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頤

《中風斠詮》~ 卷第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5)

1. 第五節,化痰之方

省風湯,《局方》,治卒中口噤不能言,口眼喎斜,筋脈抽掣,風痰壅盛。

陳膽星(一錢五分),防風(一錢),生半夏,黃芩,生甘草(各七分半)

壽頤按:此方膽星為君,而合半夏、黃芩,以治痰為主,清熱為輔,則所謂風痰壅盛,亦是內動之風。痰涎上湧,清熱化痰,其法甚善。然方中仍用防風,則又誤認為外風矣。

大省風湯,《局方》,治卒中痰逆嘔泄,脈沉厥冷。

陳膽星(二錢),防風,獨活,生附子(各一錢)

全蠍,生甘草(各五分)

張石頑曰:此即省風湯去半夏、黃芩,加獨活、附子、全蠍,二方雖分寒熱主治,然必用生薑十片,以開發風痰,不可減也。

壽頤按:此方用生附子,是為濁陰上湧、真陽欲脫者立法。方下所謂痰逆嘔泄,脈沉厥冷,其症可見。然此是陽氣之暴亡,於法宜用參附,甚者則三生飲加人參,此方力量,尚嫌不及。且此證之風,明是虛風內動,防風、獨活,辛溫泄散,適以速其暴脫,而古人用之,皆誤認外風之故也。

蠍是毒蟲,走竄甚迅,古人用以作搜風之藥,亦惟感受山嵐瘴毒,如大麻風之類,尚有意義可尋。然毒入胃腸,終非良法,此等方劑,甚不足持。惟古人既有此法,學者亦當明知其功用何若。姑錄之而明辨之,俾知瑕瑜互見,欲用成法者,必不可不知裁酌之道。石頑所謂必用生薑十片以開發風痰,則仍是治療外風之意耳。

正舌散,治驚痰堵塞竅隧,肝熱生風,舌強不正。

蠍尾(去毒,滾醋泡,炒,三錢),茯苓(一兩,妄汁拌曬)

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服,並擦牙齦,日三度。面赤倍蠍尾,加薄荷半兩,每服四錢,水煎熱服,取汗效。

壽頤按:痰壅舌謇,皆肝陽上激腦神經之病,鎮肝潛陽,其效立見。蠍尾走竄迅速,古人所謂主搜索經絡之邪風,頤謂恐與氣火升浮、激動腦經之旨不合。乃此方明謂其肝熱生風,而痰塞竅隧,舌強不正,確是古人已有成效之方劑,其理何在?蓋此方止用其尾,專於下達,則開痰降逆,正賴其迅利之力。

觀其方後云,面赤者倍加蠍尾,豈非陽氣上浮之證?而以其尾之下行者利導之,亦與鎮逆潛陽之意暗合,且已去其毒,而用醋製,又隱隱有收攝浮陽之法,所以自有效力。並用以擦牙者,則走竄能開,而又酸以抑木,且可為痰壅喉關之奪門上將,此則古人制方之妙用,而未經道破者也。

〔批〕(推敲古人制方之意,能如此曲曲傳神,而真有至情至理,不致穿鑿附會、走入魔道者,即在古人書中,亦自不可多得。),惟溫酒調服,及加薄荷水煎,熱服取汗,則又未免誤認外風矣。

二陳湯,《局方》,治脾胃痰濕。

半夏(薑製,二錢半),茯苓(二錢),陳皮(去白,一錢)

白話文:

第五節,化痰之方

省風湯,出自《局方》,用來治療突然中風,導致口噤不能說話、口眼歪斜、筋脈抽搐,這是因為風痰阻塞所引起的。

藥方組成:陳膽星(一錢五分),防風(一錢),生半夏、黃芩、生甘草(各七分半)。

壽頤的看法:這個方子以陳膽星為主藥,搭配半夏、黃芩,主要目的是化痰,輔助清熱,所謂的「風痰壅盛」,其實也是體內產生的風。痰涎上湧時,用清熱化痰的方法,效果很好。但方子裡仍然用了防風,這就是誤認為是外來的風邪了。

大省風湯,出自《局方》,用來治療突然中風,導致痰逆嘔吐、腹瀉,脈象沉細、四肢厥冷。

藥方組成:陳膽星(二錢),防風、獨活、生附子(各一錢),全蠍、生甘草(各五分)。

張石頑說:這個方子是省風湯去掉半夏、黃芩,加上獨活、附子、全蠍。雖然這兩個方子分別治療寒熱不同的情況,但都必須用生薑十片,用來開發風痰,不能減少。

壽頤的看法:這個方子使用生附子,是用來治療濁陰上湧、真陽將要脫失的情況。方子描述的痰逆嘔吐、腹瀉,脈象沉細、四肢厥冷,正可以說明這種情況。但這種情況是陽氣突然喪失,按照治療原則應該用人參附子,嚴重者要用三生飲加人參,這個方子的藥力還不夠。而且這種情況的風,明顯是虛風內動,防風、獨活這些辛溫發散的藥物,反而會加速陽氣的脫失,而古人使用這些藥,都是誤認為是外來的風邪所導致。

全蠍是毒蟲,走竄速度很快,古人把它當作搜風的藥物,也只有在感受山嵐瘴毒,像是麻風病這類疾病,還有點意義。但毒素進入腸胃,終究不是好方法,這樣的方子,實在不值得提倡。不過古人既然有這種用法,後學者也應該明白其作用是什麼。姑且把它記錄下來加以辨別,讓大家知道其中的優缺點,想要使用古方的人,必須懂得如何取捨。張石頑說必須用生薑十片來開發風痰,仍然是治療外來的風邪的意思。

正舌散,用來治療驚風導致的痰堵塞孔竅,肝熱生風,舌頭僵硬,說話不清。

藥方組成:蠍尾(去毒,用滾開的醋浸泡後炒過,三錢),茯苓(一兩,用人參汁拌過後曬乾)。

製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並擦拭牙齦,一天三次。如果臉色發紅,蠍尾加倍,再加薄荷半兩,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熱服,發汗後有效。

壽頤的看法:痰壅塞、舌頭僵硬,都是肝陽上亢刺激腦神經的病症,用鎮肝潛陽的方法,效果很快。蠍尾走竄速度很快,古人說是用來搜索經絡的邪風,我認為可能與氣火上浮、激動腦神經的道理不符合。但這個方子明確說明是肝熱生風,導致痰塞孔竅,舌頭僵硬,確實是古人有效驗的方子,這是為什麼呢?這個方子只用蠍尾,專門向下走,那麼開痰降逆,正是依賴它迅速有力的作用。

看方子後面說,臉色發紅的人蠍尾要加倍,難道不是陽氣上浮的表現嗎?而用它向下走的特性來疏導,也與鎮逆潛陽的用意暗合,而且去除了毒性,用醋來炮製,又隱隱有收斂上浮陽氣的方法,所以自然有效力。並用來擦牙齦,是因為它走竄的特性可以開竅,而且用酸味來抑制肝木,還可以作為治療痰壅塞咽喉的先鋒,這就是古人製方的巧妙之處,只是沒有明說而已。

(評論:推敲古人製方的用意,能夠如此細緻入微,而且確實有其道理,不至於牽強附會、走火入魔,即使在古人的書中,也是很少見的。)只是用溫酒送服,以及加入薄荷水煎熱服取汗,又難免誤認為是外來的風邪了。

二陳湯,出自《局方》,用來治療脾胃痰濕。

藥方組成:半夏(用生薑製過,二錢半),茯苓(二錢),陳皮(去掉內層白膜,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