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斠詮》~ 中風斠詮卷第一 (45)
中風斠詮卷第一 (45)
1. 第十二節 論今人竟以昏瞀猝僕為腦病之不妥
邇來西醫學說,日以洋溢,內風昏瞀之病,屬於腦經,已無疑義。即素習中醫而兼有新智慧者,亦莫不以西學家腦病之說為是。然須知此病發現之時,腦是受病之部位,而非釀病之本源。病源惟何?則肝陽不靖,木盛生風,激其氣血,上衝犯腦,而震攏腦之神經耳。故謂是病為血沖腦經則可,而直以是病為腦病則不可。
近人醉心歐化,喜用新學名詞,徑稱此病為腦病者,實繁有徒。〔批〕(分出受病之部、釀病之源二層,則可知此是腦受激刺之病,尚非腦之自病,所以猶可治愈。則譯書之名為血沖腦經,頗能說出病之來源。而近人徑稱之為腦失血、腦溢血及腦血管破裂者,已失病理之真矣。
)壬子年商務書館之《東方雜誌》第九卷第八冊,有袁桂生君《醫學正名議》一篇。(袁君名焯,江都人)謂醫學名詞當合訓詁之理,又謂中醫書之病名,其不合於今日之學理者,亦當改易,意在統一醫界之知識。所見甚大,頤極佩之。惟袁謂中風當易作腦病,又謂葉天士書中有肝陽、肝風等名,皆由當時不知有腦經之理,誤認腦病為肝病云云。其說極新,治西學家見之,當無不引為知已。
然試思是病所以發生之緣由,殊覺僅知其為腦病者,仍是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非果能貫徹此病之真情者也。蓋當昏瞀猝僕之時,其病在腦,固是確而有據,然其所以致此昏瞀而猝僕者,非其腦經之本有是病也。伯龍氏所謂木火內動,肝風上揚,以致氣血並走於上,沖激其前後腦經者,最是至理名言,不可復易。
所以潛陽鎮攝、平肝熄風之法,專治其氣火之上升而具有捷效,則此病之來源去委,信而有徵,固不得厭故喜新,竟謂前人認作肝病之誤。[批〕(此病惟治肝始能有效,而猶有以舊說肝病為誤認者,得毋顛倒黑白?蓋腦病是標,肝病是本。西國學者止知腦病,所以治此亦鮮捷效。
)且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及厥陰風木發為掉眩巔疾、目瞑耳聾諸說,皆出《素問》。則肝陽、肝風之為病,雖《素問》尚未直書是名,而自古以來,有此病情病理,固久為通國醫家所公認。前人書中,亦甚多此等名稱,又何得一概抹煞,強誣葉氏之誤,〔批〕(引據經文,更是確證,則袁氏此說,一似全未知中醫理法者,終是醉心歐化之誤。
)壽頤前謂近人譯書,直稱此病為腦失血、腦溢血及腦血管破裂者,皆僅據解剖家發現之腦中死血而言,不若舊譯「血沖腦經」四字,尚能說出發病之淵源。若更以泛泛不切之「腦病」二字,認為真臟已得,而不復顧及肝火生風,上衝激腦之理,則尤令後學昧於病情。是欲正其名,而適使名之不正,甚非袁君正名之本旨。
抑且人之腦髓,最為貴重,不容有病,病則必無易治之理。此血沖腦經之病,幸是氣血上升,激動為患,尚是波及之病,而非腦之自病,所以速治尚能有效,以其乍受震動,猶未大損,苟得氣火一平,即可恢復舊狀。
白話文:
近年西醫盛行,認為中風昏迷屬於腦部疾病,即使是熟悉中醫且了解西醫的人也多認同。但須知道,疾病發生時,腦部是受影響的部位,而非疾病的根本原因。真正的病因是肝陽亢盛,肝木過旺生風,導致氣血逆亂上衝衝擊腦部,震動腦神經。因此說此病是血衝擊腦部經脈可以,但直接稱之為腦部疾病就不妥當。
現代人熱衷西化,喜歡使用新名詞,直接稱此病為腦病,其實大費周章沒有必要。(批註:區分受病的部位和疾病的根源,就能明白這是腦部受刺激的疾病,並非腦部本身的疾病,因此仍有治愈的可能。將此病譯為「血衝腦經」,更能說明疾病的來源。而現代人直接稱之為腦失血、腦溢血及腦血管破裂,已經失去了病理的真相。)
壬子年(1902年)商務印書館的《東方雜誌》第九卷第八冊,刊登了袁桂生先生(江都人)的《醫學正名議》一文。袁先生主張醫學名詞應符合訓詁的道理,也認為中醫書中與現代醫學理論不相符的病名,應該修改,目的是統一醫學界的知識。他的見解非常宏大,令人敬佩。但是袁先生認為中風應該改稱腦病,又說葉天士的書中提到肝陽、肝風等名詞,都是因為當時不知道有腦經的道理,誤將腦病當作肝病。他的觀點非常新穎,西醫學家看到一定會認為找到了知音。
然而,仔細想想此病發生的原因,就會發現僅僅知道它是腦病,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並沒有真正了解此病的真相。昏迷猝倒時,病在腦部,確實有據可查,但是導致昏迷猝倒的原因,並非腦部經脈本身有病。張景岳(伯龍)所說的木火內動,肝風上揚,導致氣血上衝,衝擊腦部經脈,是至理名言,不可更改。
因此,潛陽鎮攝、平肝熄風的方法,專治氣火上升,效果顯著,證明此病的來源確切無誤,不應捨棄舊說而盲目追求新說,認為前人將其認作肝病是錯誤的。(批註:此病只有治療肝臟才能有效,卻有人認為舊說將其視作肝病是錯誤的,難道是顛倒黑白?腦病是表象,肝病才是根本。西方學者只知道腦病,所以治療此病效果不佳。)
而且,各種風眩,都屬於肝臟的病症;厥陰風木引起眩暈、頭痛、目盲耳聾等症狀,都出自《素問》。因此,肝陽、肝風致病,雖然《素問》中沒有直接寫出這個名稱,但自古以來,這種病症和病理,一直為全國醫家所公認。前人的著作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名稱,又怎麼能一概抹殺,強說葉氏是錯誤的呢?(批註:根據經文,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因此袁先生的說法,好像完全不了解中醫理法,完全是盲目西化的錯誤。)
我之前就說過,現代人翻譯書籍,直接稱此病為腦失血、腦溢血及腦血管破裂,都是根據解剖學家在腦中發現死血的現象而言,不如舊譯「血衝腦經」四字,更能說明疾病的根源。如果再用含糊不清的「腦病」二字,認為是臟器本身的疾病,而不去考慮肝火生風,上衝腦部的道理,那就更會讓後學迷糊病情。這是想改正名稱,卻反而使名稱不正,根本不是袁先生正名的本意。
況且,人的腦髓最為珍貴,不容有病,一旦有病,就一定不容易治癒。這種血衝腦經的疾病,幸好是氣血上衝、激動所致,是波及性的疾病,並非腦部本身的疾病,所以及時治療仍然有效,因為它只是受到震動,還沒有造成很大的損害,只要氣火平息,就能恢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