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六卷》~ 卷四·文四 (3)
卷四·文四 (3)
1. 少陽用小柴胡法
少陽何以為半表半裡也?太陽行身之後,為表。陽明行身之前,為里。獨少陽行身之側,以為前後之樞機,故為半表半裡。又人身膈以上為陽、為表。膈以下為陰、為里。惟少陽居中道,而介乎膈之間,故亦為半表半裡。少陽一經,聯絡於陰陽出入之所。出則連及太陽,入則連及太陰。
所以云半表者,對太陽之全表言。所以云半里者,對太陰之全裡言。而其證則何者為半表裡也?少陽主春,其氣半出地外,半在地中。人身之氣亦如之。是故發熱而惡寒者為表,一熱而不復惡寒者為里。少陽則寒熱往來,寒為表,熱為里也。而又有脅痛,耳聾在經之證,口苦,咽乾,目眩在腑之證。
白話文:
少陽為什麼被認為是半表半裡呢?太陽的經脈位於身體後方,因此是表;陽明的經脈位於身體前方,因此是裡。唯有少陽的經脈位於身體兩側,作為連接前後的樞紐,所以它被認為是半表半裡。又因為人體胸部以上是陽,是表;胸部以下是陰,是裡。而少陽正好處在中間,介於胸部之間,因此也被認為是半表半裡。少陽這條經脈,連接著陰陽出入的地方。它出則與太陽相連,入則與太陰相連。
「半表」是指相比太陽的全表,少陽只佔了其中的一部分。「半裡」是指相比太陰的全裡,少陽也只佔了其中的一部分。那麼,少陽的病症中,哪一部分是半表半裡呢?少陽主司春季,其氣候既有一部分在地面上,也有一部分在地下。人的氣息也是如此。因此,發熱伴隨畏寒的情況是表徵;只發熱而不畏寒的情況是裡徵。少陽的特徵是寒熱交織,寒是表徵,熱是裡徵。此外,還有肋骨疼痛、耳鳴等經絡病症,以及口苦、咽乾、眼花等臟腑病症。
則又以寒熱,脅痛,耳聾為半表,而以口苦,咽乾,目眩為半里。何也?兩脅不居身前後,而居側。兩耳寤則聞,寐則不聞,口、咽、目,開之則見,合之則不見。此數者不可謂之表,亦不可謂之裡,則謂之半表裡而已矣。三陽以少陽為樞,柴胡為轉樞之用,凡因樞之不轉而為病者,即在太陽如瘧病中亦用柴胡。
《千金翼》有太陽用柴胡湯法,即太陽轉樞法也。此並不必為半表裡而亦用柴胡者。況往來寒熱,脅痛,耳聾,既為少陽必然之證。咳,悸,嘔,渴,更有少陽或然之證。且診其脈弦或弦數或弦遲,總之不離乎弦,而尚不能知其為柴胡證耶?世人既知柴胡一味為半表裡之藥,則見有此等證,便可放膽用之。何所疑而仍不敢用耶?況小柴胡一方,就本經言,柴胡但主半表,黃芩乃主半里。
白話文:
那麼為什麼又要以寒熱、脅痛和耳聾作為一半是外症(表),而把口苦、咽喉乾燥和眼睛昏花當作另一半是內症(裏)呢? 因為兩肋不在身體前面或者後面,而在側面;耳朵醒著的時候能聽到聲音,睡著了就不能聽到了;嘴巴、喉嚨和眼睛打開就能看到東西,閉上就不行了。這些都不能說它是外面的病症,也不能說它們是內部的病症,所以只能稱之為“一半在外”、“一半在內”的病症。 三陽經絡中的少陽經絡是樞軸,柴胡具有旋轉樞軸的作用,凡是由於樞軸不轉動而導致疾病的,在太陽經絡中也有瘧疾使用柴胡的例子。 《千金翼方》中有治療太陽經絡的方法叫做柴胡湯,也就是治療太陽轉樞的方法。這並不一定是爲了治療半表裏的疾病才使用的柴胡,更何況還有往來冷熱、脅痛、耳聾等症狀都是少陽經絡的症狀。咳嗽、心慌、嘔吐、口渴也是少陽經絡可能有的症狀之一。而且通過脈象可以看出患者的脈搏呈弦形或者是弦數或是弦遲,總之都離不開弦這個特徵,那麼還怎麼不知道這是柴胡證呢? 既然人們已經知道柴胡是一種可以用來治療半表裏的藥物,那當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就可以大膽地使用柴胡來治療,爲什麼還要有所懷疑而不敢使用呢?況且小柴胡這一劑藥從本身的功效來說,柴胡主要針對的是外部症狀,黃芩則是針對內部症狀。
