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頤

《中風斠詮》~ 卷第三 (3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36)

1. 第十節,風家服食之方

古人治風,有居恆服食之方,皆和平中正,養血和絡,故為常服之法,亦非以祛除外風也。考《千金》、《外臺》,如諸酒諸散,蓋亦為久服設法,但溫燥有毒者多,未盡純粹。茲選錄最醇正者數方,以備一格。

枸杞菖蒲酒,《千金》,治緩急風,四肢不遂,行步不正,口急,及四體不得屈伸方。

菖蒲(五十斤),枸杞子(一百斤)

上二味細銼,以水四石,煎取一石六斗,去滓,釀二斛米,酒熟,稍稍飲之。

壽頤按:菖蒲芳香宣絡,除濕開痹;枸杞子溫潤養血,益陰生津。止取二味,力欲其專,味欲其厚,釀為大料,是為尋常服食、悠久可用之良藥,固非治病於一時者也。

烏麻酒,《千金》

烏麻(五升)

微熬,搗碎,以酒一斗,漬一宿,隨所能飲之,盡,更作,甚良。

壽頤按:是方《千金》在風毒腳氣酒醴一類,雖無主治,而滋潤養陰之意,自可於言外得之。漬酒雖止一斗,然曰盡則更作,可見亦是久服之藥。

虎骨酒,《千金》,治骨髓疼痛,風經五臟方。

虎骨(一具)

炭火炙令黃色,捶碎,清酒漬五宿,隨性多少稍飲之。

壽頤按:此治筋骨痿弱之方。方下雖曰風經五臟,然虎骨之用,止是堅強筋骨,必非祛散外風之藥。古人所謂虎嘯風生,用以治風,亦是附會之說。果爾則虎能引風,而以治風病,豈不更益其勢,助桀肆虐耶?當有以知其必不然矣。〔批〕(闢去虎骨治風之說,語新而理正。)

葈耳散,《千金》

治諸風方。

五月五日,刈取葈耳葉,洗曝燥,搗篩,酒若漿,服一方寸匕,日三。作散若吐逆,可蜜為丸,服十丸,准前計一方匕數也。風輕易治者,日再服。

壽頤按:葈耳,今通作「蒼耳」,其葉其子,皆有祛風逐濕、通行經絡之功。此方為風濕痹著者設法,以祛邪為主,與前數方之專為養正者不同。然性亦和平,不易速效,是亦久服之法。方下所謂十丸准一方寸匕,雖丸之大小不詳,大約以梧子大為度,又可見古方之所謂方寸匕者,其藥物固無多也。

豨薟圓,《本事方》

五月間採豨薟草,摘其葉及嫩枝頭,曝乾,鋪甑中,層層灑酒與蜜,九蒸九曝,細末之,煉蜜和圓如梧子大,空心服,溫酒或米飲送下二十圓至三十圓。

壽頤按:《本事方》載江陵府節度使進稀薟圓方云:臣有弟訴,年三十一,中風伏枕五年,百醫不效。有道人云,可餌豨薟圓,必愈。又知益州張詠進表,謂吃至百服,眼目清明,服至千服,髭鬚烏黑,筋力強健云云,推重甚至。李瀕湖《本草綱目》引唐慎微說亦同,可見此藥之自有真效。

瀕湖謂:《韻書》楚人呼豬為豨,呼草之氣味辛毒為薟。此草氣臭如豬而味薟,故有此名。(《廣韻》:上聲七尾,虛豈切。豨字解日:楚人呼豬)頤謂豕為水畜,其氣腥羶,通乎人之腎氣。腎家蘊濕生熱,則相火不藏,諸病蜂起。中風癱痿,無非濕熱擾攘,蘊釀為變。豨薟稟腎臟之氣,直入至陰,導其濕濁,使積邪泄化,而諸羌自安,此亦理導濕熱之功,亦以祛邪為主也。〔批〕(以豨薟為泄導腎家濕熱之用,是從物理上得之。

白話文:

第十節,關於風病的日常調理方法

古代醫學對於風病的治療,有長期服用的調理方法。這些方法都是平衡身體、調養血液、和順經絡的,適合長期服用,目的不是單純驅散外來的風邪。參考《千金要方》、《外臺祕要》等古籍,像各種藥酒和散劑,雖然是為了長期服用而設計的,但是其中溫燥或有毒的成分較多,並非完全純粹有益的。以下選錄幾種最純正的療法,供參考。

