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21)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21)

1. 備考

〔本間棗軒之說〕,初發微惡寒而不發熱。但心下覺有痞鞕而不爽快。飲食亦與平日無異。在明窗之前觀其白睛。黃如梔子之色。小便亦呈黃色。如梔子黃蘗之煎汁。從白睛小便發黃。漸漸變為胸部發黃而及於全身。病勢步步進行。漸覺心中懊惱。右肋下急脹。按之痛苦不堪。

默默不欲飲食。或日暮微發潮熱。或全身瘙癢發疹。目眵亦黃。唾液之色亦黃而苦。擦破皮膚。則出黃水。汗亦黃色。染衣不褪。小便赤濁如皂莢汁。大便大多如黑漆。或灰白。與平常之色迥異。臭氣亦與平常之便不同。病勢更進一步。則右肋下硬腫如症癖積聚之狀。其根核在肋內而向肋骨下行。

白話文:

棗軒認為,這種病一開始會感到輕微的惡寒,但不會發熱。病人會覺得胸口悶悶的,不舒服,但飲食和往常一樣。觀察病人的眼白,會發現呈現黃色,就像梔子花一樣。小便也呈黃色,如同梔子和黃柏煎煮的湯汁。眼白和小便都發黃,病症逐漸加重,胸口開始發黃,並蔓延至全身。病人會感到心煩意亂,右肋下脹痛,按壓時痛苦不堪。

食慾不振,傍晚可能會微微發熱。全身可能會發癢、起疹子,眼屎也是黃色的,唾液也呈黃色,並且苦澀。擦破皮膚會流出黃色的水,汗水也是黃色的,沾染到衣服上不容易褪色。小便呈赤褐色混濁,像皂莢的汁液。大便大多呈現黑色,像漆一樣,也有可能呈灰白色,跟平常的顏色明顯不同,臭味也跟平常不一樣。病情進一步發展,右肋下會出現硬塊,像是症瘕積聚的樣子,根部在肋骨內,往肋骨下方延伸。

不能稍容指頭。此時食思愈無。或嘔吐。或吐黑水。或目昏。身體羸瘦。脈微沉。面目及身體。均呈極濃之黃色。黧黑如煙薰。皮膚枯燥而落黃屑。小便益見不利。全身現浮腫。腹脹滿如鼓脹。飲食不能。藥亦不能飲而死。死於黃疸者。大多必現水腫。不現者甚稀。但亦有羸瘦而死者。

急黃(大塚曰。此殆今日急性黃色肝萎縮歟。即急黃疸。)見於隋唐時代諸醫籍。其候迅速。疑急疫。其實非也。蓋本病因膽汁之通路。卒然焮腫壅閉。致膽汁逆流。故其證卒然在一二小時中。凡白睛。胸肋及小便等。齊變黃色。心中懊惱。肋下急脹。煩熱身重。譫語妄語。

白話文:

患者無法忍受手指輕輕觸碰,食慾完全消失,甚至嘔吐、吐出黑色液體,視力模糊,身體消瘦,脈象微弱而沉,臉色和身體都呈現深黃色,如同被煙燻過般發黑,皮膚乾燥脫落黃色的皮屑,小便更加困難,全身浮腫,腹部脹滿如同鼓一般,無法進食,也無法服用藥物,最終死亡。死於黃疸的患者,大多會出現水腫,沒有水腫的很少見,但也有些患者會消瘦而亡。

急黃這種疾病在隋唐時代的醫書中已有記載,病程發展迅速,讓人懷疑是急性的傳染病,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這種疾病的病因是膽汁流通的管道突然發炎腫脹阻塞,導致膽汁逆流,因此症狀會在一兩個小時內迅速出現,包括眼白、胸肋、小便等部位都變黃,患者心中煩躁,肋骨下方急劇脹痛,身體發熱沉重,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恰如狂人。口舌乾燥。有煩渴引飲之狀。脈浮緊。為極甚之劇急症狀。此證不論少壯老大。俱難治愈。尤為稀有之病。就予經歷。僅有數人。皆不得回春之術。(下略)

黃疸之病。夜間不能認出。即晝間黑暗之室。亦不能認出。須在明窗之下。細細熟視。方能瞭然。疫之發黃。先醫謂多從永臥床褥或病室幽暗而來。余初甚疑。其後實驗之下。果然。肋下有塊痞者。肝膽閉塞之所致也。吐黑水者。大便呈黑色者。膽汁腐敗之所致也。大便灰色者。

放異樣之臭氧者。膽汁注入之所致也。故苟能將通路漸漸開通。使膽汁回覆本路。則小便之色自白。而大便可復黃色矣。今之診黃膽者。大多重視小便之色。以為心得。而不重視大便之色。按金匱中有「大便之色正黑」。又有「大便必黑」云云。用消石礬石之方後。病從大小便去。

