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13)

回本書目錄

前篇·證候與治法概編 (13)

1.

熱為陽證。但亦有陰證之發熱者。大凡陽證及實證者易伴熱。陰證及虛證者易伴寒。皇漢醫學要訣云。所謂熱者。不必達體溫計之標準始謂之。凡局部之有熱感者。亦可謂之熱。同時熱之云云。即寓今日炎症之意。西醫別為熱型熱勢。熱型分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熱勢分亞熱、輕熱、中等熱、高熱、過熱。

但此等分類法。與直接治療法無關。反之。皇漢醫學上。將辨為陽證之熱乎。陰證之熱乎。實熱乎。虛熱乎。更進一步。如已認為陽證之熱者。又將從何審辨為太陽病之熱乎。少陰病之熱乎。抑或陽明病之熱乎。傷寒論金匱要略中關於熱證之用方甚多。茲從證歸納而採擇之如下。

白話文:

熱症屬於陽證,但也有陰證發熱的情況。一般來說,陽證和實證容易伴隨發熱,陰證和虛證容易伴隨怕冷。古籍《皇漢醫學要訣》中提到,所謂發熱,不一定要達到體溫計上的標準,只要局部有熱感,也可以稱為發熱。這其實包含了現代醫學中炎症的概念。西醫將發熱分為熱型和熱勢,熱型有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熱勢則分為亞熱、輕熱、中等熱、高熱、過熱。

但是這些分類方式與直接治療方法並沒有直接關係。相反地,中醫更重視辨證論治,要先判斷是陽證的熱症還是陰證的熱症,是實熱還是虛熱。更進一步來說,如果已經確定是陽證的熱症,還需要進一步判斷是太陽病的熱症、少陰病的熱症,還是陽明病的熱症。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關於熱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證型選擇合適的方劑。

發熱,桂枝(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頭痛發熱。發熱出汗。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

桂枝麻黃各半湯(發熱惡寒。熱多寒少。)

桂枝二越婢一湯(發熱惡寒。多熱少寒。)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發熱。出汗。口渴。)

桂枝加黃耆湯(發熱。)

五苓散(發熱。頭痛發熱。)

豬苓湯(脈浮發熱。)

白話文:

發燒,如果伴隨着瑟瑟發抖怕冷、陣陣發冷怕風、忽冷忽熱、頭痛發燒、發燒出汗、頭部輕微疼痛、怕冷、時而發熱,可以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如果發燒怕冷,但發熱症狀比怕冷嚴重,可以服用桂枝二越婢一湯。如果發燒出汗口渴,可以服用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如果單純發燒,可以服用桂枝加黃耆湯。如果發燒頭痛,可以服用五苓散。如果脈搏浮動且發燒,可以服用豬苓湯。

麻黃(頭痛發熱。無汗發熱。身疼痛。)

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

小青龍湯(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咳而微喘。發熱不渴。),

大青龍湯(發熱。惡寒。身疼痛。)

小柴胡湯(嘔而發熱者。傷寒瘥後。更發熱者。)

柴胡桂枝湯(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

厚朴七物湯(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數。)

白話文:

麻黃可以治療頭痛發熱、沒有汗水的發熱、以及全身疼痛。

麻黃附子細辛湯用於治療少陰病,剛開始發病後又反覆發熱,脈象沉的症狀。

小青龍湯用於治療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咳嗽、咳嗽帶微喘、發熱但不口渴的症狀。

大青龍湯用於治療發熱、怕冷、全身疼痛的症狀。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嘔吐伴隨發熱、傷寒病症好轉後又再次發熱的症狀。

柴胡桂枝湯用於治療發熱、輕微怕冷、四肢關節疼痛的症狀。

厚朴七物湯用於治療腹部脹滿、發熱持續十天、脈象浮數的症狀。

大黃附子湯(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症也。下溫藥治之。)

調胃承氣湯(太陽病。三日。汗發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

大黃牡丹皮湯(時時發熱。自出汗。復惡寒。)

四逆湯(吐利。出汗。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冷厥者。)

真武湯(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但仍發熱。)

梔子蘗皮湯。(身黃髮熱者。)

白話文:

