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17)

回本書目錄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17)

1. 備考

〔本間棗軒之說〕,治法第一宜鎮悸。第二為清血。第三用滋養法。鎮悸用針砂湯兼用鎮悸丸。清血用黃連解毒湯合四物湯。或用甲字湯合四物湯。滋養用炙甘草湯。或八珍湯。但此症若為先天遺毒者不治。

(原著者按)不治之證。未見說明。但臨床之際。就一二三次中可以區別之。針砂湯者。苓桂朮甘湯加針砂人參也。甲字湯者。桂枝茯苓丸加甘草生薑也。八珍湯者。當歸芍藥散加地黃人參甘草去澤瀉也。八珍湯與炙甘草湯均為滋養之法。鎮悸丸者。綠礬、茯苓、朮、桂枝、甘草也。即茯苓桂朮甘湯加綠礬也。

白話文:

【備考】

根據本間棗軒的說法,治療心悸的步驟首先應該是鎮靜心臟。其次爲清除血液中的熱毒。最後採用滋養法。鎮靜心臟可以用針砂湯,並且配合使用鎮悸丸。清除血液中的熱毒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配四物湯,或者使用甲字湯配四物湯。滋養則可以使用炙甘草湯,或者八珍湯。但是,如果病情是由於先天性的毒素,則無法治癒。

(原著者注)對於無法治癒的情況,並沒有詳細說明。但在臨牀實踐中,通常在一、二、三次療程中就能看出區別。針砂湯是在苓桂術甘湯的基礎上加入針砂和人參。甲字湯是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礎上加入甘草和生薑。八珍湯是在當歸芍藥散的基礎上加入地黃、人參、甘草並去掉澤瀉。八珍湯與炙甘草湯都是滋養的方法。鎮悸丸的成分包括綠礬、茯苓、白朮、桂枝、甘草,即茯苓桂術甘湯加上綠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