白話文:

患者就像瘋子一樣,嘴巴和舌頭乾燥,總是感到口渴想要喝水,脈搏浮緊,這是非常嚴重的急症。這種病症無論是年輕人、壯年人還是老年人,都很難治癒,而且非常罕見。我行醫多年,只遇過幾個人,都無力回天。

黃疸病患者晚上看不清楚東西,即使在白天昏暗的房間裡也看不清,必須在明亮的窗戶下仔細觀察才能辨認。有人說黃疸病常常是因為長時間臥床或房間過於昏暗導致的。我起初很懷疑,但後來實驗證明確實如此。肋骨下方有腫塊的,是肝膽阻塞引起的;吐黑色水的,大便呈黑色的,是膽汁腐敗引起的;大便灰色的,散發奇怪臭味的,是膽汁注入引起的。因此,只要能慢慢疏通膽汁的通路,讓膽汁回到原本的流向,尿液就會自然變白,大便也會恢復黃色。現在診治黃疸病的人,大多重視尿液顏色,以為這就是病情的關鍵,卻不重視大便顏色。其實,古書《金匱要略》中記載:「大便之色正黑」,還有「大便必黑」等說法,說明大便顏色也很重要。使用消石、礬石等藥物後,病症就會通過大小便排出。

又曰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正是候也。二千年前。已有查看大便之必要。實不得不感昔賢之精神也。(中略)黃疸之小便。其泡沫染紙則黃者。可服大黃、黃芩、黃連、梔子、黃蘗等。則小便雖黃而泡沫則呈白色。(中略)

治法、初發、小便不利而發黃者。茵陳五苓散為宜。心下有痞鞕者。與小柴胡湯加茵陳。肋下急脹。或鞕滿作塊癖者。用大柴胡湯、茵陳蒿湯。黃疸之治藥中。以將軍劑(大黃劑之意)為要藥。用攻下之勢。使閉塞自行開通。若將軍之藥力不及時。可與大黃消石湯。若用下劑而猶不動者。

白話文:

古人說,小便呈正常黃色,大便呈正常黑色,就是身體健康的徵兆。早在兩千年前,人們就已經意識到觀察大便的重要性,實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中略)

患有黃疸的人,小便泡沫沾染紙張後呈黃色,可以服用大黃、黃芩、黃連、梔子、黃蘗等藥物,這樣即使小便仍然呈黃色,但泡沫就會變成白色。

(中略)

治療黃疸的方法:

  • 剛發病時,小便不順暢且發黃,宜服用茵陳五苓散。
  • 心窩處有痞塊者,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加茵陳。
  • 肋骨下脹痛,或腹部腫脹成塊者,可以用大柴胡湯、茵陳蒿湯。

治療黃疸的藥物中,以將軍劑(即大黃劑)為主藥,採用攻下之法,使阻塞的通道自行通暢。若將軍藥力不足,可以服用大黃消石湯。若服用下劑後仍無效,則…

用吐方為宜。視其證之緩急選用瓜蒂、吐酒石、吐根之類。吐下二方交下。猶無微效。而塊癖愈大。面目變為煙薰色之黑疸者。正傳之當歸白朮散有神驗。此方余家已歷傳八世。得奇驗者多。用諸藥而不效驗。小便愈不通利。心腹脹滿。全身浮腫。不思飲食。或乾嘔。或飲食後吐黑水者。

茯苓飲加茵陳為宜。亦可用加減胃苓湯、分消湯、回春茵陳散等。急黃髮熱而有疫之樣者。麻黃五味湯為宜。狂躁者與大青龍湯。肋下鞕滿或舌上有黃苔者。用茵陳蒿湯。大黃消石湯、三黃湯加茵陳。

白話文:

如果需要用吐法,就根據病情的輕重缓急选择用瓜蒂、吐酒石、吐根等藥物。吐下二法交替使用,如果效果不佳,而且腫塊越來越明顯,臉色發黑像煙燻一樣,出現黃疸,就應該使用當歸白朮散,這個方子我家已經傳了八代,治癒過很多病人。如果各種藥物都无效,小便更加不通暢,心腹脹滿,全身浮腫,不想吃東西,甚至乾嘔,或者吃東西後吐黑水,就應該用茯苓飲加茵陳,也可以用加減胃苓湯、分消湯、回春茵陳散等等。如果出現急黃发热,伴有瘟疫的症状,就应该用麻黄五味汤。如果患者狂躁,就應該用大青龙汤。如果肋下脹滿,或者舌头上出現黃苔,就用茵陈蒿汤。大黄消石汤、三黃湯加茵陳也可以使用。

