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六卷》~ 卷二·文二 (2)
卷二·文二 (2)
1. 傷寒有五論一
古人有言:不明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是惟先識仲景所值氣運為風為火,宗族之病死於風、寒、溫、熱、濕溫之幾種者居多。當時習用崔文行神丹,君硃砂而臣烏、附,佐以半夏、人參、茯苓,使以射,罔名曰赤丸,以象朱烏七宿者。其人初病風寒,既不宜於附子;其人若病溫熱,更不宜於烏頭。
乃於三日以內便用神丹,不識溫熱寒涼四法未可通用。所以仲景特用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北方元武,而獨不用南方之朱雀也。然而宋元以來,於《傷寒論》之但用三方竟無能舉其說者。宜莫不以《傷寒論》中方為用溫之祖,絕不知《傷寒論》中方亦為用寒之祖矣。
夫仲景方為上古聖人相傳之方,所謂經方也。伊尹歿而仲景出,凡伊尹湯液之失傳者,膏、知之辛寒,硝、黃之鹹寒,芩、連、柏之苦寒,始與薑、附、桂之辛溫、辛熱各標見於傷寒之論,奈何人云亦云,習焉不察,不將《難經》「傷寒有五」之文求仲景《傷寒論》所以命名之意,而以為治風寒者可取諸論中,治溫熱者必求諸論外,故風寒之治得其法,而溫熱之治盡失其傳也。
余以秦越人發幾種之問作五種之對,乃知五種之傷寒並隸於傷寒之一論,則《傷寒論》者明是五種傷寒之總論,而溫熱之治即在其中。前人言之而未詳,猶待後人申之而大白也。快哉,余讀仲景書如桶底脫矣。
白話文:
傷寒有五論一
古人說:不懂五運六氣,就算讀遍醫書也沒用。要知道,張仲景所處時代的氣候以風、火為主,他家族中死於風寒、溫熱、濕溫等幾種疾病的人很多。當時常用崔文行所創的神丹,主藥是硃砂,輔藥是烏頭、附子,再配以半夏、人參、茯苓,以射干為使藥,叫做赤丸,其名稱象徵著朱雀七宿。但如果病人初患風寒,就不宜用附子;如果病人患的是溫熱病,更不宜用烏頭。
如果在三日內就使用這種神丹,而不了解溫熱寒涼四法不能通用,就會出問題。所以仲景用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卻獨獨不用南方的朱雀來比喻。然而,宋元以來,人們只會使用《傷寒論》中的三種方劑,卻無法闡述其道理。人們只知道《傷寒論》中的方劑是溫病治療的祖宗,卻不知道它也是寒病治療的祖宗。
張仲景的方劑是上古聖人相傳下來的,也就是所謂的經方。伊尹之後,張仲景出現了,伊尹的湯液方劑失傳的部分,例如膏、知母的辛寒,硝石、雄黃的鹹寒,黃芩、黃連、柏樹皮的苦寒,以及薑、附子、桂枝的辛溫、辛熱,這些都分別在《傷寒論》中有所體現。然而後人只是人云亦云,沒有仔細察看,不從《難經》中「傷寒有五」的記載去探究仲景《傷寒論》命名的本意,誤以為治療風寒的方劑可以在論中找到,治療溫熱病的方劑則必須在論外尋找,所以風寒的治療能得其法,而溫熱病的治療卻完全失傳了。
我根據秦越人提出的幾種問題作出了幾種解答,於是明白五種傷寒都屬於傷寒論的一個範疇,所以《傷寒論》是五種傷寒的總論,溫熱病的治療方法就在其中。前人雖然說過,但講得不詳細,有待後人進一步闡明,使之更加清晰。太好了,我讀仲景的書,好像茅塞頓開一樣!