就六經言,柴、芩但主半表,參、生草乃主半里。獨指柴胡一味藥為可治半表裡證者,猶其識之淺焉者也。
白話文:
對於六經來說,柴胡和黃芩只能主治半表症狀,人參和生甘草則是主治半裏症狀。只有指出柴胡這味藥可以治療半表半裏的病症,這是對它的認識還比較淺薄的一種看法。
2. 太陰陽明虛實辨
太陰、陽明,同居中土。太陰脾為陰道虛,陽明胃為陽道實。敦阜、卑監二土之虛實本不同也。至於病邪之來,傳變無定。今日而在陽明即為實,今日而入太陰即為虛。此非其人之病。有虛實而病,即以臟腑之虛實為虛實耳。故同一腹痛也,滿而時痛者屬脾。滿而大實痛者屬胃。
在胃則宜大、小承氣,梔子厚朴枳實湯。在脾則宜理中、四逆、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間有用大黃、芍藥者。同一發黃也,其黃色之淤晦者屬脾,為陰黃。其黃色之鮮明者屬胃,為陽黃。治陽黃宜梔子柏皮湯、茵陳蒿湯。治陰黃宜理中湯、四逆湯,間有用麻黃、連翹者。同一格吐也,朝食暮吐為脾寒格,食入即吐為胃熱格。
白話文:
太陰和陽明是位於中央的土地。太陰脾屬於陰性且較弱,陽明胃屬於陽性且較強。雖然這兩種土地的虛實程度不相同,但當疾病來臨時,它們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今天如果疾病出現在陽明胃上就會變得更嚴重,今天進入太陰脾上就會變得更虛弱。這些並不是人的問題,而是因為身體器官的虛實狀況所造成的。因此,即使是同樣的腹部疼痛症狀,如果是脅迫感和偶爾出現的疼痛就可能是與脾有關;如果是脳脣和劇烈的疼痛可能就是與胃有關。治療胃部疾病的方劑包括大小承氣、梔子厚朴枳實湯等。治療脾臟疾病的方劑包括理中、四逆、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等,有些情況下還可以使用大黃或芍藥。對於相同的黃疸病症,如果顏色暗淡不明亮的就是與脾相關,稱作「陰黃」;如果顏色明亮的是與胃相關,稱作「陽黃」。治療陽黃的方法包括梔子柏皮湯和茵陳蒿湯。治療陰黃的方法包括理中湯和四逆湯,有些情況下也可以用到麻黃和連翹。對於相同的嘔吐症狀,早晨吃東西晚上嘔吐的情況是與脾寒相關,食物一進去馬上就要嘔吐的情況是與胃熱相關。
治熱格宜瀉心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治寒格宜附子理中湯、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病名則同,病本則異。在胃、在脾之證,相反如是。故在胃、在脾之治,亦相懸如是。何可混稱脾胃,而以治脾者治胃,以治胃者治脾哉?總之,胃屬陽,脾屬陰。胃為腑,脾為臟。胃司納,脾司輸。
