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自敘

回本書目錄

自敘

1. 自敘

醫者意也。不得其意。則雖博極群書。而於醫茫然莫辨。得其意。則守古法而非苟同。變古法而非立異。引伸觸類。起斯人於阽危。躋生民於壽域也。余家世業岐黃。甫齠齡。即留心活人術。自靈素內雜。以迄張朱劉李亦既博聞強記矣。然往往見夫讀古人書。遵法奉行。卒多不驗。

非古人之欺我也。蓋氣運不齊。方隅各異。稟賦懸殊。嗜好有別。後之人誦其詞而不能通其意。是以投劑寡效耳。余自顧樗櫟。豈能超出古人之範圍。第閱歷之餘。嘗與伯兄廣期。審脈論證。竊慨世之業此者。徒資殘編斷簡。亹亹而談。以欺世盜名。無怪乎坐而言者。不能起而行。

白話文:

醫術的精髓在於理解醫者的意圖。如果不能領悟醫者的意圖,即使廣泛閱讀醫書,也仍然對醫術茫然無知,無法辨別。能夠領悟醫者的意圖,就能夠遵循古法而不墨守成規,變革古法而不標新立異,推演類比,從而拯救危難之人,使百姓延年益壽。

我家族世代以醫術為業,從小就開始留心學習救治病人的方法。從《靈樞》、《素問》等內經著作,到張仲景、朱丹溪、劉完素、李時珍等名家的醫書,我都已經博聞強記了。然而,我常常看到有些人讀書時只照本宣科,死板地遵循古法,結果卻往往收效甚微。

這並不是古人的醫術欺騙了我們,而是因為時代氣運不同,地理環境各異,人體稟賦差異很大,生活習慣也有所不同。後人只會背誦古人的文字,卻無法理解其意圖,所以用藥往往效果不佳。我自知能力有限,不可能超越古人,只是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常常與兄長廣泛討論,仔細分析脈象、證候,心中感慨如今那些從事醫術的人,只憑藉著一些殘缺不全的書本,空談理論,以欺騙世人、博取名聲,難怪他們只能說而不能做,無法真正治病救人。

於是酌古准今。凡夫外感內傷。務求至當。明其理。而不必泥其詞。會其神而不必襲其跡。著論若干首。寒必明其所以寒。熱必明其所以熱。虛實必明其所以虛實。且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無不推詳曲盡豈敢自矜度越前賢哉。誠以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古人不能以意告今人。

今人當以意會古人也。蘇子云。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苟無所本於前。安能有所述於後。然而善師者不陣。得魚者忘筌。得心應手。不違乎法而不拘乎法也。古人有知。應許我為知心。又何必膠柱鼓瑟。而後為善醫哉。夫子云。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方智之中。

具有圓神之妙。故曰會心錄。時

乾隆十九年歲次甲戌春王月上元之吉休寧汪文綺蘊谷氏識

白話文:

因此參考古代醫學理論,結合當今實務,針對凡夫外感內傷,務求精準,明白其道理,不必拘泥於文字,領悟其精髓,不必照搬古法。撰寫醫論若干篇,寒症必須明白其寒的原因,熱症必須明白其熱的原因,虛實必須明白其虛實的原因。而且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無不推敲詳盡。我不敢自詡超越前輩,誠心認為書本無法完全表達言語,言語無法完全表達心意,古人無法將心意直接傳達給今人。

今人應該以心領會古人的意思。蘇子說:「藥物雖然進入了醫生手中,藥方也大多流傳自古人,如果沒有根基於前人的醫術,怎麼能夠有所建樹於後世呢?」然而善於學習的人不會固執己見,得到魚之後就會忘記釣魚的工具,得心應手,不違背醫理卻也不受限於醫理。古人有真知灼見,應該允許我成為知己,又何必像膠柱鼓瑟一樣固守成規,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呢?夫子說:「蓍草的德性圓潤而神妙,卦象的德性方正而智慧,方正智慧中,蘊含著圓潤神妙的智慧。」所以命名為「會心錄」。

時逢乾隆十九年甲戌年春季正月初一,休寧汪文綺蘊谷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