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六卷》~ 卷十六·文十六 (3)
卷十六·文十六 (3)
1. 下工語屑
服桂枝湯,必當先煩乃汗出而解。服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此煩此振,亦戰汗也。
陽明病,奄然發狂,濈濈然汗出而解,亦是戰汗。戰而汗出病必解,戰而不汗病即加。
數脈有二,非熱盛即虛極。遲脈亦有二,寒者固遲,而陽之郁者亦遲,非真遲也。氣之不利,似乎遲耳。
舌為心之外候,其色當赤。而有時白如積粉者,白為肺金之色,反加心火之上,是為侮其所勝,當知有火為金鬱者。概以苔白為寒,一遇火鬱之病,何以為辨?
虛寒之寒,亦非概言冷也。如曰家寒,曰寒素,又如膽寒,如寒心者,豈盡冷之謂乎?病有因虛而寒者,故亦因熱而實。
藥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黃、附子、人參。有此四藥之病一劑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則不能。
病有初、中、末三傳之分。同一證也,見諸末傳則危,見諸初傳則微。非可以初傳所見者,便指為末傳之危證。
醫家言病每日邪在何經,病家一聞邪字,則便以為祟也,乃舍醫而就覡,有時而祟果憑之。「晦淫惑疾」,此之謂歟?
病之內陷,謂邪陷於內。藥不能從外達,其病深矣。非謂內陷為虛。
外感內傷,莫不以內傷為不足矣。然勞倦傷有不足者,若飲食傷則有餘者多。所以云內傷者,明其不因於外感耳,非以外感為實,內傷為虛也。
世間郁病最多,達、發、奪、泄、折,皆治郁法也。故凡郁無虛證。
張戴人曰:郁之未成,其初甚微,可呼吸按導而去之。若強補而留之,留而不去,遂成五積。此謂病成即難去。
戴人又曰:養生之與去病,本自不同。今人慾以補劑去病,宜乎不效。
《難經》: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名厥頭痛。非厥陰頭痛之謂,病不定在一陰也。
真頭痛,手足青至節。古人「青」、「清」通用,謂手足清冷也。真心痛,手足青至節,亦謂手足冷。
頭汗出,乃陽鬱於表,非陽虛於上也。飲酒而頭汗出者,多由血鬱。頭汗出而額上偏多者,心血之郁也。皆屬血熱。
青腿牙疳,牙齦腫腐,齒不痛自落,兩腿枯瘦青紫,皮脫片片如飛。日服白馬乳,一月效。此與喉痹皆屬火燥。
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行濕。
附子為北方元武,坐鎮水邪,力能行水。內有久寒者,必用附子。此所謂寒,蓋謂水也。故小青龍治陽水,真武治陰水。
目風眼寒,見於《內經》。有迎風而下淚者,責其有火。即心熱則汗、腎熱則溲之理。蓋風中於目,皮毛斂閉,郁其經,陽遂生裡熱。久之則陽並於上,安得不熱蒸淚出乎?怕日羞明,拳毛倒睫,亦皆火鬱。獨用風藥不兼清火,則風益不去。
世俗所謂傷風者,不發熱,但有咳嗽,清涕,鼻塞聲重,而已非《傷寒論》之中風也。不發熱,故無傳變。
白話文:
下工語屑
服用桂枝湯,必須先感到煩躁不安,然後出汗而痊癒。服用柴胡湯,必定會感到蒸蒸的渾身發抖,然後發熱出汗而痊癒。這煩躁和發抖,都是類似戰慄的出汗現象。
陽明病,突然發狂,大量出汗而痊癒,也是戰慄般的出汗。戰慄而汗出,疾病必定痊癒;戰慄而不汗出,疾病就會加重。
脈象數有兩種情況,不是熱盛就是虛極。脈象遲也有兩種情況,寒證的脈象確實遲緩,但陽氣鬱結的脈象也遲緩,這並非真正的遲脈,只是氣機不利,看起來像遲脈而已。
舌頭是心臟的外在徵象,其顏色應當是紅潤的。但有時舌苔白如積粉,白色是肺金的顏色,反而加重了心火,這是侮辱了它所克制的臟腑,應當知道這是火鬱導致金鬱。總體來說,以舌苔白判斷為寒證,遇到火鬱的疾病,又該如何辨別呢?
