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三·文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文三 (2)

1. 少陽相火病方說

少陽主半表半裡,其病發於腠理。三陽經,太陽為開,陽明為合,而少陽為之樞,所以為半表半裡也。少陽汗、下俱禁,故特立小柴胡一方為和解之局,其表證有往來寒熱,胸脅痛而耳聾,心煩喜嘔,其脈必弦,小柴胡湯主之。其里證有口苦,咽乾,目眩,痞滿,咳,悸,或渴或不渴,或嘔或不嘔,其脈亦弦,治悉從小柴胡加減,皆和局也。

若其心下支結,已屬少陽,而發熱惡寒與太陽同,則邪偏於表,治必從柴胡桂枝兩解之,亦和局也。其因誤汗,而胸肋滿微結者,仍當微汗而解,則有柴胡加桂枝之治。因誤下而胸脅滿微利者,又當微下而解,則有柴胡加芒硝之治。散結除滿,用此二方,是又為汗、下兩誤者作和局也。

若夫結之甚,而為痞滿之甚,而為噫,則有瀉心三方及旋覆代赭湯、黃芩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諸治亦所以散結除滿,而皆不外乎和局者是。夫少陽者,相火所寄也。故有必從清火而解者。其相火以遊行於表為輕,以鬱結於裡為重,小則仍用小柴胡,大則須用大柴胡,亦何莫非少陽中和局耶?其謬以柴胡為汗劑者,抑胡不思少陽之治特以禁汗,而乃有柴胡之用也。

三陽寒熱之分,身雖大熱而仍惡寒者,太陽也;寒已而熱,熱已而汗,寒熱往來者,少陽也;始雖惡寒,一熱而不復惡寒者,陽明也。太、少兩陽病在肌腠,兩陽合明,病歸中土。故論經則以太陽、陽明、少陽為次,論病則太、少之邪俱入陽明也。

白話文:

[對於少陽相火病的理解與治療方式]

少陽經主要負責身體的半表半裏區域,疾病通常在皮膚與肌肉之間發生。在三陽經絡中,太陽經負責開放,陽明經負責閉合,而少陽經則擔任中間的調節作用,因此它被稱為半表半裏。對於少陽經的疾病,既不能用發汗也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因此特別設置了小柴胡湯作為調和的方案。如果出現寒熱交替、胸口和側腹疼痛、聽力下降、心情煩躁且容易噁心嘔吐,脈搏緊繃等症狀,小柴胡湯就是最佳選擇。若出現口苦、咽喉乾燥、眼睛模糊、胸脹、咳嗽、心悸,或者偶爾會感到口渴或噁心,但不一定每次都有這些症狀,脈搏同樣緊繃,治療上可以依病情增減藥物,但都以小柴胡湯為基礎,進行調和。

如果心下有結塊,這屬於少陽經的範疇,但同時出現發熱和畏寒,如同太陽經的症狀,則表示病邪偏向表面,治療時必須使用柴胡桂枝湯來雙管齊下,也是調和的方式之一。如果因為誤用發汗法導致胸部和側腹有脹滿感,應再次使用發汗法來解決,這時可以使用柴胡加桂枝湯。如果因為誤用瀉下法導致胸部和側腹脹滿且輕微下痢,應該再次使用瀉下法來解決,這時可以使用柴胡加芒硝湯。使用這兩種方法來消除結塊和脹滿感,是為那些誤用發汗或瀉下法的人提供調和的解決方案。

對於嚴重的結塊,造成嚴重的脹滿感和打嗝,可以使用瀉心湯系列、旋覆代赭湯、黃芩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等。這些治療方法同樣為了消除結塊和脹滿感,也都屬於調和的範疇。少陽經是寄居相火的地方,因此有時必須用清火法來解決。如果相火在表面流動,病情較輕,可以繼續使用小柴胡湯;如果相火在裏面鬱積,病情較重,則必須使用大柴胡湯。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少陽經的調和治療方式。那些錯誤地認為柴胡湯是發汗藥的人,似乎沒有考慮到少陽經的治療特別禁止發汗,卻仍然使用柴胡湯。

對於太陽、少陽、陽明三陽的寒熱區別,即使身體非常熱但仍感到畏寒的是太陽經;先感到寒冷然後轉為發熱,再轉為出汗,寒熱交錯的是少陽經;開始時可能感到畏寒,但一旦發熱就不會再感到畏寒的是陽明經。太陽和少陽兩條陽經的疾病都在皮膚和肌肉之間,當兩條陽經合併時,疾病會影響中焦。因此,在討論經絡時,我們按太陽、陽明、少陽的順序排列;但在討論疾病時,太陽和少陽的邪氣最終都會進入陽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