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19)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19)

1. 第二十二章·腸疊積症

本病可分麻痹性與痙攣性。但前者多於後者。

【症候】,本病之來起。腹部劇甚之疼痛。患者呻吟難堪。起發作性疝痛性狀之疼痛。疊積亦反覆達二十四小時至三十四小時。大多伴以嘔吐。大便稀薄如黏液狀。屢屢挾血液。肛門因括筋麻痹而撒開。不絕漏出黏液樣血樣糞便。又肛門牽引至內部。致其周圍之皮膚滑澤。

腸疊積症之診斷。為臍部或右腸骨窩上發見緊張之腫瘍。此腫瘍為長圓形而呈蠟干狀。表面平滑。疾病之初期。不甚疼痛。此腫瘍有時稍稍變其位置。而增大其廣袤。此為本病之特徵。有時一側之腸骨窩橫於他側。又通腹壁能觸知腸不蠕動。

發病後二三日。腸管內瀦留之瓦斯。愈益顯著。腹壁之緊張。其度增劇。故此時欲從腹壁觸知腫瘍。甚屬困難。

本病中緊要之其他症候。為患者全身之症狀。即四肢厥冷。眼球陷沒。頰肉落。鼻尖聳。前額蒙冷汗。眉間呈縱皺。現恐怕之狀。脈搏頻數且細小。

本病能喚起如下之危險症狀。

(一)吐糞症,此症最為頻繁。因便秘頑固。放屁完全缺如。致來嘔吐。此嘔吐最初僅吐出胃內容物。漸次於吐出物中含膽汁。終至放糞臭之糞狀物。

(二)腹膜炎,此症從疊積部起。波及於全腹膜。故腹部膨滿。疼痛劇甚。

(三)腸穿孔。(四)陷於壞死之腸脫落。不能則止而起腸出血。

(五)腸管狹窄及腸管閉塞。因腸管脫落部上有瘢痕組織。故腸管顯然狹窄。或來閉塞也。

【療法】,本病忽然現重篤之症狀。非初期也。宜從證選用附子粳米湯大建中湯、大烏頭煎烏頭湯赤丸之類。一舉而可得效。本病起時便秘者。千萬不可用下劑。如大柴胡湯大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大陷胸等。切不可用。而宜用溫藥熱藥。如附子乾薑類之配劑。如前述之方。

余於鄉里開業時。曾診一婦人。初因子宮病施用開腹手術。其後現常習性之腸疊積症狀。診察時。腹部極軟弱。無何種抵抗。胃腸弛緩。有多量之停水。余初亦用不少藥方。結局使長服大建中合當歸芍藥散。十二年後。妊娠。所生產兒極健旺云。

2. 第二十三章·腸寄生蟲病

蛔蟲,古書所載之蚘蟲。即今日之蛔蟲。此蟲類蚯蚓。生鮮時帶赤黃色。或帶灰黃色。

【症候】,本病無自的特有之症狀。或僅為局處的。或為反射的神經症狀。近來有主張本病有中毒之樣者。蓋經幾多試驗的結果。證明眼炎、皮膚刺戟症狀。為蛔蟲之中毒也。

屬於局處的症狀為腹痛。腹鳴。便通不整。肛門部感瘙癢。食欲缺乏。嘔吐。放不快之口臭等。

反射的症狀。以神經性徵候為主。如眩暈、頭痛、瞳孔散大、痙攣、麻痹、舞蹈病、癲癇、聽神及視神之障礙等。患者屢屢煩鼻腔內之瘙癢。要用指尖搔爬。此外呈貧血症。甚羸瘦。眼球陷沒。

