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十一·文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文十一 (3)

1. 論《臨證指南》「溫熱門」席姓七案

如不欲戰於此,而云此病尚有活理,誰其信之?溫熱治法,從此失傳。可恨哉。

今之抱一冊為市醫捷徑者,名曰葉派。余初不解溫病之十有九治者,何至於百無一生?及觀此案之始終本末,而知編此一冊者,正利其日後必然之狀。已預定於始初立案之時以為先見之明,言無不中。而病家即以其言無不中。果服其先見之明,孰能知其人之本非此病,而移病湊藥,使之病隨藥變耶。

此所以人愈死而名愈高也。則此一案之在病家,尚可安於不問哉!吳子音《三家醫案》,偽薛潔燔三診,其害亦同於此。

白話文:

如果不想在這個議題上爭論,卻說這個病還有活命的道理,誰會相信呢?溫熱病的治療方法,就這樣失傳了,真是可悲啊!

現在那些抱著一本書就當作行醫捷徑的人,號稱葉派。我一開始不明白溫病十個病人中九個都能治好,為什麼到最後卻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看了這個案例的始末之後,才知道編寫這本書的人,正是利用了疾病必然發展的趨勢。他在一開始立案的時候,就預先設下了「先見之明」,說的每一句話都好像很準確。病人也因為他言之鑿鑿,便信了他的「先見之明」。但誰又能知道,他本身可能根本就不是真的懂這個病,而是故意移花接木,讓病情隨著他的藥方變化呢?

這就是為什麼人死了,名聲卻越來越高的原因。那麼,對於病人來說,這個案例還能置之不理嗎?吳子音的《三家醫案》中,偽造薛潔燔的三次診斷,其危害也與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