胃惡燥,脾惡濕。胃喜降,脾喜升。胃宜通,脾宜補。其所以不同之故,可以對待而觀,即可反觀而得。況胃病之脈必大,或浮而促。脾病之脈必弱,或沉而細。尤其不可強同者耶。再有肝木侮土之證,亦當以犯胃乘脾為辨。犯胃宜瀉,乘脾宜補。肝家之木旺同,而受其侮者之戊己二土,則虛實不同也。
白話文:
治療熱性阻塞應使用瀉心湯和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治療寒性阻塞應使用附子理中湯和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病症的名字相同,但病因卻不一樣。在胃和在脾的症狀完全相反,因此治療方法也有很大差別。怎麼能混淆脾胃的概念,用治療脾的方法來治療胃,或者用治療胃的方法來治療脾呢? 總而言之,胃屬於陽,脾屬於陰。胃是一個器官,脾是一種組織。胃負責吸收食物,脾負責轉運營養物質。胃怕乾燥,脾怕溼氣重。胃喜歡下降,脾喜歡上升。胃應該保持暢通,脾應該得到滋潤。這些不同的特點可以用相互比較的方式看出來,也可以通過觀察獲得。 此外,如果出現了肝木侵犯土壤的情況,也需要區分它是攻擊胃還是侵入脾。如果是攻擊胃,需要用清洩法進行治療;如果是侵入脾,需要用滋補法進行治療。肝中的木材旺盛程度可能相同,但是受到侵害的土地(即戊己二土)可能存在虛實的不同。
病因臟腑以為虛實,而補瀉隨之,知其意者蓋寡矣。若但知有臟,不知有腑,見土之病,動稱土敗,擯棄聖法,謂不可從。則豈仲景於已敗之土而用芩、連、硝、黃耶?此恐非仲景意矣。
白話文:
如果只瞭解五臟,不瞭解六腑,看到脾土生病就說是脾胃衰竭,摒棄了經典的治療方法,認為不能跟著做。那麼怎麼可能是張仲景在已經衰弱的脾土上使用黃芩、黃連、硝石和大黃呢?這恐怕不是張仲景的意思吧!
3. 少陰咽痛吐利寒熱辨
少陰病,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法當咽痛,而復吐利,此以熱客於少陰之標。叔和「平脈法」所傳師說伏氣之病是也。先論咽痛,少陰之脈循喉嚨,在初得病二、三日為陽邪結於會厭。但用生草解毒,桔梗排膿,半夏、雞子發聲利咽足矣。若夫下利,胸滿,心煩而咽痛,為陰虛液不上蒸者,治宜育陰復液,則豬膚湯加蜜粉者是。
下利,厥逆,面赤而咽痛,為陰盛格陽於上者,治宜驅陰復陽,則通脈四逆湯之加桔梗者是。是蓋以陰虛、陰盛皆可以致咽痛,故有必從兩法而解者。
白話文:
少陰病,脈象表現為陰陽俱緊。如果反常地出汗,根據診斷原則,應當預期咽喉會疼痛,並且還會出現腹瀉的情況,這是因為熱邪侵入少陰的表現。叔和所傳授的師說認為這種情況是由於伏藏的邪氣所導致的疾病。
首先討論咽喉疼痛,少陰的脈象沿著咽喉走行,在剛開始得病的二、三日,是陽邪在會厭部位結聚。此時只需要使用生草來解毒,桔梗來排膿,半夏和雞子來發聲利咽就足夠了。如果出現腹瀉,胸脹,心煩以及咽喉疼痛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陰虛導致的體液不上升,治療的方法應該是滋養陰液,則豬膚湯加上蜂蜜粉就是適當的藥方。
腹瀉,厥逆,面部紅潤且咽喉疼痛,這可能是陰盛導致陽氣被逼向上,治療的方法應該是驅除陰邪,恢復陽氣,則通脈四逆湯加上桔梗就是適當的藥方。這種情況表明,陰虛和陰盛都可能導致咽喉疼痛,因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來解決問題。
