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斠詮》~ 中風斠詮卷第一 (5)
中風斠詮卷第一 (5)
1. 第二節 論中風之病,漢唐治法皆是外因,金元辨證乃識內因
不意《素問》有大厥、薄厥兩節,久已明言於漢魏之前,即此可徵吾邦舊學自有精鑿不刊之至理,且可知醫為實用之科學,自必有徵實之證據。雖中西兩家學術淵源絕不相同,而果有實在之發明,終必同歸一致。〔批〕(得此兩節,可證吾因醫學在上古之世,最是戛戛獨造。
惜乎周秦以降,久已失傳,而漢魏六朝諸書,都不免空言塗附,此惟《素問》一編,秦火以前舊說,猶有存者,誠非漢唐名賢所可幾及者矣。)蓋疾病本是實事,陸九芝所謂一個病,止有一條理,斷不容各道其道,彼此歧異,更不能空談理想,幻說欺人。世固有消吾國醫學之徒以理論見長,而無當於事實者,試令尋繹此大厥、薄厥之旨,當可恍然於理論果為事實之母矣。惜乎晚近學者,目光不遠,不能早悟及此,致令內風暴動之病,久稱難治。
而今而後,凡有氣升痰升、昏眩猝僕之症,不獨漢唐家法溫燥升散之助桀為虐者,必不可誤讀古書,反以僨事,即河間、東垣、丹溪、立齋、景岳諸大家,雖各明一義,不無可取,然皆瞠乎後矣。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中早就有「大厥」、「薄厥」兩篇,早在漢朝魏朝之前就已明確闡述,這足以證明我們古代醫學自有精闢確鑿、不可磨滅的真理,也說明醫學是實用的科學,必定要有真實的證據。雖然中醫和西醫的學術淵源截然不同,但只要有真實的發現,最終一定會殊途同歸。(按:得到這兩篇,可以證明我們的醫學在上古時期,是最為獨創的。)
可惜的是,周朝、秦朝之後,這些真理早就失傳,而漢朝、魏朝、六朝的醫書,都不免空泛附會,只有《素問》這本書,保留了秦朝焚書之前的舊說,實在不是漢唐那些名醫賢士所能比擬的。疾病本來就是實際的事情,陸九芝說的,一個病只有一個道理,絕對不能各自表述,彼此差異,更不能空談理想,用虛幻的說法欺騙人。世上有些人自詡精通我國醫學,卻只擅長理論,不符合實際,如果讓他們研究「大厥」、「薄厥」的含義,就應當會明白,理論確實是事實的基礎。可惜晚近的學者,眼光短淺,不能早點領悟到這一點,導致內風引起的暴病,長期以來都被認為難以治療。
從今以後,凡是出現氣往上衝、痰往上湧、昏迷眩暈、突然跌倒的症狀,不光是漢唐醫家那些用溫燥升散的療法來助長邪氣的方法,絕對不可以錯誤理解古書,反而導致失敗。即使是河間、東垣、丹溪、立齋、景岳這些名醫大家,雖然各自闡明了一方面的道理,不無可取之處,但都遠遠比不上《素問》的見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