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四·文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文四 (1)

1. 太陽用桂、麻二湯法

桂、麻二湯,仲景所以治風寒初起之未化熱者也。太陽病,發熱者而汗自出者,風傷衛也。此時衛病營未病,用桂枝去衛分之邪。太陽病,發熱而無汗者,寒傷營也。此時營病衛亦病,用麻黃達營分之邪。因桂枝證本有汗出,若誤以麻黃髮其汗,恐汗更不止。麻黃證已不得汗,若誤以芍藥斂其汗,恐汗更不出,二湯分際如此。

仲景於麻黃證禁用桂枝,而申之曰:常須識此,勿令誤也者,豈無故哉!蓋中風是淺一層,傷寒是深一層。僅屬中風,則可與桂枝湯,以其未化裡熱也。已成傷寒,則必無汗而化熱較易,此時當以發汗為重,若再斂其汗,裡熱勢將大甚,故必用麻黃而不用桂枝湯矣。凡病但有表熱未成裡熱者,用桂、麻;大有表熱兼見裡熱者,用青龍;已成裡熱不論表熱者,用白虎。表熱、裡熱甚不可不分也。

白話文:

「桂、麻二湯」是張仲景治療初期風寒感冒尚未轉變為熱症的方法。「太陽病」是指出現發燒且自行出汗的情況,這是因為風邪侵入了皮膚和毛細孔所致。這時只有皮膚受到影響,內臟還沒有受損,因此可以使用【桂枝】去除皮膚中的邪氣。「太陽病」也可以指出現發燒卻無法自行出汗的情況,這是因為寒邪侵入了血液循環系統所致。這時不僅血液循環系統受到了影響,皮膚也可能同時受到影響,因此可以使用【麻黃】來幫助排除血液循環系統中的邪氣。由於【桂枝】方子原本就有助於排汗的效果,如果錯誤地使用【麻黃】來促使排汗,可能會導致汗水過多而出現問題。相反地,【麻黃】方子已經不能夠自然排汗,如果錯誤地使用【芍藥】來收縮毛孔,可能又會造成汗水難以排出。以上就是兩種方子之間的主要區別。

在《傷寒雜病論》中,張仲景明確指出,在使用【麻黃】方子的時候禁止加入【桂枝】,並且強調要特別留意這個規定,以免產生不良後果。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中風(即外感風邪)相對於傷寒(即外感寒邪)而言程度比較輕微一些。如果是單純的中風,就可以使用【桂枝】方子進行治療,因為它不會立即引起身體內部的熱度上升。然而一旦成為傷寒,就必須要有明顯的排汗效果纔能有效地降低身體內部的熱量,否則就會使身體內部的熱量進一步增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麻黃】而不是【桂枝】方子進行治療。

總結來說,只要病情仍然停留在表面並沒有深入到身體內部,而且還沒有形成身體內部的熱量升高,就可以考慮使用【桂、麻】兩個方子之一進行治療。但如果病情已經涉及到身體內部,並且形成了身體內部的熱量升高,就需要選擇其他更加適合的方子如【青龍】或【白虎】等進行治療。最後需要注意的是,表熱和裏熱之間的差異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混淆處理。

前人之禁用寒涼者,只在但有表熱之時。今人當應用桂、麻時,一見表熱,便作裡熱,而早用寒涼,為害滋大。既而又因早用寒涼之誤,遂並寒已化熱、熱已大甚之後仍禁寒涼,勢必仍用桂、麻,而害益大矣。病家延醫多在三日以外,其於桂、麻分際往往已過其時。此惟臨證多者能覺之。

不經臨證,則讀書雖多仍不能得其分際也。用傷寒方最重分際,六經皆然,即於桂、麻發之。

白話文:

古人禁止使用寒冷涼性的藥物,只是在身體表面發熱的時候。現在的人應該使用肉桂和麻黃時,一旦看到皮膚髮紅就當作是內部熱症,並且過早就使用寒冷涼性藥物,這樣造成的危害更大。然後又因爲早期錯誤地使用了寒冷涼性藥物,於是連同已經轉化爲熱症的情況以及熱度非常高的情況都仍然禁止使用寒冷涼性藥物,必須繼續使用肉桂和麻黃,結果造成更大的傷害。病人請醫生看病大多是在三天之後,這時候再想分辨出是否適合使用肉桂或麻黃就已經晚了。只有經常臨牀上實踐才能察覺到這一點。

如果不進行臨牀實踐,即使讀了很多書也無法掌握其中的區別。使用傷寒類藥方最重要的是時機把握,無論是六個經絡還是其他方面都是如此,這就在肉桂與麻黃的應用上體現出來。

2. 太陽病桂、麻、青龍三級說

太陽風傷衛,用桂枝;寒傷營,用麻黃;風寒兩傷,營衛同病,用大青龍湯。三方鼎立,為三大綱。是說也,許叔微、成無己言之於前,而其後方中行、喻嘉言、程郊倩又曲暢之。一若於麻黃湯中不見其亦有桂枝,於青龍湯中不見其多一石膏者。夫仲景桂枝湯,治汗出而不喘滿之太陽病;麻黃湯治喘滿而不汗出之太陽病;大青龍湯治不汗出而煩躁之太陽病。此之三方,一則桂枝,二則麻黃,三則青龍,乃三級也,非三綱也。

