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39)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39)

1. 備考

〔雜病紀聞〕,平生壯實之人。患傷寒。其症亦劇。此因正氣與邪氣相爭之故。平常虛弱之人。其症亦輕。此因正氣弱。相爭之力乏之故。傷寒之為期。大抵七八日。壞症則大抵二十日而愈。而其調理雖經四五十日。不能復其平生之康健。身體壯實者。次要百日。百日之間。

宜堅慎暑寒飲食心勞房事。若此期不能養生。則終生虛弱矣。至於治療之大法。最初惡寒頭痛甚。口鼻乾。有嘔氣。發熱。身體痛者。傷寒之太陽症也。一晝夜用葛根湯五六帖。覆以被取其汗。其病見重時。用麻黃。先覆以厚被。再服以藥。更啜熱粥以取汗。發散之藥等嚥下宜順速。

覆被後藥力已到。則汗發如流水。大抵經用三四日之發散劑。則惡寒頭痛止。表證去。而為半表半裡之症。倘經三四日發散劑。而惡寒頭痛猶不止者。仍用發散劑。早在表症之間者。移用柴胡湯。此柴胡大抵早則二日。遲則七八日。表症之目的。為惡寒發熱。嘔益甚。舌上有厚黃苔。

小便之色赤者。柴胡之證也。四五日中現出柴胡症者。用小柴胡湯。七八九日食益不進。譫語煩渴。大便五六日不通者。此屬陽明裡症也。此時如有不少之柴胡症殘留者。用大柴胡湯。若譫語甚。舌苔黑。遍身晝夜出汗者。用大承氣湯使譫語輕而止其汗。其調理之藥。見虛候之時。

則以益氣湯調理之。此為傷寒療治之大道。又最初見陰症者。用桂枝發表之。虛候甚者。用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等發散之。太陰症才一二日即入於裡為少陰症。不見里症者。從症用真武湯附子湯四逆湯之類。厥陰病者。其經絡之症雖不多。

但非厥陰病之厥冷。不得用附子劑。凡陽氣里包之病。猶火之入壺中。急蓋其蓋。則火氣穿通里穴。若火盛而竟開蓋。則火可消滅。故傷寒論中有用麻黃升麻湯者。此麻黃升麻為疏通表裡腠理之藥。猶之對於蓋火之壺。為之穿穴也。其佐藥組合聊助陽滋潤津液之藥。如見手足厥冷。

不得用附子乾薑之類。用之厥冷反益甚。甚至促其命期。

傷寒最初之治療。第一發散。既移於柴胡湯後。即不宜發表。因表虛之人。苟稍稍發表。即汗出如流者。用桂枝加附子湯以逐汗。最初數日。汗出如流。津液無。大便秘者。知為陽明病。宜快用下劑。又最初如陽症。津液乾燥。七八日後。舌上現黃苔。或反之。苔去舌薄色赤。

舌之皺點去如陰莖龜頭之肌。喜吞極熱之湯者。是落於陰症之候也。用生脈散。(後世多以麥門冬為主藥)脈現虛候者。用附子粳米湯

婦人傷寒熱甚時。經水來。其熱大。熱入血室(子宮)必發狂。或起痙病、角弓反張。口噤等。熱俄去。則又變症。譫語。發狂。精神不正者。柴胡湯為宜。或柴胡湯中或加紅花。甚有效。痙病古人用葛根湯。此症如已用過發表劑者。用桂枝加大黃湯。從少陽病之時分。而現經水發痙者。大柴胡湯為宜。

少陽症之時。或陽明症之時。嘔逆甚者。用柴胡劑或小半夏加茯苓湯。如嘔益甚。致嘔出蛔蟲者。此時考用鷓鴣菜湯或理中安蛔湯。蛔盡則嘔止。

少陽病時。渴甚。舌上現厚黃苔。實煩者。用石膏湯。用石膏而腹痛者。即不應用石膏。凡石膏對於適當之病。嚥下即有快覺。

陽明病時。用大黃劑。下痢而病人覺急快者。實證也。與下劑適應。下痢後腹無力。覺不快者。即不應用下劑。

少陰病時。脈微沉。虛大。舌薄而赤。大便溏。足微腫等。此皆虛寒之候。用附子劑。附子劑不應。服後反脈力減。或腹滿。心下痞塞。或精神濛濛。或痰喘發動。或現上逆目赤等。是等皆不應用溫補之劑。宜另用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