  1. 枸杞菖蒲酒:《千金要方》記載,此酒能治療急慢性風病,四肢無法活動,行走困難,以及口齒不清和全身僵硬等症狀。

菖蒲50斤,枸杞子100斤。兩種藥材細切,加4石水煮至剩下1石6鬥,去除殘渣,再用2斛米釀造,酒熟後,可以小量飲用。

評論:菖蒲具有芳香開通經絡、除濕散寒的作用;枸杞子溫潤養血,補陰生津。只選用這兩種藥材,目的是讓功效更加專一,藥性更濃厚,釀製成大份量的酒,適合日常服用,可以長期使用,不是短暫治病的藥物。

  1. 烏麻酒:《千金要方》記載,

烏麻5升。稍微炒過,磨碎,用1斗酒浸泡一夜,根據個人體質酌量飲用,喝完再做,效果很好。

評論:此方在《千金要方》歸類在風毒腳氣酒類,雖然沒有明確的主治疾病,但是滋潤養陰的意圖,可以從描述中看出。雖然浸泡的酒只有1鬥,但是提到喝完可以再做,可見這也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藥物。

  1. 虎骨酒:《千金要方》記載,此酒能治療骨髓疼痛,風邪侵入五臟的病症。

虎骨一副。用炭火烤至黃色,敲碎,用清酒浸泡五晚,根據個人體質酌量飲用。

評論:這是治療筋骨衰弱的方子。雖然說明中提到風邪進入五臟,但是虎骨的功效只是增強筋骨,並非驅散外來風邪的藥物。古人認為虎吼風起,用虎骨治療風病,這種聯想是牽強的。如果真是這樣,虎能引風,用它治療風病,豈不是更增加風的威力,助長惡勢力呢?由此可知,這種說法必然是錯誤的。

  1. 蒼耳散:《千金要方》記載,此方能治療各種風病。

在五月五日收割蒼耳葉,洗淨曬乾,研磨過篩,加入酒或漿液,每次服用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如果服用後出現嘔吐,可以加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等於一方寸匕的分量。風病較輕的,每日服用兩次即可。

評論:蒼耳,現在通稱為「蒼耳」,它的葉子和種子都有祛風除濕、疏通經絡的效果。此方為風濕痹痛的患者設計,主要目的是祛除邪氣,與前面幾個專門滋補的方子不同。但是性質平和,不易快速見效,同樣適合長期服用。方子下面提到的十丸等於一方寸匕,雖然丸藥的大小不清楚,但大約是以梧桐子的大小為標準,由此可以看出古方中所稱的一方寸匕,藥物的分量並不多。

  1. 豬牙皁角丸:《本事方》記載,

在五月間採集豬牙皁角,摘下葉子和嫩枝,曬乾,放在蒸籠中,每一層灑上酒和蜂蜜,反覆蒸九次曬九次,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服用,用溫酒或米湯送下,每次二十至三十丸。

評論:《本事方》記載,江陵府節度使進獻了稀薟圓的方子,他的弟弟在三十一歲時中風臥牀五年,看過許多醫生都沒有效果。有個道士告訴他可以服用豬牙皁角丸,一定能痊癒。又知益州張詠進獻的表文,說服用到一百次,眼睛明亮,服用到一千次,鬍鬚烏黑,筋骨強壯等等,非常推崇此藥。李瀕湖的《本草綱目》引用唐慎微的說法也相同,可見此藥確實有真正的療效。

李瀕湖認為:《韻書》中楚人稱豬為「豨」,稱草藥氣味辛辣為「薟」。此草藥氣味像豬,味道辛辣,所以有這個名字。我認為豬是水屬的動物,其氣味腥羶,與人體腎氣相通。腎臟內的濕氣產生熱氣,則相火不受控制,各種疾病紛紛出現。中風癱瘓,無非是濕熱擾亂,醞釀變化。豬牙皁角具有腎臟的特性,能直接進入極陰部位,引導濕氣濁氣,使邪氣消散,各種疾病自然消失,這也是疏導濕熱的效果,主要目的是祛除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