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四·文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文四 (8)

1. 厥陰熱厥寒厥辨

嘗見有周身冰冷,而一衣不著,半被不蓋者,有令兩人各用扇扇之者,有欲暢飲冰水者,此非惡熱而何?

白話文:

曾見過有些人全身冰冷,卻不肯穿衣蓋被,甚至有人要別人拿扇子扇風,還想喝冰水,這不是怕熱是什麼?

2. 厥陰熱利寒利辨

厥陰厥逆屬熱者多,厥陰下利亦屬熱者多。凡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見厥則複利者,其利本生於熱,厥則其熱更甚,故雖已止而必複利。此不可即其利而知其熱乎?即如利止而反汗出者,必咽中痛,喉為痹,是其熱上攻也。其無汗而利不止者,必發癰膿,便膿血,是其熱下攻也。

便膿血者,其喉不痹,是其熱下攻者,不復上攻也。其脈寸數尺澀,或大或沉弦,其證下重,欲飲水,譫語,或有燥屎,皆以有熱故也,雖發熱不死。白頭翁一方並用連、柏,小承氣一方且兼樸、枳,治厥陰熱利之法盡之矣。惟有脈沉而遲,下利清穀,身有微熱,面赤戴陽,為陰盛於下,格陽於上。

又惟外惡寒,內拘急,大汗而復大利,為陰盛於內,格陽於外。此二者則必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及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之薑、附,以破陰而回陽,蓋非陰之破而陽不回也。此則治寒利之法也。凡厥陰下利死證六條:厥冷微喘;躁不得臥;厥不止;或汗出不止;脈不還;或脈反實者。

是為有陰無陽,莫能救矣。

白話文:

在厥陰病中,屬於熱性的厥逆情況較多,同樣地,厥陰病的下痢也大多由熱性引起。通常,如果先是手足逆冷(厥),之後再出現發燒,那麼下痢的情況必然會停止。然而,若是在厥逆期間再次發生下痢,這說明原本的下痢就是由熱引起的。當厥逆時,體內的熱氣更加嚴重,因此即使先前的下痢已經停止,此時也會再度發生。從這裡,我們不能根據下痢的情況來推測其是由熱引起的嗎?例如,如果下痢停止後反而開始出汗,那喉嚨必然會感到疼痛,這是因為熱氣向上攻到咽喉部位。若患者不出汗且下痢持續不止,那他可能會出現膿腫,排泄物中帶有膿血,這是因為熱氣向下攻到腸胃部位。

如果患者排泄物中帶有膿血,但喉嚨並未感到疼痛,這表示熱氣向下攻到腸胃後,沒有再向上攻到咽喉。若脈搏在手腕和腳踝部位都呈現快速或遲緩、強烈或沈弦的狀態,且患者感到腹部沉重,想喝水,口齒不清,可能伴有乾燥的大便,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有熱。即便發燒,也不致於致命。

使用白頭翁、黃連、黃柏等藥物組成的方劑,以及小承氣湯加上厚樸、枳實的方劑,都是治療厥陰熱痢的有效方法。然而,若脈搏沉而遲緩,下痢的排泄物像清稀的穀物,身體有輕微的熱度,臉部紅潤,這表示體內的陰氣過盛,將陽氣逼迫到體表。

此外,若患者外感寒冷,內部肌肉緊繃,大量出汗且下痢不止,這表示體內的陰氣過盛,將陽氣逼迫到體外。這兩種情況下,必須使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湯或白通加豬膽汁湯中的薑和附子,以破除陰氣,恢復陽氣。如果不破除陰氣,陽氣就無法恢復。這是治療寒痢的方法。

對於厥陰下痢的死亡症狀,有六種:四肢冰冷伴隨微弱的呼吸困難;焦躁不安無法躺下;四肢逆冷持續不止;或是大量出汗不止;脈搏無法恢復;或是脈搏反而變得強烈。這些都是因為體內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無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