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2)
後篇·病證各論 (2)
1. 第四十三章·霍亂
下痢甚。且嘔。腹中水鳴。或腹痛。小便不利。四肢冷。或有攣痛者。真武加半夏湯、即真武湯小半夏湯之合方為宜。下痢不止。厥冷煩躁。四肢轉筋。腹拘攣。面色青。肉脫。眼凹聲嘶者。四逆湯。從證用四逆加人參湯。下痢轉筋益甚。厥冷過臂膝。精神衰弱。脫汗如綴珠。
脈細微或沉伏不見者。用通脈四逆湯。前證而心胸之氣閉。乾嘔。煩躁甚。或發呃逆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為宜。此證多死。若下痢與乾嘔均止。厥冷、煩躁、轉筋、自汗、呃逆不止。小便不利者。茯苓四逆湯為宜。此證亦多死。但用此方後。若小便通利。大便之色帶黃味。
諸症漸次退者。回生之機也。吐下厥冷漸減。心胸中發煩熱。渴而好飲冷水者。用石膏黃連甘草湯、白虎加桂枝湯為宜。若心下痞塞者。與白虎加人參湯。前證中加乾嘔、痰喘或呃逆者。竹葉石膏湯為宜。吐藥者。冷服納之。諸方皆然。若胸腹鬱熱。吐渴均甚。且煩躁者。與冷水。
則煩躁能穩。嘔吐能止。
初起發熱。身體解惰。腹痛。或拘攣。微利者。是無大患。用桂枝加芍藥湯。溫被覆之。使發汗可愈。腹中結實而痛者。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反能快通而止下痢。若寒熱往來。胸滿、嘔吐、心下痞鞕。腹中拘攣。或腹痛下痢者。用大柴胡湯。此病對於腹中凝結阻滯。宜早疏利。
腹中和。則下痢自止。譬猶表證者用葛根加半夏湯以發汗。則嘔與下痢自止。同一理由。
嘔而心下痞鞕。腹中雷鳴。下痢。或下痢中雜血者。與半夏瀉心湯。嘔吐劇者。用生薑瀉心湯。心煩不安者。用甘草瀉心湯。口渴而不嘔吐。便血不止。好飲冷水者。與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為宜。
嘔吐下痢。為此病之常態。能審寒熱虛實。選用甘草乾薑湯、附子粳米湯、吳茱萸湯、黃連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為宜。嘔吐甚時。灸神穴、天樞等穴。藥中加伏龍肝之煎汁。煎而冷飲之。或即用伏龍肝一味之煎汁。待能稍納藥汁。再用本方適當之藥。其中仍宜兼用止嘔之劑。
發斑疹或疙者。選用葛根加石膏湯、葛根加朮附湯、麻桂各半湯、大青龍湯。使斑毒十分排托。以防內陷。斑之形狀。大小不同。其色紅鮮者吉。紫黑者凶。斑黑者。從尺澤、委中兩穴放血為宜。即無斑而身體之血色黯紅者。現青筋、紅筋者。多血之肥胖者。皆以放血為宜。但多少方面。宜加酌量為是。
吐瀉後。大熱。煩躁。譫語。大渴。舌乾黃黑。心胸苦悶。不能安眠。大便秘閉。或變泄痢下重等之證者。隨證選用白虎湯、大柴胡湯、大柴胡加芒硝湯、調胃承氣湯、大小承氣湯。病證轉變。不隨施治之法者。無起死回生之望。
平素好酒肉者。或平素大便秘結者。或病前數日。大便秘結。停滯於腹中者。或平日貪啜水面果物者。或一時痛飲過食者。或在傷食病中感受厲氣者。均隨其症選用備急丸、紫丸、瀉心湯、調胃承氣湯、大小承氣湯以逐除宿毒之停滯。能驅出闖入之邪氣。下痢自止矣。又水毒穢物。停在胸膈胃中。欲吐而不能吐者。用瓜蒂散為宜。
白話文:
第四十三章·霍亂
嚴重腹瀉,伴隨嘔吐,腹部有水聲,可能腹痛,小便不利,四肢冰冷,或有抽搐疼痛。適合服用真武加半夏湯(真武湯和小半夏湯的合方)。