白話文:

當太陽經脈受到風邪侵襲時,可以用桂枝來治療;如果受到了寒冷的侵害,就使用麻黃;如果是同時遭受了風和冷氣的侵犯,導致營衛都受損,就需要使用大青龍湯進行治療。這三個方案可以看作是對應不同症狀的基本原則,被稱為“三大綱”。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在麻黃湯中也有桂枝的存在,或者在青龍湯中添加了一味石膏的情況。張仲景所創制的桂枝湯主要是用來治療出汗但沒有呼吸困難的太陽經脈疾病;麻黃湯主要適用於出現呼吸困難且不出汗的太陽經脈疾病;而大青龍湯則是針對不出汗並且情緒焦慮不安的太陽經脈疾病的治療方法。因此,這三個方案分別代表的是不同的等級,而不是基本原則。

三方作三綱,施治多誤,誤於不煩躁已用青龍。三方作三級,審證自確,確於用青龍必待煩躁。請得而詳言之,凡人衛行脈外,營行脈中。風但傷衛,則汗出而不喘滿,惟是頭項強痛,其病為輕,故方中但用桂枝。風既傷衛,寒又傷營,則喘滿而不汗出,必兼骨節煩疼,其病為重,故方中不但用桂枝,而必用麻黃。及其風寒兩傷之後,無汗者,終不汗出。

汗既不出,必加煩躁,其病為尤重矣,故方中不但用桂、麻,而又必用石膏。其病由輕而重,其方亦由輕而重。輕則用桂,重則用麻、桂,又重則用石膏、麻、桂。反是以觀,有汗不用麻黃湯,無汗不用桂枝湯,不煩躁不用大青龍湯。則此之三方,明是三級之階升,而非三綱之鼎立矣。

白話文:

在中醫理論中,有三方法則,常被誤用,尤其在病人未表現出焦慮或急躁時,錯誤地使用青龍湯。而當我們能確切地根據病情選用藥物時,青龍湯的使用則需在病人出現焦慮或急躁的情況下。下面詳細解釋:

人的衛氣循行於皮膚之外,營血則循行於脈管之中。風邪只傷及衛氣,會導致出汗而不喘息、脹滿,但頭部和頸部疼痛,這是一種較輕的病狀,因此方子中只使用桂枝。若風邪傷及衛氣後,又加上寒冷傷及營血,會導致喘息、脹滿且不出汗,同時伴有骨節疼痛,這是較重的病狀,因此方子中不僅使用桂枝,還必須加入麻黃。在風寒共同作用後,若仍不出汗,情況將更加嚴重。

不出汗且伴隨焦慮或急躁,則病情更加嚴重,因此方子中不僅使用桂枝和麻黃,還必須加入石膏。病情從輕到重,對應的方子也從輕到重。病情輕時使用桂枝,病情重時使用麻黃和桂枝,更重時則使用石膏、麻黃和桂枝。由此可見,有汗時不使用麻黃湯,無汗時不使用桂枝湯,出現焦慮或急躁時不使用大青龍湯。因此,這三個方子分明是按級別提升的,而非三綱鼎立。

洵如諸家之說,則麻黃湯中先當刪去桂枝,青龍湯中尤當刪去石膏,而何以麻黃湯必麻、桂並用,青龍湯必於麻、桂外多一石膏耶?仲景既治風以桂枝,治寒以麻黃,則其於風寒之兩傷何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耶?其治風多寒少、寒多風少何不於桂枝二麻黃一湯外,更制麻黃二桂枝一湯耶?況如其所說,則桂枝證當不惡寒,麻黃證當不惡風,而何以桂枝證之惡風即惡寒,麻黃證之惡寒兼惡風?又何以青龍證之獨惡寒而不惡風耶?仲景特於青龍條下示人以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不從可知惡風者必有汗,有汗者必不煩躁,不煩躁即不可用石膏也哉。

白話文:

如果按照各家學派的看法,那麼麻黃湯應該要先把桂枝去掉,青龍湯更是應該要把石膏去掉。但是為什麼麻黃湯一定要同時使用麻黃和桂枝,青龍湯除了麻黃和桂枝之外還要有石膏呢? 張仲景已經把治療風邪的方法歸納為桂枝,把治療寒邪的方法歸納為麻黃,那他對於風寒雙重受損的情況,為什麼不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呢? 如果是風邪較多寒邪較少或者寒邪較多風邪較少的情況,為什麼不在「桂枝二麻黃一湯」之外再製作出一個「麻黃二桂枝一湯」呢? 再加上他們所說的話,那就表示桂枝適用的人不會怕冷,麻黃適用的人不會怕風,但為什麼桂枝適用的人會怕風也會怕冷,麻黃適用的人會怕冷也會怕風呢? 又為什麼青龍方只會讓人怕冷不怕風呢? 張仲景特別在青龍方下面告訴大家怕風的人不能服用這個藥物,一旦服用就會出現四肢冰冷、肌肉跳動等症狀,這是不是代表怕風的人一定是有汗水出,而出現汗水的人一定是不會焦慮不安,所以就不適合使用石膏了呢? 注:本文僅供參考,請務必遵照醫生指示進行治療。

