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26)

回本書目錄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26)

1. 備考

〔本間棗軒之說〕,蛔蟲之藥。初用烏梅丸、甘草粉蜜湯、理中安蛔湯之類。後世方劑雖多。然其效莫能出鷓鴣菜之上。鷓鴣菜一下。諸證即脫然。近年西洋舶來之搜猛希娜。其藥性可強健脾胃。對於下蛔蟲有奇效。(下略)烏梅丸、甘草粉蜜湯、鷓鴣菜湯應用之目標不同。

鷓鴣菜有效之病。其他未必有效。反之烏梅丸、甘草粉蜜湯亦然。所謂理中安蛔湯者。人參湯加烏梅花椒也。

〔和田東郭〕,蛔蟲之症。強熱不解者。如白虎湯之石膏劑。久久服之有效。又附子劑之證。應用附子而不效者。可用烏梅丸。大便不通者與鷓鴣菜湯。

白話文:

【備考】

根據本間棗軒的說法,治療蛔蟲的藥物,起初使用的是烏梅丸、甘草粉蜜湯、理中安蛔湯等方劑。雖然後世發展出了許多方劑,但效果最好的莫過於鷓鴣菜。服用鷓鴣菜之後,各種症狀就能迅速消失。近年來,從西洋引進了一種名爲"搜猛希娜"的藥物,它能夠強健脾胃,對於驅除蛔蟲有奇效。

烏梅丸、甘草粉蜜湯和鷓鴣菜湯的應用目標各不相同,鷓鴣菜對某些病症有效,但對其他病症可能無效;反之,烏梅丸和甘草粉蜜湯也是如此。所謂的理中安蛔湯,就是人參湯加上烏梅和花椒。

和田東郭提到,對於高燒不退的蛔蟲病患者,可以長時間服用類似白虎湯中的石膏藥劑,這會有一定的效果。而對於符合使用附子劑的患者,如果使用附子沒有效果,可以嘗試使用烏梅丸。如果出現大便不通的情況,則可以給予鷓鴣菜湯。

2. 第二十四章·黃疸

【原因】,黃疸為肝臟及膽道疾患最頻繁之一症候。其原因摘舉要項如下。

(一)膽道狹窄。為最頻繁之原因。

(二)肝臟內性門脈管分歧部。血壓顯然低下。大多來門脈血塞之結果。肝細胞形成之膽汁。不順流於肝臟毛細管。卻逆流於門脈管。致惹起黃疸。

(三)橫隔膜之右半。運動被障礙時。則橫隔及肝臟之吸息的壓減退。膽汁流出於腸管內之力微弱。致膽汁鬱積於肝臟內性道而起本病。因之右側橫隔膜起肋膜炎。間起黃疸。

(四)膽汁之分泌過量。充盈於腫道。膽汁排除於腸管不充分時。則其膽汁之部分。與血液均移行於淋巴管致成黃疸。此名膽汁分泌過多性黃疸。

由以上四原因所起之黃疸。名器械性黃疸。即鬱血性黃疸。一名吸收性黃疸。

(五)此外又有瀰漫性或停留性黃疸者。其通常為肝細胞從血色素形成膽汁。膽道亦因此排出之作用形成病的狀態。亡失排泄之作用。膽汁不達於膽道。瀰漫於淋巴管及血管。惹起本病。

此原因之病之最頻繁者。為膽道之閉塞。此膽道閉塞之原因大體如次。

(1)因胃腸加答兒而起者曰加答兒性黃疸。此因十二指腸黏膜之腫脹。輸尿管之開口部狹窄。或閉塞。或腸黏膜上形成黏液拴子。殘留於輸膽管。或輸膽管之黏膜與腸管黏膜。均陷於炎症。因腫脹而閉塞膽管。

(2)異物閉塞膽道。其最頻繁者為膽石。亦有因肝臟奇斯篤馬或蛔蟲竄入輸膽管而致閉塞者。但較少耳。

(3)膽道之瘢痕性及癌腫性狹窄。亦為本症之原因。瘢痕性之狹窄。基因於膽道黏膜之損傷而起膽石。

(4)外部之壓。亦為本病之原因。其最多者為胃、腸、膵、腎上之腫瘍、遊走腎、腹膜炎性滲出物、肝臟動脈瘤、子宮及卵巢腫大等。又肛門部之淋巴腺上腫脹、亦足致膽道之狹窄。

【症候】,黃疸著明之症狀。為皮膚及結膜之變黃。此症狀因膽汁色素侵入血液。在肝臟內吸收於直接血液。但大多先入淋巴管。後進入血液中。

皮膚黃疸者。皮膚變黃色也。此因膽汁色素之量。循環於血液中。致皮膚呈淡黃色或銅褐色。或黃灰色。如呈黃褐色時則名黑色黃疸。皮膚菲薄。且富於血管之部分。呈黃疸最早。故最早現黃疸之部分為顏面。而尤以顳顬部、前額部、鼻唇溝及頤部為甚。下腿等表皮較厚之處。

往往不顯黃疸之病。尤以勞動者因日光變色之故者為甚。皮膚黃疸。初期僅由於膽汁色素。致血漿變黃。但疾病進化。表皮細胞亦蒙膽汁色素之浸潤。此膽汁色素呈褐色之顆粒。以至於凝結沉著。

