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7)
後篇·病證各論 (7)
1. 第二十九章·腎臟炎
幼年之急性泛發性腎臟炎,屢屢現五苓散之證,即浮腫、尿利減少、口渴、及吐、與頭痛,此五苓散之證也。五苓散之口渴,與大青龍湯之口渴,一見即能區別。五苓散證之吐,大多吞入後即吐,而脈象則兩者雖皆浮,但五苓散之脈浮而散,不緊也。(其詳請參閱藥方解說編)。
皮膚病內攻性腎臟炎,屢屢應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此方比諸大青龍湯之症狀較緩和,煩躁口渴之程度輕,脈不緊迫。
除以上方劑之外,可從證選用「症候與治方」第九章浮腫條下所揭載之方劑。
慢性實質性腎臟炎,訴頭痛、頭重、耳鳴、心悸、眩暈,顏色蒼白,尿利減少,手足厥冷者,與當歸芍藥散。予用此方,曾消失蛋白,特於眩暈甚者,與苓桂朮甘湯合方。婦人訴腰腳冷痛者,與苓桂薑朮甘湯合方。訴胃部膨滿,食氣不振,時有嘔氣者,證明胃內有停水也,有胃阿篤尼之狀者,與茯苓飲。其時加頭重、不眠、心悸、眩暈等之神經症狀者,與苓桂朮甘湯或半夏厚朴湯之合方。余曾診一男子,十數年來苦患氣管枝喘息、肺氣腫,併發慢性腎臟炎,從診與小青龍湯,服後喘息肺氣腫先愈,連服一個月後,蛋白全消。漢方中消失蛋白之藥無一定之藥,從證處方,蛋白亦消失。
此際患者從西醫家言,不禁攝取一切之刺戟性飲食物,服用乾薑細辛等刺戟性溫性藥物,感多大之不安。要知從證擬方,正如小刀之細工,毫無末梢的杞憂問題。西醫不知病之陰陽虛實,雜投藥劑,斯亦愚矣。
有浮腫者,除用以上諸方外,可從證參照「症候與治方」第九章諸方選用之。
萎縮腎者,大多選用動脈硬化症之治方。
心悸亢進,恆久性頭痛,視力減退,反覆衄血者,與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兼用瀉心湯。頑固之濕疹,訴皮膚瘙癢等,除以上之方外,選用白虎湯類、真武湯類、梔子豉湯類。
白話文:
第二十九章·腎臟炎
兒童急性瀰漫性腎臟炎,多次出現五苓散的症狀:浮腫、尿量減少、口渴、嘔吐和頭痛。這是五苓散的辨證。五苓散的口渴與大青龍湯的口渴,很容易區分。五苓散證的嘔吐,大多是吞下去後馬上吐出來,脈象雖然都浮,但五苓散的脈浮而散,不緊。(詳細內容請參考藥方解說編)
皮膚病引起的腎臟炎,多次使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此方比大青龍湯的症狀較輕微,煩躁口渴程度輕,脈象不緊迫。
除了以上藥方外,可根據症狀,參考「症候與治方」第九章浮腫條下所記載的藥方。
慢性腎臟炎,症狀包括頭痛、頭重、耳鳴、心悸、眩暈、面色蒼白、尿量減少、手腳冰冷,使用當歸芍藥散,曾使蛋白尿消失。眩暈嚴重的,加用苓桂朮甘湯;婦女腰腳冷痛的,加用苓桂薑朮甘湯;胃部脹滿、食慾不振、偶爾嘔吐的,說明胃中有積水,有胃下垂症狀的,使用茯苓飲。伴有頭重、失眠、心悸、眩暈等神經症狀的,使用苓桂朮甘湯或半夏厚朴湯合方。我曾診治一位男子,十幾年來患有支氣管哮喘、肺氣腫,併發慢性腎臟炎,使用小青龍湯治療,服藥後哮喘和肺氣腫先好轉,連服一個月後,蛋白尿完全消失。中醫治療蛋白尿沒有固定的藥物,需根據症狀用藥。
蛋白尿消失後,病人遵照西醫的囑咐,不吃任何刺激性食物,服用乾薑細辛等刺激性溫熱藥物,感到很不舒服。要知道,辨證論治如同精細的刀工,不必過度擔心。西醫不懂陰陽虛實,濫用藥物,實在愚昧。
有浮腫的,除了以上藥方外,可根據症狀參考「症候與治方」第九章的藥方。
腎萎縮,大多選用治療動脈硬化的藥方。
心悸亢進、持續性頭痛、視力減退、反覆流鼻血,使用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並加用瀉心湯。頑固性濕疹,皮膚瘙癢等,除了以上藥方外,可選用白虎湯類、真武湯類、梔子豉湯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