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1)
後篇·病證各論 (1)
1. 第三十七章·動脈硬化症
【原因】,本病之主要原因。為酒精中毒。及黴毒。尤其以幼年時之黴毒。易喚起本病。但不因黴毒固有之變化而來。故不得不與黴毒動脈炎有區別。其他脂肪過多症、糖尿病、痛風、肺癆、鉛及尼哭金中毒。亦喚起本病。酒精比之黴毒為少。
熱性傳染病中尤其是關節洛衣馬基斯。馬剌利亞發生本病者不少。
遺傳亦決不可輕視。脈管彈力性之良否。有遺傳的關係。年齡亦與脈管彈力之變化。有最要緊之關係。年高則由脈管退行性變化之傾向。因發本病者亦甚多。
【症候】,本病患者之皮膚之彈力。富皺襞。筋肉萎縮。骨質菲薄。血行器官呈本病固有之狀態。動脈管強固。脈搏扁平。脈波之升降頗遲緩。
心臟多呈著明之變化。若全身之血管硬化。以致全身血壓之亢進。其結果心臟肥大。擴張。甚至惹起心筋之衰弱。實際上全身之動脈不悉呈硬化性變狀。唯呈上行大動脈之動脈硬化症。左心室肥大擴張。又兼以冠狀動脈硬化症時。此為隨附之疾苦。
上行大動脈硬化症。所患之動脈管擴張及延展。屢於喉頭窩容易觸知其搏動。打診上於胸骨之右緣。約有三仙米之廣袤。呈鼓性濁音。聽診上有收縮期的雜音。此雜音與大動脈瓣孔狹窄之際。所現異點之雜音。有相異之點。其性甚柔軟。其始與心臟收縮期一致。且多兼大動脈第二音之有響性旺盛。
又上行大動脈之硬化症。屢有冠狀動脈硬化症。隨兼大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大動脈瓣孔狹窄。
下行大動脈硬化症。腹壁菲薄而柔軟時。觸診上呈蛇行狀。現硬固之脈管。遇輕度之壓迫。觸知其容易起喘。
上下肢動脈硬化症。所患之動脈硬固。呈蛇行狀。脈搏小。或全缺。其他所營之肢部之運動性。知覺性。脈管運動性。及營養性機能受障礙。尤其著明下肢動脈硬化症之際。所見之變狀。發現所謂間歇性跛行症。患者於該部有異常之感覺。訴熱感、冷感、疼痛及緊張之感。運動下肢。
每常增劇其度。遂至運動中止。又硬化症達強度。所患之動脈閉塞時。其所屬之末梢部致生壞疽。
腦動脈硬化症。為所惠之腦髓循環遇障礙。遂示所謂動脈硬化症性腦髓軟化症。現出諸種之局所症狀及全身症狀。又患者呈類似腦神經衰弱之症狀。感頭痛。眩暈。全身倦怠。
本病腦溢血亦為最頻繁之原因。
【療法】,動脈硬化症之患者。陽證與實證為多。用冷藥寒藥瀉下藥之配劑為多。如石膏、大黃、芒硝、山梔子之類。組入方劑。
本病呈神經衰弱症之症狀。感頭痛、眩暈、不眠不安、且時時衄血者。用瀉心湯、梔子豉湯之類。如心臟喘息。心下堅硬。顏色惡。口渴。心悸。小便不利等。與木防己湯。服之一旦輕快者。再與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石膏與茯苓與芒硝有互相關聯之作用。可考究上之二方而運用之。
白話文:
第三十七章·動脈硬化症
原因: 本病主要原因是酒精中毒和梅毒,尤其是幼年時期感染的梅毒更容易誘發本病,但並非直接由梅毒本身的病變引起,因此必須與梅毒性動脈炎區分。此外,肥胖症、糖尿病、痛風、肺結核、鉛中毒和汞中毒等,也可能誘發本病。其中酒精的誘發作用較梅毒為弱。
一些急性傳染病,尤其是風濕熱和瘧疾,也常伴發本病。
遺傳因素也不容忽視,血管彈性的好壞與遺傳有關。年齡也與血管彈性的變化密切相關,年齡越大,血管退行性變化的傾向就越大,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患此病。
症候: 本病患者皮膚彈性下降、出現皺褶,肌肉萎縮,骨質變薄,血液循環系統呈現本病特有的狀態:動脈管壁增厚變硬,脈搏細弱,脈搏波的升降較緩慢。
心臟常出現明顯的變化。如果全身血管硬化導致全身血壓升高,就會導致心臟肥大、擴張,甚至引起心肌衰弱。實際上,並非全身所有動脈都發生硬化性變,但如果上行主動脈發生動脈硬化,則會導致左心室肥大擴張,並常伴隨冠狀動脈硬化症。
上行主動脈硬化時,患病的動脈管擴張和延伸,常可在頸窩處觸摸到搏動;叩診時,在胸骨右緣約三公分寬的範圍內,可聽到鼓音;聽診時可聽到收縮期雜音,與主動脈瓣狹窄時的雜音有所不同,其性質較柔和,始於心臟收縮期,且常伴主動脈第二心音亢進。
上行主動脈硬化也常伴有冠狀動脈硬化症,以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主動脈瓣狹窄。
下行主動脈硬化時,如果腹壁較薄且柔軟,觸診時可摸到像蛇一樣彎曲的硬化血管,輕微壓迫即可觸及搏動減弱。
上下肢動脈硬化時,患病的動脈變硬呈彎曲狀,脈搏減弱或消失,患肢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血管運動功能和營養功能均會受損,尤其在下肢動脈硬化時,常出現間歇性跛行,患者會感覺患肢異常,例如灼熱感、寒冷感、疼痛和緊繃感,活動下肢時症狀加劇,直至無法繼續活動。如果硬化嚴重導致動脈阻塞,則患肢末端可能發生壞疽。
腦動脈硬化時,腦部血液循環受阻,會出現動脈硬化性腦軟化症,表現為各種局部症狀和全身症狀,患者也可能出現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例如頭痛、眩暈、全身倦怠等。腦出血也是本病最常見的併發症。
療法: 動脈硬化症患者多屬陽證或實證,治療多採用寒涼瀉下藥,例如石膏、大黃、芒硝、山梔子等,配合其他藥物組成方劑。
如果患者出現神經衰弱症狀,例如頭痛、眩暈、失眠、不安,並伴有反覆鼻出血,則可選用瀉心湯、梔子豉湯等;如果出現心悸、胸悶、面色晦暗、口渴、心慌、小便不利等症狀,則可選用木防己湯,若服用後症狀有所緩解,則可改用去石膏加茯苓芒硝的木防己湯,石膏、茯苓和芒硝之間有相互協同作用,可參考這兩種方劑並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