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六卷》~ 卷六·文六 (3)
卷六·文六 (3)
1. 溫熱病說三
溫熱之屢變而亂其真也。由於傷寒之一變而失其傳,風寒諸病由太陽入陽明者,有《傷寒論》在,尚且各自為說。至溫熱,而漫以為仲景所未言,更不妨別出已見。每先將溫病移入他經,或且移作他證,如奕棋然,直無一局之同者。
若喻嘉言移其病於少陰腎,周禹載移其病於少陽膽,舒馳遠移其病於太陰脾,顧景文移其病於太陰肺,遂移其病於厥陰心包,秦皇士移其病於南方,吳鞠通移其病於上焦,陳素中、楊慄山移其病為雜氣,章虛谷、王孟英移其病為外感。尤其甚者,則張介賓、張石頑、以及戴天章輩,訾移其病為瘟疫,而石頑又移其病為夾陰。
娓娓動聽,亦若各有一理也者。而不知陽明為成溫之藪,古來皆無異說,皆以《傷寒論》陽明方為治。自夫人慾廢陽明方,故必先將陽明病移出陽明外,非余之故為皆議也。苟其不然,則東扯西拽者,何以必將千古相傳之定法弁毛棄之哉。禹謨曰:宥過無大,刑故無小。不知而移之,出於無心也。
過也,猶可恕也。知而移之,出於有心也,故也不可言也。潛窺其隱,恐尚不僅為明昧之分。後有作者,或更別有移法,總欲令世人不知有仲景,而樂就其簡便之門、新奇之說耳。然此皆將溫病移出陽明外者,更有明知其在陽明,亦必謂不可用傷寒方,而自制一二味藥,以為此非仲景所知。其實除此一二味,則仍不離《傷寒論》之葛根、膏、黃。
試一問黃坤載、楊慄山輩,於青萍、蠶、蟬外所用何藥,即可見矣。此則暗襲傷寒方,而即明斥《傷寒論》,又以不移為移者也。吾願任斯道之君子,毋為移字訣所誤,看得仲景書只宜於寒,而疑傷寒之方真不可用於溫熱之病,則吾道之幸,亦病家之幸也。爰為選方如下,仍是諸家所用藥,不過彼暗而此明耳。
白話文:
溫熱病的變化多端,容易讓人混淆其真實性。從傷寒病的一次變化導致其傳承的遺失,風寒等疾病從太陽經進入陽明經的情況,《傷寒論》有詳細的記載,但各方學者仍有不同的解讀。至於溫熱病,一些人認為這是張仲景未曾提及的,因此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他們往往首先將溫病移到其他經絡,甚至轉換為其他病症,就像下棋一樣,沒有一個相同的模式。
例如,喻嘉言將病移到了少陰腎,周禹載移到了少陽膽,舒馳遠移到了太陰脾,顧景文移到了太陰肺,再到厥陰心包,秦皇士移到了南方,吳鞠通移到了上焦,陳素中和楊慄山將其視為雜氣,章虛谷和王孟英則認為是外感。更極端的是,張介賓、張石頑和戴天章等人,將其視為瘟疫,而張石頑更進一步認為是夾陰。
這些理論聽起來都有道理,但不知道陽明經纔是溫熱病的根本,古來都沒有異議,並且都是根據《傷寒論》中的陽明方進行治療。因為人們想要摒棄陽明方,所以必須先將陽明病移到陽明經之外,這並不是我的主觀批評。如果不然,為什麼要將千百年來相傳的固定療法完全拋棄呢?禹謨曾說,對無意犯錯的人寬容,對故意犯錯的人嚴厲。如果無意間改變了,那是無心之過;但如果明知故犯,那就不可原諒了。深入探究他們的真正想法,恐怕不只是簡單的知識差異。
未來如果有新的學者出現,可能會有其他的移病方法,總之,他們希望讓世人不知道有張仲景,而是更喜愛他們的簡便和新奇的理論。然而,這些將溫病移到陽明經之外的方法,還有一些明明知道溫病在陽明經,卻堅持不能使用傷寒方,然後自創一兩種藥物,聲稱這是張仲景未曾瞭解的。實際上,除了這一兩種藥物,他們使用的仍然是《傷寒論》中的葛根、膏、黃等藥物。
只要問問黃坤載、楊慄山等人,在青萍、蠶、蟬之外使用了什麼藥物,就能看出真相。這種方法表面上否認《傷寒論》,實際上卻暗中借鑑了其中的方劑,這就是所謂的「不移之移」。我希望從事這一行的君子們,不要被「移」這個詞誤導,以為張仲景的書只適用於寒症,懷疑傷寒方真的不能用於溫熱病,這樣對我們和病患來說,都是一種幸運。因此,我選擇了以下的方劑,這些仍然是各家常用的藥物,只是他們是暗中使用,而我是公開使用的。
2. 附:溫熱病選方
葛根黃連黃芩湯
此為陽明主方,不專為下利設。
葛根,黃連,黃芩,炙甘草
白虎湯
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大承氣湯
諸承氣法酌用。
大黃,芒硝,厚朴,枳實
五苓散,去桂、術。