如果腹瀉不止,厥冷煩躁,四肢抽筋,腹部拘攣,面色青紫,肌肉鬆弛,眼窩凹陷,聲音嘶啞,則應服用四逆湯,根據症狀可服用四逆加人參湯。
如果腹瀉和抽筋加劇,厥冷超過手臂膝蓋,精神衰弱,出汗像串珠一樣,脈搏細微或沉伏難以觸摸,則應服用通脈四逆湯。
若以上症狀外,還出現心胸氣閉,乾嘔,煩躁加劇,或打呃逆,則應服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此症狀多為危重,預後不良。
如果腹瀉和乾嘔都停止了,但厥冷、煩躁、抽筋、自汗、呃逆持續,小便不利,則應服用茯苓四逆湯。此症狀也多為危重,預後不良。但服用此方後,如果小便通暢,大便顏色發黃,氣味正常,諸症逐漸減輕,則有恢復的希望。
嘔吐、腹瀉、厥冷減輕,心胸感到煩熱,口渴想喝冷水,則應服用石膏黃連甘草湯或白虎加桂枝湯。如果心下痞塞,則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如果以上症狀外還伴有乾嘔、痰喘或呃逆,則服用竹葉石膏湯。服用藥物後嘔吐者,應冷服藥物,所有藥方皆如此。如果胸腹鬱熱,嘔吐口渴都嚴重,且煩躁,則服用冷水,煩躁能減輕,嘔吐能停止。
初期發熱,身體倦怠,腹痛,或拘攣,輕微腹瀉,則無大礙,服用桂枝加芍藥湯,溫暖覆蓋,使之發汗即可痊癒。腹部堅硬疼痛,則服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能迅速通便止瀉。如果寒熱往來,胸悶,嘔吐,心下痞塊,腹部拘攣,或腹痛腹瀉,則服用大柴胡湯。此病對於腹部凝結阻滯,宜及早疏通,腹部舒適,則腹瀉自止。如同表證服用葛根加半夏湯發汗,嘔吐和腹瀉也會自止,道理相同。
嘔吐,心下痞塊,腹部雷鳴,腹瀉,或腹瀉中帶血,則服用半夏瀉心湯。嘔吐劇烈,則服用生薑瀉心湯。心煩不安,則服用甘草瀉心湯。口渴但不嘔吐,便血不止,喜歡喝冷水,則服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嘔吐腹瀉是此病的常見症狀,需仔細判斷寒熱虛實,選擇甘草乾薑湯、附子粳米湯、吳茱萸湯、黃連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等藥物。嘔吐嚴重時,灸神闕穴、天樞穴等穴位,藥物中加入伏龍肝煎汁冷服,或單用伏龍肝煎汁,待能稍許進食藥汁後,再服用適當藥物,其中仍應配合止嘔的藥物。
出現斑疹或疙瘩,則選擇葛根加石膏湯、葛根加朮附湯、麻桂各半湯、大青龍湯等,使斑毒充分排出,以防內陷。斑疹形狀大小不一,顏色鮮紅者吉,紫黑者凶。斑疹發黑者,應從尺澤、委中兩穴放血。即使沒有斑疹,但身體血色暗紅,出現青筋、紅筋,或多血肥胖者,也宜放血,但放血多少需根據情況酌情處理。
吐瀉後,高熱,煩躁,譫語,口渴,舌乾黃黑,心胸苦悶,不能安眠,大便秘閉,或瀉痢下重等症狀,則根據症狀選用白虎湯、大柴胡湯、大柴胡加芒硝湯、調胃承氣湯、大小承氣湯。病證變化不隨治療方法而改變者,則無起死回生的希望。
平素嗜酒食肉者,或平素大便秘結者,或病前數日大便秘結,停滯於腹部者,或平素貪食冷飲水果者,或一時暴飲暴食者,或在傷食病中感受風邪者,則根據症狀選用備急丸、紫丸、瀉心湯、調胃承氣湯、大小承氣湯等,以排出宿毒和邪氣,腹瀉即可停止。水毒穢物停留在胸膈胃中,想吐卻吐不出來者,則服用瓜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