再論吐利。飲食入口即吐,心下嗢嗢欲吐,復不能吐者,此胸中實,不可下,而可吐也。膈有寒飲而吐,且乾嘔者,此有水氣,不可吐,而可溫也。吐利交作,以手足不冷為吉。若吐且利而見厥逆,吐且利而見煩躁則凶。雖有吳茱萸一法,亦未必及救矣。
終論少陰下利與厥陰下利不同。厥陰之利,多熱少寒。少陰之利,多寒少熱。故惟厥冷,而或咳,或悸,腹痛下重,是陽為陰遏之利,用四逆散。咳而嘔,渴,心煩不眠,是水熱互結之利,用豬苓湯。小便不利,腹痛,便膿血,是寒熱不調之利,用桃花湯。自利清水,心下痛二、三日,咽乾口燥,六、七日不大便,均腹滿,是陽盛鑠陰之利,用承氣湯。凡若此者,皆為傳經之邪,固屬於熱。
白話文:
再次討論嘔吐和洩瀉。食物吃進嘴裡就立刻吐出來,心中噁心想吐但又無法吐出的情況,這是胸部有積聚物,不可以使用通便的方法,而是可以使用催吐方法。如果因為胃中有寒性液體而出現嘔吐並且喉嚨發幹想咳嗽的情況,這是有水分過多的症狀,不可以使用催吐方法,而是可以用溫性的藥物治療。嘔吐和洩瀉同時出現時,只要四肢不是冰冷的就是安全的。如果嘔吐和洩瀉同時出現並伴有四肢冰涼的情況,或者嘔吐和洩瀉同時出現並伴隨焦慮不安的情況就是危險的。即使有一種叫做「吳茱萸」的草藥,也可能無法治療了。 最後要說的是少陰病引起的洩瀉和厥陰病引起的洩瀉有所不同。厥陰病引起來的洩瀉大多是熱症較少寒症;少陰病引來的洩瀉大多是寒症較少熱症。因此只有當患者感到寒冷,或者咳嗽,或者心跳加速,腹部疼痛加重等情況時,才會引起由陽被陰阻塞所導致的洩瀉,需要用「四逆散」進行治療。如果是咳嗽而且嘔吐,口渴,心情煩躁睡不好覺的情況,那就是由於水和熱相互結合所導致的洩瀉,需要用「豬苓湯」進行治療。如果排尿困難,腹部疼痛,大便是帶有黏稠血液的情況,那是因
若夫下利清穀,厥逆,脈微,嘔而汗出,引衣自蓋,欲向壁臥,不喜見明,而又面赤戴陽者,則皆合於真武、附子、四逆、通脈、白通諸方,為少陰虛寒之證,正與厥陰熱利相反矣。少陰下利,死證五條:吐利躁煩;四肢厥逆、惡寒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下利止而眩冒;六七日而息高者。雖尚有吳茱萸一法,終為不治之證。
苟非利止手足溫,身反發熱,未易求其生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腹瀉拉稀、四肢冰冷、脈搏微弱、嘔吐出汗、想要裹緊衣物和被子、想靠牆躺著、不想看到光亮,而且臉色紅潤像帶著頭盔一樣(即“面赤戴陽”),這些症狀都符合使用真武湯、附子湯、四逆散、通脈四逆湯、白通湯等藥方治療,是因為少陰經脈虛冷所引起的病症,跟厥陰經脈熱性腹瀉完全相反。少陰經脈腹瀉死亡的徵兆有五個: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且焦慮不安;四肢冰冷、畏寒怕風且身體彎曲;脈搏停止跳動;沒有感到不舒服卻焦躁不安;腹瀉停止後突然昏倒或暈迷。即使還有用吳茱萸的方法可以治療,但最終還是無法救活病人。
如果不是腹瀉停止了並且四肢變得暖和起來,身上反而開始發燒,就不太容易找到生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