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2)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2)

1. 第十五章·胃癌

【原因】,胃癌之原因。今尚不明。而胃黏膜之刺戟如慢性胃加答兒、胃潰瘍、濫用酒精等實為本病之誘因。本病在癌腫之中。約佔半數。尤在四十歲至七十歲間。最易犯本病。

【症候】,自覺的局所症候。為癌腫之所在部。其大之程度特異。初期胃癌。不過呈輕度之消化不良症狀。即患者訴食慾不振。稍進食物。胃中即感膨滿壓重之苦惱。發噯氣。吐出之瓦斯。放腐敗性之臭氣。或食後嘔氣。時時胃痛。但痛之程度。不及胃潰瘍之劇甚。癌腫從幽門出來時。

胃部感痙攣性之蠕動。殊覺不安。嘔吐屢來。吐出之物。初期不過為不消化食物之殘片。病勢進步。則呈汙穢之暗赤色。甚至放不快之臭氣。

腫腸顯然增大。其時大之動脈管破裂。致起大出血。倏忽致死。

食欲隨病勢之進步而日益減。但有時反食欲亢進。

大便多秘結。但在末期。反起頑固之下痢。

他覺的局所症狀。初期中不呈特別之變狀。病勢進步。在望診上能望見菲薄之腹壁有限局性之隆起。此即癌腫也。當呼吸之時。則上下動。若胃之小彎上起癌腫。則在吸息時。季脅下顯然可見。幽門癌則同時呈胃擴張。其時見心窩部一體膨大。胃之下界有弓狀現出於臍窩之上方。或下方。

舌現灰白色或褐黃色之苔。常乾燥。有時完全無舌苔。

病勢進行。則全身營養障礙漸次增進。患者衰弱之度。逐日增加。皮膚呈蒼白色而乾燥。皮膚之彈力減殺。皮膚上生多數之小皺襞。皮下脂肪組織亦瘦削。筋肉之營養亦大損害。呈所謂癌腫性惡液質之狀。

【療法】,恩師湯本求真翁嘗於「古醫道」雜誌上報告診斷南大曹博士之胃癌。用小柴胡湯、大建中湯、當歸芍藥散之合方。於短期間。完全治愈。余亦曾診斷南大曹博士之幽門癌。始與茯苓澤瀉湯而胃擴張之症狀去。後與旋覆花代赭石湯。而一切自覺之症狀消失。一個月餘。

體重增加。此時患者口渴強。有胃內停水之著明。便秘。尿量減少。屢屢吐出飲食物。呼吸訴迫促。幽門部訴壓痛。觸之有腫瘤。余先考主訴胃痛、嘔吐。屢屢與半夏、地榆二味之煎劑。此法在藥物之厚重中。卻不受容而愈。且時時奏效。

白話文:

【原因】胃癌的確切原因至今仍不清楚,然而,長期對胃黏膜的刺激,例如慢性胃炎、胃潰瘍或是過度飲酒,都被認為是導致胃癌的誘因。胃癌在所有癌症中約佔一半的比例,尤其在四十至七十歲的人羣中,是最容易罹患此病的年齡層。

【症候】胃癌的自覺症狀,主要根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而定。在早期胃癌階段,患者可能僅出現輕微的消化不良症狀,如食慾不佳,稍微吃點東西就感覺胃部脹滿沉重,常打嗝,噁心嘔吐,且嘔吐物帶有腐敗的臭味。偶爾會感到胃痛,但疼痛程度通常不會像胃潰瘍那樣劇烈。當腫瘤從幽門移動時,患者會感受到胃部的痙攣和不適,並頻繁嘔吐,嘔吐物在初期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隨著病情加重,可能會呈現深紅色,甚至有難聞的臭味。

腫瘤增大後,可能會導致大血管破裂,引發大量出血,甚至突然死亡。隨著病情發展,患者的食慾會逐漸下降,但偶爾也會出現食慾亢進的情況。大便通常會變得乾硬,但在疾病晚期,卻可能轉為嚴重的腹瀉。

在疾病的早期,可能看不出什麼異常,但隨著病情的進展,在視診上可以觀察到腹部的局部凸起,這正是腫瘤的位置。在呼吸時,腫瘤會隨之上下移動。如果腫瘤位於胃的小彎部,那麼在吸氣時,可以在季肋下清楚看到。而幽門部位的腫瘤則會伴隨胃部膨脹,心窩部整體膨大,胃的下界會在肚臍上方或下方呈現弓形。

患者的舌苔可能呈現灰白色或褐黃色,經常乾燥,有時候甚至沒有舌苔。

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全身的營養狀況會逐漸下降,體力衰弱,皮膚變得蒼白且乾燥,皮膚彈性降低,產生許多細紋,皮下脂肪和肌肉組織也會逐漸消瘦,呈現所謂的「惡病質」狀態。

【療法】我的老師湯本求真先生曾在「古醫道」雜誌上發表過治療南大曹博士胃癌的案例,使用了小柴胡湯、大建中湯和當歸芍藥散的組合,短時間內就完全治癒了病情。我自己也曾治療過南大曹博士的幽門癌,起初使用茯苓澤瀉湯改善了胃擴張的症狀,後續使用旋覆花代赭石湯,使所有的自覺症狀消失,大約一個月後,患者體重開始增加。然而,此時患者會感到極度口渴,胃內有明顯的水滯留,便祕,尿量減少,頻繁嘔吐,呼吸困難,幽門部位感到壓痛,可觸及腫塊。我父親抱怨胃痛和嘔吐,我多次使用半夏和地榆兩種藥材煎煮的藥湯,這種方法雖然藥性較重,但患者卻能接受,並且時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