健康之腸壁。蒙蛔之損傷者。所見甚稀。但一旦形成團塊。則往往閉塞腸管。通常蛔蟲佔居於小腸內。倘一度竄入其他臟器。即招危險。今將其主要之症狀列舉如下。

(一)侵入輸膽道時。則來鬱血性黃疸。間亦來肝臟膿瘍。

(二)形成膽石之一原因。即膽石中心發見蛔蟲。

(三)往往侵入胃中。起該部之壓迫及疼痛。

(四)有時超過於胃及食道之上方。入於咽頭內。佔居於聲帶之上部。致睡眠時來窒息。

(五)或超過喉頭進入氣管枝。喚起肺臟膿瘍及肺臟壞疽。

(六)有時進入鼻腔、鼻淚管、入內耳。穿通鼓膜。出於耳外。時時欲以手指除之。

(七)罹潰瘍性變化。腸黏膜因自己之頭部壓迫。促進穿孔。

蟯蟲,本病之診斷。為發見蟯蟲盛其卵蟲在糞便之中。(卵蟲的發見。比較的少。)蟯蟲之外形類乾酪蛆。其後端呈絲狀。

【症候】,局所的症候為腹鳴、腹痛、便通不整、肛門上感瘙癢。食思缺損、口臭、噁心、嘔吐等。神經症狀為頭痛、眩暈、瞳孔散大、癲癇、舞蹈病、麻痹、鼻腔煩癢等。又夜間從肛門而出。至翌朝發見於臥床。有時超過會陰部侵入腔內及包皮下。喚起白帶下、龜頭炎等。

十二指腸蟲,十二指腸蟲為圓柱狀。雄蟲多呈白色。長徑平均八、三粍。闊徑平均○、四六粍。雌蟲呈淡黃色、或褐赤色、或赤色。比之雄蟲長而且大。佔居於空腸迴腸者居多。

【症候】,本病之症候。為貧血及貧血由來之症候。其症候因此寄生蟲吸吮血液而起。此種貧血。通例自感染本病後五周至六周而起。皮膚變蒼白色。檢其血液。赤血球之數。比通常減去五分之一。血色素暈然。且顯然減少。進於貧血之度時。身體之諸機能降退。患者略略動作。

即容易疲勞。吸呼困難。訴心悸亢進。又容易發汗。貧血達於極度時。患者不能起坐。起床之際。即來眩暈、耳鳴、視野暗黑及失神。

心臟右側擴大。所謂左心室之貧血性擴張。聽診之時。有收縮期的貧血性雜音。內頸靜脈之球部。有高調之獨樂音。

皮膚屢屢現浮腫。外皮及黏膜往往來出血。

食思減退。口渴增進。有時來反理的食欲。即非日常食物之物質如土塊、壁土等。亦所歡喜。便通不正。或秘結。或下痢。利尿大多增加。體溫有時降至正常以下。亦有時發熱。患者訴腹部壓重、膨滿及疼痛。形似鼓腸。

條蟲,條之種類甚多。臨床上所必需認識者。為有鉤條蟲、無鉤條蟲、廣節裂頭條蟲。本蟲寄生於腸內。人所不知。須俟見節片或全蟲體發見於糞便之中。始可知焉。但蟲全體與糞便同排泄者頗稀。須在熱性病之下痢及驅蟲療法之際。方能見之。

【症候】,本病全無自覺之症狀。但亦有便通不整、腹痛、腹鳴、腸內迴旋之感覺。唾液分泌過多。口臭、噯氣、嘈雜、噁心、嘔吐、善飢、食欲全無、羸瘦、蒼白、頭痛、眩暈等。

【療法】,蛔蟲可與鷓鴣菜。腹痛甚者用大建中湯甘草粉蜜湯。蛔厥者用烏梅丸。(參照藥方解釋篇烏梅丸條)金匱要略云。蛔蟲之腹痛時。其脈洪大。通例腹痛甚時。脈沉緊或變弦。蛔蟲痛時則洪大。後藤艮山云。凡痛者脈多緊弦。然反洪大者。蛔蟲之所為也。

患者腹痛。如不明其原因。可行今日糞便之檢查法。如發見蛔蟲卵時。必系蛔蟲之痛。

蟯蟲亦用鷓鴣菜湯。又金匱要略載用雄黃薰方。即用雄黃之末。將瓦筒二枚對合之。燃火於雄黃燒之。即以其燒者向肛門薰之之法也。較之今日西醫之用浣腸法者。手續輕而效果著。

十二指腸蟲用大建中湯、烏梅丸、大建中湯加榧子。貧血、呼吸迫促、動悸、眩暈、耳鳴等者。從證用苓桂朮甘湯真武湯八味丸當歸芍藥散麥門冬湯炙甘草湯之類。

條蟲用大建中湯、大建中湯加榧子、吳茱萸湯之類。或應用石榴根。凡欲達驅蟲之目的者。須於空腹時頓服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