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1)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1)

1. 第四十三章·霍亂

霍亂之主徵為急性吐瀉。其狀疑似虎力拉。本病或為傷食之一種。或有暑氣侵襲之傾向。本尾臺榕堂所著霍亂治略。編於此編。其中有乾霍亂者。乃腹痛煩悶而不吐下之症也。本章則就吐瀉為主徵而說述之。

【原因】,本病大多在酷暑之候。從飲食之不攝生而誘發。本病之病原菌不明。

【症候】,本病現於俄然之間。有時以全身倦怠。食思不振。嘔氣等為前驅。本病大多起於夜間。患者因心窩苦悶。及嘔氣等打破睡夢。腹部感雷鳴及疼痛。頻發下痢。病勢增加。則起數次之嘔氣。數小時之內。達二十次乃至四十次。所吐之物及糞便。與虎力拉之物無甚區別。

因之患者呈重篤之虛脫症狀。皮膚厥冷。被以黏稠之冷汗。鼻梁隆起。眼球陷沒。至呈所謂虎力拉性兔眼。脈搏頻數且細小。心音幽微。此外患者有極甚之煩渴。有掣痛性筋痙攣之苦。體力尚存者。其煩悶之狀。實不忍卒觀。其痙攣與虎力拉之情形同。發於腓腸筋者最多。尿利大減其量。

甚至有時閉止。

本病通例常亙二十四小時至十八小時之持續。吐瀉漸減其度。口渴止。皮膚復平溫。筋痛消失。脈搏復故。利尿量增。虛脫之狀態消散。反之。至致死的轉歸者。則吐瀉亦止。但患者發現不快之呃逆。煩悶。其虛脫之狀愈形增加。皮膚厥冷之度亦增。脈搏益益細數。心音不能聽得。遂至死亡。

【療法】,其初腹痛。二三日或四五日之間。日日行三五次之下痢者。大多無甚大患。可以治愈。腹不痛而痢暴下者。皆篤劇之症也。其腹痛者乃正氣排斥邪氣。邪氣相距。故發痛也。不痛而暴下者。邪勢甚劇。正氣不能相持。譬之弱將遇勁敵。未及一戰。即棄戈曳甲而走也。

初期中不論腹痛寒熱之有無。如見其機。宜早用葛根加朮湯。溫覆之。使十分發汗。則嘔吐不發。若嘔吐已發而不甚者。可自由施行後之措置。蓋此病一發嘔吐。即不能納藥。用盡心思。無適當治法。故往往死焉。故在初期中。看護者宜叮嚀病人。喻其速發大汗。若已見嘔氣者。

葛根加半夏湯中用加倍之生薑。發汗可愈。毒不甚者。始終用葛根加朮湯。自能恢復。

發汗後下痢不止。心下痞鞕。腹痛而小便不利。好熱飲者。用人參湯。下痢甚。四肢微冷。或惡寒者。人參湯中加附子。前證而發熱惡風。四肢惰痛者用桂枝人參湯。下痢發熱。口舌乾燥。渴而好冷水。或飲後即吐者用五苓散、茯苓澤瀉湯等冷服之。嘔吐極甚而不止者。先用小半夏加茯苓湯、生薑半夏湯等冷服之。

使止嘔吐。最為緊要。嘔吐不止。但對於適當之主方無用。或嘔吐不止。下痢甚。一切藥汁均不能入者。用溫石溫其腹部腰部。在神穴、天樞、關元等穴。數數以艾灸之。炷大為宜。其灸以腹內溫。胸膈鬆開。嘔氣亦止為度。又嘔甚而心胸煩悶。挾蛔蟲者。能體認其狀情。兼用烏梅丸為宜。

白話文:

第四十三章·霍亂

霍亂的主要症狀是急性嘔吐腹瀉,症狀類似傷寒。此病可能是飲食積滯所致,也可能與暑熱侵襲有關。本書收錄了榕堂所著《霍亂治略》,其中提到乾霍亂,指腹部疼痛煩悶,但不嘔吐腹瀉的症狀。本章則專門討論以嘔吐腹瀉為主要症狀的霍亂。

原因:此病大多發生在酷暑季節,由飲食不衛生誘發。病原菌尚不明確。

症狀:此病發病突然,有時會先有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噁心等前兆。大多在夜間發病,患者因胃部不適和噁心而驚醒,腹部有腸鳴音和疼痛,頻繁腹瀉。病情加重時,會多次嘔吐,數小時內嘔吐次數可達二十至四十次。嘔吐物和糞便與傷寒患者的相似。

因此,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虛脫症狀,皮膚冰冷,出粘稠的冷汗,鼻樑高聳,眼球凹陷,呈現類似傷寒的「兔眼」,脈搏頻數而細弱,心音微弱。此外,患者極度口渴,伴有抽搐性肌肉痙攣,尤其腓腸肌最常見。尿量明顯減少,甚至閉尿。

此病通常持續二十四至十八小時,嘔吐腹瀉逐漸減輕,口渴消失,皮膚恢復溫暖,肌肉疼痛消失,脈搏恢復正常,尿量增加,虛脫狀態消失。相反,如果病情惡化導致死亡,嘔吐腹瀉雖然會停止,但患者會出現不適的呃逆、煩悶,虛脫症狀加重,皮膚更冰冷,脈搏越來越細弱,心音聽不見,最終死亡。

療法:初期腹痛,二三日或四五日內,每天腹瀉三五次的,大多問題不大,可以治愈。腹部不痛而腹瀉劇烈的,都是病情危重的症狀。腹部疼痛是因為正氣抵抗邪氣,邪氣入侵導致疼痛。不痛而腹瀉劇烈,則邪氣非常嚴重,正氣無法抵抗,如同弱將遇到強敵,還沒交戰就潰不成軍。

初期無論有無腹痛寒熱,若及時發現,應及早服用葛根加朮湯,溫暖覆蓋,使大量出汗,則嘔吐就不會發生。如果已經嘔吐但不太嚴重,可以自由選擇後續治療方案。因為此病一旦嘔吐,就難以服藥,即使想盡辦法,也沒有合適的治療方法,所以常常因此死亡。因此,初期家屬應提醒病人儘快大量出汗。如果已經出現嘔吐,則葛根加半夏湯中加倍生薑,發汗即可痊癒。毒性不重的,始終服用葛根加朮湯,就能恢復。

發汗後腹瀉不止,心下痞滿,腹痛,小便不利,喜熱飲者,用人參湯;腹瀉嚴重,四肢微冷或惡寒者,人參湯中加附子;有上述症狀且發熱惡風,四肢酸痛者,用桂枝人參湯;腹瀉發熱,口乾舌燥,口渴喜冷飲,或喝水後即吐者,用五苓散、茯苓澤瀉湯等冷服;嘔吐非常嚴重且不止者,先用小半夏加茯苓湯、生薑半夏湯等冷服,使嘔吐停止最重要。嘔吐不止,對適當的主方無效,或嘔吐不止,腹瀉嚴重,所有藥物都無法服用者,用溫熱的石頭溫暖腹部和腰部,在神闕穴、天樞穴、關元穴等穴位,多次艾灸,艾炷宜大,以腹部溫暖,胸膈舒暢,嘔吐停止為度。又嘔吐嚴重且心胸煩悶,伴有蛔蟲者,可根據情況,兼用烏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