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2)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2)

1. 第二十一章·盲腸炎

漢醫之腸癰與西醫之盲腸炎相對。

【原因】,本病大多俄然而起。右腸骨窩上形成劇痛與急性之腫瘍。其炎症單在盲腸者。名盲腸炎。在蟲樣突起上者。名蟲樣突起炎。又限局於盲腸及蟲樣突起之漿膜上者。名盲腸周圍炎。

蟲樣突起炎者。糞便堆積於蟲樣突起內而硬固。形成所謂假性糞石。刺戟該部之壁。則其上起炎症及壞死。但此炎症若傳播於鄰接腹膜。則起盲腸周圍炎。

盲腸周圍炎最頻繁之原因為蟲樣突起炎。此外如子宮周圍炎、喇叭管炎、卵巢炎等。亦為此病之誘因。

盲腸炎之原因主在大便秘結者。名滯糞性盲腸炎。

【症候】,盲腸突起炎及盲腸周圍炎者。右腸骨窩起突發性疼痛。其甚時。輕按之亦訴劇痛。腹部大多膨滿。包藏多量之瓦斯於腸管內。屢屢右腸骨窩上起強度之膨隆。觸診上。初期腹壁一體緊張而強。抵抗甚。但右腸骨窩上無腫瘍之狀。

自覺的症候。除上舉之外。訴嘔吐、噯氣、嘈雜。食氣消失。增煩渴。舌被淡黃白之苔。至往往放口臭。大便多秘結。初期中排泄水樣便。尿量減少。其色暗赤。熱度往往在三十九度至四十度。

本病之併發症如次。

(一)廣泛性急性腹膜炎。此為最危險之症。腹壁一體訴疼痛。膨大。脈細數。體溫上升。頻發嘔吐。全身症狀漸次增惡。

(二)含氣性腹膜炎。此症在蟲樣突起之穿孔上。空氣與糞便均進入於腹腔內。起強度之腹部膨滿。劇甚之腹痛。現肝脾濁音部之消失及全身虛脫症狀。(三)利尿困難。亦一併發症也。此因盲腸周圍炎性傳播於機轉之膀胱漿膜而起。

(四)肋膜炎為本病之併發症者亦不少。尤以右側肋膜炎為多。此大多為漿液性。其滲出物之吸收頗迅速。

(五)膿液穿漏。亦為併發症之一。其穿孔起於種種之方向。如腸管穿孔、泌尿器穿孔、子宮穿孔、或腹壁穿孔等。滯糞性盲腸炎者。在便秘之後。俄然右骨窩發疼痛。局部隆起如腫瘍狀。壓之訴劇痛。打診上呈與盲腸周圍炎性滲出物相異之濁音。不帶鼓音。此腫瘍不達於身體之中央部及肝臟下緣。

腹部因糞便之瀦留及多量瓦斯之發生致膨滿而且緊張。無熱候。即或有之。亦僅微。

【療法】,滯糞性盲腸炎可投鴉片、馬非、噴德撲之類以鎮靜蠕動。此種病以外科的療法為正道。且絕對的安全。此係西醫之說。但余等對於盲腸炎症。以大黃牡丹皮湯為最多。大黃牡丹皮湯之證。為右腸骨窩上觸之有腫瘍。其腫腸或自發痛。或壓之痛。腹壁一體緊張。舌多白苔或黃苔。

乾燥。訴口渴。脈遲緊或洪數。金匱要略云脈洪數已化膿。不得不下。故余於此時與大黃牡丹皮湯屢收大效。次為薏苡附子敗醬散。用此湯時。必時間經過已長。腹部已軟弱無抵抗。強犯營養。局部之腫瘍上軟而不熱。脈細數、微數。一言以蔽之。病勢陷於虛證時用之。因此時忌下劑也。

白話文:

第二十一章·盲腸炎

漢醫的腸癰與西醫的盲腸炎是相對應的。

**病因:**此病大多突然發作,右腸骨窩(右下腹)出現劇烈疼痛和急性腫脹。炎症僅限於盲腸者,稱為盲腸炎;發生在闌尾者,稱為闌尾炎;局限於盲腸和闌尾漿膜者,稱為盲腸周圍炎。

闌尾炎是因為糞便堆積在闌尾內變硬,形成所謂的假性糞石,刺激闌尾壁,引起炎症和壞死。如果炎症擴散到鄰近的腹膜,就會導致盲腸周圍炎。

盲腸周圍炎最常見的原因是闌尾炎,此外,子宮周圍炎、輸卵管炎、卵巢炎等也可能是誘因。

盲腸炎的主要原因是大便秘結,稱為滯糞性盲腸炎。

**症狀:**盲腸炎和盲腸周圍炎會導致右腸骨窩突發性疼痛,嚴重時輕輕按壓也會感到劇痛。腹部大多膨脹,腸管內充滿大量氣體,右腸骨窩經常出現明顯的隆起。初期觸診時,腹壁緊張堅硬,抵抗力強,但在右腸骨窩上沒有腫塊。

自覺症狀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嘔吐、呃逆、腸鳴音亢進、食欲不振、口渴加重、舌苔淡黃或白膩、口臭、便秘,初期可能排出稀便,尿量減少,顏色深赤,體溫往往在39℃到40℃之間。

此病的併發症如下:

(一) 瀰漫性急性腹膜炎:這是最危險的併發症,患者會感到全腹疼痛、腹脹、脈搏細速、體溫升高、頻繁嘔吐,全身症狀逐漸惡化。

(二) 氣性腹膜炎:闌尾穿孔時,空氣和糞便進入腹腔,導致腹部高度膨脹、劇烈腹痛,肝脾濁音區消失,以及全身虛脫。

(三) 排尿困難:這是因為盲腸周圍炎的炎症擴散到膀胱附近的腹膜引起的。

(四) 胸膜炎:不少病例會併發胸膜炎,尤其是右側胸膜炎,大多為漿液性胸膜炎,滲出液吸收很快。

(五) 膿液穿孔:也是一種併發症,穿孔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例如腸管、泌尿系統、子宮或腹壁。

滯糞性盲腸炎患者在便秘後,會突然出現右下腹疼痛,局部隆起像腫塊一樣,按壓時感到劇痛,叩診呈現與盲腸周圍炎滲出液不同的濁音,沒有鼓音。這個腫塊不會延伸到身體中線和肝臟下緣。

腹部因糞便瀦留和大量氣體產生而膨脹緊張,沒有發熱,即使有,也僅僅是輕微發熱。

**治療:**滯糞性盲腸炎可以用鴉片、嗎啡、普魯卡因等鎮靜腸蠕動。西醫認為外科手術是最佳且最安全的治療方法。但我們對於盲腸炎症,最常用的是大黃牡丹皮湯。大黃牡丹皮湯適用於右腸骨窩觸診有腫塊,腫塊自發疼痛或壓痛,腹壁緊張,舌苔多為白苔或黃苔乾燥,口渴,脈象遲緩緊或洪數。金匱要略記載:「脈洪數已化膿,不得不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經常使用大黃牡丹皮湯,療效顯著。其次是薏苡仁附子敗醬散。使用此方時,必須是病情已持續較長時間,腹部已柔軟無抵抗力,營養狀態差,局部腫塊柔軟不熱,脈搏細弱,總之,病情已轉為虛證時才使用,因為此時忌諱使用攻下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