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七·文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文七 (2)

1. 霍亂論

霍亂一證,有寒有熱。熱者居其九,寒者居其一。凡由高堂大廈乘涼飲冷而得之者,仲景則有理中、四逆諸方,後世亦有漿水、大順、復元、冷香飲子諸方。病多屬寒,藥則皆宜用熱。

若夫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土三氣合行其令,天之熱氣則下降,地之濕氣則上騰,人在氣交之中,清氣在陰,濁氣在陽,陰陽反戾,清濁相干,氣亂於中,而上吐下瀉。治此者,宜和陰陽,分清濁,以定其亂,亂定即無不愈。此則病非寒也,而亦非盡用寒藥也,即如薷、藿、平、陳、胃苓等湯,習用之劑,亦皆溫散溫通,特不可用薑、附、丁、萸之大辛大熱者耳。

白話文:

霍亂這一種疾病,有的是因為寒冷引起的,有的是因為燥熱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由於住在空曠的大廳或房間裡吹風喝冷水所導致的,張仲景就有治療這種疾病的「理中丸」、「四逆散」等等方子,後來也有像「漿水」、「大順飲」、「復元飲」、「冷香飲子」等等方子。大多數病例都是屬於寒冷型的,因此使用的藥物都應該使用暖性的。

如果是在春天到秋天之間這個時間段內,由於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溼土三個因素共同作用,天空中的熱氣會向下沈降,地面的溼氣就會向上蒸發,人處在天地之間,清新的空氣在下面,混濁的空氣在上面,這樣就造成了陰陽相反,清新與混濁相互幹擾的情況,在身體內部產生了紊亂,從而出現嘔吐和腹瀉的情況。對於這樣的病情,我們要做的就是調節好陰陽平衡,區分清楚清新和混濁,讓紊亂得到控制,一旦紊亂被控制住了,那麼所有的症狀也就自然消失了。所以說,這種病症並不是完全因為寒冷造成的,也不是全部都要使用寒性藥物來進行治療,比如像是黃連、豆蔻、半夏、橘皮這些常用的藥材,它們也是具有一定的溫性和疏散的作用,只是不能夠使用乾姜、附子、丁香、茱萸這些辛辣且具有強烈熱性的藥物而已。

又有不吐不瀉而揮霍撩亂者,則多得之飽食之後,凡夏月猝然冒暑,惟食填太陰,亦曰飽食。填息一證,為病最速,為禍最酷,而人多忽之。即有知者,亦僅以停食為言,絕不信其為閉證之急者。閉則手足肢冷,六脈俱伏,甚則喜近烈日,此乃邪閉而氣道不宣,非氣脫而脈絕不續。

其畏寒也,正其熱之甚也。閉與脫之分,一為邪閉而脈伏,一為氣脫而脈絕。脫者誤開,氣散而死。閉者誤補,邪錮而死。人之死於邪閉,定較氣脫而死者易,且較氣脫而死者速。病家不明此理,一見邪閉,未有不疑其脫者。況乎人之將死,總可云脫,孰肯於此時再說是閉?於是乎病之亟宜解利者,雖有明眼,何能違眾?誰知此證只欠一吐而已。

白話文:

又有一種情況,病人既沒有嘔吐也沒有腹瀉,但是身體感到不舒服、混亂無序,這種症狀通常是因為吃得太飽後突然受到暑氣侵襲所引起的。在夏天如果突然暴露在高溫下,通常也是因為吃得太多導致胃部過度充盈。這個病症發展迅速,對人的危害也非常嚴重,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即使有人知道這是一種疾病,也只是把它當作消化不良來看待,完全不相信它是急性癥結的一個表現。如果是癥結的話,就會出現四肢冰冷、脈搏微弱的情況,甚至會喜歡靠近火源取暖,這是因為邪氣阻塞了經絡通道,而不是因元氣耗盡而脈搏停止跳動。

