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世補齋醫書》自序

回本書目錄

《世補齋醫書》自序

1. 《世補齋醫書》自序

《世補齋醫書》,江左下工為醫學辨誤作也。下工之從事刀圭者三十年。於茲矣,知一病有一病當用之藥,即有一病不當用之藥。用所當用,不過不誤而已。若用所不當用,則豈僅誤焉已哉。凡人有病,但能不誤於前,則後此之漸即於危者本皆可以不作。反是則一誤再誤,變幻無極,不旬日間馴至於不可救。

而能知病之本,不若是者其誰也?即如風寒溫熱等治,所昭揭於仲景書中者,非皆今病所當用之藥乎?乃一不用當用藥,而身熱不退矣,然猶未至於斑疹也。再不用當用藥,而斑疹不達矣,然猶未至於昏譫也。再不用當用藥,而昏沉,而譫妄,而狂,而厥,無不計日可待,而後此則不可問矣。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江左的一位醫生寫了一本書叫做《世補齋醫書》來糾正一些錯誤的做法。他做了30年的醫生,知道每種疾病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和應該避免使用的藥物。使用正確的方法只是為了防止出錯。如果使用了不該使用的藥物,不僅會造成誤解,還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只要在早期就不要犯錯,那麼之後就可以避免危險的情況發生。反之,一旦犯錯就會接二連三地出現問題,變得無法控制。只有真正瞭解疾病的根源的人才能做到這樣。例如對於風寒、溫熱等等病症,在張仲景的書中有明確指出哪些藥物可以用來治療這些症狀。然而如果不使用適當的藥物,身體發燒就不會消退;再次不使用適當的藥物,皮膚上不會長出紅色或紫色的小點(斑疹);第三次不使用適當的藥物,病人可能會昏迷、胡言亂語、精神失常甚至休克,所有情況都可以預見到,而且以後的事情就無法知道了。

當夫表熱初起,裡熱漸壯,一路由輕而重,由重而危,藥與病反,病隨藥變者,無他,用所不當用之藥。正如救人之飢,解衣衣之,而飢者不生。救人之寒,推食食之,而寒者仍死。明明有當用藥在,人人可賴以生者,乃必用此不當用之藥,而預決其死。及其既死於不當用之藥,而必仍用此藥以治他人,一若舍此別無可用之藥也者,此固何為者耶?下工治之,於其表熱初萌,有當用藥而斑疹可不作也。於其斑疹已釀,有當用藥而昏譫可不作也。

於其神昏譫妄,有當用藥而後此之入陽則狂、入陰則厥者尚可以不作也。此無他,用所當用之藥,亦惟知其飢也而推食食之,知其寒也而解衣衣之,有此病即有此藥,亦非此藥不去此病。既針芥之相投,自毫釐之不爽。其輕者可安常而處順,其重者亦轉危而為安。夫是之謂藥與病投,病與藥值。

白話文:

當病情開始發燒時,如果使用了不合適的藥物,病情會隨著服藥而變化,從輕到重,甚至變得危險。這並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用了不應該使用的藥物。就像要救饑餓的人,卻把衣服送給他們;或者想要幫助寒冷的人,但只提供食物而不讓他們取暖。明明有用對症的藥物存在,而且人人都能依靠它來生存,但是偏偏要用這些不適合的藥物,並且決定病人死亡。等到病人因服用不適當的藥物而死去之後,又繼續使用同樣的藥物治療其他人,好像除了這種藥物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低級醫生處理這樣的病例,在病情剛出現的時候就使用合適的藥物,就可以避免皮膚上長出紅色斑點(也就是「斑疹」)。即使已經產生了斑疹,也可以通過使用正確的藥物防止昏迷和胡言亂語的情況發生。對於那些已經陷入昏迷和胡言亂語狀態的患者來說,也有合適的藥物可以使他們恢復正常,不再表現得像精神失調或四肢僵硬等情況。這都是因為使用了合適的藥物,知道患者的問題所在,然後針對性地進行治療。這樣纔能夠使病情得到控制,讓輕微的疾病得以平息,嚴重的疾病也能夠轉危為安。這就是所謂的藥物與病症匹配,病症與藥物相遇。

