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十二·文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文十二 (3)

1. 陰虛說

吾不解吾蘇之人,何陰虛者如此其多。藥之宜於滋陰者,如此之繁也。凡人以病延醫,未有不先道其陰虛者。而醫亦不得不說陰虛。於是滋陰之弊,遂固結不可解。及問其何者為陰?何者為陰虛?則病者不知也,醫亦不知也。夫病之果是陰虛者,自當從陰虛治。此外則有陰虛,即有陽虛;有陰虛,即有陰盛;有陰虛,且有陽實。

陰陽虛實四字,明明當有四病,豈可舉其一而置三者於不問乎?其以陽虛作陰虛,以陰盛作陰虛,猶或遲之久而方即於危。若傷寒溫熱而為陽實之病,則陰與陽反,實與虛反,其四字之盡相反者,且不浹旬而死矣。蓋人所病者,寒也,溫也,熱也。在表宜汗,在經宜清,入腑宜下。

白話文:

我不明白我的蘇州同胞們爲什麼陰虛的人這麼多。適合滋養陰氣的藥物種類也非常豐富。每當有人生病請醫生來看診時,沒有一個不是首先說他們自己陰虛的。於是醫生也就不得不再次強調他們是陰虛的問題。因此,過度補養陰氣帶來的弊端就變得根深蒂固無法解決。等到問起什麼是陰、什麼又是陰虛的時候,病人和醫生都不知道答案了。如果確實是因爲陰虛導致的疾病,自然應該從治療陰虛入手。除此之外還有陽虛的情況存在,也有陰陽失調的情況出現。陰與陽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並不能只關注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不去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將陽虛誤認爲是陰虛或者把陰陽失衡當作是單純的陰虛來處理可能會造成病情延誤甚至加重。如果是傷寒溫熱等病症引起的實證問題,則會導致陰陽相反而產生嚴重的後果,可能不到十天就會死亡。實際上人們患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寒冷、溫暖以及炎熱等等。對於不同的症狀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感冒發燒等症狀可以通過出汗的方式進行緩解;經絡堵塞等問題則需要用清涼的方法來進行調理;腸胃不適等情況可以採用瀉藥等方式來進行治療。

當清者再汗則傷,應下者徒清無益。仲景法不外乎此。如法治之,只去其寒與溫與熱,其人而陰本不虛者無恙也。即其人而本屬陰虛者,亦無恙也。乃不防陽盛傷陰,而獨防陰虛邪戀,於是防其劫津,防其發疹,防其風動,防其熱入心包,至未而防其脫。夫既曰劫,曰發,曰動,曰入,則自有劫之,發之,動之,入之之物在。

不去其劫之、發之、動之、入之之物,而藥反留邪以劫津,引邪以發疹,助邪以動風,領邪以入心包,而同歸於脫,防云何哉?乃於老人則曰氣血兩虧,於小兒則曰小船重載,於婦女則曰素體嬌弱,一若無人不虛,無病不虛。而於陽之方盛,徒曰存陰。陰既不能以些微之藥而存,而三五日間,陽邪之足以傷陰者,方且勢如奔馬,涸液枯津,是其陰之傷於藥後者,不更甚乎。夫人有病邪,則無論強人、弱人、壯人、羸人,皆謂之實。

白話文:

如果按照張仲景的方法來治療疾病,就不應該使用過度出汗或用冷、暖、熱等方法進行治療。只有去除身體中的寒冷和燥熱因素,那些原本就沒有陰虛的人才會好轉;即使是原本就有陰虛症狀的人也會有所改善。但是要注意防止陽氣旺盛導致陰損,並且要特別提防陰虛時邪氣依附在身上的情況發生。因此,我們必須預防耗損津液、引起皮膚出疹子、使風邪侵襲以及讓熱進入到心臟包膜之中,甚至最後還得防範病情惡化。如果不先去除造成這些問題的因素,反而留下邪氣來耗損津液、誘發皮疹、幫助風邪入侵及帶領邪氣進入心臟包膜,最終都可能導致病情加重並走向死亡。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防治呢? 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常常被認為是因為氣血不足所造成的病症;對於小孩而言,則常被形容為像一艘沈重的小船一樣容易生病;對於女性來說,她們往往被視為天生柔弱易受疾病的影響。似乎所有人都處於一種虛弱狀態之下,而且對陽氣正旺的情況只是簡單地說要保存陰氣。然而實際上,即使是一點小小的藥品也不能真正保護陰氣不受損害,而在短短數天內,足夠消耗掉大量陰氣的陽邪力量已經如同奔跑著的野馬一般迅速消逝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病人本身存在著邪氣,不管他是強健還是瘦弱,年老或是年輕,都可以稱作是“實”(指具有邪氣)。

