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四 (15)
卷四 (15)
1. 55.《傳薪集》中載有哪些良方?
參耆湯,治臟腑氣血虛虧已極。
人參(七錢),黃耆、熟地(各一兩),歸身(三錢),白芍(二錢),茯神(三錢),炙甘草(一錢),白朮(二錢)。
膏知湯,治肺胃熱極,或邪火入陰,燒陰單熱,口乾心躁。
雪白生石膏(一斤),知母(六錢),生甘草(一錢)。
硝黃湯,治鬱火熱結已極諸症。
芒硝(四錢),生大黃(六錢),生枳實(一錢五分),舊厚朴(一錢)。
平陽清裡湯,治實熱內傷未成症,五臟陽火偏盛諸證。
雪白生石膏(四兩),暹犀角尖(三錢),生知母(三錢去毛),黃芩(三錢),黃連(一錢五分),黃柏(二錢五分),羚羊角(二錢),生甘草(一錢)。
涼補肺胃湯,治陽火極盛,肺胃大熱。
生石膏(八兩),犀角尖(四錢),肥知母(四錢)生甘草(一錢),生竹茹、生桑白(各三錢)。
瀉里承氣湯,治陽火盛,大小便不利。
錦紋大黃(三錢五分),芒硝(三錢二分),舊厚朴(一錢一分),生枳實(一錢六分)。
將軍駐防湯,治脾熱下焦濕腫。
錦紋生大黃(三錢),漢黃防已(三錢),鮮黃柏(二錢五分),桑枝(三錢),枯黃芩(三錢),暹犀角(三錢),芒硝(三錢),木通(一錢)。
十全辛溫救補湯,治臟腑積寒已極,痰結甚深,及誤服苦寒,毒損臟腑諸症。
熟附子(一兩),乾薑(一兩),肉桂心(二錢),肉豆蔻(二錢),木香(一錢),陳皮(二錢),半夏(二錢),川椒、丁香(各一錢),藿香(一錢五分)。
十全甘溫救補湯,治臟腑氣血虛虧已極,及誤服甘苦寒攻瀉,毒損臟腑諸症。
炙黃耆(一兩五錢),人參(一兩米炒),白朮(六錢土炒),大熟地(一兩),川芎(二錢五分),歸身(八錢),鹿茸(三錢酒炒),白芍(四錢),茯神(四錢),甘草(一錢炙)。
十全苦寒救補湯,治臟腑陽火實熱,郁久內熱,邪火入陰,燒陰已極,及誤服甘辛溫,毒損臟腑諸症。
生石膏(八兩研粉),暹犀角尖(四錢),鮮黃柏(四錢),枯黃芩(六錢),川黃連(三錢),生知母(六錢),生錦紋大黃(三錢),芒硝(三錢),生舊厚朴(一錢),生枳實(一錢五分)。
十全甘寒救補湯,治臟腑陰虛血熱,陰火內傷已甚,及誤服甘溫,毒損臟腑諸症。
大生地(三兩),麥冬、天冬、萎蕤(各一兩),元參(八錢),沙參(四錢),淮山藥(八錢),丹皮、澤瀉、地骨皮(各三錢)。
以上四救補湯不可輕用,有病則病當之,憑舌脈辨症全對者全用。若看某經無病,即除某經之藥,非限定全方畢用。若病稍輕者減半用,再輕者遞減之。惟苦寒救補湯治邪火燒陰,及誤服溫補,毒損臟腑,危在旦夕者,則宜一二三四倍加重石膏,余不加。如大便不通,倍加大黃、芒硝,余不加。若傷寒傳經,欲以大黃下之者,則宜酒洗,余均用生藥。
白話文:
《傳薪集》記載的良方如下:
參耆湯: 治療臟腑氣血嚴重虧虛。藥材包含人參、黃耆、熟地、歸身、白芍、茯神、炙甘草、白朮。
膏知湯: 治療肺胃熱盛,或邪火入侵陰分,造成陰虛單熱,口乾心燥。藥材包含生石膏、知母、生甘草。
硝黃湯: 治療鬱火熱結嚴重的各種症狀。藥材包含芒硝、生大黃、生枳實、舊厚朴。
平陽清裡湯: 治療實熱內傷未成形,五臟陽火偏盛的各種症狀。藥材包含生石膏、犀角尖、生知母、黃芩、黃連、黃柏、羚羊角、生甘草。
涼補肺胃湯: 治療陽火極盛,肺胃大熱。藥材包含生石膏、犀角尖、肥知母、生甘草、生竹茹、生桑白皮。
瀉里承氣湯: 治療陽火盛,大小便不通。藥材包含大黃、芒硝、舊厚朴、生枳實。
將軍駐防湯: 治療脾熱下焦濕腫。藥材包含生大黃、黃防己、鮮黃柏、桑枝、枯黃芩、犀角、芒硝、木通。
十全辛溫救補湯: 治療臟腑積寒嚴重,痰結深厚,以及誤服苦寒藥物,損傷臟腑的各種症狀。藥材包含熟附子、乾薑、肉桂心、肉豆蔻、木香、陳皮、半夏、川椒、丁香、藿香。
十全甘溫救補湯: 治療臟腑氣血嚴重虧虛,以及誤服甘苦寒藥物,攻瀉損傷臟腑的各種症狀。藥材包含炙黃耆、人參、白朮、熟地、川芎、歸身、鹿茸、白芍、茯神、炙甘草。
十全苦寒救補湯: 治療臟腑陽火實熱,鬱久內熱,邪火入侵陰分,燒傷陰分嚴重,以及誤服甘辛溫藥物,損傷臟腑的各種症狀。藥材包含生石膏、犀角尖、鮮黃柏、枯黃芩、川黃連、生知母、生大黃、芒硝、舊厚朴、生枳實。
十全甘寒救補湯: 治療臟腑陰虛血熱,陰虛內傷嚴重,以及誤服甘溫藥物,損傷臟腑的各種症狀。藥材包含生地、麥冬、天冬、萎蕤、元參、沙參、淮山藥、丹皮、澤瀉、地骨皮。
以上四種「十全救補湯」不可輕易使用,需根據舌脈診斷,辨證準確後才能服用。若某經無病,則去除該經的藥物;病情較輕者,可減半用藥,更輕者則遞減用量。但對於邪火燒傷陰分,或誤服溫補藥物,損傷臟腑,危在旦夕的情況,十全苦寒救補湯中石膏的用量可加倍甚至數倍,其他藥物不加;若大便不通,則大黃、芒硝的用量可加倍,其他藥物不加;若傷寒傳經,欲用大黃瀉下者,則需用酒洗藥材,其他藥物均使用生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