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1)
後篇·病證各論 (1)
1. 第十四章·胃潰瘍
【原因】,考本病之病理的原因。有種種不同。大凡健康之時。胃組織之抵抗力強。且血液有阿爾加里性反應。能中和鹽酸。胃黏膜上。不起變化。但一旦黏膜之一局處蒙侵害。血行障礙。鹽酸在該局部逞其作用。以致胃組織之抵抗不足遂為本病。
幼兒罹本病者甚稀。
茲舉本病原因中之重要者如次。
(一)萎黃病及貧血。屢屢為本病之一原因。萎黃病者。胃組織之抵抗力弱之故也。由此而呈胃酸多之症。又有血色素障礙而起之說。
(二)攝取過熱之食物。亦為本病之誘因。
(三)胃部之外傷。亦屢屢為本病之原因。如打撲之傷。強度之嘔吐。多易起本病。
(四)傳染病。尤以肺結核及黴毒最易發本病。
(五)從大火傷而來之本病。此恐系赤血球之分解。或血小板之拴塞。或胃黏膜血管之閉塞而來。
(六)攝取有害食物之食餌。亦促本病之發生。例如澱粉性食物之攝取過度。酒精之濫用等。
【症候】,本病之症候中之最緊要者為胃出血。起胃出血時。大多吐血。其吐出之物質呈褐赤色。一部分混凝固之殘餘食物。呈酸性反應。其吐出之量有種種。量微者。患者無異常之經過。量多者。患者之顏面變蒼白色。脈搏微弱。呈重搏性。心音幽微。呈收縮期的雜音。心室擴張。
此外有排泄蛋白尿。下肢或顏面現輕度之浮腫。又腦貧血之結果。來眩暈、耳鳴、難聽、黑視、眼火閃發、心悸亢進、呼吸迫促、人事不省等。甚者起間代性痙攣。遂至於死。有時在胃出血之後起盲目。其他在胃出血之次。排泄黑色之糞便。
胃痛亦為本病重要症候之一。大多來自發作性。限局於一局所。食物之後。驟然而起。而在攝取消化食物之後。其痛尤甚。觸診胃部。在發作性疼痛部位。訴限局之疼痛。但本病之疼痛。起於胃內容物之存在之時。倘胃中完全空虛。則潰瘍並不發痛。僅胃部感覺有不快之鈍痛狀態。
胃痛之性狀亦有種種。或如灼熱。或如刺。或如鑽。又其痛雖限局於一局部。但亦放散至胸部、上膊、脊部。
嘔吐亦屢屢頻發。大多與胃痛之發作同起。噯氣、嘈雜。亦為往往兼見之症候。食欲大多無障礙。但因恐怕攝取食物後起疼痛。遂致嫌忌食物。口渴增進。舌呈滑澤之赤色。
【療法】,胃出血者。選用人參湯、柏葉湯、瀉心湯、桃核承氣湯、炙甘草湯。(參照吐血、下血條。)
本病患者於吐血之外。大多嘔吐、訴胃痛。厚味之藥物。胃中大多不能容受。在嘔吐之時。先用甘草湯或大半夏湯。若嘔吐與胃出血同來。舌呈赤色而滑澤。胃部膨滿。感輕度之胃痛。吞酸嘈雜強者。用旋覆花代赭石湯。屢屢能奏偉效。
白話文:
【原因】胃潰瘍的病因繁多且複雜,當身體健康時,胃的組織抵抗力強,血液呈現鹼性反應,可以中和胃酸,胃黏膜不會受到影響。但一旦胃黏膜某個區域受到損傷,血液循環受阻,胃酸在該區域作用,導致胃組織抵抗力下降,就會引發此病。
幼兒罕見患有此病。
以下是重要的病因:
(一)萎黃病和貧血,常常是胃潰瘍的一個原因。萎黃病是因為胃組織的抵抗力弱,導致胃酸分泌過多。也有說法認為是由於血色素障礙引起。
(二)食用過熱的食物,也是胃潰瘍的誘因之一。
(三)胃部外傷,如打撲傷害、強烈的嘔吐,也常會導致胃潰瘍。
(四)傳染病,特別是肺結核和梅毒,最易引發胃潰瘍。
(五)大火傷後產生的胃潰瘍,可能由紅血球分解、血小板栓塞或胃黏膜血管閉塞所致。
(六)攝入有害食物,如過量澱粉食物、酒精濫用等,也會促進胃潰瘍的發生。
【症候】胃潰瘍最重要的症狀是胃出血。當出現胃出血,大部分會伴隨嘔血,嘔出的物質呈現深褐色,並夾雜著部分凝固的食物,反應為酸性。嘔吐的量不一,少量的患者通常沒有異常,大量出血的患者臉色蒼白,脈搏微弱,心跳加速,心音微弱,心室擴張。
另外,可能會出現蛋白尿,下肢或面部輕度浮腫,由於腦部貧血,會導致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眼前發黑、視覺閃爍、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失去意識等,嚴重者會引發間歇性痙攣,甚至死亡。在胃出血後,偶爾會出現視力模糊,以及排出黑色糞便。
胃痛是胃潰瘍的重要症狀之一,多為陣發性,侷限在某一區域,在進食後突然出現,尤其是進食消化食物後,疼痛更甚。觸診胃部,可在疼痛部位發現侷限性的疼痛。但潰瘍的疼痛只在胃中有食物時才會出現,如果胃完全空腹,潰瘍不會疼痛,只會感到胃部有不適的鈍痛。
胃痛的性質多樣,可能是燒灼感,可能是刺痛,也可能是鑽痛,雖然侷限在某一部位,但也可能擴散到胸部、上臂、背部。
嘔吐也經常發生,大多與胃痛同時出現,打嗝、反酸,也是常見的症狀。大多數患者的食慾沒有障礙,但因害怕吃東西後疼痛,所以對食物產生反感,口渴增加,舌頭呈現光滑的紅色。
【療法】對於胃出血的患者,可選擇人參湯、柏葉湯、瀉心湯、桃核承氣湯、炙甘草湯等治療方法(參考吐血、下血的治療方法)。
胃潰瘍患者除了嘔血,還常伴有嘔吐、胃痛。濃厚的藥物,胃大多不能接受。嘔吐時,先使用甘草湯或大半夏湯。如果嘔吐與胃出血同時出現,舌頭呈現紅色且光滑,胃部膨脹,有輕度胃痛,反酸強烈,可用旋覆花代赭石湯,通常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