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斠詮》~ 卷第二 (3)
卷第二 (3)
1. 第二節,脈法總論
潛鎮化痰,頻頻清泄,而奔湧之勢,漸以和緩,即渾濁之形,漸以分明,此則臨證治驗之歷歷可指者。若夫澀小微弱等脈,在肝陽暴動之初,氣盛火升之候,固是理之所必無,而亦為事之所或有,則閉者氣塞已極,腦神經之知覺、運動,幾將全失其功用,而周身脈道,胥將凝結不通,於是弦、滑、洪大之脈,漸以澀小,漸以沉伏,此則大氣不返之危機,勢已鄰於一瞑不視。
而脫證之先見虛大脈者,其次亦必漸以虛微,漸以散亂,而至於指下全無,則皆絕證之不可救,而亦不及救者。此其大小滑澀之殊途,即可據以辨證之順逆夷險。惟虛寒之證,寒氣上衝,亦能激動腦神經,陡令神志昏瞀,或且痙厥瘛瘲,則面色唇舌,淡白如紙,其脈無不微細欲絕者,此非溫補脾腎不能回陽。
脈症與虛脫相似,而其實亦微有不同,是在臨證功深,見微知著,庶乎有此得心應手之神化也。
白話文:
第二節,脈法總論
用藥物使痰液沉降、平靜,並頻繁地清理排泄,原本奔騰洶湧的病勢,就會逐漸緩和下來,原本渾濁不清的狀態,也會逐漸變得清晰。這些都是臨床治療中可以清楚觀察到的變化。
至於像澀、細小、微弱等脈象,在肝陽突然亢奮、氣盛火旺的時候,按照常理來說是不會出現的,但實際上也有可能發生。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表示氣機阻塞已經到了極點,腦部神經的知覺和運動功能幾乎完全喪失,全身的脈絡也會因此凝結不通。這時,原本弦、滑、洪大的脈象,會逐漸變成澀小,甚至沉伏下去,這表示身體的氣機將要耗盡,生命危在旦夕。
而脫證(指氣血耗盡的危急情況)初期出現虛大脈象的,接下來脈象必定會逐漸變得虛弱,甚至散亂,最後摸不到脈搏,這都是屬於無法救治的絕證,也是來不及搶救的情況。因此,脈象的大小、滑澀這些不同的表現,可以用來判斷病情是順利還是危險。
只有虛寒的病症,當寒氣上衝時,也可能刺激腦神經,突然導致神志昏迷,甚至出現抽搐痙攣,這時面色和嘴唇會蒼白如紙,脈象也會非常微細,幾乎摸不到。這種情況必須溫補脾腎,才能使陽氣恢復。
雖然脈象和症狀與虛脫很相似,但實際上還是有些不同。這需要臨床經驗豐富,能夠觀察到細微之處,並能從中推斷出病情變化,才能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