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5)
後篇·病證各論 (5)
1. 第二十三章·腸寄生蟲病
食思減退。口渴增進。有時來反理的食欲。即非日常食物之物質如土塊、壁土等。亦所歡喜。便通不正。或秘結。或下痢。利尿大多增加。體溫有時降至正常以下。亦有時發熱。患者訴腹部壓重、膨滿及疼痛。形似鼓腸。
條蟲,條之種類甚多。臨床上所必需認識者。為有鉤條蟲、無鉤條蟲、廣節裂頭條蟲。本蟲寄生於腸內。人所不知。須俟見節片或全蟲體發見於糞便之中。始可知焉。但蟲全體與糞便同排泄者頗稀。須在熱性病之下痢及驅蟲療法之際。方能見之。
【症候】,本病全無自覺之症狀。但亦有便通不整、腹痛、腹鳴、腸內迴旋之感覺。唾液分泌過多。口臭、噯氣、嘈雜、噁心、嘔吐、善飢、食欲全無、羸瘦、蒼白、頭痛、眩暈等。
【療法】,蛔蟲可與鷓鴣菜。腹痛甚者用大建中湯、甘草粉蜜湯。蛔厥者用烏梅丸。(參照藥方解釋篇烏梅丸條)金匱要略云。蛔蟲之腹痛時。其脈洪大。通例腹痛甚時。脈沉緊或變弦。蛔蟲痛時則洪大。後藤艮山云。凡痛者脈多緊弦。然反洪大者。蛔蟲之所為也。
患者腹痛。如不明其原因。可行今日糞便之檢查法。如發見蛔蟲卵時。必系蛔蟲之痛。
蟯蟲亦用鷓鴣菜湯。又金匱要略載用雄黃薰方。即用雄黃之末。將瓦筒二枚對合之。燃火於雄黃燒之。即以其燒者向肛門薰之之法也。較之今日西醫之用浣腸法者。手續輕而效果著。
十二指腸蟲用大建中湯、烏梅丸、大建中湯加榧子。貧血、呼吸迫促、動悸、眩暈、耳鳴等者。從證用苓桂朮甘湯、真武湯、八味丸、當歸芍藥散、麥門冬湯、炙甘草湯之類。
條蟲用大建中湯、大建中湯加榧子、吳茱萸湯之類。或應用石榴根。凡欲達驅蟲之目的者。須於空腹時頓服為要。
白話文:
第二十三章·腸寄生蟲病
病人食慾減退,口渴加劇,有時會出現異常的食慾,例如吃土塊、牆土等非日常食物。排便不規律,可能便秘,也可能腹瀉。尿量大多增加,體溫有時會低於正常值,有時也會發燒。病人自述腹部沉重、脹滿且疼痛,像脹氣一樣。
條蟲的種類很多,臨床上需要認識的有鉤蟲、無鉤蟲和廣節裂頭蟲。這些蟲寄生在腸道內,不易察覺,只有當蟲體或蟲節排出到糞便中才能發現。但蟲體完整地排出在糞便中的情況很少見,通常只有在發熱性疾病導致的腹瀉或服用驅蟲藥後才能發現。
【症狀】本病可能完全沒有自覺症狀,但也可能出現排便不規律、腹痛、腸鳴、腸子蠕動的感覺、唾液分泌過多、口臭、打嗝、胃部不適、噁心、嘔吐、易飢餓、完全沒有食慾、消瘦、蒼白、頭痛、頭暈等症狀。
【治療】蛔蟲可用鷓鴣菜治療。腹痛劇烈者可用大建中湯、甘草粉蜜湯。蛔厥(蛔蟲引起的厥逆)可用烏梅丸。(詳見藥方解釋篇烏梅丸條)《金匱要略》記載,蛔蟲引起的腹痛,脈象洪大;一般腹痛嚴重時,脈象沉緊或弦細,而蛔蟲痛時則脈象洪大。後藤艮山說,凡是疼痛,脈象大多緊弦,但反而是洪大的,就是蛔蟲引起的。
如果病人腹痛原因不明,可以檢查糞便。如果發現蛔蟲卵,就一定是蛔蟲引起的腹痛。
蟯蟲也可用鷓鴣菜湯治療。《金匱要略》記載可用雄黃薰法,就是將雄黃粉末放在兩個瓦筒對合起來,燃火燒雄黃,用煙熏肛門。這個方法比現代西醫的灌腸法更簡便有效。
十二指腸蟲可用大建中湯、烏梅丸、大建中湯加榧子。貧血、呼吸急促、心悸、頭暈、耳鳴等症狀,可根據情況服用苓桂朮甘湯、真武湯、八味丸、當歸芍藥散、麥門冬湯、炙甘草湯等。
條蟲可用大建中湯、大建中湯加榧子、吳茱萸湯等。也可以用石榴根。所有驅蟲藥物都應該在空腹時服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