經曰:邪氣盛則實。邪者,陽也。盛即實也。正謂邪之盛者,不死於虛,死於實也。且死於虛者少,而死於實者多也。嗟乎!病為陽實,藥則陰虛,藥與病反,其禍立見。為此說者,豈不以病家不明虛實,故可總名之曰虛。病家更不知陰陽,故可總名之曰陰虛。況陰虛之說,已為病家所習聞,即為病家所樂道哉。

此外,則如瘧之作陰虛治而成痞,痢之作陰虛治而成臌,咳嗽之作陰虛治而成痿,痰飲之作陰虛治而成腫,吐血泄精之作陰虛治而成勞,濕阻食滯之作陰虛治而成格。凡雜證中,或陽虛,或陰盛,一歸諸陰虛之途,而終無不虛者,病家之所由深信也。若以藥論,則經言:寒熱溫涼,隨其攸利,亦明明有四種。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經曰:邪氣盛則實。”意思是說,《黃帝內經》上記載著,“邪氣旺盛則表現爲實證”。這裏的“邪”指的是外來的致病因素(比如風、暑、溼等),而不是指邪惡的意思。“盛即實也”,也就是說當這些外來致病因素在人體內部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表現出實證的症狀來。因此,“正謂邪之盛者,不死於虛,死於實也”的意思就是說,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如果病情嚴重到了極點,則不是因爲身體虛弱而導致死亡而是由於體內積累了大量的有害物質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甚至衰竭從而引起生命危險的情況發生;相反地如果是因爲空虛無力或者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體質下降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症但並不會立即危及生命安全所以這種情況叫做虛症而非實症。同樣道理我們也可以理解爲什麼古人會認爲大多數人都容易患上陰虛型疾病的緣故了——因爲他們往往缺乏足夠的陽氣去對抗那些侵入體內的病毒細菌等等壞東西啊!至於藥物方面呢?其實中醫理論中有四種基本藥性分類分別是溫熱涼寒這四個字分別代表不同的治療效果和適應範圍哦~

如小寒之氣,調之以溫;小熱之氣,調之以涼。即經言微者調之也。大寒之氣,平之以熱;大熱之氣,平之以寒。即經言其次平之也。病不獨是陰虛,藥豈獨尚滋陰?總之,使病速去,陰始不傷。去病不速,陰即難保。用藥滋陰,適以助陽。陽得藥助,傷陰更甚。欲保其陰,必速去病。

去病之藥,十餘味耳,亦甚平常,並非險峻。有歷驗者,非空言也。

孫蘊苓中翰承鑑曰:凡木器得漆則堅固。樹非木比,若亦連枝帶葉而漆之,行見青青之枝葉,未有不因一漆而枯者。尚以為木之即樹,木既因漆而堅,樹亦當以漆而固也,不亦顛乎?

白話文:

如果遇到像小寒冷、小熱這樣的氣候條件,可以通過調整溫度來適應它;如果是大的冷或熱天氣,則需要用相反的方式來平衡它。這就是經文中所說的“輕微的情況可以進行調節”。疾病並不只是因爲陰虛導致的,藥物也不能只依賴於滋養陰氣的方法治療。總的來說,要讓病情迅速消失,才能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如果不及時去除病因,就很難保護好身體健康。使用藥物滋養陰氣的同時也會幫助陽氣的增長。因此,在想要保持健康的情況下,必須儘快消除病症。 用於治病的藥方通常只有十幾種成分,並且非常常見,不會過於危險和劇烈。這些方法經過驗證有效,不是憑空說出來的。 孫蘊苓曾經說過:“所有的木質物品塗上油漆後會變得更加堅固。”樹木與木材不同,如果我們把樹枝和葉子一起塗上油漆,那麼那些綠色的樹葉就會因爲被塗上了油漆而導致乾枯死亡。有些人認爲木材就是樹的一部分,既然木材在塗了油漆之後變得堅硬,那樹也應該通過這種方式變得更穩固吧!這種想法不是很荒謬嗎?

