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塜敬節

《中國內科醫鑑》~ 後篇·病證各論 (2)

回本書目錄

後篇·病證各論 (2)

1. 第三十三章·腳氣

其他患者訴腳部倦憊及重感。腓腹筋緊張。壓之覺疼痛。又下肢現輕度之浮腫。知覺麻鈍。腳部之運動麻痹激增。心悸亢進。心窩苦悶逐日顯著增惡。患者訴胸內如爆裂樣之苦楚。眼目。口腔。鼻腔開大。瞳孔散大。其顏貌甚險惡。

心囊及其他之漿膜腔現水腫。但此水腫性症。則增加心動之數。心臟部及心窩部見泛發性之博動。心尖之音幽微而暈濁。第二肺動脈音亦暈濁。頸動脈跳動。橈骨動脈頻數且軟。上下指端厥冷。呈紫藍色。肺臟陷於急性氣腫。心臟濁音部狹小。甚時完全消失。橫膈膜及其他之呼吸筋呈不全麻痹狀。

呼吸大大促迫。體溫過下降。患者精神亡失。遂在肺水腫之症狀下而斃。

【療法】,神經性症感下腿之倦怠與萎弱。出行之際容易疲勞。頭重。口渴。脫汗加以下腿浮腫。知覺麻鈍等。可與越婢加朮湯。病勢進步。浮腫伸展全身。心悸亢進。胸脅苦滿。利尿減少。大便秘結者。與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

萎縮性症。用桂枝加附子湯、桂枝附子湯、八味丸、當歸芍藥散、當歸四逆湯、桂枝芍藥知母湯之類。

水腫性症。初發腳部萎弱。下腿浮腫者。與越婢加朮湯。若脈浮緊。口渴煩躁。全身現浮腫。無自汗之症。利尿減少者。與大青龍湯。胸脅苦滿。心悸亢進。呼吸促迫。利尿減少。大便秘結者。與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若浮腫強烈。心下有堅硬如板之痞狀。食氣缺乏。顏色如土。

心悸亢進。呼吸促迫。喘息。利尿減少之候者。與木防己湯。服下猶不效時。與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心臟性症與以上諸症迥異。病勢急激。多衝心之懼。本病總犯陽實證。初期即為下劑之適應症。

若胸脅苦滿。心悸亢進。呼吸促迫。體溫上升。食思亡失。煩渴。噁心。嘔吐。大便秘結。利尿減少之候。先與大柴胡湯。惡飲食。飲之嘔吐。不能納入時。與瓜蒂散以吐之。若腹滿之甚。喘鳴促迫。大小便不利者。與大承氣湯。心下如石之堅硬。肩背凝結。呼吸促迫甚。煩躁。

心中有懊憹之狀。大小便不利者。速與大陷胸湯。危迫眉睫。有衝心之兆者。與走馬湯。若陽極變陰。脈已變沉遲。煩躁。厥冷。現吐逆之狀。投與吳茱萸湯。能救十中之一焉。

白話文:

第三十三章·腳氣

病人主訴腳部疲倦沉重,小腿肌肉緊張,按壓疼痛,下肢輕微浮腫,感覺遲鈍,腳部運動麻痺加劇。伴隨心悸加重,心窩部悶痛日益加劇,病人形容胸部如同爆裂般的痛苦。眼睛、嘴巴、鼻孔張大,瞳孔放大,面色非常險惡。

心包膜和其他漿膜腔出現水腫,但這種水腫加重了心跳速度,心臟和心窩部位出現瀰漫性搏動,心尖音微弱模糊,第二肺動脈音也模糊不清。頸動脈搏動,橈動脈脈搏頻數而軟弱,手指和腳趾末端冰冷發紫。肺部出現急性肺氣腫,心臟濁音區縮小,有時完全消失。橫膈膜和其他呼吸肌呈現不完全麻痺狀態。

呼吸急促困難,體溫過低,病人意識喪失,最終因肺水腫而死亡。

治療方法:

神經性腳氣:下肢倦怠乏力,行走容易疲勞,頭昏沉、口渴、出汗,伴有下肢浮腫、感覺遲鈍等症狀,可服用越婢加朮湯。病情進展,浮腫波及全身,心悸加重,胸脅脹滿,尿量減少,大便秘結者,服用大柴胡湯或柴胡加芒硝湯。

萎縮性腳氣:服用桂枝加附子湯、桂枝附子湯、八味丸、當歸芍藥散、當歸四逆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等。

水腫性腳氣:初期腳部乏力,下肢浮腫者,服用越婢加朮湯。如果脈浮緊,口渴煩躁,全身浮腫,無自汗,尿量減少,服用大青龍湯。胸脅脹滿,心悸加重,呼吸急促,尿量減少,大便秘結者,服用大柴胡湯或柴胡加芒硝湯。如果浮腫嚴重,心下堅硬如板,食慾不振,面色萎黃,心悸加重,呼吸急促,喘息,尿量減少,服用木防己湯。服用後無效,則服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心臟性腳氣:與上述症狀不同,病情急劇惡化,多有心慌恐懼。本病屬於陽實證,初期即可服用下劑。

如果胸脅脹滿,心悸加重,呼吸急促,體溫升高,食慾不振,煩渴,噁心嘔吐,大便秘結,尿量減少,先服用大柴胡湯。如果厭惡飲食,喝水就嘔吐,不能進食,服用瓜蒂散催吐。如果腹脹嚴重,喘息氣促,大小便不利,服用大承氣湯。心下堅硬如石,肩背僵硬,呼吸極度急促,煩躁,心中有懊惱不安,大小便不利,迅速服用大陷胸湯。危急情況,有心慌欲死之兆,服用走馬湯。如果由陽證轉陰證,脈象變為沉遲,煩躁,厥冷,出現嘔吐,服用吳茱萸湯,或可救治十分之一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