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序 (3)

回本書目錄

序 (3)

1.

蓋聞物理論云。醫者非仁愛不可托。非聰明理達不可任。故曰與其自任。無寧執方。與其執方。無寧窮理。必宣暢旁通。達幽闡微。知天地萬物之故。明性命精微之旨。然後隨氣用巧。意在筌蹄之外。而神存心手之間。固非膠柱鼓瑟。師心襲貌者。所能庶幾也。余叔蘊谷先生。

賦資聰敏。幼年博綜典籍。喜讀書窮理。繼承先業。不蘄仕進。酬應之暇。獨寄意於詩。觸景興懷。托於詠歌。以寫其自得之趣。蓋其天性然也。其後本業日精。聲名日盛。方之所剖。劑之所投。若行所無事者。而遠近之人。爭奔走恐後焉、居平籃輿遠出。片帆遙指。延請之家。

相望於道。而余叔閒適自如。手揮目送。于山川雲物。草木之美。禽獸之觀。繪聲撫狀。莫不爭現於青囊藥籠。間歸而錄之於集。方隱几樂其所得。而臥者起。憊者愈。神明感嘆於其側已。誦其功於巍乎莫及。噫嘻。余叔之於醫。何若是之大遠乎俗。而調達其性情。洞見其癥結。

曲盡其原本哉。吾聞夫昔人詩之為教。通志氣。格神人。導斯民於中正和平。登之仁壽。以抒其煙郁隱伏。蓋亦有天事焉。今余叔之於醫。殫精竭慮。於寒暖燥濕。結蓄沉滯。七表八里。三焦六脈之道。剖析通微。一如四聲五音。歌吟嘯呼。寫人情之難言。宣人性之至樂。無有隱顯。

遠邇莫不神而明之。以臻其至。此詩之進而益工。愈可知醫之獨有千古也。又何疑哉。甲戌冬。余請假歸省。今春訪余叔於牡丹藥欄之側。把盞敘話。快讀近日詩歌。為之神怡心醉。既而出雜症會心錄一編相示。牢籠百家。匠心獨運。蓋舉平昔讀書窮理之功。與夫閱歷參稽之驗。

畢露於卷帙中。其本仁愛之心。發為不可磨滅之論。辭達理舉。於以信今而傳後也。豈非不朽盛業哉。爰敘厥巔末。以見余叔之學。原原。本本。其來有自。而非庸耳俗目所克窺見萬一云爾。時

乾隆二十年歲在乙亥秋七月立秋日愚侄存寬拜手謹序

白話文:

[序]

我聽說在《物理論》中提到,醫生如果不具備仁愛之心便無法託付生命,如果不夠聰明且理解力強便不能擔任醫生的職責。因此,比起過度自信,不如遵循醫方;而相比遵循醫方,更應窮究醫理。必須要讓知識廣泛流暢,通曉各個方面,深達幽微之處,明白天地萬物的原理,清楚生命的精妙之義。之後再根據病情施展技巧,心思在象外,神韻在心中,絕非死板僵化,墨守成規的人能比擬。這是我叔蘊谷先生的觀點。

蘊谷先生天賦聰慧,從小就廣泛閱讀經典文獻,喜愛研讀書籍,探究道理。他繼承家業,並不想投身仕途。在空閒之餘,他專注於詩歌創作,借景抒情,以詩歌表達自己的心情,這大概就是他的天性吧。隨後,他對自己的行業越來越精通,名聲越來越大。他開的處方和使用的藥物,都像在做一件輕鬆的事,遠近的人們都紛紛慕名而來,希望得到他的治療。

平時,他坐著轎子遠行,一片帆影遙指遠方,邀請他診病的人家在路上連綿不斷。然而,蘊谷先生卻悠然自得,他用手揮動,用眼觀察,山川雲霧,花草樹木的美麗,禽獸的景象,他都能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這些都一一被他記錄在青囊藥籠裡。他回到家,將這些經歷寫入詩集,一邊欣賞自己的作品,一邊享受著病人的康復帶來的喜悅,這是何等的愜意啊。

我聽說古人認為詩歌可以通達人的意志,影響神靈,引導人民走向中正和平,提升他們的道德境界。現在,蘊谷先生在醫學上的努力,全力以赴地研究寒暖燥濕,積聚沉澱,七表八里,三焦六脈的理論,深入淺出,就像四聲五音,歌吟嘯呼,表達人們難以言喻的情感,展現人類的極致喜悅。無論是隱藏的還是顯露的,遠近的人都能深刻理解,達到最高境界。

這就是為什麼蘊谷先生的詩越寫越好,醫術也越來越精湛,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今年春天,我在牡丹藥欄邊訪問蘊谷先生,我們一起品酒談天,一起閱讀他最近的詩歌,我為之陶醉。後來,他拿出一本《雜症會心錄》給我看,這本書包羅萬象,匠心獨運,將他一生的學習和經驗都融入其中。他以仁愛之心,發表了永垂不朽的理論,言語達意,道理深刻,讓人信服,足以傳世。這難道不是偉大的事業嗎?

我在此寫下這篇序,以展示蘊谷先生的學識淵博,他的學問源遠流長,並非普通人所能窺探一二。這是在乾隆二十年,乙亥年的秋天,立秋之日,我,愚侄存寬,謹以此序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