2. 夾陰傷寒說

夾陰之說,天下同之,而吾蘇為甚。試問陰而曰夾,通乎不通?天下豈有不可通之說,而謂生死系之者?此所謂陰,其為陰經之陰乎?其為陰證之陰乎?抑竟以男為陽女為陰乎?自夫人惟虛是尚,而無奈病者是男,其年正壯,其形體又充盛,則所說氣血兩虧、小船重載、素體嬌弱之三虛字皆不得出諸口。而潛窺其人,或當新昏,或蓄少艾,一有寒熱外感,即無不以夾陰為辭。

不幸病者偏有太陽病之惡寒脈浮弱,傷暑脈之弦細芤遲,足脛冷,洒洒然毛聳,厥陰證之熱深厥深而脈沉伏等象,為之湊泊於其間,適足以實其夾陰之言,而病家亦不敢不信。或其父兄問之,而對曰無之,則云不問可也,即問亦不肯說,吾於脈自有憑。蓋即藉此數種之脈,與證言之耳。

白話文:

「夾陰」這個概念在全世界都存在,但在我們蘇州地區尤其嚴重。如果把「陰」稱作「夾」,這是否合理呢?世界上哪有不能相通的道理,而且認為生死取決於它呢?這裡提到的「陰」是指陰經的陰嗎?還是指陰症的陰呢?或者只是簡單地把男性視為陽性,女性視為陰性?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只追求高雅和優美,但很遺憾的是病人是一個年輕力壯的男人,他的身體也很健康,所以那些關於氣血不足、小船承載過多負荷以及天生柔弱三個虛弱詞都不能用在他的身上。但是如果你悄悄觀察他的人格特徵,可能會發現他是剛結婚的新郎官或者是有一個年輕貌美的情婦。一旦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他們就一定會使用「夾陰」這個名詞來描述病情。 不幸的是,有些患者確實有一些太陽病(如畏寒、脈搏微弱)或是夏季受涼後的一些症狀(如脈搏細弱、緩慢),甚至還有腳部冰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厥陰病症候羣中的深度低溫和脈搏下沈等等症狀,這些症狀恰好符合了「夾陰」的概念,因此患者也不敢不相信。即使患者的父親或哥哥詢問病情時,他也可能回答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他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病情。但我從他的脈搏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實際上,我只是根據這些症狀和脈搏進行診斷而已。

黠者又遁而之他,改作病前奪精之說。則奪字既足聳聽,且有夢遺夢泄,或並本人亦未驚心,而其言更無扦格。此所以可作三虛外一條出路也。否則如年壯氣盛何?徐靈胎曰:陰證無發熱之理,藥亦無補寒之法。乃有以溫熱之邪派作陰證,又以夢泄房勞之後而得外感,謂為陰證,更屬奇談。

吳又可曰:即使房事後得病,病適至行房,亦不過比人略重,到底終是陽證,即四逆亦為陽厥。劉松峰曰:世間原有一種寒疫,其人必不發熱也。或因過服寒涼所致,到其時亦必無身熱。周揚俊曰:房勞亦有屬陽證者。若因曾犯房勞便用溫藥,殺人多矣。合數說觀之,惟有發熱不是陰證,惟有陰證必不發熱,則世間夾陰傷寒一說直可削而去之,以救天下之館甥,以全少年之伉儷。乃津津樂道者,只用桂枝三分,謂得夾陰秘法。

白話文:

狡猾的人又逃走了,並轉到了其他地方,改爲說疾病之前奪去精華的說法。那麼“奪”這個字已經足以引起人們的關注了,而且還有夢遺、夢洩的情況發生,甚至當事人自己也沒有感到驚慌失措,但是他們的言論卻沒有任何阻礙。這就是爲什麼可以作爲虛弱之外的一條出口的原因。否則如果年紀壯實氣力旺盛怎麼辦呢? 徐靈胎說:“陰證沒有發熱的道理,藥物也沒有補寒的方法。”然而有人將溫熱的邪氣歸爲陰證,又有在夢遺和性生活之後感染外部病毒的情況下將其稱爲陰證,這更是荒謬的事情。 吳又可說:“即使是性生活後患病,病情恰好發生在性行爲時,也只是與其他人相比稍微嚴重一些而已,最終仍然是陽證,即便是四肢冰冷也是屬於陽厥。”劉松峯說:“世間原本就有一種寒冷的傳染病,這種人的體溫一定不會升高。可能是由於過度服用涼藥導致的結果,在那個時候也不會出現身體發燙的現象。”周揚俊說:“性生活也有屬於陽證的情況存在。如果是曾經有過性生活的經歷就開始使用溫暖的藥物治療的話,那就會殺死很多人。”綜合以上幾種說法來看,只有發熱纔不是陰證,只有陰證纔會不發熱,因此世界上夾雜著陰陽傷寒這一種說法可以直接刪除掉,以此來拯救天下的館甥們以及保護年輕的夫妻。然而那些滔滔不絕地談論這個問題的人只是用了三分之一份桂枝,認爲這是得到夾陰祕密方法的關鍵所在。

