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碎金》~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卷之三

五運化生並歌括

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歌曰:甲已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丙辛化水滔滔去,戊癸南方火炎侵。

六氣交節生氣並歌括

初之氣,自舊歲大寒至今歲春分,屬厥陰風木,謂之生氣;二之氣,自春分至小滿,屬少陰君火,謂之舒氣;三之氣,自小滿至大暑,屬少陽相火,謂之長氣;四之氣,自大暑至秋分,屬太陰濕土,謂之化氣;五之氣,自秋分至小雪,屬陽明燥金,謂之收氣;六之氣,自小雪至大寒,屬太陽寒水,謂之嚴氣。以上每候六十日,所運寒水迭,驗生成之機,明水旱之徵,識災祥之變也。

白話文:

五行相生,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歌訣是: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丙辛化水滔滔去,戊癸南方火炎侵。

六氣交替,一年的氣候變化可以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六十天。

第一階段,從舊年的冬至到大寒,到今年的春分,屬於厥陰風木,稱為生氣;第二階段,從春分到小滿,屬於少陰君火,稱為舒氣;第三階段,從小滿到大暑,屬於少陽相火,稱為長氣;第四階段,從大暑到秋分,屬於太陰濕土,稱為化氣;第五階段,從秋分到小雪,屬於陽明燥金,稱為收氣;第六階段,從小雪到大寒,屬於太陽寒水,稱為嚴氣。

觀察六氣的變化,可以推測寒暑的變化,預測生長和收穫的情況,以及災禍吉凶的徵兆。

歌曰:大寒厥陰氣之初,春分君火二之居,小滿少陽三之氣,大暑太陰四氣呼,秋分陽明五之氣,太陽小雪六之餘。

標本運氣歌

少陽從本為相火,太陰從本濕土坐,厥陰從中火是家,陽明從中濕是我,太陽少陽標本從,陰陽二氣相包裹,風從火斷汗之宜,燥與濕兼下之可,萬病能將火濕分,撤開軒岐無縫鎖。

十二經絡水火分治法

膽與三焦尋火治,肝和包絡都無異,脾胃長將濕處求,肺與大腸同濕治,腎與膀胱心小腸,寒熱臨時旋商議,裡寒表熱小腸溫,裡熱表寒心腎熾。十二經,最端的,四經屬火四經濕,四經有熱有寒時,攻裡解表細消息,裡熱表寒宜越竭,表熱裡寒宜汗釋。濕同寒,火同熱,寒熱到頭無兩說,六分分來半分寒,寒熱中停真浪舌。

白話文:

歌中說:大寒時節是厥陰之氣的起始,春分時節是君火之氣的居所,小滿時節是少陽之氣的氣候,大暑時節是太陰之氣的呼應,秋分時節是陽明之氣的氣候,太陽和小雪時節是太陽之氣的餘韻。

少陽從本源來說是相火,太陰從本源來說是濕土,厥陰從中焦來說是火,陽明從中焦來說是濕。太陽和少陽的標本從中焦來,陰陽二氣相互包裹。風寒應當用發汗的方法治療,燥濕應該用瀉下方法治療。各種疾病都能夠將火濕分開,擺脫軒岐的束縛,沒有任何縫隙。

膽經和三焦經尋求火性來治療,肝經和包絡經也一樣。脾經和胃經長期尋找濕氣來治療,肺經和大腸經也用同樣的方法治療濕氣。腎經和膀胱經、心經和小腸經,寒熱交替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治療方法。裡寒表熱時,要溫小腸;裡熱表寒時,要溫心腎。十二經絡,最重要的是,四條經絡屬火,四條經絡屬濕。四條經絡有熱有寒的時候,要攻裡解表,細心觀察。裡熱表寒時,宜用越竭法;表熱裡寒時,宜用汗釋法。濕氣與寒氣相似,火氣與熱氣相似,寒熱到頭了,沒有兩說。六分之中,有一分是寒,寒熱停留在中焦,舌頭就會出現變化。

休治風,休治燥,治得火時風燥了,當解表時莫攻裡,當攻裡時莫解表。表裡如或兩可攻,後先內外分多少,治濕無過似決川,此個筌蹄最分曉,濕熱上甚以汗為,苦濕甘辛發宜早,感謝軒岐萬世恩,爭奈醯雞笑天小。

麻徵均學醫指南詩

不讀本草,焉知藥性?專泥藥性,決不識病。假饒識病,未必得法,識病得法,工中之甲。能窮《素問》,病受何氣,便知用藥,當擇何味。

又曰:不誦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不通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經絡明認得標,運氣明認得本,求得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

五郁之發

土鬱之發,岩谷震驚雷,殷氣交埃昏黃黑,化為白氣,飄驟高深,擊石飛空,洪水乃從,川流漫衍,田牧土駒。化氣乃敷,善為時雨,始生始長,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䐜,嘔吐霍亂,飲發汪下,胕腫身重。云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其乃發也,以其四氣(謂夏至後三十二日起至秋分日也)。

白話文:

治療風寒和燥熱,要分清楚。風寒和燥熱都治好了,要解表的時候就不要攻裡,要攻裡的時候就不要解表。如果表裡症狀難以判定,要根據情況,先攻表或先攻裡,內外症狀的輕重也要分清楚。治療濕氣,最好的方法就是利水消腫,這一點一定要清楚明白。濕熱上炎,要及時用汗法治療。苦寒甘辛等藥物,也要根據病情及時使用。感謝軒岐二位醫聖的傳承,不要小看中醫的精妙。

不讀本草,怎能了解藥物的特性?只知道藥性,卻不了解疾病,就算了解了疾病,也不一定能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了解疾病,掌握治療方法,才是真正的醫術高手。深入研究《素問》,了解疾病是由什麼氣引起的,才能根據疾病的本質,選擇合適的藥物和治療方法。

另外,不熟讀十二經絡,就不要隨意用藥。不懂五運六氣,就算翻遍醫書也無濟於事。只有明辨經絡和運氣,才能找到病根,治療疾病。掌握了經絡和運氣,就能針對病根治療,治病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土鬱之氣發作,就像山谷中震耳欲聾的雷聲,濁氣混雜着塵埃,變成昏暗的黃黑色,再變成白色的氣體,快速飄散到高處,擊打岩石飛上天空,洪水泛濫,河流漫溢,田野、牧場和土路都淹沒了。土鬱之氣化為雨水,滋潤万物,萬物開始生長,開始繁衍,开始形成。因此,人們會出現心腹脹滿、腸鳴、腹泻、心痛、脅肋疼痛、嘔吐、霍亂、飲水即尿、肢體浮肿等症狀。就像暴雨过后,天空出現彩霞,山泽昏暗,這就是土鬱之氣發作的症狀。土鬱之氣通常在夏至後三十二天至秋分日之間發作。

