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3)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3)

1. 第二十一章·盲腸炎

此外亦可從證選用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桂枝茯苓丸、大承氣湯、厚朴七物湯等。

西醫對於輕症之盲腸炎。不用手術。而以冰囊貼於腹部。往往有逾月不愈者。余對於此種患者用大建中湯或當歸芍藥散。屢收奇效。此種之痛。所謂弛緩症也。大多因水毒停滯腸管。故宜用溫藥以溫之。「,古醫道」雜誌中曾有一文揭載。茲錄之如下。

輕症之盲腸炎。荏苒不愈者。投大建中湯而速治。此漢醫所謂久寒(陳久之水毒)停滯於腸。致盲腸部之附近發疝痛也。在患處貼冰囊以冷卻之。病勢惡化不治。亦當然也。

戶塚町山口。從七十日前得盲腸炎。因系輕症。故不用手術。僅施以服藥及局部之冷卻法。不料身體漸次衰弱。食思全無。大便秘結。因乞余診治。余與以大建中湯。服藥約二日後之午前。腹中大痛難堪。即以電話請余。余曰病近於治矣。更囑連續服此藥。後五日由其幼兒揹負以來。乞再用藥。診後。更命連服三天。而病遂愈矣。

盲腸炎即用開腹術。在盲腸上。亦無何等變化。卻如子宮附屬器之炎症。此余等所屢屢聞之者也。但若誤診之後。則下腹痛、便秘、腹部膨滿等之症狀蜂起。維用盡百方。不能全治也。凡有此症之人。其所訴之症狀。大抵相異。而在施用手術之後。其所感之苦惱。其狀一也。

今之名醫。多雲盲腸為有害無用之物。系二十年三十年之經驗。然則切除之。何以又往往不能蘇其再生。此點甚望吾醫家真挈而研究之也。

白話文:

本章節討論的是盲腸炎的治療。除了西醫的冰敷療法外,中醫可用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桂枝茯苓丸、大承氣湯、厚朴七物湯等方劑治療。

西醫對於輕症盲腸炎,常採用冰敷療法,但有時會持續一個多月未癒。作者在此情況下使用大建中湯或當歸芍藥散,屢次奏效。這種緩慢發作的疼痛,是因體內水毒停滯腸道所致,故應使用溫和的藥物溫通經絡。 一篇刊載於《古醫道》雜誌的文章也提到,輕症盲腸炎久治不愈者,服用大建中湯能快速痊癒,因為這是寒邪久滯腸道,導致盲腸附近疼痛。而使用冰敷反而會加重病情。

文中舉例說明一個病例:一位患者七十天前患輕症盲腸炎,僅用藥物和冰敷,病情卻日漸惡化,出現食慾不振、便秘等症狀。作者給予大建中湯後,患者腹痛加劇,但這是病情好轉的徵兆,繼續服用後痊癒。

即使手術切除盲腸,盲腸本身並無特殊變化,類似子宮附件炎。但誤診後,會出現下腹痛、便秘、腹部膨脹等症狀,難以治癒。各種盲腸炎患者的症狀表現不一,但手術後的不適感卻很相似。

現代名醫常認為盲腸無用,但切除後卻無法再生,這值得醫學界深入研究。

2. 實驗例

(一)曲町區下六番町、郡司正一氏之母。年五十八歲。由近鄰之醫師斷定為盲腸炎。除手術之外無良策。於是求治於湯本先生。由湯本先生病。介紹於余。

初診。昭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在發病後之四日。脈滑而有力。舌上有淡黃白苔。乾燥。訴口渴。體溫三十八度五分。觸於右腸骨窩上。有手拳大之腫瘍。有自發痛。對於壓則過敏。大便自病後未有一回。食欲無。亦不嘔吐。

投與大黃牡丹皮湯。次日即二十四日。下痢八次。尿量增加。二十五日下痢三次。腫瘍軟。自發痛苦。體溫最高三十七度五分。二十六日下痢二次。體溫如尋常。能離床。七月四日起步來院。診斷之下。腫瘍及壓痛全無。此患者服藥三日。即能離床云。

(二)目黑區中根町旭丘、小林某氏男。年十八歲。從道友權藤成章君之介紹。於昭和八年六月二十九日招余。是日天曉時。訴腹痛。體溫上升達三十九度。有口渴煩躁之狀。大便秘。舌上有白苔而乾燥。脈緊.腹部一體有抵抗感。右腸骨窩特為顯著。