黏膜黃疸。最著明於眼球結膜。

黃疸尿呈褐色或暗褐色。間呈綠褐色。振盪之時。作色之泡沫。染於白紙、白布、亦呈黃色。

大便多秘。大如團塊。放腐敗性之臭氧。糞便之色。因腸管內膽汁流出之減少或消失。致帶黃白色或灰白色。甚者往往帶銀色或放光輝。此層尤宜注意。

皮膚瘙癢。亦為本病屢發之症。往往搔破皮膚而不自知。其癢尤以夜間為甚。故往往睡眠不安。

亦起心悸遲徐及徐脈。此外食思亡矣。感覺苦味。訴不眠及精神奮昂等。舌有苔。皮膚黏膜網膜出血。

【療法】,黃疸之治劑。大多使用黃疸色之藥劑。與利水之劑及味淡如水之藥物共用。此處自然妙理。殊可驚而又甚有趣。

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枳實梔子大黃豉湯、梔子桑皮湯、大黃消石湯等黃疸治劑之定名也。患黃疸者便多秘。大便多堅硬。已如前述。故多用大黃之配劑。本病尤以肝臟、膽囊、膽道等障礙者為多。故多呈胸肋苦滿之狀。所以多運用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四逆散、柴胡加芒硝湯之類。此中尤以大柴胡湯、合茵陳湯、為余等使用之好方劑。

以上雖為黃疸之治劑。治黃疸亦可兼治皮膚瘙癢。且雖非黃疸而訴皮膚瘙癢者。活用之。亦可奏效。

白話文:

【原因】,黃疸是肝臟和膽道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膽道狹窄是最常見的原因。

(二)當肝臟內的門脈管分支處血壓顯著降低,通常是因為門脈血流受阻所致。這會導致肝細胞產生的膽汁無法順利流入肝臟的微血管,反而逆流到門脈管中,引起黃疸。

(三)如果右側橫膈膜的運動受到妨礙,橫膈膜和肝臟的呼吸壓力會減弱,膽汁流入腸道的力量也會變得微弱,導致膽汁在肝臟內的通道積聚,引發黃疸。例如,右側橫膈膜發生胸膜炎,也可能導致黃疸。

(四)膽汁分泌過多,充滿膽道,如果膽汁不能充分排入腸道,部分膽汁和血液會進入淋巴管,導致黃疸,這種情況稱為膽汁分泌過多性黃疸。

上述四種原因引起的黃疸稱為機械性黃疸,也就是瘀血性黃疸,也被稱為吸收性黃疸。

(五)除了這些,還有擴散性或滯留性黃疸。通常,肝細胞從血色素生成膽汁,膽道負責排出膽汁。然而,如果膽汁無法到達膽道,而是擴散到淋巴管和血管中,就會引發黃疸。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常見原因是膽道堵塞。

膽道堵塞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由於胃腸炎症引起的黃疸,十二指腸黏膜腫脹,輸尿管開口部狹窄或堵塞,或者腸黏膜上形成的黏液栓子殘留在膽管,或者膽管和腸黏膜都發生炎症,腫脹導致膽管堵塞。 (2)異物堵塞膽道,最常見的是膽石,也有因為肝臟囊腫或寄生蟲進入膽管導致堵塞的情況,但相對較少。 (3)膽道的疤痕性和癌症性狹窄也是黃疸的成因。疤痕性的狹窄通常是由膽道黏膜損傷引發膽石形成所致。 (4)外力的壓迫,如胃、腸、胰腺、腎上腺的腫瘤,遊走腎,腹膜炎的滲出物,肝動脈瘤,子宮和卵巢腫大等,甚至肛門周圍淋巴腺的腫脹也可能導致膽道狹窄。

【症狀】,黃疸的顯著症狀是皮膚和眼白變黃。這是由於膽汁色素進入血液,大多先通過淋巴管,然後再進入血液中。

皮膚呈現黃疸,即皮膚變黃。這是因為血液中的膽汁色素增加,使皮膚呈現淺黃色、銅色或黃灰色。如果皮膚呈現黃褐色,則被稱為黑色黃疸。皮膚薄且血管豐富的部位最先出現黃疸,因此臉部,尤其是太陽穴、額頭、鼻脣溝和下巴最先顯現黃疸。腿部等皮膚較厚的部位可能不易看出黃疸。

隨著病情發展,不僅血漿會變黃,表皮細胞也會被膽汁色素浸潤,形成褐色顆粒並沉澱。

眼白的黃疸最為明顯。

黃疸患者的尿液顏色為深褐色或暗褐色,偶爾呈現綠褐色。搖晃尿液時,泡沫會呈現黃色。

大便通常乾燥且呈團塊狀,帶有腐敗臭氣。由於膽汁流入腸道減少或消失,糞便顏色可能偏黃白色或灰白色,嚴重時可能呈現銀色或有光澤,這一點尤其需要注意。

皮膚瘙癢是黃疸患者常見的症狀,晚上瘙癢感更強烈,影響睡眠。

患者可能會出現心跳緩慢,食慾下降,口中有苦味,失眠,情緒激動,舌苔厚重,以及皮膚、黏膜、視網膜出血等症狀。

【治療】,黃疸的治療通常使用具有黃疸色的藥物,配合利尿藥和無味的藥物。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梔子梔子大黃豉湯、梔子桑皮湯、大黃消石湯等都是常用的黃疸治療方劑。由於黃疸患者通常便祕且大便硬,大黃常被用於配方中。對於肝臟、膽囊、膽道障礙的患者,多表現出胸脅脹滿的症狀,因此常用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四逆散、柴胡加芒硝湯等方劑。其中,大柴胡湯和茵陳湯的組合是我們常用的良方。

這些方劑不僅能治療黃疸,也能緩解皮膚瘙癢。即使不是黃疸患者,但有皮膚瘙癢的問題,適當使用這些方劑也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