患者怕冷的原因,正是他體內發燒得很厲害。癥結和虛脫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由邪氣阻塞引起脈搏微弱,而後者則是因元氣耗竭使脈搏消失。如果把虛脫的人錯誤地進行治療,他的元氣就可能因此消散而死亡;相反,如果把癥結的人錯誤地用藥物滋養,那麼邪氣反而可能會更加牢固地附著在他的身上,最終導致死亡。人們之所以容易死於癥結,主要是因為他們比那些因元氣耗竭而死去的人更容易被發現,而且速度更快。很多家庭不明白這些道理,一旦看到家人出現癥結的徵兆,往往都懷疑他是已經到了垂危的地步。更何況人在臨終前,總是能夠稱自己是虛脫狀態,很少有人願意在此時再次承認自己的病情是癥結。所以對於一些急需解決排泄問題的病例來說,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也不能違反大眾意見,去使用催吐的方法嗎? (以上內容根據原句意重新組織並修改)

自吐法之不行,而凡病之可以一吐愈者,輕且一用消導而亦愈者,往往不死於補,即死於溫。原其所以用溫之故,則以陽氣退伏於內,不能外達於表,脈道每先不利,而反見畏寒。此時外治之法,熨蔥灼艾、熱湯沃洗類皆用溫,乃以此為據,遂謂用藥自宜於溫,不思外治湯水本無用寒之理,豈可因外治之必當用熱,而信以為服食之亦宜於熱哉。

此外更有四肢厥逆,甚至周身如冰,而竟不惡寒,反有惡熱者,此更是內真熱外假寒,即厥陰經中熱深厥深之象,輕亦熱微而厥微,豈獨不用四逆、理中,即薑湯、米飲及五苓散中之桂枝亦不可用。而且宜用苦寒之劑,佐以挑痧刮痧等法,刺出惡血以泄熱毒者,此則並不宜於溫散溫通矣。

白話文:

如果使用催吐的方法行不通,對於那些可以通過一次嘔吐就能治癒的疾病,或者輕症只需要稍微調理一下就可以痊癒的情況,常常不是因爲補藥導致死亡,就是因爲在治療過程中過度溫熱而導致死亡。探究原因,是因爲陽氣在體內衰退並隱藏起來,無法到達體表,脈絡通常會變得不太暢通,並出現怕冷的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外部治療方法包括敷蔥灸艾、熱水浸泡和清洗都應採用溫暖的方式進行,但不應該因此就認爲藥物也應該選擇溫和的類型。同樣地,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僅僅根據外部治療應該採取暖性來判斷服用的食物也應該是暖性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手腳冰冷,甚至是全身像冰一樣寒冷,但卻並不感到害怕寒冷,反而有些許感覺炎熱的現象。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內臟發熱,外表看起來像是虛寒症狀,也就是肝經中的熱邪深入到極點的表現。即使是輕微的熱度也會引起輕微的手腳發涼現象,更不要說使用四逆湯或理中丸了。即使薑湯、米飯飲料以及五苓散中的桂皮也是不適合使用的。相反,應當使用苦寒劑配合挑痧刮痧等方法,將惡血排出體外來緩解熱毒,這樣纔不會造成過量的溫散溫通作用。

同治壬戍,江蘇滬瀆時疫盛行,綿延而至癸甲。余嘗以石膏、芩、連清而愈之者,則暑濕熱之霍亂也。以涼水調膽礬吐而愈之者,則飽食填息之霍亂也。其肢皆冷,而其脈皆伏。維時大醫立方競用丁、萸、桂、附,日斃數人。問其所以然,則曰君不見夏月井水乎?何以天令如此之熱,而井水如此之寒也?夏月伏陰在內也。張介賓曰:人見此時之天熱,不見此人之藏寒。

天下惟格物能致知,諸君請退,毋溷乃公。明日厥不還,灸之不出,冷且益甚,則曰:如此熱藥,體尚不溫,設更投涼,其冷何若?病家聞之,曰唯唯否否。卒未有能破其扃者。

白話文:

當時是清朝同治年間的壬戌年,在江蘇滬地流行著一種瘟疫,一直持續到癸甲年。我在治療這種疾病的時候,使用了石膏、黃芩和黃連等草藥來清除身體中的暑溼熱,可以治好那些患上了霍亂的人。如果患者已經吃了很多東西並且呼吸困難,我就會讓他們喝下一些冷水並加入膽礦石粉,這樣就可以把他們胃裡的食物吐出來,也可以治好這些人的霍亂症狀。患者的四肢都感到寒冷,而且脈搏也很微弱。那時候的大夫們都在開方子使用丁香、山茱萸、肉桂和附子等草藥,每天都有好幾個人因此死亡。有人告訴我這是因為夏天的井水很冷,但是外面的氣候卻非常炎熱,這就是夏季潛伏在體內的陰氣所致。張介彬說道:“人們只看到了現在的天氣有多麼炎熱,但沒有看到自己的五臟六腑有多麼寒冷。”只有能夠深入研究事物纔能夠得到真知灼見,各位請先回去吧,不要打擾我的工作。第二天病情仍然沒有改善,艾灸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身體變得更加冰冷,大夫就說:“像這樣的病人,即使吃了那麼多暖身的草藥,身體還是不能變暖,要是再服用一些涼性的草藥,他的身體會變得更加冰凍嗎?”病人家屬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只是回答“嗯”或“不是”。最後沒有一個大夫能夠破解這個問題。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又曰:土鬱之發,民病霍亂嘔吐。《靈樞·經脈篇》曰:足太陰厥氣上逆,則為霍亂。此不定其為寒為熱者也。惟「氣交變大論」:六己年,少宮運,歲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亂,是為寒中。然值己巳、己亥,相火在泉,民即無病。

則可見此證之屬寒者少,而屬熱者多矣。至於《傷寒論》中所載霍亂,則有既吐且利,而大汗出,脈欲絕者。有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有惡寒脈微,利止亡陰者。有下利清穀,汗出而厥,吐已下斷,汗出而厥者。此必有吐有利,有汗有惡寒,方是理中湯、四逆湯、四逆加參、四逆加膽汁諸方,用以運行上下,通達內外,為寒邪直入厥陰之霍亂。若不然者,則仍暑濕熱之三氣為之,不可固執為寒。

白話文: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提到:當太陰之氣達到某地時,會引起中滿、腹脹以及霍亂、嘔吐的症狀。又說:土氣鬱塞時,人民會出現霍亂和嘔吐的情況。《靈樞·經脈篇》指出:足太陰經的氣逆反上沖,則會導致霍亂。這段並未明確指明是寒或熱所引起的。

然而,《氣交變大論》中有提到:在六己年,如果少宮運,土氣不足,人民可能會出現飧洩、霍亂的病症,這是因為寒邪所引起的。但當遇到己巳、己亥年時,相火在泉,人民通常不會生病。

由此可以看出,霍亂病症大多數由熱邪引起,而非寒邪。至於《傷寒論》中所載的霍亂,有表現為既嘔吐又瀉下,並伴有大量出汗、脈象微弱的。也有表現為嘔吐、瀉下後出汗、四肢抽搐、手腳冰冷的。有表現為畏寒、脈象微弱、瀉下後陰液耗盡的。有表現為下利清穀、出汗、手腳冰冷、嘔吐停止後仍然出汗、手腳冰冷的。這些情況都符合理中湯、四逆湯、四逆加參、四逆加膽汁等方藥的使用條件,這些方藥可以調節身體機能,使上下通暢、內外調和,對應於寒邪直入厥陰的霍亂。若不是這樣的情況,則可能是由暑、濕、熱這三種氣候因素所導致的,不能固執認為都是寒邪所致。

