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六卷》~ 卷一·文一 (8)
卷一·文一 (8)
1. 六氣大司天下篇
《內經》有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此但就逐年之歲氣言之,而六十年之歲氣亦不可不講也。審矣!余既明前人治法各從歲氣,更以古今治痘家按時索之,有益覺其顯然者。兒病自錢仲陽減金匱八味丸之桂、附,而其於小兒之痘亦用清法,則以其與守真同為六十五甲子燥火用事時也。
陳文中十一味木香散、十二味異功散,專主溫補,則以其與東垣同為六十六甲子寒濕用事時也。至丹溪以解毒和中立法,復舍陳取錢,則以其時又為六十八甲子火燥用事,同於守真而異於東垣也。迨前明汪機作《痘證理辨》,自序:於嘉靖九年庚寅,以是年痘災盛行,其治皆主於涼。
是為宏治十七年第七十一甲子燥火運中有宜然者。洎乎嘉靖末年,下逮隆萬,苦寒之弊,層見迭出,故萬密齋、聶久吾輩首重保元,莫不以溫補為事。而崇正甲戌,費建中《救偏瑣言》出,專主寒涼,下奪其書,中記一茸、附治驗,似乎不類。而考其時尚為庚申年,萬曆庚申正是七十二甲子,張介賓著書時。
若天啟以後,所值七十三甲子,運轉風火。七十四甲子,接連火燥。此二運風與燥異,而其為火則同。故費書猶盛行於康雍之間。而乾隆九年,既交七十五甲子,濕寒之運則相沿成習者又相反矣。時毗陵莊在田著「遂生編」以治痘,「福幼編」以治痙,切戒寒涼,全活無算。
然揆諸嘉道間,則又有不然者。以嘉慶九年第七十六甲子,又值火風用事,故醒未子於嘉慶癸酉重刻在田書已云:時師之失,固在寒涼;莊公之得,固在溫補。然苟有偏執則亦不能無弊,豈不因莊所值為濕寒,而醒未子所值為火風,度必已有投此而不驗者,故為是言。
而特不能識寒濕、濕寒治法不可施諸風燥二火之運耳?若余既值同治三年七十七甲子燥火之運,每於痘主清熱解毒,痙主瀉火墜痰,而遇虛寒之體、敗壞之證,則步趨莊法亦足以應無窮之變。蓋病者而果屬虛寒,病甚而已極敗壞,凡在四損之列者,本不得常法是拘。即使溫熱之末傳,或亦須辛熱之反佐。
而況地形之南北有高下,人身之稟賦有強弱,且於抱恙之新久尤有分別,凡所以隨機而應變者,本非一言可竟,而治病之法不出《內經》,《內經》之治不外六氣,自「天元正紀」以下七篇,百病之治皆在其間。豈可因其所論皆運氣,而忘其為治法所從出哉。
白話文:
《黃帝內經》曾提及:我們必須先了解每年的氣候特徵,不要違背自然界的和諧。這段話主要是針對每年的氣候變化,然而,對於六十年的氣候週期,我們同樣不能忽視。經過深思熟慮,我發現前人的治療方法都是根據每年的氣候來調整的。再進一步地,我將古今治療痘疹的方法,按照時間脈絡進行梳理,發現其效果顯著。
錢仲陽在金匱八味丸的基礎上,刪去了桂、附兩味藥,並採用了清法來治療兒童的痘疹,這是因為當時正處於六十五甲子燥火當道的時期。
陳文中使用十一味木香散和十二味異功散,主要以溫補為主,這是因為他與李東垣生活在六十六甲子寒濕當道的時期。
丹溪則採取了解毒和中的療法,他選擇了錢仲陽的方法而非陳文中的方法,這是因為當時是六十八甲子火燥當道,與錢仲陽的時期相同,但與李東垣的時期不同。
明朝的汪機在《痘證理辨》中提到,在嘉靖九年庚寅,痘疹流行,其治療都以冷涼為主,這是因為當時正處於宏治十七年的第七十一甲子燥火運中。
到了嘉靖末年,隆萬時期,寒冷的弊端層出不窮,因此,萬密齋、聶久吾等人開始重視保元,他們都以溫補為主。
崇禎甲戌,費建中出版了《救偏瑣言》,專門主張寒涼療法,但其中記載了一個使用茸、附的治療案例,似乎有些不符合其理論。但考慮到當時的時間點是萬曆庚申,正好是第七十二甲子,也是張景嶽寫書的時期。
天啟以後,正值第七十三甲子,風火運轉。第七十四甲子,接連火燥。這兩個運氣雖然風與燥不同,但都是火的表現。因此,費建中的書在康雍時期仍然很流行。
到了乾隆九年,進入了第七十五甲子,濕寒運氣,這與之前的習慣截然相反。此時,莊在田在「遂生編」中治療痘疹,「福幼編」中治療痙症,嚴格禁止使用寒涼療法,拯救了無數生命。
然而,考慮到嘉慶道光期間,情況又有所不同。因為嘉慶九年第七十六甲子,再次遇到火風運氣,所以醒未子在嘉慶癸酉重新刻印莊在田的書時說:當時的醫生失誤的地方在於過度使用寒涼療法;莊在田的成功在於溫補療法。但如果過分堅持某種療法,也可能會帶來副作用。難道不是因為莊在田遇到的是濕寒,而醒未子遇到的是火風,他可能已經看到有人使用這種療法卻沒有效果,所以才會這樣說。
然而,他是否無法認識到,對於濕寒和風燥兩種火運,其治療方法是不同的呢?我所處的同治三年第七十七甲子,是燥火運氣,我在治療痘疹時常常使用清熱解毒,治療痙症時常用瀉火墜痰。遇到虛寒體質或是病情惡化的患者,我會遵循莊在田的方法,以此應對各種複雜的情況。如果患者確實屬於虛寒體質,病情嚴重到極點,屬於四大損傷之一,那麼就不能拘泥於常規的治療方法。即使在溫熱疾病的晚期,也可能需要使用辛辣熱性的藥物作為反佐。
此外,地理環境的南北高低,人體素質的強弱,以及疾病的新舊程度,都需要分別考慮。治療疾病的方法本來就需要靈活應變,不能一概而論。然而,治療疾病的方法不出《黃帝內經》,《黃帝內經》的治療原則不外乎六氣,從「天元正紀」以下七篇,所有疾病的治療方法都在其中。我們不能因為這些理論都與運氣有關,就忽略了它們作為治療方法的出發點。
2. 附:大司天三元甲子考
明薛方山先生作《甲子會紀》,第一甲子起黃帝八年,至嘉靖四十三年為第七十二甲子。國朝陳榕門先生作《甲子紀元》因之。余推貞下起元之本,准以厥、少、太、少、陽、太之六氣,凡前賢治病用藥咸相符合。爰為考,而次之如下:
黃帝八年起第一甲子下元
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黃帝六十八年第二甲子上元
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少昊十八年第三甲子中元
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少昊七十八年第四甲子下元
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顓頊五十四年第五甲子上元
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帝嚳二十九年第六甲子中元
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帝堯二十一載第七甲子下元
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帝堯八十一載第八甲子上元
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帝舜三十九載第九甲子中元
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夏仲康三歲第十甲子下元
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帝相六十歲十一甲子上元
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帝槐四歲十二甲子中元
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帝不降四歲十三甲子下元
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帝扃五歲十四甲子上元
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帝孔甲二十三歲十五甲子中元
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帝癸二十二歲十六甲子下元
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商太甲十七祀十七甲子上元
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太庚十五祀十八甲子中元
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太戊二十一祀十九甲子下元
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仲丁六祀二十甲子上元
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祖辛十祀二十一甲子中元
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祖丁二十九祀二十二甲子下元
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盤庚二十五祀二十三甲子上元
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武丁八祀二十四甲子中元
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祖甲二祀二十五甲子下元
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武乙二祀二十六甲子上元
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受辛十八祀二十七甲子中元
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周康王二年二十八甲子下元
