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方書之傳尚矣。靈素景先,其文字高古簡質,人苦難讀。然苞孕萬千,要亦醫門鼻祖也。後世如華元化、徐之才,皆稱善醫,然未有刊書,即有書而未傳。惟沈存中、張仲景有所著,然非罄心眇慮,未易窺其奧窔。自千金本事三因以下諸書,可類推也。海陽汪君蘊谷,夙精岐黃,求者填門限,幾與書家智永等。一日詣予請曰:「今日醫良夥哉,然家扁人倉,實無所謂醫也。夫舍脈是離中星談天也,舍證是堪輿而釋山水也,實無所謂醫也。僕不揣固陋,承先父兄業,閱寒暑昕夕,鑽研精久,恍然竊若有以窺其肯綮者,因著雜症會心錄一編,幸先生為我序之。」

予視其書,明晰甚。如辨頭痛之內外,別中風之是非,產前後有異體之虛實不同,詳哉其言之,而尤於證脈三致意焉。昔人謂龐安常傷寒論,能與傷寒說話,君殆亦有然乎?余雖不知醫,竊謂君是書足以蛾述靈素,羽翼華徐,而為千金諸書津梁也。醫門得此,庶無扣槃捫燭之見矣。

君雖隱於醫,然好讀書,博涉如舉子業,尤喜為詩。每過予,必袖以示,多佳者。蕭然有意於刀圭之外也。其尊公約齊翁,廣期,皆夙以醫鳴蓋世,而宿其業者,故言皆信有徵云。

乾隆二十年乙亥孟冬月史官吳以鎮頓首拜譔

白話文:

[序]

醫學著作的流傳已有悠久歷史。《黃帝內經》、《難經》等古籍,文字古樸簡潔,閱讀起來頗具挑戰性,但其中蘊含豐富知識,堪稱醫學的始祖。後世如華佗、徐之纔等醫學大家,雖被譽為良醫,但他們並未留下著作,即使有,也未能廣泛流傳。只有沈括和張仲景等人留有著作,但若非深入研究,不易理解其中深奧之處。從《千金方》、《本事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等書起,我們可以推測出醫學的演進。汪蘊谷先生,精通醫術,求診者絡繹不絕,聲名可比書法家智永。

某日,他來找我說:「現今醫學界人才濟濟,但真正懂得醫學的人卻不多。不依賴脈診,就如同在天空中隨意談論星象;不根據症狀,就像只看山水畫而不解其意。我雖自認淺薄,但承襲了先父兄長的醫術,日夜鑽研,終於有所領悟。因此,我寫了一本《雜症會心錄》,希望你能為我寫一篇序。」

我讀了他的書,內容清晰明瞭。如對頭痛的內外區分,對中風的真假辨別,對產前後虛實差異的詳細解析,尤其在證狀和脈象的關係上,有獨到見解。古人曾說龐安常的《傷寒論》能與傷寒病對話,汪君的書,或許也有這樣的深度。雖然我不懂醫學,但我認為他的書足可補充《黃帝內經》和《難經》的不足,對華佗、徐之纔等人的理論有進一步的闡述,且能為《千金方》等書提供更深入的理解。有了這本書,醫學界應該能避免一些表面化的理解。

汪君雖專注於醫學,但也熱愛讀書,涉獵範圍廣泛,尤其喜歡作詩。每次來訪,都會帶來他的詩作,許多都寫得很好,顯示他在醫學之外,還有一份淡泊的心境。他的父親約齊翁和廣期,都是醫學界的知名人物,他們的影響力和成就,讓汪君的言論更有說服力。

乾隆二十年乙亥孟冬月,史官吳以鎮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