輒死於一口之生薑紅糖米飲湯也。王孟英《隨息居》於此證獨有見地,余曾摭其勝而為之說。

白話文:

他常常因為喝了一口含有生薑和紅糖的米飯湯就死了。 王孟英在這方面有自己的看法,《隨息居》對這個病症也有獨到的看法,我也曾經摘錄其中的好處並加以說明。

2. 暑瘧、暑痢論

瘧、痢之不治,多由於以實作虛。夫瘧有虛瘧,痢有虛痢,無不因乎病久而成。陰虛則宜補陰,陽虛則宜補陽,皆所以治瘧、痢也。若夏秋之交,感受暑濕熱之瘧、痢,則是瘧、痢之實者。而亦作虛治,即不然亦不敢作實治,則其瘧其痢勢必久而不除,終則果變為虛,或成瘧母,或成休息痢。雖已受累無窮,亦尚不為大害。

然竟有淹纏而殞其生者,蓋實本不死,而惟以實作虛則竟無不死也。《周禮》:秋時有瘧寒疾。賈公彥疏:惟火沴金。蓋以秋金為收令,而大火西流,蘊崇於內,遂病為瘧。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宜涼散。弦遲多寒,宜溫散。無痰不作瘧,宜導痰。瘧不為汗衰,宜取汗。取汗之法,不外柴胡一味,用以和解少陽。

白話文:

瘧疾與痢疾如果不治療,大多是因爲將實症當作虛症來處理。瘧疾中有虛瘧,痢疾中有虛痢,都是因爲病情長久而導致的。陰虛則應該補陰,陽虛則應該補陽,這些都是用來治療瘧疾與痢疾的方法。如果在夏季秋季交接的時候,感染了暑溼熱導致的瘧疾與痢疾,則屬於瘧疾與痢疾中的實證。但是卻將其作爲虛症進行治療,即使不是這樣也不敢按照實症來進行治療,那麼瘧疾與痢疾就會持續很久無法消除,最終會真的變成虛症,或者成爲瘧疾病根,或者是慢性痢疾。雖然已經受到了無窮無盡的影響,但還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危害。 然而確實有人因此長期纏綿並失去了生命,這是因爲原本並不一定會死,但是如果將實症當作虛症來處理的話就一定不會活下來。根據《周禮》,秋天會有瘧疾與寒冷病症。賈公彥註釋說:“只有火氣侵犯到金屬纔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因爲在秋天時,金屬爲收斂季節,而太陽向西方移動,在體內積聚熱量,從而引發瘧疾。瘧疾脈象通常呈弦狀,弦數較多表示發熱,需要用涼藥疏散;弦遲較多表示發冷,需要用溫藥疏散。沒有痰就不會得瘧疾,需要用導痰藥物。瘧疾不能通過出汗減少症狀,需要用取汗方法。取得汗液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柴胡這一味中藥,用於調和少陽經絡。

仲景於少陽禁汗者禁麻黃,非禁柴胡也,非禁柴胡之屬也。如更挾暑,必用香薷。葉先生於暑不用香薷,於瘧不用柴胡者,以先生重名人,之以瘧延治,必已過薷、柴之會。若他醫當病之初,輒據此以為香薷、柴胡。葉先生所不用,而直認作不可用,則此意先昧然矣。痢者,古稱滯下。

下字,亥駕切。去聲。讀作「自上下下」句之第三字。蓋謂滯而不下,非謂下之多也。凡裡急腹痛後重,頻並虛坐努責,數至圊而不能便,皆以滯而不下之故。不可升提兜澀,不可滋膩溫補。必用厚朴以泄滿,枳實以導滯,檳榔以達下。重則須用生軍。其挾暑者,必兼香薷飲、天水散諸方。

白話文:

張仲景在治療少陽經時禁止使用麻黃,而不是禁止使用柴胡或與柴胡相關的藥物。如果同時有暑熱的情況,必須使用香薷。葉天士醫生不使用香薷來治療暑熱和不使用柴胡來治療瘧疾的原因是因為他是著名的名醫,其他醫生請他為病人治病的時候已經錯失了使用香薷和柴胡的最佳時間。如果其他的醫生在病情初期就根據這個觀點認為香薷和柴胡不能使用,那麼這種想法就是錯誤的。痢疾,在古代被稱為滯下。「下」字念做「自上下下」中的第三個音節,意思是滯留不下,不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的意思。凡是出現腹部緊繃疼痛、大便困難、肛門發癢等症狀的人都是由於滯留下不去導致的。不可以使用提升腸胃功能或者收斂止瀉的方法,也不能使用滋潤的食物進行溫補。一定要使用厚朴來消除脅肋部的飽脹感,使用枳實來引導滯留在腸道內的大便向下排出,使用檳榔來幫助大便順利地從肛門排出。嚴重的情況下還需要用生軍(即芒硝)來通便。如果有暑熱的情況,必須配合使用香薷飲和天水散等方劑。

此則治暑痢之要道也。彼四神丸、烏梅丸,則治五更泄瀉,厥冷久利,與此時無涉。如其腹痛之甚,正是滯下之甚,當從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之說,不可誤引痛者寒也,有寒故痛之文。倪涵初「瘧痢三方」,雖未賅括,大段不差。誠以瘧無截法,以發為截。痢無止法,以通為止。

發,正所以截之也。通,正所以止之也。欲截欲止者,不可誤也。夏秋瘧、痢,尋常之病耳。此種淺語,本不當說,乃病家於暑瘧、暑痢亦無不以虛寒為詞,將腑病認作臟病,故亦不得不辨耳。余嘗遇一月一作之瘧,三年不愈之痢,其故何耶?始不過以實作虛而已矣。若夫瘧之久而果為虛瘧,即用補中益氣湯仍恃升、柴。

白話文:

這是一篇關於治療夏季拉肚子的文章。那裡提到的四神丸和烏梅丸是用來治療早晨五點左右出現的腹瀉症狀,以及長期受涼引起的慢性腸胃炎等疾病,跟現在的情況沒有關係。如果患者腹部疼痛嚴重,那麼就是因為排便阻塞嚴重所造成的,應該按照“痛則不通”的原則進行治療,不能錯誤地引用“痛者寒也”、“有寒故痛”的理論。倪涵初提出的瘧疾和拉肚子的三個方子雖然不是全面的解決方案,但大致上還是不錯的。對於瘧疾來說,並不存在什麼可以立即阻止的方法,只有等到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控制住;對於拉肚子來說也是如此,只有讓身體自然排出毒素纔是最好的方法。想要快速停止疾病的進程是不可能實現的。夏天和秋天發生的瘧疾和拉肚子都是很平常的事情,這些道理本身就不該多講,但是很多病人在患上這種疾病時都把病症歸咎於體質寒冷或者內臟器官出了問題,因此我們也不能不加以分辨。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每月都會犯一次的瘧疾病例,還有另一個已經持續了三年的拉肚子病例,這是為什麼呢?最開始只是因為身體狀況良好才導致的虛弱狀態罷了。如果是真的患上了虛弱型的瘧疾,就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並且依賴著生薑和柴胡的作用。

痢之久而果為虛痢,即用七味白朮散仍賴葛根。其理可知已。總之,因虛而死者,其死也遲而難。以實作虛者,其死也速而易。非真一名為虛,即可立於無過之地也。病家而不知也,尚何望哉。

白話文:

如果長期患有痢疾且已經成為虛弱型的痢疾,可以使用七味白朮散並依賴葛根來治療。這個道理是可以理解的。總的來說,因為身體虛弱而死亡的人,他們的死亡是緩慢而且困難的;把真實的情況當做虛弱處理的人,他們的死亡會很快並且容易。不是真正的被命名為虛弱就可以站在沒有錯誤的地方。病人如果不瞭解這些,還能指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