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昭王三十六年二十九甲子上元
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穆王四十五年三十甲子中元
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孝王十三年三十一甲子下元
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共和五年三十二甲子上元
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幽王五年三十三甲子中元
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桓王三年三十四甲子下元
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惠王二十年三十五甲子上元
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定王十年三十六甲子中元
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景王八年三十七甲子下元
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敬王四十三年三十八甲子上元
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威烈王九年三十九甲子中元
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顯王十二年四十甲子下元
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赧王十八年四十一甲子上元
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秦始皇十年四十二甲子中元
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漢文帝三年四十三甲子下元
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武帝元狩六年四十四甲子上元
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宣帝五鳳元年四十五甲子中元
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平帝元始四年四十六甲子下元
白話文:
附:大司天三元甲子考
本文根據明代薛方山先生的《甲子會紀》和國朝陳榕門先生的《甲子紀元》推算,並參照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六氣,考證歷代治病用藥的規律,整理如下:
從黃帝八年開始的甲子紀元:
第一個甲子(下元):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第二個甲子(上元):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第三個甲子(中元):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第四個甲子(下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第五個甲子(上元):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第六個甲子(中元):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第七個甲子(下元):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第八個甲子(上元):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第九個甲子(中元):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第十個甲子(下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第十一個甲子(上元):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第十二個甲子(中元):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第十三個甲子(下元):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第十四個甲子(上元):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第十五個甲子(中元):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第十六個甲子(下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第十七個甲子(上元):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第十八個甲子(中元):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第十九個甲子(下元):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第二十個甲子(上元):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第二十一個甲子(中元):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第二十二個甲子(下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第二十三個甲子(上元):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第二十四個甲子(中元):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第二十五個甲子(下元):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第二十六個甲子(上元):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第二十七個甲子(中元):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第二十八個甲子(下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第二十九個甲子(上元):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第三十個甲子(中元):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第三十一個甲子(下元):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第三十二個甲子(上元):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第三十三個甲子(中元):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第三十四個甲子(下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第三十五個甲子(上元):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第三十六個甲子(中元):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第三十七個甲子(下元):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第三十八個甲子(上元):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第三十九個甲子(中元):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第四十個甲子(下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第四十一個甲子(上元):陽明燥金、少陰君火 第四十二個甲子(中元):太陽寒水、太陰濕土 第四十三個甲子(下元):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第四十四個甲子(上元):少陰君火、陽明燥金 第四十五個甲子(中元):太陰濕土、太陽寒水 第四十六個甲子(下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
(此處僅翻譯到原文提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