云橫天山,浮游生滅,怫之先兆也。

金鬱之發

天潔地明,風清氣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霿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干,金乃有聲。故民病咳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陳色惡。山澤焦枯,土凝霜滷,怫乃發也,其氣五(謂秋分後至立冬後五十四日內也)。夜零白露,林莽聲淒,怫之兆也。

水鬱之發

陽氣乃闢,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嚴凝,寒霧結為霜雪,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乃為霜殺,水乃見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瞑,而乃發也。其氣二火前後,(謂君相二火前後)。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

白話文:

雲彩橫亙天山,飄浮不定,像是要生滅消散,這是金鬱之兆。

天空清澈,大地明亮,風清氣爽,天氣寒冷,草木枯萎,冒出些許煙霧,乾燥的氣息瀰漫,霧氣時起時落,殺氣逼近,草木變得枯黃,金氣漸顯。因此,百姓容易出現咳嗽、胸脅脹痛、腹痛,翻來覆去睡不著、喉嚨乾澀、臉色蒼白。山澤焦枯,土地凝結,霜露凝結,金氣發作,其發作時間在秋分後至立冬後五十四日內。夜裡降下白露,樹林裡的聲音淒涼,這是金鬱的預兆。

陽氣開始消退,陰氣驟然上升,寒氣逼近,河流湖泊結冰,寒霧凝結成霜雪,嚴重時會出現黃黑色昏暗的景象,氣流交匯,造成霜凍,水氣顯露吉兆。因此,百姓容易出現寒氣入心、胸痛、腰椎痛、關節僵硬、手腳麻木、腹脹等症狀。陽光難以照射,寒氣積聚,白霧籠罩,昏暗不明,這是水鬱發作的徵兆。其發作時間在君相二火前後。天地虛空,氣息散亂,微弱而隱藏,顏色呈黑色或微黃色,這是水鬱的預兆。

木鬱之發

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為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太虛蒼埃,天山一色,或為濁色,黃黑郁若,橫云不起,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松吟高山,虎笑岩岫,怫之先兆也。

火鬱之發

太虛腫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林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滷,止水乃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乃後。故此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肢,䐜憤臚脹,瘍疿嘔逆,瘛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瘡,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刻中大溫,汗濡玄府,其乃發也,其氣四。

白話文:

木鬱之發

天色昏暗,塵埃瀰漫,雲彩擾動,大風吹來,房屋倒塌,木樑折斷。(木材發生變化,因此人們會患上胃脘心痛、上肢兩脅疼痛、膈咽不通、飲食不下等病症,嚴重者甚至會耳鳴眩轉、目不識人、突然昏倒。天色昏暗,天空一片蒼茫,或是泛着濁色,黃黑鬱積,烏雲密布,久久不散,直到下雨才散開,其氣候變化無常。河川水位下降,草木傾倒,柔軟的葉子顯得陰暗,松樹在高山上低吟,老虎在山岩中咆哮,這些都是暴雨來臨的前兆。)

火鬱之發

天空佈滿陰霾,太陽光芒不明顯,炎熱的火氣蔓延,酷暑來臨,山澤焦枯,樹木流出汁液,房屋冒出煙霧,泥土上浮着霜露,水位下降,草木枯黃,風吹來令人昏惑,濕氣漸漸消散後,就會出現疾病。因此,這種病症的患者會出現氣短、瘡瘍癰腫、脅腹胸背疼痛、面首四肢疼痛、腹脹、嘔吐、骨痛、關節疼痛、發燒、腹痛、出血、精液減少、眼睛發紅、心煩意亂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昏迷、躁狂、突然死亡。在中午時分,天氣變得格外炎熱,汗水浸透身體,就會發病,其氣候變化多端。

動復則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華髮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

又曰:「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髮而清明,火發而熏昧。」

十二變

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執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佐之常也。故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五郁捷法

木鬱達之,所謂吐者,令其調達也(木鬱之發,飛屋折木)。

火鬱發之,所謂發散,令其疏散也(火鬱之發,山澤焚燎,林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滷,止水乃減,蔓草焦黃。)

白話文:

運動之後要靜止,陽氣到達極點就會轉化為陰氣,濕氣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頭髮變白是因為水氣凝聚,山川覆蓋冰雪,烈日照射在水澤上,這些都是生病的先兆。

又說:「水氣上升就會下雹雪,土氣上升就會有狂風暴雨,木氣上升就會有樹木折斷,金氣上升就會天氣清明,火氣上升就會煙霧瀰漫。」

十二變

用德報德,用變化應對變化,用政事治理政事,用命令執行命令。氣上升就上升,氣下降就下降,氣在後就落後,氣在前就領先,氣在中就居中,氣在外就向外擴散,這是常規。所以風氣盛行就會導致運動,熱氣盛行就會導致腫脹,燥氣盛行就會導致乾燥,寒氣盛行就會導致浮腫,濕氣盛行就會導致濕潤,排泄過度就會導致水閉,腫塊會隨著氣的走向而移動,這就是氣的變化。

五郁捷法

木氣鬱結就要疏通它,這就是所謂的「吐」,讓它順暢流通。(木氣鬱結的表現是房屋倒塌、樹木折斷。)

火氣鬱結就要發散它,這就是所謂的「發散」,讓它散開。(火氣鬱結的表現是山澤燃燒、樹木流出汁液、房屋冒煙、土質浮起、水位下降、草木枯黃。)

金鬱泄之,所謂令其滲泄,解表利小便也。(金鬱之發,天潔地明,草木蒼干。)

土鬱奪之,所謂下泄,令其無壅礙也。(土鬱之發,岩谷震驚,擊石飛空,洪水乃泛,川流蔓衍,田牧土駒。)

水鬱折之,所謂抑其沖逆也,鴻也(水鬱之發,大寒乃至,川澤嚴凝。)

以上通其五法,乃氣同調,復視其虛實而調之,乃治病之大體也。非明造化者不論至此,其弗之應,必有先兆,誠以氣之勝復而致然也。其以氣之所司與夫勝復所致,其應驗如此。

十干配臟腑歌: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配大腸辛配肺,壬屬膀胱癸腎當。

五臟配六腑歌:

白話文:

金氣鬱結,就要疏泄它,所謂疏泄就是讓它滲透排泄,也就是解表利小便。土氣鬱結,就要奪泄它,所謂下泄就是讓它通暢無阻礙。水氣鬱結,就要折抑它,所謂抑就是壓制它的逆沖。以上五法都通達於氣的調和,還要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來調整,這就是治病的大體原則。不懂得天地造化的規律,就不可能理解這些道理。如果治療效果不佳,一定會有先兆,這是因為氣的盛衰恢復而導致的。氣所主導和盛衰恢復所致的應驗,就是這樣的。

十干配臟腑歌:

甲配膽、乙配肝、丙配小腸、丁配心、戊配胃、己配脾、庚配大腸、辛配肺、壬配膀胱、癸配腎。

心合小腸肝合膽,脾連於胃腎膀胱,命門卻向三焦配,肺臟還歸對大腸。

手足三陰三陽配五臟六腑歌:

太陽小腸手之經,陽明所屬大腸尋,少陽三焦太陰主,厥陰包絡少陰心,太陽膀胱足之端,陽明所屬胃相干,太陽脾土少陽膽,少陰腎水厥陰肝。

五運主病

熱類(以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也)諸病喘嘔吐酸,麻黃,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癰疽瘍疹,瘤氣結核,上下霍亂,瞀郁腫脹,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讝妄,皆屬於熱。

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熱則口淡。心熱甚則出汗,脾熱甚則出涎,肺熱甚則出涕,腎熱甚則出唾。

白話文:

心臟與小腸、肝臟與膽囊相互配合,脾臟與胃、腎臟與膀胱相連,命門則與三焦相配,肺臟則與大腸相應。

手足三陰三陽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太陽經脈是小腸的手部經脈,陽明經脈則是大腸;少陽經脈是三焦,太陰經脈是肺,厥陰經脈是包絡,少陰經脈是心。

太陽經脈是膀胱的足部經脈,陽明經脈則屬胃;太陽經脈是脾土,少陽經脈是膽,少陰經脈是腎水,厥陰經脈是肝。

熱症(主要是少陰君火的熱,即心臟和小腸之氣)會導致喘息、嘔吐、口酸、轉筋、小便混濁、腹脹、癰疽、瘍疹、瘤氣、結核、霍亂、腫脹、鼻塞、鼻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恐、悲笑、讝妄等症狀。

肝臟熱則口酸,心臟熱則口苦,脾臟熱則口甘,肺臟熱則口辛,腎臟熱則口鹹,胃熱則口淡。心臟熱甚則出汗,脾臟熱甚則出涎,肺臟熱甚則出涕,腎臟熱甚則出唾。

濕類(足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濕,極則生熱。)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跗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

火類(少陽相火之熱,乃心包絡三焦之氣也。)

諸熱瞀瘛,冒瘖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跗腫疼痠,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啑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暴病,暴死,皆屬於火。

燥類(陽明燥金,乃肺與大腸之氣也。)

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

寒類(足太陽寒水,乃腎與膀胱之氣也。)

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清冷,癥瘕㿗疝,堅痞腹滿急痛,下痢清白,食不飢,吐痢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

白話文:

濕氣過盛,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產生各種病症,例如痙攣、肢體僵硬、積食、腹脹、霍亂、嘔吐、水腫、按壓不痛等。

心包絡和三焦的火氣過旺,會導致發熱、昏迷、口渴、躁動不安、精神失常、疼痛、呼吸困難、發抖、嘔吐、瘡瘍、喉嚨痛、耳鳴、失明、急性病症、猝死等。

肺和大腸的燥氣過盛,會導致身體乾燥、皮膚粗糙等症狀。

腎和膀胱的寒氣過盛,會導致各種冷症,例如腹痛、腹脹、腹瀉、食慾不振、嘔吐、肢體活動困難、發冷等。

風製法

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防風通聖散、天麻散、小續命湯、防風湯、消風湯、祛風丸、排風湯。

獨治於內:承氣湯、陷胸湯、神芎丸、大黃丸、備急丹。

白話文:

風製法

風邪入侵內體,治療需以辛涼藥物為主,輔以苦味藥物,用甘味藥物緩解,用辛味藥物驅散。常用的方劑有:防風通聖散、天麻散、小續命湯、防風湯、消風湯、祛風丸、排風湯。

若風邪單獨侵犯內體,則可以使用以下方劑:承氣湯、陷胸湯、神芎丸、大黃丸、備急丹。

暑製法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白虎湯、桂苓湯、玉壺丸、碧玉散、玉露散、石膏湯。

獨治於外:拔毒散、水澄膏、生肌散、魚膽丸。

白話文:

暑製法

夏季暑熱過盛,侵襲人體內部,應該以鹹寒之性來治療,佐以甘苦,用酸味收敛,用苦味疏泄。

常用的方劑有:[白虎湯]、[桂苓湯]、[玉壺丸]、[碧玉散]、[玉露散]、[石膏湯]。

如果暑熱只侵犯於外,則可用:[拔毒散]、[水澄膏]、[生肌散]、[魚膽丸] 治療。

濕製法

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鹹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朮木香散、五苓散、葶藶木香散、橘皮白朮散、益元散、神助散、桂苓白朮散。

兼治於內:

防風通聖散、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柴胡飲子、當歸飲子。

白話文:

体内湿气过重,应该用苦寒之药来治疗,辅以咸淡之药,用苦味燥湿,用淡味利水。

白朮木香散、五苓散、葶藶木香散、橘皮白朮散、益元散、神助散、桂苓白朮散,都可以用来治疗湿气。

如果湿气同时影响到体内,还可以使用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饮子、当归饮子等方剂。

火治法

火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涼膈散、解毒丸、神功丸、八正散、調胃散、大小承氣湯。

兼治於外:桂枝、麻黃、奔豚、升麻湯、五積散。

燥製法

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辛潤之,以苦下之。

白話文:

火治法

當火邪過度侵入人體內部時,應以鹹寒的藥物來治療,輔以甘辛藥物,再用酸味藥物收斂,苦味藥物則可將火邪引發出來。

常用的方劑有:[涼膈散]、[解毒丸]、[神功丸]、[八正散]、[調胃散]、大小[承氣湯]。

若火邪同時侵犯體表,則可選用[桂枝]、[麻黃]等藥物,以及奔豚、[升麻湯]、[五積散]等方劑治療。

燥製法

當燥邪過度侵入人體內部時,應以苦溫的藥物來治療,輔以甘辛藥物,再用辛味藥物滋潤,苦味藥物則可將燥邪往下引導。

神功丸、麻仁丸、脾約丸、潤體丸、潤腸丸、四生丸、葶藶散。

先治內後治外:

謂寒藥先攻裡(大黃、芒硝、黑牽牛之類。)謂熱藥後攻表(桂枝、麻黃、升麻之類。)

白話文:

神功丸、麻仁丸、脾約丸、潤體丸、潤腸丸、四生丸、葶藶散等藥物,應先治內後治外。也就是說,寒性藥物要先攻治內在的病症,例如大黃、芒硝、黑牽牛等;熱性藥物則後攻治外在的病症,例如桂枝、麻黃、升麻等。

寒製法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堅之。

姜附湯、四逆湯、二薑湯、朮附湯、大已寒丸、附子理中丸。

先治外,後治內(攻表用熱藥,攻裡用寒藥。)

論濕變五泄總歸於濕:

風濕則胃泄:

夫胃泄者,飲食不化,完穀出,色黃,風乘胃也。宜化劑之類。

暑濕則脾泄:

夫脾泄者,腹脹滿,注實則生,嘔逆之,證宜和劑、淡劑、甘劑、清劑之類。

白話文:

寒製法

內寒的情況,可用甘熱藥物治療,輔以苦辛藥物,辛藥可散寒,苦藥可固護。

常用方劑有:

  • 姜附湯
  • 四逆湯
  • 二薑湯
  • 朮附湯
  • 大已寒丸
  • 附子理中丸

治療時,先治外寒,後治內寒,也就是說,表證用熱藥,裡證用寒藥。

論濕變五泄總歸於濕:

風濕則胃泄:

胃泄的症狀是飲食不消化,食物殘渣從大便排出,顏色偏黃,這是因為風邪乘犯胃部所致。宜用化積類藥物治療。

暑濕則脾泄:

脾泄的症狀是腹部脹滿,有飽脹感,伴隨噁心嘔吐,這是暑濕困脾所致。宜用和胃、淡滲、甘溫、清熱類藥物治療。

燥濕則大腸泄:

夫大腸泄者,腸鳴切痛,先宜寒劑奪之,次以甘劑分其陰陽也。

濕熱則小腸泄:

夫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也,少腹痛,宜寒劑奪之,次以酸劑收之,淡劑、甘劑分之。

寒熱則大瘕泄:

夫裡急後重者,數至圊,窘而不能便,先宜清劑、寒劑奪之,後以淡劑、甘劑分之,或莖中痛。

五臟六腑主病

肝之經,足厥陰風乙木。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俛仰,丈夫㿉疝,婦人小腹腫,甚則咽乾,面塵色脫,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病。

膽之經,足少陽風甲木。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謂陽厥。或頭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痛,馬刀,瘰癧,癭,汗出振寒,瘧。

白話文:

大腸若因燥濕而導致瀉泄,會出現腸鳴腹痛,首先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來止瀉,然後再用甘甜的藥物來調和陰陽。

小腸若因濕熱而導致瀉泄,會出現尿中有膿血,少腹疼痛,首先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來止瀉,然後再用酸味藥物來收斂止瀉,最後再用淡味或甘甜的藥物來調理。

若因寒熱交雜導致大腸功能失常而瀉泄,會有裡急後重、多次想大便卻排不出來、憋得难受的症狀,首先應該用清涼寒涼的藥物來止瀉,然後再用淡味或甘甜的藥物來調理,同時可能伴隨有肛門疼痛。

肝經,足厥陰經,主風木,它若病變,會導致腰痛,不能彎腰,男性會出現陰囊疝氣,女性會出現小腹腫脹,嚴重則出現咽喉乾燥,面容憔悴,胸悶嘔吐,腹股溝疝氣,小便不利等症狀。

膽經,足少陽經,主風木,它若病變,會導致口苦,容易嘆氣,心胸疼痛,不能翻身,嚴重則面色暗淡無光澤,體表沒有油脂,足部外側發熱,這是陽虛的表現。同時可能伴隨有頭痛、眼角疼痛、鎖骨上腫痛、腋窩痛、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大、出汗怕冷、瘧疾等症狀。

心之經,手少陰暑丁火。是動則病咽乾,心痛渴而欲飲,是謂臂厥。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外兼痛,兼掌中熱。

小腸經,手太陽暑丙火。是動則病,咽痛,頜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頜腫,肩臑肘臂外兼痛。

脾之經,足太陰濕己土。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吐,胃脘痛,腹脹,善噫,身體皆瞤動。主脾所生病者。體不能動搖,食不下,心煩,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泄,水下,黃疸,不能臥,股膝內腫,厥,大指不動用,皆濕鬱所生。

胃之經,足陽明濕戊土。是動則病悽慘振寒,善伸,數欠,顏色黑,病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動,欲閉門獨處,甚則欲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奔豚腹脹,是謂髀厥。

白話文:

心經,屬於手少陰,屬丁火。如果心經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這稱為臂厥。主要表現為心臟疾病。症狀包括眼睛發黃、脅肋疼痛、手臂內外疼痛,以及手掌發熱。

小腸經,屬於手太陽,屬丙火。如果小腸經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咽喉疼痛、下巴腫脹無法回頭、肩膀像被拔掉一樣、手臂像折斷一樣。主要表現為體液代謝失衡。症狀包括耳聾、眼睛發黃、臉頰和下巴腫脹、肩、臂、肘、手腕外側疼痛。

脾經,屬於足太陰,屬己土。如果脾經功能失調,就會出現舌根僵硬、吃東西就嘔吐、胃脘疼痛、腹部脹滿、容易打嗝、全身抽搐。主要表現為脾臟疾病。症狀包括身體無法活動、吃不下飯、心煩意亂、心窩部位劇烈疼痛、寒熱交替、腹瀉、腹脹、水腫、黃疸、無法躺下、大腿和小腿內側腫脹、昏厥、大拇指無法活動,這些都是濕氣鬱結所致。

胃經,屬於足陽明,屬戊土。如果胃經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心神不安、發冷、愛伸懶腰、經常打哈欠、面色發黑,並且討厭人、討厭火、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驚嚇、心慌意亂、想要關門獨處,嚴重時甚至想要爬到高處唱歌、脫掉衣服逃跑、腹部脹滿,這稱為髀厥。

心包經,手厥陰為母血。是動則病手心熱,跗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淡冷,大動,面赤目黃,善笑不休。主心包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

三焦經,手少陽為父氣。是動則病耳聾耳鳴,咽腫喉痹,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耳後肩臑肘臂外兼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大腸經,手陽明燥庚金。是動則病木賊,頰腫,主津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肺之經,手太陰燥辛金。是動則病肺脹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主肺所生病。咳嗽上氣,喘噎煩心,氣胸滿,臑臂前後兼痛,掌中熱,氣感實腎皆痛風,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惡寒,少氣不足以息,尿出血。

白話文:

心包經,是手厥陰經的母血,它異常時會導致手心發熱、手腕肌肉抽筋、腋窩腫脹,嚴重時還會胸脅脹滿、心慌心冷、心跳加速、臉紅眼黃、不停地笑。主要反映心包脈所生病的症狀,包括心煩、心痛、手掌發熱。

三焦經,是手少陽經的父氣,它異常時會導致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喉嚨發緊,主要反映氣所生病的症狀。症狀還包括流汗、眼角疼痛、耳後、肩、肘、手臂外側疼痛、小指和無名指無力。

大腸經,屬手陽明燥庚金,它異常時會導致鼻腔流血、面頰腫脹,主要反映津所生病的症狀。症狀還包括眼黃、口乾、流鼻血、喉嚨發緊、肩膀前側和手臂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疼痛、無力。