當歸白朮散者。白朮、茯苓、當歸、黃芩、茵陳、前胡、枳實、杏仁、甘草。半夏、大棗、生薑也。加減胃苓散者。豬苓、陳皮、赤茯苓、澤瀉、白朮、蒼朮、甘草、神麯、厚朴、木瓜、檳榔、腹皮、香附子、山楂子、縮砂、燈心、生薑也。分消湯者。蒼朮、茯苓、橘皮、厚朴、枳實、豬苓、澤瀉、香附子、大腹皮、縮砂、木香、燈心草、生薑也。回春茵陳散者。

白話文:

當歸白朮散的藥方包括:白朮、茯苓、當歸、黃芩、茵陳、前胡、枳實、杏仁、甘草。另外還有半夏、大棗、生薑。加減胃苓散的藥方則包括:豬苓、陳皮、赤茯苓、澤瀉、白朮、蒼朮、甘草、神麯、厚朴、木瓜、檳榔、腹皮、香附子、山楂子、縮砂、燈心、生薑。分消湯的藥方包括:蒼朮、茯苓、橘皮、厚朴、枳實、豬苓、澤瀉、香附子、大腹皮、縮砂、木香、燈心草、生薑。回春茵陳散的藥方則是……。

茵陳、梔子、茯苓、豬苓、澤瀉、蒼朮、枳實、黃連、厚朴、滑石也。麻黃五味湯者。麻黃、葛根、石膏、生薑、茵陳也。

〔有持桂里之說〕,黃疸之病。從鬱熱而生。猶之米入曲室。以火蒸之。致米成黃色之曲也。故治之病時。應禁酒、餅、油膩、魚鳥一切厚味。食之於服藥終無益。黃疸之色變黑。如煙塵。小便如膏。腹脹。飲食太少者。皆死候也。

桂枝加黃耆湯,黃家以通大小便為大法。脈浮時。先發汗。但此方以陽浮陰弱之症為宜。如浮緊洪數之類。則用許仁則療急黃之方(療急黃之方為麻黃,葛根,石膏,生薑,茵陳。)

白話文:

茵陳、梔子、茯苓、豬苓、澤瀉、蒼朮、枳實、黃連、厚朴、滑石,這些藥材可以用來治療黃疸。麻黃、葛根、石膏、生薑、茵陳,這些藥材合在一起叫做五味湯,也可以治療黃疸。

有些人認為黃疸是因為體內鬱熱導致的,就像米放在曲室里用火蒸一樣,就會變成黃色的曲。因此,治療黃疸時要禁酒、餅、油膩、魚鳥等一切厚味,因為這些食物對藥效沒有幫助。如果黃疸的顏色變黑,像煙塵一樣,小便像膏狀,肚子脹,飲食很少,這些都是快要死的徵兆。

桂枝加黃耆湯是黃家治療黃疸的常用方法,主要用來通大小便。如果脈象浮而弱,可以先用它發汗。但是,這個方子只適合陽氣浮而陰氣虛弱的病人,如果脈象浮緊、洪數,則應該用許仁則治療急黃的方子,也就是麻黃、葛根、石膏、生薑、茵陳。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本有八味。治瘀熱在裡發黃之方。喻氏將此改竄為瘀熱在表之方。亦唯三味。(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殊為合理。

茵陳蒿湯,發黃之病。古來以茵陳為專藥。但專用茵陳一味。往往不愈。凡欲治疸。以先去里瘀熱為本。其次利小便。又其次治黃。則大熱解而黃退。梔子利小便。茵陳治黃。三味相次。效用庶可全共。

茵陳五苓散,古訓黃家宜利其小便。此方平淡。為近世醫家通用之方。但五苓散非小便不利者無效。茵陳蒿湯、大黃消石湯、亦小便不利症之治藥也。但此二方以腹滿為主。小便不利為客。

白話文: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原本有八味藥材,用於治療瘀熱停留在體內,造成皮膚發黃的病症。喻氏將此方改為治療瘀熱停留在表面的病症,只保留了麻黃、連翹、赤小豆三味藥,這種改動非常合理。

茵陳蒿湯用於治療黃疸病。古時候,人們認為茵陳是治療黃疸的專用藥材。但是,單獨使用茵陳往往無法治癒。想要治療黃疸,首先要清除體內的瘀熱,其次要促進小便,最後才是治療黃疸本身。梔子可以促進小便,茵陳可以治療黃疸,三味藥材依次作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茵陳五苓散,古人認為治療黃疸要以利尿為主。此方性平,是近世醫家常用的方劑。但是,五苓散只對小便不利的人有效。茵陳蒿湯和大黃消石湯,也是治療小便不利症的藥方。但是,這兩種方劑以腹脹為主症,小便不利只是次要症狀。