脅下疼痛,發燒,脈搏緊而弦,這是寒症,可用溫熱的藥物治療。

太陽病發病三天,出汗卻不退,身體發熱,屬胃病。

時常發熱,自行出汗,又怕冷。

嘔吐腹瀉,出汗發燒,怕冷,四肢僵硬,手腳冰冷。

太陽病,出汗卻不退,仍然發燒。

身體發黃,發燒。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發熱日晡更劇。)

消石礬石散(黃家。日晡所發熱惡寒。)

大承氣湯(發熱。多汗。)

往來寒熱,小柴胡湯(往來寒熱。胸脅苦滿。)

柴胡桂枝甘薑湯(往來寒熱。心煩者。)

大柴胡湯(往來寒熱。)

潮熱。柴胡加芒硝湯(潮熱。)

大承氣湯(短氣。腹滿而喘。潮熱。日晡發潮熱。不惡寒。讝語。潮熱。不能食者。)

白話文:

發燒,下午更嚴重,可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黃家的人,下午發燒怕冷,可用消石礬石散。

發燒多汗,可用大承氣湯。

反覆發燒怕冷,胸肋脹滿,可用小柴胡湯。

反覆發燒怕冷,心煩,可用柴胡桂枝甘薑湯。

反覆發燒怕冷,可用大柴胡湯。

反覆發燒,可用柴胡加芒硝湯。

呼吸急促,肚子脹滿喘不過氣,反覆發燒,下午發燒,不寒戰,說話不清楚,反覆發燒,食慾不振,可用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讝語。發潮熱。脈滑者。)

大陷胸湯(日晡稍稍潮熱。)

煩熱,小建中湯(手足煩熱。),

八味丸(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

小柴胡湯(四肢苦煩熱。)

梔子豉湯(煩熱。胸中窒者。)

溫經湯(手掌煩熱。)

瘀熱,茵陳蒿湯(渴欲飲水者。此瘀熱在裡也。)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瘀熱在裡。身必發黃。)

白話文:

若出現發潮熱、脈搏滑利,可以用小承氣湯。若下午時分感到輕微潮熱,可以用大陷胸湯。若感到煩躁發熱,手腳發熱,可以用小建中湯。若飲食如常,但感到煩躁發熱難以平躺,可以用八味丸。若四肢感到煩躁發熱,可以用小柴胡湯。若感到煩躁發熱,胸中感覺阻塞,可以用梔子豉湯。若手掌感到煩躁發熱,可以用溫經湯。若感到渴欲飲水,身體發黃,可以用茵陳蒿湯,這說明瘀熱在內。

熱入血室,小柴胡湯(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發作時如瘧狀。)

身熱,小柴胡湯(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

梔子豉湯(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

梔子乾薑湯(傷寒。醫用大下之丸藥。身熱不去。微煩者。)

熱,白虎加人參湯(熱結在內。表裡共熱。)

白虎加桂枝湯(身不寒。但熱。)

調胃承氣湯(不惡寒。但熱。)

四逆湯(出大汗後熱不去者。)

通脈四逆湯(裡寒外熱。)

白話文:

發燒、發熱時,可以用小柴胡湯、梔子豉湯、梔子乾薑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桂枝湯、調胃承氣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方劑治療。具体用哪个方劑,需要根据病情具体分析,比如热入血室、身热恶风、大下之后身热不去、醫用大下之丸藥身熱不去、热结在內、身不寒但熱、不惡寒但熱、出大汗後熱不去、裡寒外熱等情況,都需對症下藥。

梔子豉湯(熱在外者。)

微熱,五苓散(微熱消渴。)

小柴胡湯(身微熱。)

大承氣湯(時微熱。)

四逆湯(治身微熱見厥者。)

葦莖湯(咳微熱。)

此外尚有越婢湯及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以治大熱之語。大熱者體表之熱之意。非熱大之說也。

通覽上列。表實證之熱用麻黃湯。表虛證之熱用桂枝湯。陽明病之熱用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治少陽病之熱用小柴胡湯。均發熱之症也。而用熱認定為陽熱。更觀陰虛證之發熱用四逆湯或真武湯。其發熱也。咸惡寒發熱。如太陽病之熱狀。極不能一般的定方。余於臨床時。

白話文:

梔子豉湯適用於外感發熱的患者。微熱者可服用五苓散,尤其適合治療微熱伴隨口渴的症狀。小柴胡湯適用於身體微微發熱的患者。大承氣湯適用於偶爾發熱的患者。四逆湯則專治身體微微發熱並伴隨昏厥的患者。葦莖湯適用於咳嗽伴隨微微發熱的患者。此外,越婢湯和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可以用於治療嚴重的發熱症狀。這裡的「大熱」指的是體表發熱,而非指發熱程度高。

綜觀以上幾種湯劑,針對表實證的發熱,可以用麻黃湯;針對表虛證的發熱,可以用桂枝湯;針對陽明病的發熱,可以用調胃承氣湯和大承氣湯;針對少陽病的發熱,可以用小柴胡湯。這些都是發熱的症狀,但要用「熱」來判定是否為「陽熱」,則需更進一步觀察。例如陰虛證的發熱,可以用四逆湯或真武湯來治療,其發熱往往伴隨怕冷的症狀,與太陽病的發熱類似,因此不能一概而論。我在臨床診療時,……

曾屢見陽明病或少陰病者亦惡寒發熱。或往來寒熱或潮熱。此種病症。欲擬對症之方。不得不先明脈狀矣。

傷寒雜病辨證曰。蓋發熱一證。頗多類似。脈浮而緊。發熱惡寒者。傷寒之候也。脈浮而數。發熱惡寒。或有痛處者。現癰癤之兆也。脈浮而按之反澀。發熱惡寒。或膈內實而嘔吐者。傷食也。脈浮而滑。或頭眩嘔吐者。風痰也。脈浮而弦。發熱惡寒。或思飲食者。化為瘧疾之徵也。能辨此脈。又能辨驗其證者。方可無誤。

往來寒熱者。寒與熱相往來也。寒去則熱現。熱往則寒來。雖如發熱惡寒。但熱與惡寒不同時。此往來寒熱者。示邪在少陽部位也。柴胡劑可治之。故小柴胡湯為少陽病正面之治方。

白話文:

我經常看到陽明病或少陰病的患者,也會有惡寒發熱的症狀,或者出現寒熱往來、潮熱等情況。遇到這種病症,想要對症下藥,就必須先明白脈象。

《傷寒雜病辨證》中說,發熱這個症狀,有很多類似的表現。脈浮而緊,發熱惡寒,這是傷寒的徵兆。脈浮而數,發熱惡寒,並且有疼痛的地方,這是將要生瘡癤的預兆。脈浮而按之反澀,發熱惡寒,或者膈內有實感而嘔吐,這是傷食。脈浮而滑,或者頭昏眼花、嘔吐,這是風痰。脈浮而弦,發熱惡寒,並且想吃東西,這是要變成瘧疾的徵兆。能辨別這些脈象,又能辨別驗證其症狀,才能用藥準確無誤。

寒熱往來,就是寒和熱互相交替出現。寒退去熱就出現,熱退去寒就回來。雖然也像發熱惡寒,但是熱和惡寒不同時出現。這種寒熱往來的症狀,表示邪氣在少陽部位。柴胡劑可以治療這種病症。所以小柴胡湯是少陽病的正面治療方劑。

傷寒雜病辨證曰。小柴胡湯用於往來寒熱。柴胡桂枝幹薑湯用於但頭汗出之往來寒熱。奔豚湯用於往來寒熱。是皆專治邪在少陽者也。一主胸脅滿微結。一主胸腹之痛。但俱無下之之法。大柴胡湯之用於往來寒熱。熱結在裡者也。往來寒熱屬少陽。為柴胡之正證。若表證則多加桂枝。里證則多加大黃。是其大法也。

潮熱者。如海水之潮。來時身體手足胸腹中。無不充滿其熱。故曰潮熱。此為邪氣熾盛於陽明部位之徵。應用大黃、芒硝之配劑。

傷寒雜病辨證曰。潮熱者。邪氣入胃而現之證也。若脈浮而緊。潮熱下痢。或小便難出。大便溏者。邪氣入胃而猶未入之兼少陽證者也。先當和解其外。若小便利而大便鞕者。攻之。但癆瘵(肺結核)而潮熱者。必屬虛證。

白話文:

《傷寒雜病辨證》記載,小柴胡湯適用於往來寒熱。柴胡桂枝乾薑湯適用於伴隨頭汗出之往來寒熱。奔豚湯適用於往來寒熱。這些都是專門治療邪氣在少陽經的藥方。其中一種主要治療胸脅部滿悶微結,另一種主要治療胸腹疼痛,但都無需瀉下。大柴胡湯適用於往來寒熱,熱邪結聚在裡面的情況。往來寒熱屬於少陽經的病症,是柴胡湯的主治症狀。如果患者有表證,就要多加桂枝;如果患者有裡證,就要多加大黃。這就是治療往來寒熱的大原則。

潮熱是指身體像海潮一樣,來時全身手足、胸腹充滿熱氣,所以稱為潮熱。這表示邪氣盛行於陽明經部位的徵兆。治療時應使用大黃、芒硝等配伍。

《傷寒雜病辨證》記載,潮熱是邪氣入胃而造成的病症。如果脈浮而緊,潮熱並伴隨下痢,或者小便難出,大便溏瀉,這表示邪氣入胃但尚未完全入裡的兼夾少陽經病症。此時應先調和其外邪。如果小便通暢而大便祕結,就應該攻邪。但如果患有癆瘵(肺結核)並出現潮熱,就一定是虛證。

煩熱者用小建中湯、八味丸、小柴胡湯、梔子豉湯、溫經湯。以上五方。前已分列主治病症。則煩熱與潮熱之相異自明。即潮熱者概為陽實證。煩熱者悉為虛證。有手足煩熱者。有四肢苦煩熱者。有手掌煩熱者。手足煩熱者多為陽虛。(有時陰虛亦有此苦。)

傷寒雜病辨證曰。煩熱者。熱之苦煩者也。其症在心胸之間。如蒸如焮。熱氣怫鬱。煩擾不能安靜也。有手煩熱。有足心煩熱。蓋煩擾者。無奈何之義也。又有僅僅足下熱或足心熱者。此皆系胃中蓄血所致。與手足煩熱相似。但不可混同。

煩熱而胸中窒塞者用梔子豉湯。煩熱而心亂者用三黃湯。(指金匱中風歷節病編之千金三黃湯)煩熱不得臥者用八味丸。是皆在心胸之間。其因有三。一、因下汗後虛邪湊於心胸。一、因風氣侵心。一、因氣上而不能下通。故治法亦有陰陽之別。手足煩熱者用小建中湯。四肢苦煩熱者用小柴胡湯。手掌煩熱者用溫經湯。皆屬四肢血熱之所致也。

白話文:

煩熱之症:

針對煩熱症狀,可使用以下五種方劑:

  • 小建中湯
  • 八味丸
  • 小柴胡湯
  • 梔子豉湯
  • 溫經湯

上述五方,之前已分別列出其主治的病症,故煩熱與潮熱的區別也自然明瞭。簡單來說,潮熱多為陽實證,而煩熱則屬於虛證。

常見的煩熱症狀有:

  • 手足煩熱:多為陽虛(有時陰虛也會出現此症)。
  • 四肢苦煩熱
  • 手掌煩熱

《傷寒雜病辨證》中提到:

煩熱指的是因熱而感到苦悶、煩躁的症狀。這種症狀主要表現在心胸之間,讓人感覺像被蒸、被烤一樣,熱氣悶在胸中,讓人煩躁不安,無法靜心。

常見的煩熱症狀表現形式:

  • 手煩熱
  • 足心煩熱

“煩擾”一詞,表示一種無奈、難以忍受的感覺。

另外,僅僅足下或足心熱的症狀,通常是因為胃中蓄血所導致,與手足煩熱類似,但不可混淆。

針對不同的煩熱症狀,可使用不同的方劑:

  • 煩熱伴胸中窒塞者,用梔子豉湯。
  • 煩熱伴心亂者,用三黃湯(指金匱中風歷節病編之千金三黃湯)。
  • 煩熱難以躺臥者,用八味丸。

這些煩熱症狀主要集中在心胸之間,其成因主要有三:

  1. 汗出過多之後,虛邪聚集在心胸。
  2. 風邪入侵心臟。
  3. 氣往上走,無法順利下降。

因此,治療方法也需要根據陰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 手足煩熱者,用小建中湯。
  • 四肢苦煩熱者,用小柴胡湯。
  • 手掌煩熱者,用溫經湯。

以上三種症狀都屬於四肢血熱所導致。

瘀熱者用茵陳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此二方治黃疸均有效。蓋黃疸者。瘀熱在裡而發者也。瘀熱鬱於裡。故發瘀穢之熱也。熱入血室者。所謂血熱也。熱與血之結也。

身熱者用小柴胡湯、梔子豉湯、梔子乾薑湯。潮濕可下而去之。身熱則雖下而不能除。故雖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因身熱系裡熱非表熱也。故不當與以瀉下之劑。

傷寒雜病辨證曰。身熱者。大(大者大表之大。非大小之大。)熱也。太陽上篇云。身大熱者。其病屬陽明。與微熱相反。微熱者。熱潛在裡也。身熱者。熱顯於表也。中西深齋云。身熱者。胸腹常熱。熱在肌膚。其人身重而微煩云。

白話文:

瘀熱的人可以使用茵陳湯和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這兩種藥方治療黃疸都很有效。因為黃疸是體內瘀熱導致的。瘀熱鬱積在內,所以會表現出瘀穢的熱症狀。熱進入血室,就是所謂的血熱,是熱與血液結合的結果。

身體發熱的人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梔子豉湯、梔子乾薑湯。潮濕可以下降去除,身體發熱即使下降也無法消除。所以即使瀉下之後,身體發熱仍然存在,因為身體發熱是內熱,不是表熱,因此不應該使用瀉下藥物。

傷寒雜病辨證中提到,身體發熱是指大熱,是大表之熱,不是大小之熱。太陽上篇中說,身體大熱的病屬於陽明,與微熱相反。微熱是指熱潛藏在內,身體發熱是指熱顯露在表。中西深齋中說,身體發熱的人,胸腹經常發熱,熱在肌膚,身體沉重並且略微煩躁。

身熱者。邪氣傳於裡而未實也。表裡俱熱。但純裡熱甚輕耳。此外尚有表熱、外熱之名。亦屬身熱。均不用下法。熱之含義甚廣。不能一例而論。宜考其前後。而後能判其為何種之熱。白虎湯證之熱。熱結在裡。表裡均熱之身熱也。白虎桂枝湯證之熱。身不寒而但熱之身熱也。

梔子豉湯證。熱於外之身熱也。四逆湯證之熱。出大汗而熱不去。陰證之發熱也。通脈四逆湯證。亦陰證之熱也。

微熱者有五苓散、小柴胡湯、大承氣湯、四逆湯、葦莖湯諸方。柴胡桂枝湯用於寒多微熱。微熱者無熱之謂。有陰有陽有虛有實。參考其他之症候。始能知其如何之種類焉。

傷寒雜症辨證曰。微熱亦屬裡熱。微即幽微之微。隱邃而不大顯之義。熱微如無之謂也。

白話文:

身體發熱,表示邪氣入侵到身體內部,但還沒有完全成型。表面和內部都發熱,只是內部熱度稍微輕微一些。另外還有表面發熱、外在發熱等情況,也屬於身體發熱。這些情況都不需要使用瀉下方法。

「熱」的含義很廣泛,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發熱的前後情況才能判斷是哪種熱。白虎湯證的熱,是熱氣結聚在內部,表面和內部都發熱的身體發熱。白虎桂枝湯證的熱,是身體不寒只發熱的身體發熱。

梔子豉湯證,是熱氣停留在體表的體表發熱。四逆湯證的熱,是大汗淋漓後熱度不退,屬於陰證發熱。通脈四逆湯證,也是陰證發熱。

微熱的情況,可以用五苓散、小柴胡湯、大承氣湯、四逆湯、葦莖湯等藥方治療。柴胡桂枝湯適用於寒邪較多,微熱的症狀。微熱是指幾乎沒有熱的感覺,可以是陰虛、陽虛、虛實等不同情況。需要參考其他症狀才能確定是什麼種類的微熱。

《傷寒雜病論》說,微熱也屬於內熱。微是指隱藏、不顯眼的微弱狀態。熱氣微弱,幾乎感覺不到,這就是微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