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5)

回本書目錄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5)

1. 備考

〔本間棗軒之說〕,吐血嘔血。古時統稱嘔血。有從肺出與胃出二證。(中略)而治法並不區別。大抵吐血多者用三黃湯犀角地黃湯或二方合用。亦有用四物湯者。吐血少者。或連綿不止。胸脅苦滿者。用柴胡四物湯黃土湯。如用以上手段猶不止者。可與斷紅飲。間服阿芙蓉液。

服後血色變黑者。為止之前兆。亡血過多。而脈沉微。虛里煽動。氣短出汗者。生命已在瞬息之間。可與獨參湯。兼用回生散亦佳。吐血之後變黃胖者。可用連珠飲兼鎮悸丸。虛勞者以人參養榮湯為佳。無病而微喀血。久而不止者。涼膈散為宜。飲酒後吐血者。亦可用涼膈散。

出血過多。亡血甚者。可與理中湯四物湯。

(原著者按)吐血亦有陰陽虛實。宜從證以處方。三黃湯者。瀉心湯之別名也。四物湯者。當歸川芎、芍藥、地黃也。柴胡四物湯者。小柴胡湯與四物湯之合方也。命期促迫者。宜與獨參湯。而不投四逆加人參湯。獨參湯者。人參一味也。斷紅飲、犀角地黃湯、人參養榮湯、涼膈散等可參照肺結核條備考之部。

黃胖者。在十二指腸蟲病、心臟病、腎臟病等。其病勢進行。則其人貧血甚。皮膚淡黃。稍有水氣。動悸甚強者也。連珠飲者。苓桂朮甘湯合四物湯加木瓜、薏仁、朮、萆薢也。

〔傷寒緒論〕,太陽則脈浮數。灸之必驚狂。起臥不安。咽噪吐血。此時投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為佳。

〔集驗良方〕,黃耆建中湯治吐血。衄血。虛羸不足。飲食乏味。腳步軟弱。言語倦怠。失精(遺精)內熱等諸虛損之證有效。

〔續易簡方〕,理中湯治身寒氣虛。咯血吐血之劑。

〔千金方〕,酒徒之咳者必吐血。此因久經長年月日過度之飲故也。其脈虛者血必冒。若飲後胸滿者。厚朴大黃湯治之。

〔櫻寧生傳〕,桃仁承氣湯治積鬱。火甚。迫血上行。衄血數升。面赤。脈躁疾。精神恍惚如癡者有效。

〔心法附余〕,吐血者。胸中覺氣塞。上吐紫血者。桃仁承氣湯下之。

〔千金方〕,凡服藥後。嘔逆不入腹者。先以甘草一兩。水煎服之可效。

〔朱氏眾驗〕,二神湯(即甘草乾薑湯)治吐血極妙。

〔證治準繩〕,梔子蘗皮湯治小兒衄血極有效。

(原著者按)此方不只限於小兒衄血。即吐血亦極有效。小兒衄血。可用麻黃湯桃核承氣湯、瀉心湯之類。

〔三因方〕,大半夏湯為治心氣鬱而不行。生涎飲。心下痞鞕。聚結不散。腸中轆轆有聲。食入即吐之劑。

〔仁齋直接〕,半夏丸生薑半夏湯所制之丸)治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虛腫諸病有效。

按崩中帶下即今西醫之所謂子宮病也。

〔療治茶談〕,嘔吐證之動悸甚者。必致煎湯不入。往往無相應之藥。其時在下焦穴針灸之。以引下其動氣。藥則將丸藥為散藥。漸漸靜其動氣。然後再與煎藥。若無此心得。妄用湯藥。反足增病。

〔蘭軒醫談〕,衄血之實證應用三黃湯(瀉心湯)此其現象為出血不止。及其血自止。血虛者用廣東人參肉桂之類。血實者脈實數。血虛者脈沉微。若微數者必死。

〔證治摘要〕,一男子下痢不止。發噦。吐蛔蟲。與以吳茱萸湯見效。

2. 便秘

便秘有種種。為說明上便宜計。區別為(一)緊縮性便秘。(二)弛緩性便秘(三)狹窄性便秘。

(一)緊縮性便秘。所謂實證之病也。其見症為脈沉實或沉遲。而多力。按其腹部。有充實之盛。血壓高。大便堅硬。大黃芒硝之配劑可奏效。

(二)弛緩性便秘。為腸管麻痹弛緩。無排出大便之力。因而起便秘。脈浮弱或沉遲而多微弱。腹部軟弱。大便多含水分。排泄少而不通快。此多起於水毒停滯於消化管內。而起胃腸之下垂。此症決不可用下劑。若投以大黃。則弛緩益甚。且起腹痛裡急後重之患。宜與大建中湯理中湯當歸芍藥散等以除水毒。

刺戟腸管之緊縮。大建中湯等溫藥也。溫可以去弛緩。及去失其麻痹。則大便不求暢而自暢矣。

(三)狹窄性便秘。為腸管自身起窄。與鄰接之臟器。生腫瘤或腫大。壓迫腸管而起狹窄。結果起便秘之病也。此病可用大黃牡丹皮湯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下瘀血丸、大黃䗪蟲丸等以去腫瘤。炎症。瘀血塊等而圖腸管之疏通。

此外尚有老人或熱性病之回覆期。或慢性病等。體液枯燥。致大便難通者。投與麥門冬等溫潤之劑。往往得效。有時亦可用麻子仁丸。亦可用蜜在藥味中煎導之。

上述便秘之證。在漢醫學非經嚴重之區別。徹底之明瞭。決不濫用下劑。蜜煎導之方法。與今日裡斯林浣腸之理論方法相似。其適應之症。不止限於便秘。(但今日為濫用浣腸之時代。宜注意。)大承氣湯掃滌胃腸內容物者也。患腸實證者。用以浣腸也。溫藥者對於弛緩性之便秘用浣腸也。

然我道之用蜜煎導者。須在發汗過度。或小便多出。體液枯竭。致大便不下。而不能用下劑以攻之者始用之。而患盲腸炎者與以阿芙蓉後致起便秘時。始用浣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