2. 傷寒有五論二
王叔和搜採仲景舊論,錄其對病真方,以防世急,而作序例。舊論者,即此五種之論也。對病者,對此五種之病也。五者之說,徐靈胎言之於《難經經釋》,呂𣗪村言之於《傷寒尋源》,若程郊倩之二十五葉,非不欲明此意,而牛鬼蛇神陷入魔障,無足深論。獨其於傷寒所致太陽病痙濕暍與傷寒相似條下,釋之曰:上傷寒字指《傷寒論》一書,下傷寒字指寒傷營一證。則其言抑何精也。
再有雙行自注:傷寒,猶寧國嘉興之有府,傷寒病猶寧國嘉興之有縣。寧國之蘭陵、涇縣亦稱寧國,嘉興之平湖、秀水亦稱嘉興,以其府屬之同也。只此數言罕譬而喻,頗足解頤,亦何必作此二十五葉之天魔舞哉。彼徽產也,故言皖浙。我是吳儂,但知吳地。吳之有江寧府亦有江寧縣也,江寧縣即《傷寒論》之傷寒也,其上元六縣則《傷寒論》之風也、溫也、熱也、濕溫也,而上元諸縣人均得稱江寧人者,不言縣而言府也。以此明風寒溫熱之皆名傷寒,而傷寒之五種不亦同於江寧之七縣哉。
推而論之,則如鍾鏞之皆可名鍾。鼎鼐之皆可名鼎,尊罍之皆可名尊,即此類也。然猶不若以五金言之:一曰金,二曰銀,三曰銅,四曰鐵,五曰錫。五金之中,其一曰金。《傷寒論》非五金之總論耶。且不若以五侯言之:一曰公,二曰侯,三曰伯,四曰子,五曰男。五侯之中,其二曰侯。
《傷寒論》非五候之總論耶。能近取譬,可以為方。惟願五者之復明於世,俾人知風、寒、溫、熱之皆在論中,論中之方可治風寒,亦治溫熱。則凡為傷寒方難用之說者可一掃而空矣。
白話文:
王叔和蒐集並整理了張仲景的古論,選取其中針對病症的真實有效的處方,用來應對世間的急難,並撰寫了序例。這裡所說的「舊論」,就是指這五種疾病的討論。而「對病」,就是針對這五種疾病。對於五種疾病的解釋,徐靈胎在他的《難經經釋》中有詳細的闡述,呂衫村在《傷寒尋源》中也有提及。程郊倩的二十五葉,雖然他也有意要闡明這個意思,但是他的觀點有些偏頗,陷入了魔障,不值得深入討論。然而,他在《傷寒論》中關於「傷寒所致太陽病痙濕暍與傷寒相似」的條目下,解釋說:上面的「傷寒」指的是《傷寒論》這本書,下面的「傷寒」指的是因寒冷影響血液的一種症狀。這種說法實在是精闢。
此外,還有兩行自註:「傷寒」就像寧國和嘉興一樣,都有府和縣;「傷寒病」就像寧國和嘉興一樣,都有縣。寧國的蘭陵、涇縣也可以稱為寧國,嘉興的平湖、秀水也可以稱為嘉興,因為它們都屬於同一個府。僅僅幾句話,就能比喻出其中的道理,讓人豁然開朗,何必再去編織那二十五葉的天魔舞呢。他是安徽人,所以提到了皖浙;我則是吳地人,只知道吳地。吳地也有江寧府和江寧縣,江寧縣就是《傷寒論》中的「傷寒」,而上元等六縣則是《傷寒論》中的「風」、「溫」、「熱」、「濕溫」,上元各縣的人均可以稱為江寧人,因為他們不說縣而說府。由此可知,風、寒、溫、熱都可以被稱為「傷寒」,而傷寒的五種類型,不也像江寧的七縣一樣嗎?
進一步來看,這就像鐘鏞都可以被稱為鐘,鼎鼐都可以被稱為鼎,尊罍都可以被稱為尊,都是一樣的道理。然而,如果用五金來解釋:一金,二銀,三銅,四鐵,五錫。在五金中,其中一種是金。《傷寒論》不正是五金的總論嗎?再以五侯來比喻:一公,二侯,三伯,四子,五男。在五侯中,其中一種是侯。
《傷寒論》不正是五侯的總論嗎?能從身邊的例子去理解,就可以作為方法。只希望世人能重新認識這五種疾病,讓人知道風、寒、溫、熱的治療都在《傷寒論》中,其中的處方既能治療風寒,也能治療溫熱。這樣,那些認為《傷寒論》的處方難以應用的觀點,就可以一掃而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