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斠詮》~ 中風斠詮卷第一 (12)
中風斠詮卷第一 (12)
1. 第五節 論《甲乙經》之中風本是外因,而始有以內風之病認作外風之誤
繹其辭旨,蓋本於《素問·八正神明論》而演成之。壽頤謂《八正神明篇》之所謂八風虛邪、八正虛邪等說,已覺文義晦澀,不可索解,且亦無可證實。而《甲乙》此篇,竟因八正、八虛二語,演成此怪誕不經之說,欲以警世駭俗,是為文字之妖。
觀其以八方之風,各立名目,離奇怪僻,擬不於倫,全無義理可求,是何異於讖緯書中,五帝號之靈威仰、赤熛怒、含樞紐、白招拒、葉光紀之名稱,海市蜃樓本無實在,而其書確出於秦漢人之手,可見古人自有此一派邪僻之學。而《甲乙》此篇,文義多不聯屬,辭旨多不條達,尤為譾陋。
其所謂風從沖後來者,名曰虛風,賊傷人者,必謹候虛風而謹避之。試問何者謂之沖後,將何以謹候之而謹避之?又謂八風者,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則又何者為虛之鄉?豈非惝恍迷離,莫可究詰?夫以人體及病情而言虛實,可說也,乃天空之風而亦有虛實,寧非大怪?且更有所謂虛之鄉者,則真是捕風捉影之談,何所取證?〔批〕(辨得何等透徹,可知《甲乙》此條,全是架空,必不可信。
)縱是古人自有此一種學說,亦是占角望氣、左道惑眾之流,於醫理病理,有何關係?雖似此杳冥恍惚之言,在《素問》亦所不免,而《甲乙經》為尤多,本可不錄,惟此條所謂三虛而偏中邪風,則為擊僕偏枯,又謂賊風邪氣中人,病人猝暴,則竟似猝暴中風、昏僕偏枯之病,皆即感受此外來之賊風所致,是以內風陡動誤認外風。
既昧於此病之實在證情,而徒以空言強為附會,顯與《素問》之所謂中風及僕擊偏枯二者,大相刺謬。且因此一條,而遂開後人專以散風泄表之藥,通治內風暴動之病,謬戾最甚,貽害最深,不可不辨。蓋其所謂擊僕偏枯者,即忽然昏僕,如有所擊,而肢體偏廢,癱瘓不遂也。
是即內風肆虐,火升痰升,氣血上壅,激亂腦經之候。在今日固已證明,本與外感之風渺不相涉,且在《素問》亦未嘗謂之中風。《通評虛實論》所謂僕擊偏枯,肥貴人則高梁之疾,已明言富厚之家,肥甘太過,濁膩壅塞,聲色貨利,戕賊真元,馴致陰虛火動,痰熱生風之病。未始不與大厥、薄厥數條隱隱符合,且與今之西學家所謂血沖腦經之情狀息息相通。
而《素問》之所謂中風,則止以風邪外感言之,亦未嘗雜以暴僕偏枯諸症。〔批〕(引證鑿鑿,言明且清。試遍讀《素問》全部,雖外風、內風尚未分析明言,然兩者之各明一義,絕不相混,則顯而可指,信而有徵。初不料《甲乙》是篇,竟創此模糊疑似之說,乃始以內風之病,比附於外風之因,豈非未悟《素問》之旨,而以臆說欺人。此則以經證之,而《甲乙》此條,已可不攻自破。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說,《甲乙經》中關於中風的理論,其實是從《黃帝內經·素問》中的觀點延伸出來的。有人認為《素問》中關於「八風虛邪」、「八正虛邪」的說法,已經很難理解,也無法驗證。但《甲乙經》卻根據「八正」、「八虛」這兩個詞,發展出一套奇怪的理論,想用來警惕世人,但這種說法其實很荒謬,就像文字上的妖術。
他們把八個方位的風都起了奇怪的名字,完全不合邏輯,根本沒有道理可言,就像讖緯書中那些虛構的帝號一樣,都是虛無縹緲的。這說明古人就有一種偏離正道的學術。而且,《甲乙經》的這部分內容,文理不通順,表達不清,非常淺薄。
他們說風從背後吹來,叫做「虛風」,會傷害人,所以要小心提防。但什麼叫做背後吹來?要怎麼防備呢?又說八方的風都從虛弱的地方吹來,才會使人生病,那麼什麼又是虛弱的地方呢?這些說法讓人感到迷茫困惑,無法理解。人體有虛實的說法還可以理解,但說風也有虛實,這不是很奇怪嗎?更何況還有所謂「虛之鄉」,這根本是捕風捉影,沒有任何根據。 (這段評論說得非常透徹,《甲乙經》的這部分內容完全是空穴來風,不可相信。)
即使古人有這樣的學說,也只是占卜算命、故弄玄虛的一種,與醫理病理沒有任何關係。雖然《素問》中也有些模糊不清的說法,《甲乙經》更是如此。本來可以不記錄這些內容,但這條關於「三虛而偏中邪風」的說法,也就是突然昏倒、半身不遂,以及「賊風邪氣」侵入人體,使人突然發病,看起來很像突然中風、昏倒、半身不遂的症狀,卻把內在的疾病誤認為是外來的風邪所導致。
他們既然不了解這種疾病的真實情況,就用空洞的理論來強行解釋,這明顯與《素問》中關於中風和半身不遂的說法大相逕庭。而且,因為這條錯誤的理論,導致後人專門用祛風解表的藥物,來治療內風引起的疾病,這是非常錯誤的,危害很大,必須加以辨別。他們所謂的「擊僕偏枯」,就是突然昏倒,像受到撞擊一樣,然後肢體偏癱,不能活動。
這其實是內風作亂,火氣上升,痰液上湧,氣血壅塞,擾亂腦部的表現。現在已經證明,這種情況與外感風邪毫無關係,《素問》中也沒有把它叫做中風。《通評虛實論》中說的「僕擊偏枯」,富貴人家是「膏粱之疾」,明確指出富裕人家,因為飲食過於肥膩,導致體內濁膩堵塞,加上沉迷聲色,耗損真氣,最終導致陰虛火旺,痰熱生風。這與《素問》中的大厥、薄厥等說法隱隱相合,也與現代醫學所說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的情形類似。
而《素問》中所謂的中風,是指感受外來的風邪,並沒有混雜突然昏倒、半身不遂等症狀。(這段引用的證據確鑿,說得清楚明白。仔細閱讀《素問》全文,雖然沒有明確分析外風和內風,但兩者的含義是明確區分的,絕對不會混淆。由此可見,《甲乙經》的這部分內容,是創造了模糊不清的說法,竟然把內風引起的疾病,歸咎於外來的風邪,這不是沒有領悟《素問》的精髓,而是用自己的臆想來欺騙人嗎?用經典的內容來驗證,《甲乙經》的這條理論已經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