虛寒的寒,也不能一概而論為冰冷。例如說家境貧寒,家道寒素,或者膽寒,寒心,難道都是指冰冷嗎?疾病有因虛而寒的,也有因熱而實的。
能夠起死回生的藥物,只有石膏、大黃、附子、人參。患有服用這四味藥就能治療的疾病,一劑就能藥到病除。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藥物能做到。
疾病有初、中、末三個傳變的階段。同一個病證,在末傳階段出現就危重,在初傳階段出現就輕微。不能因為初傳階段的表現,就認為是末傳階段的危重症狀。
醫生說疾病每天侵犯哪條經脈,病人一聽到「邪」字,就認為是邪祟作怪,於是放棄醫治而求神問卜,有時邪祟真的因此附身。「晦淫惑疾」,就是指這種情況吧。
疾病內陷,指的是邪氣陷於內部。藥物不能從體外到達病灶,說明病情很深重了,這並不是說內陷就一定是虛證。
外感和內傷,都認為內傷是不足的。但是勞倦傷有不足的,飲食傷則多為有餘的。所以說內傷,只是說明它不是由於外感引起的,並不是說外感為實證,內傷為虛證。
世間鬱病最多,達、發、奪、泄、折,都是治療鬱證的方法。所以凡是鬱證,沒有虛證。
張戴人說:鬱證未成形時,初期很輕微,可以通過呼吸、按壓、導引的方法去除。如果強行補益而使其停留,停留不去,就會形成五積。這就是說,疾病一旦形成就難以去除。
戴人又說:養生和治病,本來就不同。現在人們想用補藥治病,當然不會有效。
《難經》說:手三陽經脈受風寒侵襲,鬱滯不去,叫做厥頭痛。並不是厥陰頭痛的意思,疾病不一定只在某一陰經。
真正的頭痛,手足冰冷到關節。古人「青」、「清」通用,指的是手足冰冷。真心痛,手足冰冷到關節,也指的是手足冰冷。
頭部出汗,是陽氣鬱滯於表,而不是陽氣虛衰於上。飲酒後頭部出汗,大多是因血氣鬱滯。頭部出汗而額頭特別多汗的,是心血鬱滯。這些都屬於血熱。
青腿牙疳,牙齦腫脹腐爛,牙齒不痛自落,兩腿枯瘦青紫,皮膚脫落成片狀,像飛舞一樣。每天服用白馬乳,一個月就能見效。這與喉痹都屬於火燥。
茯苓單味藥,是治療痰飲的主藥。痰的本質是水,茯苓可以利水。痰的活動,是濕邪,茯苓也可以利濕。
附子是北方的元武之神,鎮壓水邪,能強力利水。內部有久寒之邪,必須使用附子。這裡所說的寒,指的是水邪。所以小青龍湯治療陽水,真武湯治療陰水。
目風眼寒,見於《內經》。迎風流淚,責之於有火。就是心熱則出汗,腎熱則小便多的道理。因為風邪侵犯眼睛,皮毛收斂閉合,鬱滯經絡,陽氣就產生裡熱。時間久了,陽氣就會上衝,怎麼能不熱蒸流淚呢?怕光羞明,睫毛倒豎,也都屬於火鬱。單用風藥而不兼清火,則風邪更難去除。
世俗所說的傷風,不發熱,只是咳嗽,流清涕,鼻塞聲音嘶啞而已,並不是《傷寒論》中的中風。不發熱,所以沒有傳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