肺經,屬手太陰燥辛金,它異常時會導致肺脹、喘咳、鎖骨下方疼痛,嚴重時兩手相握、神志不清,這就是臂厥。主要反映肺所生病的症狀。症狀還包括咳嗽、氣喘、胸悶、肩膀和手臂前後疼痛、手掌發熱、氣虛時腎臟也會疼痛、流汗、中風、小便頻尿、氣虛時肩膀和後背疼痛、畏寒、氣不足、尿血。

腎之經,足少陰寒癸水。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黑如漆,唾則有血,喉鳴而喘,坐而欲起,目𥉂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氣不足則喜恐,是謂骨厥。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咽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臀肉骨後臁痛,嗜臥,足下熱而痛也。

膀胱之經,足太陽寒壬水。是動則病頭痛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而結,臑如裂,是謂踝厥。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臑腳皆痛,小指不用。

十二經氣血多少歌

十二經中氣血藏,孰多孰少要均詳。多氣少血心與肺,脾腎三焦膽共粧。氣血俱多胃大腸,肝包少氣多血光。更有二經專要記,小腸直數到膀胱。

白話文:

腎經屬於足少陰,主寒癸水。一旦腎經受阻,就會出現以下症狀:動則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面色黝黑如漆,吐口水時帶有血絲,喉嚨發出呼呼的喘息聲,坐著就想站起來,眼睛昏花看不清,心神不安如同懸在空中,呼吸微弱,容易感到恐懼。這些症狀稱為「骨厥」,是腎經受病的表現。另外,還會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脹、呼吸急促、咽喉乾燥疼痛、心煩意亂、心痛、黃疸、腹瀉、臀部骨頭附近疼痛、嗜睡、腳底發熱疼痛等症狀。

膀胱經屬於足太陽,主寒壬水。一旦膀胱經受阻,就會出現以下症狀:頭疼欲裂,脖子像是被拉扯,脊背疼痛,腰部像是折斷,大腿無法彎曲且僵硬,肩膀像是要裂開。這些症狀稱為「踝厥」,是筋經受病的表現。另外,還會出現痔瘡、瘧疾、狂躁、癲癇、眼睛發黃流淚、鼻出血、脖子、背部、腰部、臀部、膝蓋、肩膀、腳都疼痛,小指無力的症狀。

十二經脈氣血分佈歌訣:

十二經脈氣血藏,哪個多哪個少,要仔細辨別。心和肺氣多血少,脾、腎、三焦、膽氣血都一般。胃和大腸氣血都多,肝包氣少血多。還有兩個經脈要記住,小腸和直腸,一直到膀胱。

五運太過不及平氣歌併為病法

金運原來屬乙庚,太商太過是堅成(燥氣流行);少商從革順為記(痰氣流行),平氣原來載審平。(太過:寸為氣口,此為氣壅。傷食,胸滿不利,中滿短氣,痰壅喘急,咳嗽喘滿,鬱塞不通,涕唾稠黏,鼻塞,若見形證瘦弱,狀似勞疾,肺脈大旺,火克於金。痰涕膿血,大腸不利,睡則一邊骨熱,鼻中出瘀血。

不及:此為陽部中見陰,亦名氣損。氣者,本也;本者,足也,里也。既氣口部中見不及脈焉,為氣實。《脈訣》云:一朝肺絕,脈沉沉,染病臥床思,此語金不及。吐咯血,短氣咳嗽,有冷痰,有寒有熱,鼻流清涕。)

白話文:

金運原本屬於乙庚,太商過盛就會出現堅成之症(燥氣流行);少商從革順勢而為,則會出現痰氣流行。平氣則維持在載審平的狀態。金運過盛,寸脈為氣口,表現為氣壅,會出現傷食、胸悶不適、腹脹氣短、痰多喘急、咳嗽喘滿、氣機鬱結不通、鼻涕痰液粘稠、鼻塞等症狀,如果患者身形消瘦,狀似勞累過度,肺脈卻很旺盛,這是火克金的表現。此外,還會出現痰液中帶血、大便不通、睡覺時身體一側發熱、鼻腔出血等症狀。

金運不及,則表現為陽氣不足,也稱為氣損。氣是根本,根本不足就會導致虛弱。金運不及,氣口部位脈象虛弱,屬於氣實。古書《脈訣》中記載:「一朝肺絕,脈沉沉,染病臥床思」,這就說明金運不及的表現。患者會出現吐血、咯血、氣短咳嗽、痰液清稀、寒熱交替、鼻涕清稀等症狀。

丁壬木運要均平,太角太過是發生(風氣流行,木氣太過,金不能勝之,故木氣流行);少角不及委和紀,(燥氣乃行,蓋氣移為金所乘,故燥氣金之氣行,余仿此。)平氣敷和不可更。

(太過:初夏為順,名子乘母,又名前來者為實邪。肝經風壅,主頭疼痛,心煩多怒,好睡神昏,兼有寒邪,眼赤流熱淚。

不及:一名陰乘之脈,二名母憶其子,虛邪之脈,又名肺傳肝,金克於木。又曰:肝元氣虛,筋血不能榮養,忽怒氣逆上而不下,臨食喜怒,傷動肝氣,次傳心目下,主筋脈衰弱,肝虛膽冷,夜間少睡,頭目昏眩,睛暗不能久視,腰腿疼痛,百節碎痛,胸滿氣短,壅痰咯血,狀如紅綿,陽事不興,眼澀眼花,四肢虛弱也。)

白話文:

丁壬木運要均衡,如果太角過盛,就會導致風氣流行,因為木氣過旺,金氣無法克制;如果少角不足,就會導致燥氣流行,這是因為氣運轉移,被金氣所乘,所以燥氣也就是金氣流行。整體而言,氣要保持平穩和諧,不可改變。

太過,指的是初夏,木氣旺盛,如同子乘母,也代表著實邪入侵。肝經風氣阻塞,會導致頭痛、心煩易怒、嗜睡神昏,伴隨寒邪,眼赤流淚。

不及,指的是陰氣過盛,如同母憶其子,屬於虛邪之脈,也稱為肺傳肝,金氣克制木氣。另外,肝元氣虛弱,筋血無法滋養,容易怒氣逆上,臨食喜怒,傷損肝氣,進而影響心目,導致筋脈衰弱、肝虛膽冷、夜間少眠、頭目昏眩、視力減退、腰腿疼痛、全身痠痛、胸悶氣短、痰多咳血、陽痿、眼澀眼花、四肢乏力等症狀。

丙辛水運應須記,太羽太過屬流行(寒氣流行);少羽不及涸流紀(濕氣乃行),平氣靜順不用評;

(太過:一名陽乘之脈,又名實邪之脈,又名風邪入腎經。主脾腎風勞攻疰腰膝疼,下疰生瘡,耳鳴目昏,陰囊濕癢,頭目眩重,背髀痛兼有寒邪,邪風入於肺經,頭目昏眩,腎經邪熱也。

