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4)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4)

1. 第二十二章·腸疊積症

本病可分麻痹性與痙攣性。但前者多於後者。

【症候】,本病之來起。腹部劇甚之疼痛。患者呻吟難堪。起發作性疝痛性狀之疼痛。疊積亦反覆達二十四小時至三十四小時。大多伴以嘔吐。大便稀薄如黏液狀。屢屢挾血液。肛門因括筋麻痹而撒開。不絕漏出黏液樣血樣糞便。又肛門牽引至內部。致其周圍之皮膚滑澤。

腸疊積症之診斷。為臍部或右腸骨窩上發見緊張之腫瘍。此腫瘍為長圓形而呈蠟干狀。表面平滑。疾病之初期。不甚疼痛。此腫瘍有時稍稍變其位置。而增大其廣袤。此為本病之特徵。有時一側之腸骨窩橫於他側。又通腹壁能觸知腸不蠕動。

發病後二三日。腸管內瀦留之瓦斯。愈益顯著。腹壁之緊張。其度增劇。故此時欲從腹壁觸知腫瘍。甚屬困難。

本病中緊要之其他症候。為患者全身之症狀。即四肢厥冷。眼球陷沒。頰肉落。鼻尖聳。前額蒙冷汗。眉間呈縱皺。現恐怕之狀。脈搏頻數且細小。

本病能喚起如下之危險症狀。

(一)吐糞症,此症最為頻繁。因便秘頑固。放屁完全缺如。致來嘔吐。此嘔吐最初僅吐出胃內容物。漸次於吐出物中含膽汁。終至放糞臭之糞狀物。

(二)腹膜炎,此症從疊積部起。波及於全腹膜。故腹部膨滿。疼痛劇甚。

(三)腸穿孔。(四)陷於壞死之腸脫落。不能則止而起腸出血。

(五)腸管狹窄及腸管閉塞。因腸管脫落部上有瘢痕組織。故腸管顯然狹窄。或來閉塞也。

【療法】,本病忽然現重篤之症狀。非初期也。宜從證選用附子粳米湯、大建中湯、大烏頭煎、烏頭湯、赤丸之類。一舉而可得效。本病起時便秘者。千萬不可用下劑。如大柴胡湯、大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大陷胸等。切不可用。而宜用溫藥熱藥。如附子、乾薑類之配劑。如前述之方。

余於鄉里開業時。曾診一婦人。初因子宮病施用開腹手術。其後現常習性之腸疊積症狀。診察時。腹部極軟弱。無何種抵抗。胃腸弛緩。有多量之停水。余初亦用不少藥方。結局使長服大建中合當歸芍藥散。十二年後。妊娠。所生產兒極健旺云。

白話文:

[第二十二章·腸疊積症]

這種病症可以分為兩類:麻痹性和痙攣性。其中,麻痹性的病例比痙攣性的更為常見。

【症狀】該病發作時,會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病人痛苦呻吟,疼痛呈間歇性,持續時間可能達到二十四到三十四小時。病人通常會伴有嘔吐,大便稀薄,類似黏液,並夾帶血液。肛門因括約肌麻痹而無法控制,導致黏液和血便不斷外洩。同時,肛門向內收縮,使得周圍的皮膚變得光滑。

在診斷腸疊積症時,可以在肚臍或右側腸骨區域摸到一個緊繃的腫塊,這個腫瘤是長條形的,質地堅硬,表面光滑。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觸碰它可能不會感到疼痛。這個腫瘤會稍微移動位置,且範圍逐漸擴大,這正是此病的特徵之一。有時候,身體一側的腸骨區域會橫跨到另一側,且通過腹壁可以感覺到腸道停止了蠕動。

發病兩三天後,腸道內的氣體積聚情況會更加明顯,腹壁的緊張程度也會增加,因此,此時要從腹壁上找到腫瘤就變得非常困難。

此外,病人全身的狀況也值得關注,包括四肢冰冷、眼球凹陷、臉頰消瘦、鼻子尖挺、額頭冒冷汗、眉間皺紋加深,呈現出恐懼的表情,脈搏加速且微弱。

此病可能引發以下危險症狀:

(一)嘔吐糞便,這是常見的症狀。由於嚴重便祕,完全沒有放屁,導致嘔吐,起初嘔吐物只有胃中的食物,隨後會出現膽汁,最終可能會嘔出有糞臭味的糞便。

(二)腹膜炎,此症狀從腸疊積的部位開始,然後擴散到整個腹腔,造成腹部膨脹,劇烈疼痛。

(三)腸穿孔。(四)壞死腸段脫落,進一步導致腸出血。

(五)腸道狹窄和腸道阻塞,因為腸道脫落部分會形成疤痕組織,導致腸道顯著狹窄或完全阻塞。

【治療方法】,一旦病情突然加重,應根據病人的具體症狀選擇使用附子粳米湯、大建中湯、大烏頭煎、烏頭湯、赤丸等方劑,往往可以迅速取得效果。如果病人在病發時有便祕的情況,千萬不能使用下劑,如大柴胡湯、大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大陷胸湯等,這些藥物絕對不能使用。而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例如附子、乾薑等配製的藥方。

我在鄉下開診所時,曾有一位女性病人,她之前因為子宮疾病接受過開腹手術,之後經常出現腸疊積的症狀。當時檢查她的腹部,發現非常鬆弛,沒有任何抵抗力,胃腸道也存在大量積水。我最初試過多種藥方,最後讓她長期服用大建中湯配合當歸芍藥散。十二年後,她懷孕了,產下的孩子非常健康。

2. 第二十三章·腸寄生蟲病

蛔蟲,古書所載之蚘蟲。即今日之蛔蟲。此蟲類蚯蚓。生鮮時帶赤黃色。或帶灰黃色。

【症候】,本病無自的特有之症狀。或僅為局處的。或為反射的神經症狀。近來有主張本病有中毒之樣者。蓋經幾多試驗的結果。證明眼炎、皮膚刺戟症狀。為蛔蟲之中毒也。

屬於局處的症狀為腹痛。腹鳴。便通不整。肛門部感瘙癢。食欲缺乏。嘔吐。放不快之口臭等。

反射的症狀。以神經性徵候為主。如眩暈、頭痛、瞳孔散大、痙攣、麻痹、舞蹈病、癲癇、聽神及視神之障礙等。患者屢屢煩鼻腔內之瘙癢。要用指尖搔爬。此外呈貧血症。甚羸瘦。眼球陷沒。

健康之腸壁。蒙蛔之損傷者。所見甚稀。但一旦形成團塊。則往往閉塞腸管。通常蛔蟲佔居於小腸內。倘一度竄入其他臟器。即招危險。今將其主要之症狀列舉如下。

(一)侵入輸膽道時。則來鬱血性黃疸。間亦來肝臟膿瘍。

(二)形成膽石之一原因。即膽石中心發見蛔蟲。

(三)往往侵入胃中。起該部之壓迫及疼痛。

(四)有時超過於胃及食道之上方。入於咽頭內。佔居於聲帶之上部。致睡眠時來窒息。

(五)或超過喉頭進入氣管枝。喚起肺臟膿瘍及肺臟壞疽。

(六)有時進入鼻腔、鼻淚管、入內耳。穿通鼓膜。出於耳外。時時欲以手指除之。

(七)罹潰瘍性變化。腸黏膜因自己之頭部壓迫。促進穿孔。

蟯蟲,本病之診斷。為發見蟯蟲盛其卵蟲在糞便之中。(卵蟲的發見。比較的少。)蟯蟲之外形類乾酪蛆。其後端呈絲狀。

【症候】,局所的症候為腹鳴、腹痛、便通不整、肛門上感瘙癢。食思缺損、口臭、噁心、嘔吐等。神經症狀為頭痛、眩暈、瞳孔散大、癲癇、舞蹈病、麻痹、鼻腔煩癢等。又夜間從肛門而出。至翌朝發見於臥床。有時超過會陰部侵入腔內及包皮下。喚起白帶下、龜頭炎等。

十二指腸蟲,十二指腸蟲為圓柱狀。雄蟲多呈白色。長徑平均八、三粍。闊徑平均○、四六粍。雌蟲呈淡黃色、或褐赤色、或赤色。比之雄蟲長而且大。佔居於空腸迴腸者居多。

【症候】,本病之症候。為貧血及貧血由來之症候。其症候因此寄生蟲吸吮血液而起。此種貧血。通例自感染本病後五周至六周而起。皮膚變蒼白色。檢其血液。赤血球之數。比通常減去五分之一。血色素暈然。且顯然減少。進於貧血之度時。身體之諸機能降退。患者略略動作。