而三分之桂枝,尚不見十分之壞象,因即以未見壞象之桂枝為據,而一切賴以撤熱、賴以救陰之要藥悉付一勾,轉以箝不言夾陰之口,而病家始不以門外目之。及其表不解而成為壯熱,仍用犀角之涼。邪既陷而發為陽厥,又用鹿角之溫。凡及收日,所謂寒熱溫涼皆用過者,即此夾陰之說階之厲也。

而其時病者之婦,有因此而貽笑於戚黨者矣,有因此而失歡於舅姑者矣,且有因此而直以身殉者矣。無其事不容置辯,即有其事,亦不知病之本不因此。如靈胎諸人之言者,而病家一聞夾陰,方且引為己咎,一若本是不起之證,非醫藥所能為。哀哉!病家其能知太陽證有惡寒脈弱,傷暑證有足冷脈芤遲,厥陰證有厥逆而脈沉者,皆為外感病應有之事,且皆是陽證,不是陰證。而果為陰證,又必無發熱者哉。

白話文:

當桂枝的比例只有三分之一時,還沒有看到十全十美的好處,但因為尚未出現不良反應,所以就以此作為依據,把所有可以退燒和拯救陰氣的重要藥物都排除在外,反而用來封住那些認為會影響到陰氣的人的嘴巴,讓病人不再對這個治療方法有所懷疑。等到病情發展到了高熱難耐的地步,仍然使用犀角這種清涼的草藥;如果已經陷入深層的疾病狀態,並且表現出陽痿的情況,則改用鹿角這類具有暖性效果的草藥。在所有的日子裡,不管是寒冷還是炎熱,或者是溫度適中的天候,都會使用這些草藥,就是為了避免引起更多的麻煩。然而,在當時生病的女人之中,有些人因為這樣的原因被親戚朋友嘲笑,有些人的婆媳關係也因此變得不好,甚至有人因為這樣的狀況而選擇自殺身亡。即使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並不在這裡。像靈胎等人所提出的觀點,對於患者來說,一旦聽到了「夾陰」這個詞語,就會把它看作自己的罪責,好像原本就不應該活著一樣。可悲啊!患者們是否知道太陽症狀包括畏寒怕冷以及脈搏微弱等現象,夏季受暑後腳部冰冷以及脈搏緩慢等情況都是正常的事態,而且這些都是屬於陽性的病症,而不是陰性的病症。如果是真正的陰性疾病,一定不會出現發熱的情況吧?

夫病家焉能識病?然此數種常見之脈證而一作夾陰,則動關生死。他即未能悉知,此則不可不理會也。況其人而果荒淫無度以至於病,自當如經所言,醉而使內及入房太甚發為筋痿白淫。《金匱》所言,臥不時動搖,當得血痹虛勞之證者,而必不作發熱宜汗之病也。又況其所謂夾陰病不可救者,但指一次入房而言。

夫豈有一次之房事而直可以此殞命者?信斯言也!父母愛之,而願為之有室,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其然豈其然乎?

白話文:

病人怎麼可能自己辨認病情呢?然而這幾種常見的症狀和脈象如果都診斷為「夾陰」的話,就關係到生與死的大問題了。其他病症即使不能全部瞭解,這些卻是不可以忽視的啊。而且那個人如果是因為放縱情慾、沒有節制才生病的,自然應該像古籍上說的一樣:酒後行房或過於頻繁地性交就會導致陽痿早洩或是濫交等情況;《黃帝內經》裡提到的人躺著的時候身體不定期地抽搐,可能是得了血瘀、氣虛或者疲倦等等疾病,而不是什麼該用發燒來治療的病。再來說那個被稱為「夾陰病」無法救治的情況吧,只是單純指一次性行為造成的傷害罷了。 難道只有一次的性生活就能夠讓人因此喪失生命嗎?相信這種說法的話,那麼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能夠結婚成家立業,這樣做反而會讓他們失去健康甚至死亡。真的就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