所以仲景於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同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之下,並不言大青龍主之。而《千金方》已於此條下明言宜麻黃湯。林億等校定王氏《脈經》,亦於此條下增「宜麻黃湯」四字。匯而觀之,不更可知麻黃一方已是風寒之兩傷營衛之同病,故既用麻黃,又用桂枝,治寒而不遺風,治風而不遺寒乎。王樸莊先生《回瀾說》:人身營衛,猶城與郭。

未有兵臨城下而郭不先破者。才說傷營,已兼營衛兩傷在內。旨哉斯言!凡諸家於青龍證,所謂中風脈浮緊,為中風見寒脈;傷寒脈浮緩,為傷寒見風脈。種種葛藤,不斬自斷。但以論中「桂枝方禁」與「青龍方禁」一對勘而已足矣。「桂枝方禁」云:脈浮緊,汗不出,是麻黃證,不可與桂枝湯。

白話文:

因此張仲景對於脈象浮且緊的情況,如果浮就是風邪,緊就是寒邪,風會損傷皮毛防禦系統(即衛氣),寒會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即營氣),導致營和衛同時受損,出現關節疼痛症狀,應該要出汗治療,但是並沒有提到可以用大青龍湯來治療。然而,《千金方》已經在此處清楚地指出可以使用麻黃湯。林億等人校訂王叔和的《脈經》時,在這段文字後面也增加了“宜麻黃湯”四個字。綜合這些資料看來,就更加明白麻黃湯已經能夠解決風寒共同侵犯營和衛所引起的疾病了。因此,既然用了麻黃,又要加上桂枝,這樣既可以治療寒邪,又不會忽視風邪的存在。王樸莊先生在他的著作《回瀾說》中寫道:“人體中的營和衛就像城市和外圍的城堡一樣。”從沒有一場戰爭是在攻陷城堡之前就能夠打敗城市的。“只要提到了損害營氣,就意味著營和衛都受到了影響”。他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深刻啊!所有學派關於大青龍湯適用範圍的研究,例如中風脈浮緊是指中風患者看到寒冷的天氣,傷寒脈浮緩是指傷寒患者看到風吹到身上等等,各種各樣複雜難解的概念,都不必再費力去理清它們之間的關係了。只需要把論文中“桂枝方禁”的情況和“青龍方禁”的情況進行比較就可以了。“桂枝方禁”中提到,脈象浮且緊、不能出汗的人,這是麻黃湯的適應症,不可以服用桂枝湯。

以桂枝方中有芍藥者,大不宜於無汗之病也。「青龍方禁」云:脈微弱,自汗出,是桂枝證,不可與青龍湯。以青龍湯中有石膏者,大不宜於有汗而不煩躁之病也。明乎此,而風寒兩傷,營衛同病,豈非麻黃湯之專司,而與青龍何涉哉?余得以一言斷之曰,仲景於太陽病汗出而不喘滿者用桂枝湯,喘滿而不汗出者用麻黃湯,不汗出而煩躁者用大青龍湯。則此之三方,一則桂枝,二則麻黃,三則青龍。

其病由輕而重,其方亦由輕而重,乃三級也,非三綱也。乃三級之階升,非三綱之鼎立也。

又有以桂麻各半易去青龍者,自較諸說為長。而其不識麻黃湯已是風寒兩傷,營衛同病。則仍未能說仲景之意。

白話文:

在桂枝湯中加入芍藥,對於沒有發汗症狀的疾病非常不適合。古籍「青龍湯禁」提到,脈搏微弱且有自行出汗的症狀,屬於桂枝湯的適用範圍,因此不能使用青龍湯。因為青龍湯中加入了石膏,對於有汗但不煩躁的疾病非常不適合。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當風邪和寒邪同時侵害,以及營和衛氣一同病變時,是否只有麻黃湯可以專門針對這種情況,與青龍湯有何關聯呢?我可以簡潔地回答,張仲景對於太陽病中無汗且無喘息或脹滿的患者使用桂枝湯,有喘息或脹滿但無汗的患者使用麻黃湯,以及無汗且煩躁的患者使用大青龍湯。這三個方子分別是桂枝湯、麻黃湯和青龍湯。

這些方子由輕到重進行排列,就像三個等級,而不是三個基本原則。這三個等級是逐步提升的,而不是各自獨立的。

另外,有人認為將桂枝和麻黃的比例改為各半,並去掉青龍湯,相較於其他說法,這種做法更合理。然而,他們仍然未能正確理解張仲景的本意,因為他們忽略了麻黃湯適用於風邪和寒邪同時侵害,以及營和衛氣一同病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