投與大黃牡丹皮湯。從是夜至翌日。瀉下四行。翌日熱降。自發痛去。服藥至七月二日。計三天。理應稍稍靜養。乃此君不聽家人之勸告。盤桓於友朋之家而不歸。至七月十四日再發。腹痛倍於前日。注射噴篤捧二筒。亦僅能鎮痛。體溫近四十度。脈洪大而緊。再投與大黃牡丹皮湯。翌日瀉下。體溫亦降。口渴煩躁減。續服十日而全治。

(三)與上同日、橫濱、本木之林氏。以至急電話。乞余作盲腸炎之藥。是日林氏在鄉里之祖母。因盲腸炎危篤。去電報告。故林氏急電余也。因告知將冬瓜子、桃仁、牡丹皮、薏苡仁各別包之。看其如何情形。則用如何調合之法而與之。其後二周。林氏上京叩余門。謂僅一帖之藥。十四日間不通之大便快通。危篤已免。近日已在遊居之中也。

(四)嘗經淺田診療所施盲腸炎手術後。手術孔經十年。至今不愈。右腳攣急。起居不自由。因之失業。此日生活甚感困難。妻子到處乞方。聞餘名。來乞余。

余於大黃牡丹皮湯合芍藥甘草湯中兼用伯州散投與之。一個月未滿。已得舍杖步行。但此患者因無錢購藥。苦不堪言。以後即轉居田舍。不知其消息云。

白話文:

(一) 在東京都曲町區的下六番町,有一位郡司正一先生的母親,她五十八歲。被鄰近的醫生診斷為盲腸炎,認為除了手術外沒有其他好的治療方法。因此,他們找到了湯本先生求診,湯本先生又介紹她來找我。

首次看診是在昭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這是在她發病的第四天。她的脈象滑而有力,舌頭上有淡淡的黃白色舌苔,且很乾燥,她表示非常口渴。她的體溫是38.5度。當我檢查她的右腸骨窩時,發現有一個像拳頭大小的腫塊,自發性疼痛,對壓力過敏。從發病以來,她還沒有排過一次大便,也沒有食慾,但並未嘔吐。

我開了大黃牡丹皮湯給她。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四日,她開始出現八次的下痢,尿量也增加了。到了二十五日,她只下痢三次,腫塊變軟,自發性的疼痛也減輕了,體溫最高也只有37.5度。到了二十六日,她只下痢兩次,體溫恢復正常,能夠離開牀鋪。七月四日,她已經可以來醫院了。經過檢查,腫瘤和壓痛都消失了。她只吃了三天的藥,就能夠下牀走路。

(二) 目黑區中根町旭丘的小林先生,十八歲。他是由他的朋友權藤成章介紹,在昭和八年六月二十九日找我。那天清晨,他開始感到腹痛,體溫升高到39度,口渴且煩躁,大便也祕結。他的舌頭上有白色的舌苔且很乾燥,脈搏緊繃,腹部整體有抵抗感,特別是在右腸骨窩。

我同樣開了大黃牡丹皮湯給他。從那天晚上到隔天,他瀉了四次。第二天,他的體溫下降,自發性的疼痛也消失了。他吃藥到七月二日,一共三天。他應該好好靜養,但他不聽家人的勸告,整天在外面跟朋友鬼混。到了七月十四日,他又發病了,這次的腹痛比上次更嚴重。他打了兩管的噴篤捧,只能緩解一點疼痛,他的體溫接近40度,脈搏強大且緊繃。我再次給他大黃牡丹皮湯,隔天他就開始瀉肚,體溫也下降,口渴和煩躁的情況也減輕了。他連續吃了十天的藥,病情就完全好了。

(三) 同一天,橫濱的本木之林氏,打了一個緊急電話,希望我能幫忙配盲腸炎的藥。那天,林氏在鄉下的祖母因為盲腸炎病危,所以林氏才急忙打電話來。我告訴他,可以將冬瓜子、桃仁、牡丹皮、薏苡仁分別包裝,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調整配方。兩周後,林氏來到了我的診所,告訴我只吃了一劑藥,十四天來的大便問題就解決了,病情已經穩定,現在已經可以外出遊玩了。

(四) 有位患者曾經在淺田診療所進行盲腸炎的手術,但手術後的傷口十年來都沒有癒合,導致他的右腳經常抽筋,行動不便,甚至無法工作,生活陷入了困境。他的妻子四處求方,聽說了我的名聲,於是來找我。

我在大黃牡丹皮湯加上芍藥甘草湯,並使用伯州散一同給他。不到一個月,他已經可以放棄柺杖行走。但是,由於他經濟拮据,無法負擔藥費,生活十分艱難。後來,他搬到了鄉下,我不知道他後來的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