豬苓,茯苓,澤瀉
黃芩湯
黃芩,赤芍,大棗,炙甘草
大黃黃連瀉心湯
溫熱之用瀉心法者,只用此一方。
大黃,黃連
茵陳蒿湯
茵陳,大黃,梔子
梔子豉湯
諸梔豉法酌用。
生梔子,香豉
四逆散
柴胡,枳實,赤芍,炙甘草
白頭翁湯
秦皮,白頭翁,黃連,黃柏
此以上皆仲景方。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赤芍,炙甘草
涼膈散
連翹,薄荷,黃芩,梔子,大黃,芒硝,炙甘草
天水散
滑石,生甘草
此以上為河間方。
《肘後》蔥豉湯
蔥白,豆豉
《肘後》葛根蔥白湯,去姜。
葛根,蔥白,知母,川芎,赤芍
節庵柴葛解肌湯,去薑、棗。
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石膏,黃芩,赤芍,桔梗,生甘草
《局方》柴葛升麻湯,去姜。
柴胡,葛根,升麻,荊芥,前胡,石膏,黃芩,赤芍,桑白皮,豆豉
羌活沖和湯,生地、生薑酌用。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蒼朮,黃芩,生地,炙甘草,蔥白,生薑
荊防敗毒散,人參酌用。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薄荷,人參,茯苓,炙甘草
黃連解毒湯,大金花丸去梔子,加大黃。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三黃石膏湯
黃芩,黃連,黃柏,梔子,豆豉,石膏
蒼朮白虎湯
蒼朮,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此餘二十餘年酌用之方,病無不愈。不敢自私,以貢病家。
白話文:
[附:溫熱病選方]
葛根黃連黃芩湯 這是治療陽明病的主要處方,並非專門針對腹瀉。 成分:葛根、黃連、黃芩、炙甘草。
白虎湯 成分: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大承氣湯 各類承氣法酌情使用。 成分:大黃、芒硝、厚朴、枳實。
五苓散,去掉桂枝和白朮。 成分:豬苓、茯苓、澤瀉。
黃芩湯 成分:黃芩、赤芍、大棗、炙甘草。
大黃黃連瀉心湯 在溫熱病症中使用瀉心法時,僅使用這一個處方。 成分:大黃、黃連。
茵陳蒿湯 成分:茵陳、大黃、梔子。
梔子豉湯 各類梔豉法酌情使用。 成分:生梔子、香豉。
四逆散 成分:柴胡、枳實、赤芍、炙甘草。
白頭翁湯 成分:秦皮、白頭翁、黃連、黃柏。 以上皆為張仲景的處方。
升麻葛根湯 成分:升麻、葛根、赤芍、炙甘草。
涼膈散 成分:連翹、薄荷、黃芩、梔子、大黃、芒硝、炙甘草。
天水散 成分:滑石、生甘草。 以上為劉完素的處方。
《肘後》蔥豉湯 成分:蔥白、豆豉。
《肘後》葛根蔥白湯,去掉薑。 成分:葛根、蔥白、知母、川芎、赤芍。
節庵柴葛解肌湯,去掉薑、棗。 成分: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石膏、黃芩、赤芍、桔梗、生甘草。
《局方》柴葛升麻湯,去掉薑。 成分:柴胡、葛根、升麻、荊芥、前胡、石膏、黃芩、赤芍、桑白皮、豆豉。
羌活沖和湯,生地、生薑酌情使用。 成分: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蒼朮、黃芩、生地、炙甘草、蔥白、生薑。
荊防敗毒散,人參酌情使用。 成分: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薄荷、人參、茯苓、炙甘草。
黃連解毒湯,大金花丸去掉梔子,加入大黃。 成分: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三黃石膏湯 成分:黃芩、黃連、黃柏、梔子、豆豉、石膏。
蒼朮白虎湯 成分:蒼朮、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以上是我在過去二十多年中酌情使用的處方,病人服用後無不康復。我認為不能私藏這些經驗,應獻給有需求的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