梔子蘗皮湯,蒸蒸之發熱。非翕翕之發熱者。專以此藥為解熱之劑。

梔子大黃湯,此條治酒疸。但亦不必限於酒疸。凡諸疸心中懊惱或熱痛之症者。皆可用之。

大黃消石湯,此為裡實之症。凡腹滿大而堅。小便不利。便色帶赤。裡熱甚明之重症用之。

小柴胡湯

大柴胡湯,黃疸之腹痛而嘔者。輕則用小柴胡湯。重則用大柴胡湯。黃家不嘔痛。胸肋妨脹者。用此湯甚宜。屢試屢效。

小建中湯,黃疸或小便自利。腹中急痛等。不拘男女。用小建中湯均宜。

白話文:

梔子蘗皮湯,適用於蒸蒸發熱,而非翕翕發熱的症狀。此藥專門用來解熱。

梔子大黃湯,主要用來治療酒疸,但也不限於酒疸。凡是出現黃疸,並伴隨心中懊惱或熱痛的症狀,都可以用它。

大黃消石湯,適用於裡實的症狀,例如腹滿大而堅硬、小便不利、便色帶赤等,表示裡熱非常明顯的重症。

小柴胡湯,適用於黃疸伴隨腹痛嘔吐的症狀,輕症用小柴胡湯,重症用大柴胡湯。黃疸患者若沒有嘔吐和疼痛,但有胸肋妨脹的情況,用柴胡湯也十分適合,屢試屢效。

小建中湯,適用於黃疸或小便自利、腹中急痛等症狀,不分男女,均可使用。

腎氣丸,服分利之藥而黃不退。口淡。四肢軟弱。憎寒發熱。小便渾濁者。用此方甚宜。因專分利則脾胃敗。必至腎絕而死也。

茵陳四逆湯(大塚曰。此方非古方。茵陳,附子,乾薑,炙甘草也。)

發黃之治法。盡詳於傷寒金匱。唯陰黃一症。仲景之方論亡佚。千古以來。唯王好古有茵陳四逆之論。以補仲景之闕。曰盡其微妙。但予尚以為此症實甘草乾姜附子足矣。

豬膏發煎。豬膏於黃。為不可缺乏要品。醫宗金鑑云。余友駱天遊病黃。腹大如鼓。百藥妄效。用豬膏四兩發灰四兩。一劑而愈。外臺中引肘後云。黃疸者。一身面目。悉黃如橘柚。得熱以外冷迫之。熱因留於胃中。而生黃衣。療治之方。用豬脂一升。一味煎成。溫熱時盡服之。一日三次。燥尿當下。

白話文:

腎氣丸,服用利尿的藥物,黃疸卻沒有退,口淡,四肢無力,怕冷發熱,小便混濁的病人,使用這個藥方很適合。因為專門利尿會損傷脾胃,最終導致腎氣衰竭而死。

茵陳四逆湯(大塚說:這個藥方不是古方,藥材是茵陳、附子、乾薑、炙甘草)。

治療黃疸的方法,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都有詳細記載,只是陰黃這一症狀,仲景的藥方論述遺失了,千百年來,只有王好古提出了茵陳四逆的論述,用來補全仲景的不足,他認為這個藥方非常精妙。不過我認為,這種疾病其實用甘草、乾薑、附子就足夠了。

豬膏發煎,豬膏對於黃疸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藥材。《醫宗金鑑》中記載,我的朋友駱天遊患黃疸,肚子像鼓一樣大,試過很多藥物都無效,後來用豬膏四兩、頭髮灰四兩,一劑就治好了。《外台秘要》中提到,黃疸病人,全身和臉都像橘子柚一樣黃,雖然怕熱,但四肢卻感到冰冷,這是因為熱氣滯留在胃中,產生黃衣,治療方法是用豬油一升,單味煎成,溫熱的時候全部喝下去,一天三次,小便就會變乾。

療黃疸方,生小麥苗搗絞取汁。飲六七合。晝夜三四飲。三四日便愈),生小麥苗者。小麥之蘗芽也。水煎用之亦可。

此外有從石菖根、莽草二味之方、絳礬丸、(絳礬,厚朴,橘皮,三稜,莪朮,黃連,苦辛,朮,甘草,水莎用醋糊為丸)順氣和中湯(茯苓飲之加減方)人參養榮湯、理中加茯苓湯亦可選用。

白話文:

治療黃疸,可以用新鮮的小麥苗搗碎榨汁,每次喝六七合,一天喝三四次,三四天就能痊癒。小麥苗指的是小麥剛長出來的嫩芽,也可以用水煎服。

此外,可以用石菖蒲根和莽草製成藥方,或者服用絳礬丸、順氣和中湯、人參養榮湯、理中加茯苓湯等,都可以選用。

〔外臺秘要方〕,集驗之大黃散(同瀉心湯)療黃疸之身體面目之皆黃者有效。

白話文:

《外臺祕要方》收集了經過檢驗的有效配方「大黃散」,與「瀉心湯」相似,對於治療黃疸症狀非常有效。這種病症會使人的皮膚和麪部都呈現出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