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科醫鑑》~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3)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3)
1. 備考
小建中湯,黃疸或小便自利。腹中急痛等。不拘男女。用小建中湯均宜。
腎氣丸,服分利之藥而黃不退。口淡。四肢軟弱。憎寒發熱。小便渾濁者。用此方甚宜。因專分利則脾胃敗。必至腎絕而死也。
茵陳四逆湯(大塚曰。此方非古方。茵陳,附子,乾薑,炙甘草也。)
發黃之治法。盡詳於傷寒金匱。唯陰黃一症。仲景之方論亡佚。千古以來。唯王好古有茵陳四逆之論。以補仲景之闕。曰盡其微妙。但予尚以為此症實甘草乾姜附子足矣。
豬膏發煎。豬膏於黃。為不可缺乏要品。醫宗金鑑云。余友駱天遊病黃。腹大如鼓。百藥妄效。用豬膏四兩發灰四兩。一劑而愈。外臺中引肘後云。黃疸者。一身面目。悉黃如橘柚。得熱以外冷迫之。熱因留於胃中。而生黃衣。療治之方。用豬脂一升。一味煎成。溫熱時盡服之。一日三次。燥尿當下。
療黃疸方,生小麥苗搗絞取汁。飲六七合。晝夜三四飲。三四日便愈),生小麥苗者。小麥之蘗芽也。水煎用之亦可。
此外有從石菖根、莽草二味之方、絳礬丸、(絳礬,厚朴,橘皮,三稜,莪朮,黃連,苦辛,術,甘草,水莎用醋糊為丸)順氣和中湯(茯苓飲之加減方)人參養榮湯、理中加茯苓湯亦可選用。
〔外臺秘要方〕,集驗之大黃散(同瀉心湯)療黃疸之身體面目之皆黃者有效。
白話文:
備考
小建中湯適用於黃疸伴隨小便通暢、腹痛等症狀,男女皆宜。
腎氣丸適用於服用利尿藥物後黃疸未退,伴隨口淡、四肢無力、畏寒發熱、小便混濁等症狀。因為過度使用利尿藥會損傷脾胃,最終導致腎衰竭而死亡。
茵陳四逆湯(大塚說此方非古方,組成藥物為茵陳、附子、乾薑、炙甘草)。
傷寒金匱對治療黃疸已有詳盡論述,唯獨陰黃的治療方法在仲景的著作中有所缺失。千百年來,只有王好古提出茵陳四逆湯的論述,補足了仲景的不足,並闡述其精妙之處。但我認為,甘草、乾薑、附子三味藥就已足夠。
豬膏發煎:豬膏是治療黃疸不可或缺的藥物。《醫宗金鑑》記載,作者友人駱天遊患黃疸,腹脹如鼓,服用許多藥物均無效,最終用豬膏四兩、頭髮灰四兩,一劑而癒。《肘後方》記載,黃疸患者全身皮膚髮黃如橘柚,外感寒邪,熱邪滯留胃中而致黃疸,治療方法是用豬油煎煮服用,每日三次,能利尿退黃。
治療黃疸的方法,可以用鮮小麥苗搗碎取汁飲用,或水煎服,數日即可痊癒。鮮小麥苗是指小麥的幼芽。
此外,還有石菖蒲根、莽草組成的方劑、絳礬丸(由絳礬、厚朴、橘皮、三稜、莪朮、黃連、苦參、蒼術、甘草、水莎組成,用醋糊做成丸劑)、順氣和中湯(茯苓飲加減方)、人參養榮湯、理中加茯苓湯等可供選擇。
《外臺秘要》記載的集驗大黃散(與瀉心湯類似),對治療全身皮膚髮黃的黃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