不及:一名陰盛之脈,二名脫精之脈,三名陽衰,四名七傷所管,主見偃刀澀脈。主夢遺,陽事衰弱,小腹痛,小便多,目昏耳鳴,腰重背髀痛,五心熱,口乾津液枯少,痰嗽,怯寒,足冷,腰膝疼痛。)

戊癸火運屬南方,赫義太徵最難當(炎暑流行);伏明少徵為不及(寒氣乃行),平氣昇平要審詳。

白話文:

丙辛水運時,要記住:太羽過盛代表寒氣流行,少羽不足代表濕氣流動,平氣順暢則無需多慮。戊癸火運屬南方,赫義太徵代表炎暑流行,伏明少徵代表寒氣流動,平氣平和則需細心觀察。

(太過:主傷寒發熱,面赤頭疼,煩躁心熱,口舌生瘡,手心熱,頭昏,小便赤,口苦唇焦,上壅口氣,頭項拘急,為太過之病。如南方,或咽喉腫痛,大小便不勻。

不及:一名熒短,二名陽衰,三名陰乘之脈,四名賊邪之脈,五名從後來者,為虛邪,六名精竭、陰痿、盜汗、心氣不足,事緒多忘,心多怔忡,心疼膈滿,脅腹膨脹,怕驚,噎寒,睡臥不穩,內熱怯寒,陽事劣弱,小便不快。)

甲己土運屬中央,太宮太過崇阜粧(雨濕流行);少宮不及卑監紀(風氣乃行),平氣備化心中藏。

(太過:心氣傳脾,火生於土,主胃熱,內熱,脾經邪熱,憎寒,口氣生瘡,多渴,好睡,更加緊脈,須下惡血,積痢,肚疼,胸膈不快,如緊腹疼,積熱,臟腑不勻,胃經有熱痰嘔逆,吃食無味、神昏、唇焦、吞酸、食不消也。

白話文:

太過是指陽氣過盛,表現為發熱、面紅、頭痛、煩躁、口舌生瘡、手心熱、頭昏、小便赤、口苦唇焦、呼吸不暢、頸項僵硬等症狀。如果是在南方,還可能出現咽喉腫痛、大小便失調。

不及是指陽氣不足,表現為虛弱、精氣耗損、盜汗、心氣不足、記憶力減退、心慌、胸悶、腹部脹滿、怕驚、畏寒、睡眠不安、體內燥熱畏寒、性功能減退、小便不暢等症狀。

甲己土運屬中央,太過則氣勢旺盛,如同雨水豐沛,滋潤万物。不及則氣勢衰弱,如同風吹草動,虛無飄渺。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使气机运行正常,藏于心中,滋养万物。

太過也可能表現在心氣過盛,火生於土,導致胃熱、內熱、脾經邪熱、怕冷、口氣生瘡、口渴、嗜睡、脈搏緊促等症狀。同時還可能伴隨下腹疼痛、腹瀉、肚子疼、胸悶、腹胀、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神志不清、口唇乾燥、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

不及:主胃氣虛弱,四肢倦怠,兼胃積熱,瀉痢頻,併憎寒酸,心冷痃,翻吃胃,食不下,嘔逆,腹痛腸鳴,胸膈不通而鬱悶也。)已上五運平氣,假如甲己化土而遇辰戌丑未之歲,乙庚化金而遇申酉歲之類是也。太乙天符如乙酉歲,乙庚化金而遇酉,又上見燥金司天是也。

天符者,如丙戌歲,丙辛化水,上見寒水司天是也。同天符者,如庚子庚午歲,下臨燥金在泉同歲會者,如辛丑辛未歲,下臨寒水在泉是也。歲會天符,歲會則為平氣。

命門太過,其火為順,此為安吉之兆也。六脈和靜,其無相剋。

命門不及,主陰痿陽事衰弱,腰腎疼,小腹急,臍下痛,氣短耳重,如洪大脈為三焦盛上壅。涕唾稠黏,小便赤濁,多渴,咽喉腫痛也。

白話文:

胃氣虛弱,四肢容易疲倦,同時伴隨胃積熱,瀉痢頻發,也可能感到畏寒、食慾不振、心冷、反胃、嘔吐、腹痛、腸鳴、胸悶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出現在五行平穩的年份,例如甲己化土遇上辰戌丑未年,乙庚化金遇上申酉年等等。例如乙酉年,乙庚化金遇上酉年,又恰逢燥金司天,這就是「太乙天符」。

「天符」是指丙戌年,丙辛化水,又恰逢寒水司天。同樣屬於「天符」的還有庚子庚午年,下臨燥金在泉同歲會;辛丑辛未年,下臨寒水在泉。歲會天符,就是說五行平穩。

命門火旺盛,代表運勢順利,是吉祥的徵兆。六脈平和,代表身體各個部位沒有互相衝突。

命門火衰弱,則可能導致陽痿、性功能下降、腰腎疼痛、小腹緊縮、臍下疼痛、呼吸短促、耳鳴等症狀,如果脈象洪大,則可能是三焦氣盛上壅。其他症狀還包括鼻涕唾液稠黏、小便赤濁、口渴、咽喉腫痛。

手足三陰三陽藥補瀉歌

太陽膀胱少陰腎,苦補咸瀉要均認,氣寒補虧熱瀉之,此是先師一言定。陽明大腸太陰肺,酸補辛瀉皆須記,氣寒補虧濕瀉之,用藥之時宜仔細。足陽明胃太陰脾,甘補辛瀉誰能知,寒熱溫涼宜補瀉,便須用藥從其宜。太陽小腸少陰心,咸補甘瀉順當尋,氣熱補虧寒用瀉,二般調治值千金。

少陽膽虧厥陰肝,補用辛虧瀉用鹹,氣宜溫補別無法,請均仔細莫易看,此是先賢訓經此,後來學者潛心觀。

十二經瀉火用藥歌

十二經中皆有火,問均何藥瀉何經?黃連瀉心並肝膽,更有柴胡肝膽並,黃柏膀胱知母腎,三焦大腸肺用芩,芍藥蠲脾石膏胃,木通能泄小腸清,三焦五治柴胡的,手足陰陽仔細評。

白話文:

手足三陰三陽藥補瀉歌

太陽膀胱少陰腎,苦補咸瀉要均認,氣寒補虧熱瀉之,此是先師一言定。

太陽膀胱、少陰腎這三條經絡,用苦味藥物來補,用咸味藥物來瀉,必須牢記。若氣寒則補,氣熱則瀉,這是先師的教誨,不可忘記。

陽明大腸太陰肺,酸補辛瀉皆須記,氣寒補虧濕瀉之,用藥之時宜仔細。

陽明大腸、太陰肺這三條經絡,用酸味藥物來補,用辛味藥物來瀉,也要記住。若氣寒則補,氣濕則瀉,用藥時需謹慎小心。

足陽明胃太陰脾,甘補辛瀉誰能知,寒熱溫涼宜補瀉,便須用藥從其宜。

足陽明胃、太陰脾這三條經絡,用甘味藥物來補,用辛味藥物來瀉,這是常識。根據寒熱溫涼的不同,需要分別補瀉,用藥時一定要對症下藥。

太陽小腸少陰心,咸補甘瀉順當尋,氣熱補虧寒用瀉,二般調治值千金。

太陽小腸、少陰心這三條經絡,用咸味藥物來補,用甘味藥物來瀉,這是常理。若氣熱則補,氣寒則瀉,這兩種調治方法,堪稱價值千金。

少陽膽虧厥陰肝,補用辛虧瀉用鹹,氣宜溫補別無法,請均仔細莫易看,此是先賢訓經此,後來學者潛心觀。

少陽膽、厥陰肝這兩條經絡,用辛味藥物來補,用咸味藥物來瀉,這是通則。由於氣虛宜溫補,別無他法,請務必仔細觀察,不可輕視。這些都是前賢們在經文中傳承下來的智慧,後來的學者要用心鑽研。

十二經瀉火用藥歌

十二經中皆有火,問均何藥瀉何經?

十二條經絡中都有可能會出現火症,請問都有哪些藥物可以瀉掉哪一條經絡的火?

黃連瀉心並肝膽,更有柴胡肝膽並,黃柏膀胱知母腎,三焦大腸肺用芩,芍藥蠲脾石膏胃,木通能泄小腸清,三焦五治柴胡的,手足陰陽仔細評。

[黃連]可以瀉心火和肝膽火,[柴胡]也可以瀉肝膽火。[黃柏]瀉膀胱火,[知母]瀉腎火,[黃芩]瀉三焦火、大腸火和肺火。[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木通]瀉小腸火,清熱解毒。三焦五治用[柴胡],手足陰陽需要仔細分辨。

註: 括號內的詞語是中藥名稱,並附有連結至其相關資訊。

十二經通經用藥歌

小腸膀胱屬太陽,藁本羌活是本鄉,三焦膽與肝包絡,少陽厥陰柴胡強,陽明大腸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脾經少與肺經異,升麻芍藥白芷祥,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通經用此藥為使,更有何病到膏肓。

諸經疼痛用藥歌

人患風濕對醫陳,便將羌活治其因,川芎醫腦藁巔頂,芍藥同消腹內疼,臍下青皮黃柏好,腰間杜仲是其真,茱萸治心胃草豆,脅用柴胡更絕倫,甘草梢蠲莖里痛,枳殼應消氣刺身,血刺疼兮何可療,惟有當歸一味能。

白話文:

十二經脈不通暢,要用藥物來疏通。小腸和膀胱屬於太陽經,要用藁本和羌活;三焦、膽囊和肝臟的包絡屬於少陽經,要用柴胡;陽明經包括大腸和足胃經,要用葛根、白芷和升麻;太陰肺經屬於中焦,要用白芷、升麻和蔥白;脾經和肺經雖然有差異,但也要用升麻、芍藥和白芷;少陰心經要用獨活,腎經則要用獨活加桂枝。這些藥物都可以疏通經脈,但如果有更嚴重的病症,就需要更精細的治療了。

人體如果患上風濕病,可以服用羌活來治療;頭部疼痛可以用川芎,頂部疼痛可以用藁本;腹部疼痛可以用芍藥;臍下疼痛可以用青皮和黃柏;腰痛可以用杜仲;心胃疼痛可以用茱萸,脅肋疼痛可以用柴胡;筋骨疼痛可以用甘草梢;氣刺疼痛可以用枳殼;血刺疼痛則可以用當歸。

諸經氣血用藥歌

消痞原來枳朮宜,痞寒用去白陳皮,腹中窄狹施蒼朮,補氣人參可用之,破死血兮桃仁好,活血當歸用最奇,更有川芎生補血,玄胡調血甚堪施,木香調氣為頭藥,破滯青皮枳殼宜。

六氣用藥補瀉歌

太陽寒水宜甘熱,陽明燥金用苦溫,少陰少陽鹹寒用,太陰濕土苦熱親,厥陰風木辛涼治,六氣之中用較真,不生暴過並苛疾,折郁滋源心要陳。

上中下三部見血用藥歌

白話文:

消痞要用枳實和白朮,寒痞則用白陳皮;腹部狹窄用蒼朮,補氣可以用人參,破除瘀血用桃仁,活血用當歸最有效,川芎生補血,玄胡調血效果佳,木香調氣是首選藥物,破除瘀滯用青皮和枳殼。

太陽寒水要用甘溫藥物,陽明燥金用苦溫藥物,少陰少陽要用鹹寒藥物,太陰濕土用苦熱藥物,厥陰風木用辛涼藥物,六氣之中用藥需謹慎,不可過度或偏激,應折中滋補,方能治本。

三部見血如何治?上用防風中用連,下部地榆施活法,更加血藥同其煎。

三焦濕熱用藥歌

三焦濕熱腫堪憐,上用黃芩中用連,下用草龍防己柏,要君記用莫遷延。

傷寒三百九十七法歌括(計一十七條)

傷寒三百九十七,仲景相傳有消息,痓五濕六暍有三,一十四法俱無方,上陽二十有七法,一十六證原有藥,起自桂枝四逆連,余宜臨病自斡旋,中太陽兮九十七,六十六證原有術,葛根起接抵當湯,三十一證原無方,下太陽兮五十七,三十九法有藥術,陷胸丸與炙草湯,一十七證自推測,陽明六十四證誇,四十四法治無差,調胃承氣為頭藥,麻黃連翹赤豆加,更有無藥二十法,臨病診時宜細察。少陽之法止有五,一方小柴宜審委,四證無藥要從權,此是半表半在裡。

白話文:

三焦濕熱發熱腫脹,令人憐憫。上焦用黃芩,中焦用連翹,下焦用草龍、防己、柏樹。記住這些藥物,不要延誤治療。

傷寒共有三百九十七種,是張仲景傳下來的醫術。寒邪有五種,濕邪有六種,暑邪有三種。其中十四種病症沒有特定的藥方。上焦陽明經病有二十七種,其中十六種有確定的藥方,起於桂枝湯、四逆湯、連翹湯,其他情況則要根據病症自行斟酌。中焦太陽經病有九十七種,其中六十六種有確定的藥方,由葛根湯、抵當湯接續治療,三十一種病症沒有特定的藥方。下焦太陽經病有五十七種,其中三十九種有確定的藥方,如陷胸丸、炙草湯,十七種病症則需根據病症自行推測。陽明經病有六十四種,其中四十四種有確定的藥方,調胃承氣湯是主要的藥方,麻黃、連翹、赤豆可作為輔助藥物,另外還有二十種病症沒有特定的藥方,需要根據病症仔細診斷。少陽經病只有五種,其中一種用小柴胡湯,需要慎重考慮。四種病症沒有特定的藥方,要根據病情灵活运用。少陽經病屬於半表半裏症。

