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十六·文十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文十六 (10)

1. 自題「張機補傳論」後

醫也者,以仁存心者也。焉有醫而可心乎利者?余讀《後漢書·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依倚道藝以就其聲價,非所能通物方宏時務也。跡其所謂聲價者,非即仲景之言「孜孜汲汲,惟名利之是務」歟?其為名心也,不即以利動歟?然則人必不求利者,始可以為醫乎?夫人不求利,胡為乎為醫?故醫難得有不求利者。必得不求利之人以為醫,曠世不逢矣。

雖然醫於治生之計不能無,醫於鹽利之心不可有。許魯齋有言:學者以治生為急,此其間固自有區別也。賈公彥謂:醫為仁術。余故為範書補仲景傳,復集句為論表其仁,而特重乎「釋利」兩言。

客謂所集《漢書》中語,當注出處,以便省覽。因補綴於此。

「凡言」四句:邳彤傳論

「漢自」句:韓鍾陳列傳論

「太官」句:桓榮傳論

「異端」句:鄭元傳論

「泥滯」二句:左張王列傳論

「取諸」句:樊宏傳論

「以別」句:盧植傳論

「高志」二句:張楷傳論

「言之」四句:陳元傳論

「豈幾」二句:馮異傳論

「夫利」四句:馬援傳論

「誠能」句:鮑永傳論

「使生」二句:杜喬傳論

「不亦」句:鄧禹傳論

「孔子」四句:楊震傳論

「左邱」三句:寒朗傳論

「此蓋」二句:郎豈傳論

「撰著」句:楊李列傳論

「辭甚」二句:崔駰傳論

「原其」句:馬援傳論

「蠲去」句:李法傳論

「亦足」句:張範列傳論

「傳稱」二句:王劉列傳論

「語云」三句:延篤傳論

「信哉」句:章帝八王傳論

白話文:

醫學這門學問,是基於仁愛之心而存在的。怎麼可能有醫生會將利益放在心中呢?我閱讀了《後漢書·方術傳》,對於漢代所謂的名士,他們的風采和行為模式,我們可以從中瞭解。他們依賴自己的才華與技能來提升自己的名聲和價值,但這種方式並不是真正地理解和應對現實世界的運作。他們所追求的名聲和價值,不就是仲景所說的“勤奮努力,只為了追求名利”嗎?他們對名聲的追求,不就是被利益驅使嗎?然而,是否只有那些不追求利益的人,纔有資格成為醫生呢?如果一個人不追求利益,那他為什麼要成為醫生呢?因此,很難找到一個完全不追求利益的醫生。若真要找這樣一位醫生,恐怕終其一生都難以遇到。

然而,雖說醫生在謀生上不可能完全不涉及利益,但他們絕對不能有追求鹽利的心態。許魯齋曾說過:學者應該把謀生放在首要位置,但這裡面確實有區別。賈公彥認為:醫學是一種仁愛的技術。因此,我寫了這本書,補充了仲景的傳記,並且集結了一些句子來表達這種仁愛的精神,特別強調“釋利”兩個字。

有客人建議我,我所引用的《漢書》中的句子,應該註明出處,方便大家閱讀。因此,我在這裡補充說明。

“凡言”四句:出自邳彤傳論

“漢自”句:出自韓鍾陳列傳論

“太官”句:出自桓榮傳論

“異端”句:出自鄭元傳論

“泥滯”二句:出自左張王列傳論

“取諸”句:出自樊宏傳論

“以別”句:出自盧植傳論

“高志”二句:出自張楷傳論

“言之”四句:出自陳元傳論

“豈幾”二句:出自馮異傳論

“夫利”四句:出自馬援傳論

“誠能”句:出自鮑永傳論

“使生”二句:出自杜喬傳論

“不亦”句:出自鄧禹傳論

“孔子”四句:出自楊震傳論

“左邱”三句:出自寒朗傳論

“此蓋”二句:出自郎豈傳論

“撰著”句:出自楊李列傳論

“辭甚”二句:出自崔駰傳論

“原其”句:出自馬援傳論

“蠲去”句:出自李法傳論

“亦足”句:出自張範列傳論

“傳稱”二句:出自王劉列傳論

“語雲”三句:出自延篤傳論

“信哉”句:出自章帝八王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