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十五·文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文十五 (4)

1. 實火虛火陰火總論示云依

傷寒病中陽明實熱,張介賓所謂果有火證、火脈者也。人於此證獨名之為實火。人於此證而外,凡有火證則皆名為虛火。余則以為,陽明之熱固是實火,而論火之實,則雜證中自有實火之病,正當除此陽明熱。而分火之虛實,甚非可以雜證之火概目之為虛火也。病機十九條凡明言屬火者五,而其言屬於熱者亦火也,即其言屬肝與心者亦火也。

凡此皆雜證,皆為實火。治此火者,仍當取用芩、連、梔、柏、膏、黃、犀、羚、龍膽之屬。自夫人概作虛火論,而雜證中實火治法遂因之而廢矣。除此實火之外,則有虛火,如經云:一水不勝二火。二火者,君相之火也。一水不勝五火。五火者,五志之火也。即經所云: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中醫對傷寒病中的「陽明實熱」症狀的看法。「陽明實熱」是指在傷寒病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病症,主要表現為身體發燒、口渴、大便乾結等症狀。作者認為這種病症是由於體內的「實火」引起的,並且指出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存在著「實火」的情況。此外,他還提到有些醫生會把所有類型的「火」都看做是虛弱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最後,他提到了一種叫做「虛火」的病症,這是因為陰液不足導致的。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包括黃芩、黃連、梔子、石膏、黃柏、犀角、羚羊角和龍膽草等等。如果一個人被誤診為虛火,那麼他的病情可能會因此而加重。除了上述的「實火」和「虛火」以外,還有其他的火氣問題,例如「君相之火」和「五志之火」等等。

陽獨治者,不能生養之火。此火即由陰虛而來者也。凡此則非實火,而為虛火。治此火者,方可用二冬、二地、二胡及元參、石斛、蓯蓉、龜板、鱉甲之屬。自夫人以此等藥入之陽明熱證中,而於陽明實火治法亦因之而廢矣。傷寒有實火,絕無虛火;雜證有虛火,亦有實火。

人惟不知傷寒無虛火,又不知雜證之有實火,而治之皆失其道耳。火者何?人之元氣也,即少火之氣也。無病則少火之能升能降者,化為津液。病則氣鬱而升降失其常,非惟不化津液,而且劫奪其津液,則少火變為壯火,壯火即為實火矣。久之而實火之不去者,又變為虛火矣。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所描述的是有關中醫對「火」的理解和治療方法。「陽獨治者,不能生養之火」是指無法滋養生命的火,這種火是由陰虛引起的,因此不是真正的火而是虛火。要治療這種火,可以使用如二冬、二地、二胡以及元參、石斛、蓯蓉、龜板、鱉甲等草藥。然而如果用這些草藥去治療陽明熱症中的實際火(實火),那麼對於陽明實火的治療方法就會被廢棄了。在傷寒病症中有實火,但沒有虛火; 在雜證病症中既有實火也有虛火。

人們不知道傷寒病症中沒有虛火, 也不知道雜證病症中有實際火(實火),所以治療時都偏離了正確的道路。火是什麼? 火是人的元氣,也就是少火的氣息。當人體健康的時候,能夠上升下降的少火會轉化爲體內的液體。生病後,氣體鬱結導致上下運動失去正常狀態,不僅無法轉化成爲液體,反而還會剝奪身體裏的液體,這時少火就變成了壯火,壯火就是實際上的火 (實火)。長時間下來未去除的實際火 (實火), 又可能變成虛火。

此則實火虛火之所由來也。若夫虛火實火之外,別有一種陰火者,則不予人以易見,故即為人所罕言。此為龍雷之火,不燔草木,得雨而熾,即陰盛格陽之火,亦即陰極似陽之火。經曰:重陰必陽。火之最大者也。陰火之為物也,見於木華「海賦」所謂:陽冰不冶,陰火潛然者。

今人言海中遇陰晦,波如燃火,以物擊之,迸散如星,當即是此火。而如洱海水面,火高十餘丈。吳楊隆演時濬東塘楊林江水中出火,可以燃物。此皆以水生火,並足為陰火之證。而於大兵之後,野有青燐,其為陰火也。不更為身經燹火者曾經目擊者乎?此則既非實火,又非虛火,而獨為陰盛之火。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提到的是有關“實火”和“虛火”的概念以及另外一種稱作“陰火”的現象。“實火”是指由於身體內熱氣過多引起的病症,“虛火”則是因為身體虛弱或缺乏某些營養素導致的症狀。此外還提到了一種名為“陰火”的現象,它是由於陰氣太盛引起的一種病態反應。這種情況下,即使在沒有明火的情況下也會出現火焰般的光亮。作者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現象,並且指出了一些例子證明它的存在。例如,在海洋中遇到黑暗的時候會看到像火焰一樣的光芒,或者是在一些湖泊、河流等地方發現了能夠點燃物品的天然火源等等。這些都是支持“陰火”存在的證據之一。最後,文章強調了“陰火”與“實火”、“虛火”不同,它是因爲空氣中的氧氣不足而導致的一種現象,並且這種情況下燃燒的東西不會產生煙霧或其他有害物質。

其於病也,雖見種種火象,如面赤戴陽、除中能食、手足躁擾、欲入泥水中坐,而用藥則惟大辛大熱之劑,一劑可以回陽。自夫人仍作虛火治,或反作實火治,而雜證中之陰火獨宜從辛熱法者,又因之而廢矣。所以然者,一誤於實火之始輒作虛火治,而曰滋陰降火。再誤於虛火之末忽作陰火治,而曰引火歸元。

終誤於陰火之潛然者,又不知有北方元武坐鎮水邪,迎陽破陰,導龍歸海之法。三者之火,直無一而可矣。洞若觀火,誰則能之?