苟能是,是亦足矣。此外如瘧之寒熱往來,痢之裡急後重,咳逆痰飲之本非怯證而勢必成怯,吐血失精之本非勞病而勢必成勞。又若因壅而喘,一補立危。因滯之脹,非攻必殆。以及婦科胎、產兩門,兒科驚、疳兩證,病病有必當用之藥,即病病有必不當用之藥,略舉數端,以概其餘,無非誤、不誤兩途而已。

嗟乎!父母之為子也,子之為父母也,兄若弟之各相為也,夫之為婦,婦之為夫也,床有病人,急而求藥,病家之屬,望於醫者何如,此王權和所以錄對病真方而防世急也夫。

白話文:

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這也就夠了。除此之外,像瘧疾的寒熱交錯症狀,痢疾的腹痛和排便困難,咳嗽、氣短、胸悶等病症原本不是虛弱的疾病但一定會發展成為虛弱,出血或失眠等病症原本不是疲勞的疾病但也一定會發展成為疲勞。另外像是因為阻塞導致呼吸困難,一旦使用滋補的方法就會很危險;因為積聚導致腹部腫脅,如果不進行治療就一定會變得更嚴重。還有對於婦女懷孕、生產兩個方面,兒童受驚、消瘦兩個病症,每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藥物可以使用,同時也有不能使用的藥物,只是簡單地列舉了一些例子,其他的情況也是如此,都是錯誤與正確的選擇。唉!父母為了孩子,孩子為了父母,兄弟之間互相幫助,丈夫為了妻子,妻子為了丈夫,在牀上躺著生病的人,他們迫切地尋找藥品,患病的家庭希望醫生能做什麼呢?這就是為什麼王權和要記錄這些真正有效的治病方案並防止緊急情況發生的原因啊!

2. 補《後漢書》「張機傳論」書後

自媧皇摶土,氤氳之化啟。神農嘗藥,理瀹之功彰。然五行遞乘,六沴並伏,阿衡之《湯液》失傳,岐伯之問難尚晦,秘典弗闡,師承末由。周秦以來,不絕如線。仲景胚胎玉函,囊括綠帙,以上手之神,為醫中之聖。法乳所溉,瓣香至今,實不廢之江河,代明之日月。顧當漢之世前有倉公,詳甄於遷史。

後有元化,並錄於範、陳。而聖如仲景獨從蓋闕者,何哉?龍門好奇,每事誇飾。方技一流,尤矜神異。史家因之,競相附會。咽塞則吐蛇,腳痛則剖蛤。舐藥之犬,戾天而飛。生疽之龍,穿井而報。言之色喜,聞者忘倦。仲景索隱鉤沉,課虛責實,文簡而義奧,旨縟而理稠。

白話文:

自從女媧皇后摶土造人以來,氣化的現象就開始了;神農嘗藥後,治療的方法就顯出來了。然而五行交替運行,六種疾病同時潛藏在人體內,《湯液經》這部重要的醫書已經失傳,黃帝和歧伯之間的問答也變得模糊不清,經典的祕密沒有被闡明,師徒傳承也沒有辦法繼續下去。從周朝到秦國這段時間裏,醫學知識就像一根細線一樣延續下來。張仲景將這些知識整理歸納,並且用高超的技術成爲了一位偉大的醫生。他的方法影響到現在的人們,就像是永遠不會乾涸的大江大河,照亮每一個時代的太陽月亮。但是,在漢朝之前有一個叫做倉公的人物詳細地記錄在他的歷史書中,還有一個叫華佗的人也被範陳兩人收錄進去。爲什麼像張仲景這樣偉大的人物卻沒有人記載呢?這是因爲龍門山喜歡誇大其詞,對於技術一類的事情更是驕傲自滿。因此,史學家們都爭相模仿他們這種風格,把一些簡單的小病說得非常嚴重,比如喉嚨堵塞就說成了是吞下了毒蛇,腳疼就要開刀取出蛤蜊等等。甚至還有狗舔藥物就能飛上天空的故事以及龍長瘡就會鑽進水裏的傳說。人們聽到這樣的故事都會感到高興,忘記了疲勞。張仲景則深入研究隱藏的知識,追求真實可靠的東西,他寫的文章簡潔但含義深刻,主旨豐富而且道理深奧。

不啻金石之陸離,堂室之杳窱,蔚宗丁、宋之禪。去漢已遠,雖無承祚斛米之私,不免孟堅目睫之論。爰有漏略,亦固其所。獨念吾家祭酒駁辨異義,功在群經。受詔掖門,顯於身後。足以比肩高密,抗衡侍中。而《儒林傳》所載寥寥數語,僅免遺佚。仲景利濟生民,師表後學。

