氣湯沒有其他方法可用。這是屬於是腸道症狀中的緊急情況,而且陽明經脈的腸道症狀也有三種:第一種是由太陽經脈傳染過來的,稱作「脾約」,即脾臟無法幫助胃排泄水分,需要用麻仁丸進行治療,這種叫做太陽陽明;第二種是由少陽經脈傳染過來的,稱作「大便困難」,肝臟的生機無法疏濬土壤,需要用大柴胡湯進行治療,這種叫做少陽陽明;以上兩種藥物與正常陽明經脈胃家實所使用的三承氣湯稍有不同的地方。所有攻擊的方法,一定要等到畏冷停止,皮膚完全舒展開後再使用。
若惡寒者,則尚有太陽表證未了,慎不可攻。此所以有急下存陰之訓,而又曰下不厭遲者,正謂有惡寒即不可議下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感到非常怕冷,那就表示還有太陽經脈表面症狀沒有消除完畢,千萬不可以使用攻擊性的治療方法。因此才會有所謂「急速用瀉法保存體內陰氣」的教誨,又說「排便次數不多並不會造成什麼問題」,就是指當患者仍然感覺到寒冷時,就不應該考慮使用瀉下的療法。
3. 少陽相火病方說
少陽主半表半裡,其病發於腠理。三陽經,太陽為開,陽明為合,而少陽為之樞,所以為半表半裡也。少陽汗、下俱禁,故特立小柴胡一方為和解之局,其表證有往來寒熱,胸脅痛而耳聾,心煩喜嘔,其脈必弦,小柴胡湯主之。其里證有口苦,咽乾,目眩,痞滿,咳,悸,或渴或不渴,或嘔或不嘔,其脈亦弦,治悉從小柴胡加減,皆和局也。
若其心下支結,已屬少陽,而發熱惡寒與太陽同,則邪偏於表,治必從柴胡桂枝兩解之,亦和局也。其因誤汗,而胸肋滿微結者,仍當微汗而解,則有柴胡加桂枝之治。因誤下而胸脅滿微利者,又當微下而解,則有柴胡加芒硝之治。散結除滿,用此二方,是又為汗、下兩誤者作和局也。
白話文:
少陽經主導半表半裡的病症,這些病狀會在皮膚表面出現。三陽經中,太陽經負責開啟,陽明經負責閉合,而少陽經則是兩者之間的轉換點,因此代表了半表半裡的狀態。
少陽經的治療原則是避免發汗和下藥,因此特別制定了小柴胡湯作為調和的方子。這個方子適用於有來回寒熱、胸脹疼痛、耳朵聽力下降、心煩易怒、想吐的情況,脈象必定呈現弦狀。小柴胡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對於內臟問題,包括口苦、喉嚨乾燥、頭暈、腹脹、咳嗽、心跳加速、或是口渴、不口渴、想吐、不想吐的情況,脈象同樣呈現弦狀。所有這些狀況都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進行調整,並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藥物的劑量。
如果心下部位出現結塊,已經進入少陽經,但同時出現發熱和畏寒的情況,這表示病邪主要集中在表層,此時需要使用柴胡桂枝湯進行調和治療。
如果因為誤用了發汗方法導致胸脹疼痛,或者因為誤用了下藥方法導致胸脹輕微緩解,則應當使用柴胡加桂枝湯或柴胡加芒硝湯進行治療,目的是消除結塊和舒緩疼痛,這兩種情況都是為了對抗錯誤的發汗和下藥方法而制定的調和方案。
若夫結之甚,而為痞滿之甚,而為噫,則有瀉心三方及旋覆代赭湯、黃芩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諸治亦所以散結除滿,而皆不外乎和局者是。夫少陽者,相火所寄也。故有必從清火而解者。其相火以遊行於表為輕,以鬱結於裡為重,小則仍用小柴胡,大則須用大柴胡,亦何莫非少陽中和局耶?其謬以柴胡為汗劑者,抑胡不思少陽之治特以禁汗,而乃有柴胡之用也。
三陽寒熱之分,身雖大熱而仍惡寒者,太陽也;寒已而熱,熱已而汗,寒熱往來者,少陽也;始雖惡寒,一熱而不復惡寒者,陽明也。太、少兩陽病在肌腠,兩陽合明,病歸中土。故論經則以太陽、陽明、少陽為次,論病則太、少之邪俱入陽明也。
白話文:
如果結塊嚴重到成為胸悶或打嗝的情況,可以使用瀉心方、旋覆代赭湯、黃芩湯以及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等藥物進行治療。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消除結塊和胸悶,而且都基於調和身體的理念。少陽經脈是相火(即肝臟)所在的部位,因此有些情況必須通過清除內熱才能解決。相火在皮膚表面流動較輕微,在內部鬱積時會更嚴重,症狀輕微的時候仍然可以用小柴胡湯,但症狀嚴重時需要用大柴胡湯。這也是因為所有這些療法都在遵循著少陽經脈中的平衡理念。對於三陽經絡之間的冷熱差異,即使身體發燒但仍感到寒冷的是太陽經絡;先冷後熱,然後出汗,這種交替出現冷熱感的是少陽經絡;開始時雖然感覺寒冷,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不再感到寒冷的是陽明經絡。太陽和少陽經絡的疾病主要出現在肌肉組織上,當兩個經絡同時受損時,疾病的影響就會擴展至中焦部分。因此,按照經絡來說,太陽、陽明和少陽依次排列,但在疾病方面,太陽和少陽的邪氣都會進入陽明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