白話文:

當人們生病時,即使出現各種類似火象的症狀,例如臉紅、吃得多等,以及手腳煩躁不安和想要進入冷水中坐著的情況,但使用藥物只能是辛辣且溫熱的藥品,只需要服用一次就可以恢復身體中的陽氣。然而有些人仍然把這些症狀視為虛弱引起的火氣來治療,或者甚至把它們看做是由實際火氣所引起的情況進行治療,因此在複合病症中適合使用辛辣且溫熱方法處理的陰性火氣也被放棄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在一開始就錯誤地認為實際火氣是虛弱引起的火氣,並稱它為滋養陰液降低火氣;再次錯誤地認定在虛弱火氣結束後突然成為由陰性火氣導致的情況,並將此情況描述為「引火歸原」。 最終對於隱藏性的陰性火氣,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北方玄武這個神明的力量去控制水邪,迎接陽光抵禦陰寒,並且讓龍回到大海的方法。這三個方面的火氣都沒有任何一個是可以被接受的。能夠清楚看到這種狀況的人又有幾個呢?

2. 陽為陰遏陰虛陽亢兩病合論示子範

余既成實火虛火陰火總論,女夫沈子子範讀而問曰:昔之善用升、柴以散火者,莫如東垣。善用知、柏以降火者,莫如丹溪。而人皆非之。其非之者是歟?抑非之者之亦非歟?沈子固心識是非者,而必欲得餘一言以定是非。則余正有不得不言者矣。東垣之用升、柴及羌、獨輩也,所以治陽為陰遏之一病也。

或寒濕久淹,陽氣下陷入陰;或過食生冷,抑遏陽氣於脾土中。陽不得舒,則治宜升陽。東垣之意誠是也。而汪訒庵於升陽散火湯,存其肌熱表熱,骨髓中熱,熱如火燎,捫之烙手,多因血虛得之之柄,此則宜降之火,豈是宜升之火?於是而東垣之升、柴非矣。丹溪之用知、柏及龜版等也,所以治陰虛陽亢之一病也。

白話文:

我已經完成了對中醫古文中關於實火虛火陰火總論的文章,並且你丈夫沈先生讀了之後問我一個問題:“過去善於使用升麻和柴胡來疏散火氣的人,沒有比東垣更厲害的。善於使用黃連和黃柏來降低火氣的人,也沒有比朱熹更厲害的。但是人們都批評他們。他們的批評是對的嗎?還是說那些批評也是錯誤的呢?”沈先生本來就是一個心中明白是非的人,他想要得到我的一句話來確定這個事情的是非曲直。那麼我就有必要來說一下這個問題了。東垣之所以會使用升麻和柴胡以及羌活獨活這些藥物,是爲了治療陽被陰所抑制的一種疾病。

如果是因爲長時間受寒冷潮溼的影響導致陽氣向下進入陰分;或者是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壓抑住了脾胃中的陽氣。這樣就會使得陽無法舒展出來,因此治療方法應該是提升陽氣。從這一點來看,東垣的想法確實是正確的。然而汪象山在《昇陽散火湯》這篇文章裏保留了一些皮膚髮熱表面發熱,骨骼肌肉內部發熱的情況,就像是火燒一樣燙手,這種情況大多都是因爲血液不足而導致的,這種情況下應該要將火勢下降下來,怎麼能夠說是適合上升的火呢?於是乎就有人開始質疑東垣對於升麻和柴胡使用的正確性。朱熹之所以會使用黃連、黃柏以及龜板等等藥物,則是用來治療陰虛陽盛的一種病症。

或以陰易虧難成,故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或以陰虛生內熱,故坎中真陽飛越於上。陰之既虛,則治宜補陰。丹溪之意誠是也。而戴九靈為丹溪立傳,謂其有雷非伏、龍非蟄、海不附於地則動之說。此則陰盛之火,豈是陰虛之火?於是而丹溪之知、柏非矣。血虛生熱,原非東垣升陽之治,而後人乃以東垣之升、柴治血虛,則是後人之非,非東垣之非也。人以訒庵方柄,疑必是東垣手訂之書,則直非東垣而已。

陰盛格陽,原非丹溪補陰之治。而後人乃以丹溪之知、柏治陰盛,則是後人之非,非丹溪之非也。人以九靈立傳,疑必是丹溪心得之語,則直非丹溪而已。夫陽為陰遏之病,只見有陰,不見有陽者也。東垣而後無能道之者矣。而動稱滋陰降火者,反於此竟用陰藥,非東垣所及料也。