太陽一證有六法,一半有藥半無方,起自理中之丸藥,後來還有白頭湯,少陰更有三十二,有藥治療該廿三,無藥止有八個法,請均用時宜細添。厥陰之法三十二,一十九法有藥治,一十三法更無傳,請均仔細專心記,霍亂止有八法該,六法有藥不順猜,二法無方探顧求,理中竹葉良可謀,不可汗該一十三,無藥無方最艱難,惟有可汗該二法,半有半無宜斟酌,汗後有藥該一法。

勞復六法俱有藥,可吐三法無藥方,請均一一宜消詳,不可下證有廿三,治法止有一個藥,二十二法何處求,請均用意自詳察,可下九法俱有方,詳證之時用散湯。若是為醫能記此,姓名四海盡傳揚,傷寒八十玉露散,一百十二有名方,除了五丸並八散,九十九個是煎湯。

白話文:

太陽病有六種症狀,一半有藥物治療,一半沒有藥方。起初用理中丸治療,後來又加了白頭湯。少陰病有三十兩種症狀,有藥物治療的二十三種,沒有藥物的八種,請仔細斟酌用藥時機。厥陰病有三十兩種症狀,有藥物治療的十九種,沒有藥物的十三種,請仔細專心記住。霍亂病只有八種症狀,六種有藥物治療,兩種沒有藥方,需要仔細探求治療方法。理中丸和竹葉湯可以用來治療,不可發汗。有十三種症狀沒有藥物治療,也無藥方,是最困難的。只有兩種症狀可以發汗,一半有藥物治療,一半沒有,需要仔細斟酌。發汗後,只有一種症狀需要藥物治療。

勞復病有六種症狀,都有藥物治療。可以催吐的三種症狀沒有藥方,請仔細研究。不可下瀉的二十三種症狀,只有一種藥物治療方法。其餘二十二種症狀的治療方法,請仔細思考。可以下瀉的九種症狀都有藥方,要根據具體情況使用散劑湯藥。

如果能記住這些內容,醫術高超,名聲就會傳播到四海。傷寒病有八十種症狀,有一百一十二個有名的藥方。除了五種丸藥和八種散劑,其餘九十九種都是湯藥。

傷寒得汗法

寅申巳亥一四七,子午卯酉二五八,辰戌丑未三六九,此是病人得汗法。

絕日受病

庚寅辛卯難逃命,甲乙申酉是死鄉,丙丁戌亥應難治,壬癸還順已午亡,更有戊己時四季,來到戌上自為傷。

四絕日得病

春亥夏申,秋巳冬寅,此為四絕,難為病人。

傷寒六經補瀉用藥

太陽證表未解,下之太早成結胸;陽明證用熱藥太過,即發黃於遍身,生血斑血衄;少陽證下之早,即兩脅痛,吐逆不止;少陰證無汗,即動血、吐血者,死。下之早,亡血;太陰證當溫其里,如下之太早,心胸滿悶,下痢不止;厥陰證下之早,即四肢逆冷,若因生寒,十死一生,不宜冷。

白話文:

傷寒得汗法

寅申巳亥,對應一四七;子午卯酉,對應二五八;辰戌丑未,對應三六九。這就是病人得汗的規律。

絕日受病

庚寅辛卯,命懸一線,難以逃生;甲乙申酉,是死亡之地;丙丁戌亥,病症難治;壬癸順應已午,也會死亡;戊己時遇四季,來到戌上,自身受傷。

四絕日得病

春天亥日,夏天申日,秋天巳日,冬天寅日,這四個日子稱為「四絕」,病人難以痊癒。

傷寒六經補瀉用藥

太陽證 表證未解,就急於下瀉,會導致結胸;

陽明證 用熱藥過度,會導致全身發黃,出現血斑、鼻出血;

少陽證 過早下瀉,會導致兩脅疼痛,嘔吐不止;

少陰證 無汗,就會動血、吐血而死。過早下瀉,會導致失血;

太陰證 應該溫暖其內,如果過早下瀉,會導致心胸憋悶,腹瀉不止;

厥陰證 過早下瀉,會導致四肢冰冷,若因寒氣入侵,十死一生,忌用寒涼之物。

藥有六陳

陳皮還須要隔年,麻黃百載更堪憐,大黃數載橫紋者,不過三年力未全,醫家不使新荊芥,木賊從來不用鮮,此是六白芷記取,會者人間作地仙。

又歌曰:

茱萸半夏不宜新,枳殼陳皮最要陳,麻黃狼毒年深好,此藥名為真六陳。

藥有十八反

硫黃本是火之精,焰硝一見冷如冰,水銀不得逢砒藥,狼毒莫逢密陀僧,巴豆雄黃最為上,憂見牽牛不順情,川草二烏休用犀,人參莫使近靈芝,官桂善能調理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逆順,炮炙分明要細知。

白話文:

藥有六陳

陳皮需要隔年存放,麻黃更需百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最佳藥效,大黃需要幾年才能出現橫紋,三年的藥力才算完備。醫生不會使用新鮮的荊芥,木賊也從來不用新鮮的。這就是六陳的訣竅,懂得這些的人,在人間就像地仙一樣。

又歌曰:

茱萸、半夏不宜使用新鮮的,枳殼和陳皮一定要陳年,麻黃和狼毒越陳越好,這些藥材才是真正的六陳。

藥有十八反

硫黃是火之精華,遇到焰硝就會變得冰冷,水銀不能和砒霜一起使用,狼毒不能與密陀僧一起使用。巴豆和雄黃是藥材中最為重要的,遇到牽牛就無法相容,川草和二烏不能與犀角一起使用,人參不能與靈芝一起使用。官桂善於調節氣血,遇到石脂就會互相排斥。總之,配伍藥材時要看它們是否相合,炮製藥材時也要仔細了解。

又歌曰:

大戟芫花並海藻,甘遂四味忌甘草,黎蘆不與五參同,芍藥細辛並不好,狼毒貝母及瓜蔞,半夏最怕烏頭惱。

又歌曰:

甘草連心赤,蟾酥怕赤睛,鹿茸怕銅鐵,鱉甲去邊裙,枳殼除穰隔,桃杏怕雙仁,蛇不連頭用,乾蠍白如銀。

白話文:

大戟、芫花、海藻、甘遂這四味藥忌諱和甘草一起使用。黎蘆不能和五參一起使用。芍藥和細辛在一起不好。狼毒、貝母和瓜蔞也不能在一起。半夏最怕遇到烏頭。

甘草不能和連心赤一起使用。蟾酥怕赤睛。鹿茸怕銅鐵。鱉甲要用去邊裙的。枳殼要去掉穰隔。桃杏不能用雙仁。蛇不能連頭一起用。乾蠍要用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