即容易疲勞。吸呼困難。訴心悸亢進。又容易發汗。貧血達於極度時。患者不能起坐。起床之際。即來眩暈、耳鳴、視野暗黑及失神。

心臟右側擴大。所謂左心室之貧血性擴張。聽診之時。有收縮期的貧血性雜音。內頸靜脈之球部。有高調之獨樂音。

皮膚屢屢現浮腫。外皮及黏膜往往來出血。

白話文:

第二十三章·腸寄生蟲病

蛔蟲,就是古代書籍記載的蚘蟲,與現代所指的蛔蟲相同,形狀像蚯蚓,鮮活時呈赤黃色或灰黃色。

症狀:蛔蟲病沒有獨特的症狀,可能只有局部症狀,也可能是反射性的神經症狀。最近有人認為蛔蟲病有中毒的表現,因為許多實驗證明,眼炎、皮膚刺激等症狀是由於蛔蟲中毒引起的。

局部症狀包括腹痛、腹鳴、排便不規律、肛門瘙癢、食欲不振、嘔吐、口臭等。

反射性症狀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症狀,例如眩暈、頭痛、瞳孔放大、痙攣、麻痺、舞蹈病、癲癇、聽力和視力障礙等。患者經常感到鼻腔瘙癢,忍不住要用手指抓撓。此外,還會出現貧血、消瘦、眼窩凹陷等現象。

健康的腸壁很少受到蛔蟲的損害,但如果蛔蟲形成蟲團,則容易阻塞腸道。蛔蟲通常寄生在小腸,如果進入其他器官,則非常危險。以下是蛔蟲的主要症狀:

(一)侵入膽管時,會導致淤血性黃疸,有時還會引起肝膿腫。

(二)是膽石形成的原因之一,因為有些膽石中心發現有蛔蟲。

(三)經常侵入胃中,引起胃部壓迫和疼痛。

(四)有時會超過胃和食道,進入咽喉,停留在聲帶上方,導致睡眠時窒息。

(五)有時會超過喉頭進入氣管支氣管,引起肺膿腫和肺壞疽。

(六)有時會進入鼻腔、鼻淚管、內耳,穿透鼓膜,從耳道排出,患者經常想用手將其取出。

(七)蛔蟲的潰瘍性變化,腸黏膜因蛔蟲頭部壓迫而穿孔。

蟯蟲,診斷蟯蟲病的方法是檢測糞便中是否存在蟯蟲或蟲卵(蟲卵較少見)。蟯蟲形狀像乾酪蛆,尾部呈絲狀。

症狀:局部症狀包括腹鳴、腹痛、排便不規律、肛門瘙癢、食欲不振、口臭、噁心、嘔吐等。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痛、眩暈、瞳孔放大、癲癇、舞蹈病、麻痺、鼻腔瘙癢等。此外,蟯蟲會在夜間從肛門爬出,早晨可在床上發現。有時會超過會陰部,侵入陰道和包皮下,引起白帶異常、龜頭炎等。

十二指腸蟲,十二指腸蟲呈圓柱形,雄蟲多為白色,平均長度為8.3毫米,平均寬度為0.46毫米;雌蟲呈淡黃色、褐紅色或紅色,比雄蟲更長更大。多寄生於空腸和迴腸。

症狀:十二指腸蟲病的症狀主要是貧血及其引起的相關症狀,因為這種寄生蟲會吸食血液。這種貧血通常在感染後五到六周出現。皮膚會變得蒼白,血液檢查顯示紅血球數量比正常減少五分之一,血色素明顯減少。貧血嚴重時,身體各項機能下降,患者稍加活動就會感到疲勞,呼吸困難,心悸加重,容易出汗。貧血極度嚴重時,患者無法坐立,起床時會出現眩暈、耳鳴、視力模糊和意識喪失。

右側心臟擴大(左心室貧血性擴張),聽診時可聽到收縮期貧血性雜音,頸內靜脈球部有高調的獨特聲音。

皮膚經常出現水腫,皮膚和黏膜經常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