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斠詮》~ 卷第三 (35)
卷第三 (35)
1. 第九節,通絡之方
然徐洄溪則謂此方為舒筋最宜,而以活絡丹為不堪用,殆亦未之思耳。〔批〕(洄溪此論,誠不可解,得此駁正,可為活絡丹一方吐氣。)
大活絡丹
《聖濟總錄》,治一切中風癱瘓,痿痹痰厥,拘攣疼痛,癰疽流注,跌僕損傷,小兒驚癇,婦人停經。
白花蛇,烏梢蛇,威靈仙,兩頭尖(俱酒浸),草烏,天麻
全蠍(去毒),麻黃,首烏(黑豆水浸),龜板(炙),貫眾,炙草
羌活,官桂,藿香,烏藥,黃連,熟地,大黃(蒸)
木香,沉香(以上各二兩),細辛,赤芍,丁香,白殭蠶
沒藥,乳香(二味去油,另研),天南香(薑製),青皮,骨碎補
安息香(酒熬膏),白蔻仁,黑附子(制),黃芩,茯苓
香附(酒浸,焙),玄參,白朮(以上各一兩),人參(三兩)
防風(二兩半),葛根,虎脛骨(炙),當歸(各一兩半),地龍(炙)
犀角(屑,另研),麝香(另研),松脂(各五錢),血竭(另研,七錢)
牛黃(另研),片腦(另研,各一錢五分)
上共五十味為末,蜜丸如桂圓核大,金箔為衣,陳酒送下。
頤按:各藥分量,諸書所載,互有不同,今未見《聖濟》,姑從徐洄溪《蘭臺軌範》。
壽頤按:此方養正祛邪,化痰理濕,宣絡和血,大率治氣血兩虛、風寒濕痰痹著之證。方下雖曰治一切中風,然非能治氣血上菀,神經不用之猝暴昏僕、不遂、癱廢也。惟肢節痛痹,及虛人痿躄、流痰流注諸大症,服此頗驗。而足部痠痛,痿軟不仁,及縮腳流注、附骨疽、環跳疽初起時,尤為神應。
徐洄溪謂頑痰瘀血入於經絡,非此不能透達,為治肢體大證必備之藥,洵是閱歷有得之論。
白話文:
然而徐洄溪卻認為這個方子最適合舒筋活絡,而把活絡丹說得一無是處,大概是沒有仔細思考過吧。 (批註:洄溪這個論點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幸好有這個批駁來為活絡丹說句話。)
大活絡丹
出自《聖濟總錄》,可以用來治療各種中風癱瘓、肢體麻木無力、痰阻昏厥、筋脈拘攣疼痛、癰疽流注、跌打損傷、小兒驚癇、婦女停經等症狀。
藥材包含:白花蛇、烏梢蛇、威靈仙、兩頭尖(都用酒浸泡),草烏、天麻、全蠍(去除毒性)、麻黃、何首烏(用黑豆水浸泡)、龜板(烤過)、貫眾、甘草(烤過)、羌活、肉桂、藿香、烏藥、黃連、熟地黃、大黃(蒸過)、木香、沉香(以上各二兩)、細辛、赤芍、丁香、白殭蠶、沒藥、乳香(這兩味要去除油脂,另外研磨)、天南星(用薑處理過)、青皮、骨碎補、安息香(用酒熬成膏)、白豆蔻、黑附子(處理過)、黃芩、茯苓、香附(用酒浸泡後烘乾)、玄參、白朮(以上各一兩)、人參(三兩)、防風(二兩半)、葛根、虎脛骨(烤過)、當歸(各一兩半)、地龍(烤過)、犀角(磨成粉,另外研磨)、麝香(另外研磨)、松脂(各五錢)、血竭(另外研磨,七錢)、牛黃(另外研磨)、冰片(另外研磨,各一錢五分)。
將以上五十味藥材磨成粉,用蜂蜜做成丸子,像桂圓核大小,外層包金箔,用陳年老酒送服。
編者按:各藥的劑量,各書記載略有不同,因為我還沒見過《聖濟總錄》原文,暫且按照徐洄溪的《蘭臺軌範》記載。
壽頤按:這個方子兼具補養正氣、祛除邪氣、化痰理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功效,大體上治療氣血兩虛、風寒濕痰阻滯經絡的病症。雖然方劑下方說能治一切中風,但並不能治療氣血上湧、神經失調引起的突然昏倒、不能動彈、癱瘓等急性症狀。這個方子比較適合肢體關節疼痛麻木、虛弱引起的痿軟無力、流注等嚴重病症,服用後效果明顯。尤其對腳部痠痛、萎軟麻木、縮腳流注、附骨疽、環跳疽初期等情況,效果更是神奇。
徐洄溪認為頑固的痰瘀進入經絡,不用這個方子就無法通達,這個方子是治療肢體大病必備的藥物,這確實是有經驗的見解。