三百九十有七法,闡軒帝之微。正如九千三百五十文,發倉史之秘。並資津逮獨致淪蕪,掩卷思之,不能無憾。此姚之駰所以補逸李濂《醫史》,亟亟焉有補傳之作也。然濂之為書,但求賅備,靡有訂正,不足示嚮往之,專糾時俗之繆。九芝先生學必稽古,志在活人,痛抱薪救火之非,探先河後海之本,既據《傷寒論》,反復申辨,爰綱羅散佚,條舉件系,為補傳一篇,後附論斷。即集範書斷句,連綴成文,述而不作,博且益精。

白話文:

"它就像金石的光芒,堂室的深邃,代表了禪宗的智慧。距離漢代已經很遠了,雖然沒有像承祚一樣的私藏,但也免不了像班固評論的那樣,會有遺漏的地方。這是正常的現象。然而,我深深懷念我們家的祭酒,他批評不同的觀點,對羣經的貢獻巨大。他接受皇命,在身後得到了顯耀。他足夠與高密相提並論,對抗侍中。但是,《儒林傳》只簡單地描述了幾個句子,避免了遺失。張仲景拯救了人民,成為學生們的典範。

他提出了三百九十七種療法,解開了黃帝的奧祕。這就像九千三百五十篇文章,揭示了倉史的祕密。這些都幫助了人們找到藥物,收錄和整理,讓人感到遺憾。這就是為什麼姚之駰要補充李濂的《醫史》,急切地寫下補傳的原因。然而,李濂的書只是追求全面,沒有更正錯誤,不足以引導讀者,專門糾正時俗的謬誤。九芝先生學習必須回到古籍,志在救人,痛恨用柴火救火的錯誤,探索開創性的原則,基於《傷寒論》,反覆辯護,整理散佚的資料,分條列舉,寫下了一篇補傳。這就像集合範書的斷句,連接成文,只是敘述,博大且更加精確。"

稚川之論名醫,本於良史。貞白之撰《別錄》,有功本草。方之古人,殆不多讓。由是以思譭譽聽之他人,論撰俟之異日。燼簡猶在,如接先型。碎金可融,不啻完璧。自有此傳,背道者息喙,索途者知歸。昔人謂孟子承三聖功,不在禹下。先生之於醫學,亦曷可少哉!古人往矣,來者代興,其有守真抱朴、鍛歲煉年,抗希於作者之林,貶抑於傖夫之手者,夫亦可不恨矣。

光緒癸未仲夏,同郡許玉瑑謹識

白話文:

此文中主要讚揚了某位醫學大師的學術成就與影響力,並強調其著作對醫學領域的貢獻。

「稚川之論名醫,本於良史」:意指評價醫學大師的標準應來自於正直的歷史紀錄。

「貞白之撰《別錄》,有功本草」:「貞白」可能是指某位著名的醫學家,而他所撰寫的《別錄》對草藥的研究有所助益。

「方之古人,殆不多讓」:意指該醫學大師的成就與古人相比,僅次於他們,並無多大差別。

「由是以思譭譽聽之他人,論撰俟之異日」:意思是將評價和評論交給他人,等待未來的時間去判斷。

「燼簡猶在,如接先型」:「燼簡」可能是指書籍或手稿,「如接先型」表示能夠學習前人的智慧和經驗。

「碎金可融,不啻完璧」:「碎金」可以理解為分散的知識,但經過整理和融合,就像完美的寶石一樣。

「自有此傳,背道者息喙,索途者知歸」:意指有了這樣的傳承,那些背離正道的人會停止說謊,尋求知識的人會找到歸宿。

「昔人謂孟子承三聖功,不在禹下。先生之於醫學,亦曷可少哉!」:引用古人對孟子的評價,來強調這位醫學大師對於醫學的重要性。

「古人往矣,來者代興,其有守真抱樸、鍛歲煉年,抗希於作者之林,貶抑於傖夫之手者,夫亦可不恨矣」:意指過去的醫學家已經離世,後繼者將接替他們的職責,那些堅守真理、努力奮鬥的人,即使受到不公的評價,也應該感到滿足。

「光緒癸未仲夏,同郡許玉瑑謹識」:最後部分提到作此評論的時間和地點,以及評論者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