白話文:

有些人認為陰氣容易受損不易恢復,因此陽氣常常過剩,陰氣常常不足;又有人認為陰氣虛弱會產生內部發熱的情況,所以腎中的真陽會向上浮起。如果陰氣已經虛弱了,那麼治療應該要補充陰氣。朱震亨的想法確實是對的。但是戴九靈替朱震亨寫自傳時,提到他有關「打雷不是因為天上有蛇、龍飛行不是因為它們在冬眠、海洋不會依附著地面」等言論。這些都是陰氣旺盛引起的火氣,怎麼可能是陰氣虛弱引來的呢?這樣一來,朱震亨的理解和看法就錯了。血液虛弱引起發熱,原本並不符合李杲提升陽氣的治療方法,但後來的人卻使用李杲的升麻和柴胡來治療血液虛弱,這是後來人的錯誤,並不是李杲的錯誤。人們因爲張從正使用的藥物,懷疑一定是李杲親手製定的書籍,那麼這根本就不是李杲的意思。陰氣過旺導致陽氣被阻塞的情況,原本並不符合朱震亨補充陰氣的方法。但後來的人卻使用朱震亨的黃連和黃柏來治療陰氣過旺,這是後人的錯誤並不是朱震亨的錯誤。人們因戴九靈爲朱震亨寫的傳記,懷疑其中一定包含著朱震亨的心得體會,那這完全就是錯誤的看法。那些受到陰氣阻礙而導致疾病的人,只能看到陰氣的存在,看不到陽氣存在。自從李杲之後就沒有能夠理解這種情況的人了。然而動不動就說滋養陰氣降低火氣的人,反而在此處竟然使用陰藥,這不是李杲所能預料到的事情。

陰虛陽亢之病,只見有陽,不見有陰者也。丹溪而後人盡能言之矣。而忽稱引火歸元者,偏於此欲用陽藥,非丹溪所及料也。陰陽兩端,混淆無別,如此病人不能自言也。不能自言而尚可安於不知乎。若以火勢燎原,捫之烙手之說,移作丹溪滋陰降火之治,則正相合。若以龍雷升騰、陰霾四合之說,認作丹溪滋陰降火之治,則正相反。

此所以陰陽虛實四字,必當知有四證,而可獨剩陰虛一證乎哉?東垣之《十書》,王宇泰、吳勉學多取他人書雜於其內,本不是東垣原本。丹溪之《心法》,楊楚玉、王季桓多取他人方附於其間,亦未必盡丹溪原本也。東垣為易水高弟,丹溪得太無真傳,自應各有至理。今所傳李、朱諸書,其是耶?其非耶?余不得而知之矣。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醫文章的意思如下: 陰虛和陽亢是一種疾病,只有看到陽氣,沒有看到陰氣。這在丹溪之後已經被大家都知道了。但是突然提到「引火歸元」的人,想要使用陽性藥物來治療這種病症,這是丹溪沒想到的事情。陰和陽混在一起,無法區分清楚,因此患者自己也不能描述自己的病情。如果不能自我表達,還可以安心不知道嗎? 如果把火勢像野火一樣蔓延的情況,比喻為丹溪的滋陰降火療法治療方法,那正好符合。但是如果認為龍雷上升、陰霾四散的情況就是丹溪的滋陰降火療法治療方法,那就完全相反了。 因此,必須知道陰和陽虛和實四個症狀,而不僅僅剩下一個陰虛的症狀。東崗的《十書》和丹溪的心法都是由其他人加入到其中的,可能並不是他們原來的作品。東崗是易水派的大弟子,丹溪得到了太無的真正遺產,各自都有深刻的道理。現在流傳著李、朱等人的書籍,這些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我不知道答案。

人於時邪病,不分傷寒、溫熱、瘟疫。於雜證,不辨虛火、實火、陰火。故時邪無治法,雜證亦無治法。以所傳古人醫書半為後人妄增妄改,末由取法耳。紀文達公嘗謂,庸妄書賈取盈卷帙,往往假託有醫名者之言,流傳於後,最足誤世。即如東垣、丹溪之書,其可疑者正多。得此洗刷,庶見廬山真面,俾讀李、朱書者,亦知所抉擇焉。

彥模謹識

白話文:

人們在面對季節性疾病的感染,不管是感冒、發燒還是流行疾病,在處理各種症狀時,無法分辨是虛弱引起的火氣、實際存在的火氣或是陰性的火氣。因此對於季節性疾病沒有特定治療方法,對其他病症也沒有明確的治療方式。因為古人的醫學著作有一部分被後代的人胡亂增加或修改了,所以我們很難去學習和模仿他們的方法。曾經有人說過,一些平庸且貪婪的出版商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更豐富,常常借用有名醫生的話來宣稱自己很有經驗,這些錯誤的信息會讓人們受到很大的影響。即使像東崑、丹溪這樣的著名醫師也有許多值得懷疑的地方。如果能夠清洗掉這些錯誤信息,就能看到真正的面貌,使那些閱讀李氏和朱氏書籍的人也能夠有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