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科醫鑑》~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29)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29)
1. 備考
〔有持桂里之說〕,按桂里翁之論。癇中有癡、狂、驚悸、不寢、健忘、奔豚。故其所謂癇。非今日狹義解釋之癇。癇之症狀。千端萬倪。不能一一縷舉。其大者有六。其中奔豚一病。古來雖自別為一病。要之亦癇之一症。此非余之管見。先達之士。已辨之審矣。
參連湯,俄然直視煩悶者。先投此湯。或加吳茱萸或加熊膽汁。
瀉心湯,癲狂癇凡熱實者總用此方。吳山甫云。治心火胸膈實熱而面赤狂躁者。
黃連解毒湯,無可笑處而頻頻為可笑之狀者癇也。此心火也。用此方以撲其焰。其病自止。
大黃一物湯,江州民間所賣之狂藥。即是此藥。此藥非多飲不效。故宜多煎以代茶飲。余嘗得自江州鄉之澤村氏。其後涉獵醫籍。不見是說。最後在邵氏明醫指掌訂補中得見一語云。大抵狂病宜於大吐下。而吐下之效。莫如大黃一物湯云云。又虞花溪亦有癲者吐狂者下之語。因恍然於二症療治之梗概。且悟到癲亦可下。狂亦可吐之理。是在因時制宜而已。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此方以胸滿煩驚為主症。其餘皆為客症。
鵲石散(治傷寒。發狂。或棄衣奔走。或逾牆越屋之病。用黃連、寒水石各等分。細末。濃煎。冷卻後以甘草湯飲服之。每次二錢。)
麥門冬,癇疾其人不實。難於用瀉心湯、鵲石散者用之。此有止逆下氣之效。
風引湯(大黃,乾薑,龍骨,桂枝,甘草,牡蠣,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
熱癱癇奇疾也。然亦有奇藥可以療之。所謂詹公之釣。千載之鯉不能避也。
余嘗治一洛西人。年弱冠。久患此症。頭面欹斜。手足攣縮。其狀恰如異形奇態之傀儡。群醫用盡其技。莫之能愈。為期經過二三年。最後求治於余。余以此湯與之。一服即治其半。四五旬後。諸症盡去。復態如常。人咸驚歎不置。小兒之驚癇瘛瘲。(驚癇者搐搦症也。瘛瘲者。
手足牽引為或伸或縮之顫振也。以上如腦膜炎之病狀)每日發作數十次者。或亦能用此方救治之。
瓜蒂散
桃核承氣湯
抵當湯
鷓鴣菜湯,治蛔蟲之劑。
酸棗仁湯,酸棗湯(酸棗仁,桂枝,生薑,石膏,茯苓,知母,甘草,人參見千金方)
甘草瀉心湯
竹茹溫膽湯(柴胡,香附,人參,黃連,甘草,桔梗,陳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實,大棗,生薑。治傷寒日數過多。其熱不退。夢寐不寧。心驚恍惚。煩躁。多痰不眠者。)
高枕無憂散(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麥門,龍眼,石膏。治心膽虛怯。晝夜不睡。)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不寐之人。徹夜一目不眠。如及五六夜。必發狂。如恐其發。亟以此方服之。
甘麥大棗湯
茯苓甘草湯,心下悸者。大率屬癇與飲。此方中加龍骨牡蠣絕妙。此方又可治不寐之症。又凡用酸棗仁湯或歸脾湯不愈者。用此方屢奏奇效。此係余之經驗。
白話文:
備考
關於「癇」症的論述,桂里翁認為癇症包括癡呆、狂躁、驚悸、失眠、健忘、奔豚等症狀。因此,古籍中所說的「癇」,與現代醫學對癲癇的狹義解釋不同,癇症的表現千變萬化,無法一一列舉。大致而言,癇症有六種主要的症狀,其中「奔豚」一症,古籍中雖單獨列為一種疾病,但實則也是癇症的一種表現。這並非我個人的看法,前輩醫家早已明確指出這一點。
參連湯:用於治療患者突然出現煩悶、直視的症狀,可加吳茱萸或熊膽汁。
瀉心湯:治療癲狂、癇症等熱盛實證的常用方劑。吳山甫說,此方用於治療心火亢盛,胸膈熱實,伴有面紅、狂躁的症狀。
黃連解毒湯:對於無明顯原因卻反覆做出可笑舉動的癇症,屬於心火亢盛,可用此方清瀉心火,使病情自愈。
大黃一物湯:江州民間俗稱的「狂藥」,此藥需大量服用才能見效,宜煎煮濃湯代茶飲用。我曾從江州澤村氏處得此方,後來查閱大量醫籍卻未見記載,最後在邵氏《明醫指掌》的補遺中才找到相關記載,說大抵狂病宜大吐大瀉,而大黃一物湯是最好的吐瀉藥。虞花溪也提到癲癇可瀉、狂躁可吐的療法,我因此明白了兩種病症治療的概要,也理解到癲癇可以瀉下、狂躁可以催吐的道理,關鍵在於因時制宜。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此方主要治療胸悶、煩躁、驚恐等症狀,其他症狀皆屬次要。
鵲石散:(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狂,或脫衣奔跑,或翻牆越屋的疾病。藥物組成:黃連、寒水石等量,研成細末,濃煎,冷卻後用甘草湯送服,每次二錢。)
麥門冬:治療癇症患者體虛,不宜使用瀉心湯、鵲石散者,可用麥門冬,其有止逆下氣的功效。
風引湯:(大黃、乾薑、龍骨、桂枝、甘草、牡蠣、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
熱癱癇是一種罕見的奇症,但也有奇效藥物可以治療,如同詹公垂釣,千年之鯉也無法躲避。
我曾治療一位洛陽青年,年輕時就患有此症,頭面歪斜,手足攣縮,狀如奇形怪狀的傀儡,多位醫生束手無策,治療兩三年未見好轉,最後求治於我。我用此方治療,一劑藥便見效一半,四五十天后,諸症全部消失,恢復正常,眾人皆驚歎不已。小兒的驚癇、瘛瘲(驚癇指抽搐症,瘛瘲指手足抽動,或伸或屈的顫抖,類似腦膜炎的症狀),每日發作數十次者,也可使用此方治療。
瓜蒂散
桃核承氣湯
抵當湯
鷓鴣菜湯:(治療蛔蟲)
酸棗仁湯、酸棗湯:(酸棗仁、桂枝、生薑、石膏、茯苓、知母、甘草,詳見《千金方》)
甘草瀉心湯
竹茹溫膽湯:(柴胡、香附、人參、黃連、甘草、桔梗、陳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實、大棗、生薑。治療傷寒病程過長,熱邪不退,睡眠不安,心驚恍惚,煩躁,痰多失眠者。)
高枕無憂散:(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麥門冬、龍眼肉、石膏。治療心膽虛怯,晝夜難眠者。)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治療失眠,徹夜不眠,若持續五六夜,必將發狂,若擔心發狂,應及時服用此方。
甘麥大棗湯
茯苓甘草湯:心下悸動,大多屬於癇症和飲邪,此方中加龍骨、牡蠣效果絕佳。此方也可治療失眠,凡是用酸棗仁湯或歸脾湯無效者,用此方屢見奇效,這是我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